一种折叠床的连接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86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折叠床的连接支撑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沙发与床功能的折叠床,尤其是指一种折叠床的连接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0820102297. 2的实用新型专利,如图7所示,其包括床架10、前网片20及后网片30 ;其中,床架10包括两兼作扶手的腿架101、前横梁102及后横梁103,前横梁102及后横梁103平行设置在两腿架101之间;前网片20安装在两腿架101之间,并由前横梁102支撑;后网片30通过安装机构枢接在两腿架101之间,且后网片30平躺时与前网片20成水平状而形成双人床。由于该实用新型兼作沙发与床,因此,其前横梁 20及后横梁30必然很长,该前横梁20及后横梁30在受压后发生挠曲而影响床面的平整,为克服该缺陷,该实用新型在前横梁20及后横梁30的中段分别设置竖杆40,该竖杆40可撑立在地面。然而,该结构依然具有以下缺陷一、该实用新型作为沙发时,其受力点并不在前横梁及后横梁,而力主要作用在前网片的后端,即远离前横梁支撑的部位,因此,该部位依然容易受力发生挠曲,影响前网片的平整;二、在前横梁及后横梁的中段分别设置竖杆,因此,当需要在床底放置物品时不方便,容易发生磕碰;同时在使用时,容易磕碰到人的腿部,使腿受伤;三、在前横梁及后横梁的中段分别设置竖杆,即该实用新型需要安装两根竖杆,其安装不方便,且浪费材料。鉴于现有技术折叠床的上述缺陷,本发明人研发出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折叠床的连接支撑机构,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且支撑强度好的折叠床的连接机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折叠床的连接支撑机构,包括床架、前网片、后网片及连接支撑机构;床架包括两兼作扶手的腿架、前横梁及后横梁,前横梁及后横梁平行设置在两腿架之间;前网片安装在两腿架之间,并由前横梁支撑;后网片通过安装机构枢接在两腿架之间,且后网片平躺时与前网片成水平状;前网片与后网片之间设置连接支撑机构。进一步,前网片包括两横杆,后网片也包括两横杆;连接支撑机构设置在后网片枢接端的横杆上及前网片的后端横杆上。进一步,连接支撑机构包括连杆及支撑脚;连杆呈镰刀状,一端固定在后网片枢接端的横杆上,与后网片呈水平状,另一端设置螺孔;支撑脚一端枢接在前网片的后端横杆上,另一端设置滑槽;螺栓穿过螺孔与滑槽使连杆与支撑脚滑动连接。[0013]进一步,还包括卡勾,卡勾一端钩在后网片枢接端的横杆上,另一端钩在如网片的后端横杆上。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连接支撑机构设置在前网片与后网片之间,本实用新型作为沙发时,作用力主要作用在前网片的后端,连接支撑机构可以将前网片很好地支撑住。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一、作为沙发使用时,其受力主要作用在前网片的后端,即远离前横梁支撑的部位,在连接支撑机构及前横梁的支撑作用下,前网片不会下陷而保证前网片的平整;作为床使用时,在连接支撑机构将前网片与后网片拉住,同时借助前横梁及后横梁的支撑作用,使前网片及后网片不会下陷而保证整床的平整;二、前网片与后网片之间设置连接支撑机构,在使用时,不会磕碰到人的腿部,使 腿受伤;三、本实用新型只安装一个连接支撑机构,就可以保证整床的平整,因此,可以节省材料。另一方,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支撑机构包括连杆及支撑脚,连杆呈镰刀状,固定在后网片枢接端的横杆上,支撑脚枢接在前网片的后端横杆上,因此,本实用新型作为双人床时,镰刀状连杆能够让位于前网片的后端横杆,使连杆与支撑脚呈“一”字型,从而使前网片及后网片结构紧凑。

图I是本实用新型沙发状态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沙发状态另一视角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沙发状态的连接支撑机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人床状态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人床状态的连接支撑机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7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床架10腿架101前横梁102后横梁103前网片20后网片30竖杆40本实用新型床架I腿架11前横梁12后横梁13前网片2横杆(21、22)后网片3横杆(31、32)连接支撑机构4连杆41螺孔411[0039]支撑脚42滑槽421安装机构5螺栓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参阅图I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折叠床的连接支撑机构,包括床架I、前网片2、后网片3及连接支撑机构4。