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体装置及具有该门体装置的隔离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48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门体装置及具有该门体装置的隔离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门体装置领域,特指一种适用于食品、医药等包装设备领域的门体装置以及具有该门体装置的隔离框架。
背景技术
在医药、食品等包装设备中,为了保证其洁净度、温度、湿度等要求,往往需要在密封的隔离框架内完成作业。同时,为了便于进出料,却又需要在隔离框架上安装门体装置。参见图I所示,在这类结构中,一般采用的是由左门板6和右门板7组成的门体装置,通过铰链方式连接并通过摆动门板的方式将其打开。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门打开时,由于层流外的压力小于层流内的压力,层流风会流向压力小的方向,这样层流风会顺着开门的方向外泄,造成紊流,对层流环境影响大,最终影响到整个设备的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门体装置以及能够减小进出料时对隔离框架内部层流系统影响的隔离框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门体装置,包括主门板和移动门板,所述主门板上开设有操作口,所述主门板上沿操作口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滑槽组件,所述移动门板滑设于滑槽组件中,每个滑槽组件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位于主门板与第二滑槽之间,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设有可使移动门板通过的连通口,所述第一滑槽的底端位于第二滑槽的顶端与底端之间,且第一滑槽的底端设有用于防止移动门板脱离第一滑槽的限位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门体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结构为由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的槽壁形成的限位卡勾。所述第一滑槽的底端与第二滑槽的顶端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小于移动门板沿第一滑槽滑动方向的长度。所述主门板构成第一滑槽的一侧槽壁。所述第二滑槽的顶端内壁向上倾斜延伸至第一滑槽。 所述移动门板上设有把手。一种隔离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上装设有上述的门体装置。作为本实用新型隔离框架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门板铰接于框架本体上。所述主门板上设有拉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门体装置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通过使移动门板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来回移动,实现移动门板的启闭,操作简便;本实用新型的隔离框架由于安装有上述门体装置,故上料时只要打开移动门板即可通过操作口进行上料,而不需要打开整个主门板,而且操作口的开设位置还可控制在主机的工作高度,因此减小了对层流系统的影响,进而提高了整机的产品质量。

图I为现有技术中门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门体装置在移动门板关闭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门体装置在移动门板开启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门体装置中滑槽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隔离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框架本体;3、主门板;31、操作口 ;32、拉手;4、移动门板;41、把手;5、滑槽组件;51、第一滑槽;52、第二滑槽;521、顶端内壁;53、限位卡勾;6、左门板;7、右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门体装置包括主门板3和移动门板4,主门板3上开设有操作口 31,主门板3上沿操作口 31的左右两侧均固设有滑槽组件5,移动门板4滑设于滑槽组件5中,且移动门板4上设有便于手持的把手41。每个滑槽组件5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第一滑槽51位于主门板3与第二滑槽52之间,且第一滑槽51与第二滑槽52之间设有可使移动门板4通过的连通口。第一滑槽51的底端位于第二滑槽52的顶端与底端之间,且第一滑槽51的底端设有用于防止移动门板4脱离第一滑槽51的限位结构。本实施例中,该限位结构为由第一滑槽51与第二滑槽52之间的槽壁形成的限位卡勾53。当移动门板4处于第一滑槽51中且滑至第一滑槽51的槽底时,移动门板4刚好将操作口 31挡住,移动门板4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开启移动门板4时,首先将移动门板4沿第一滑槽51向上推动一段距离,使移动门板4脱离限位卡勾53,然后将移动门板4向外拉出到第二滑槽52中,并使移动门板4沿着第二滑槽52滑动至第二滑槽52的底端,此时操作口 31显露于外,移动门板4处于开启状态。当需要再次关闭移动门板4时,首先将移动门板4沿第二滑槽52滑动至第二滑槽52的顶端,再使移动门板4的上端沿着第二滑槽52的顶端内壁521滑动到第一滑槽51中,待移动门板4的下端超过限位卡勾53时,将移动门板4的下端向内推入第一滑槽51中,最后使移动门板4沿第一滑槽51滑动至第一滑槽51的底端,移动门板4便重新回到关闭状态。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51的底端与第二滑槽52的顶端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小