床架I包括两兼作扶手的腿架11、前横梁12及后横梁13,前横梁12及后横梁13平行设置在两腿架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前横梁12及后横梁13通过螺丝锁固在两腿架11之间。前网片2安装在两腿架11之间,并由前横梁12支撑,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在前网片2上设置垫子。后网片3通过安装机构5枢接在两腿架11之间,安装机构5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见安装机构,此处不赘述,且后网片3平躺时与前网片2成水平状。前网片2与后网片3之间设置连接支撑机构4。其中,前网片2包括两横杆(21、22),后网片3也包括两横杆(31、32);前网片2及后网片3上可以设置为网状结构,也可以设置为若干加强筋。连接支撑机构4可以设置在后网片3枢接端的横杆32上及前网片2的后端横杆22上。连接支撑机构4包括连杆41及支撑脚42 ;连杆41呈镰刀状,一端固定在后网片3枢接端的横杆32上,与后网片3呈水平状,另一端设置螺孔411 ;支撑脚42 —端枢接在前网片2的后端横杆22上,另一端设置滑槽421 ;螺栓6穿过螺孔411与滑槽421使连杆41与支撑脚42滑动连接,连杆41与支撑脚42滑动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连接。为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后网片3枢接端的横杆32及前网片2的后端横杆22过份分开而形成凹陷,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卡勾6,卡勾6 —端钩在后网片3枢接端的横杆32上,另一端钩在如网片2的后端横杆22上。本实用新型作为沙发时,如图I及图2所示,连杆41拉动支撑脚42,使支撑脚42立于地面,将前网片2支撑住,使前网片2在受压力的情况下,不会产生挠曲。本实用新型作为双人床时,如图4及图5所示,连杆41设置螺孔411的一端抵在支撑脚42滑槽421的下端,且连杆41与支撑脚42呈水平状,因此,前网片2及后网片3在受到压力的作用下,连杆41 一端顶住支撑脚42而使前网片2及后网片3不会发生凹陷。在作为双人床时,镰刀状连杆41能够很好地让位于前网片2的后端横杆22,从而使连杆与支撑脚呈“一”字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床的连接支撑机构,包括床架、前网片、后网片及连接支撑机构;床架包括两兼作扶手的腿架、前横梁及后横梁,前横梁及后横梁平行设置在两腿架之间;前网片安装在两腿架之间,并由前横梁支撑;后网片通过安装机构枢接在两腿架之间,且后网片平躺时与前网片成水平状;其特征在于前网片与后网片之间设置连接支撑机构。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折叠床的连接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前网片包括两横杆,后网片也包括两横杆;连接支撑机构设置在后网片枢接端的横杆上及前网片的后端横杆上。
3.如权利要求I或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折叠床的连接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支撑机构包括连杆及支撑脚;连杆呈镰刀状,一端固定在后网片枢接端的横杆上,与后网片呈水平状,另一端设置螺孔;支撑脚一端枢接在前网片的后端横杆上,另一端设置滑槽;螺栓穿过螺孔与滑槽使连杆与支撑脚滑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I或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折叠床的连接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勾,卡勾一端钩在后网片枢接端的横杆上,另一端钩在如网片的后端横杆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折叠床的连接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勾,卡勾一端钩在后网片枢接端的横杆上,另一端钩在如网片的后端横杆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折叠床的连接支撑机构,包括床架、前网片、后网片及连接支撑机构;床架包括两兼作扶手的腿架、前横梁及后横梁,前横梁及后横梁平行设置在两腿架之间;前网片安装在两腿架之间,并由前横梁支撑;后网片通过安装机构枢接在两腿架之间,且后网片平躺时与前网片成水平状;前网片与后网片之间设置连接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而且支撑强度好。
文档编号A47C17/04GK202536793SQ20122004530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3日
发明者陈旭升 申请人:厦门俊同进出口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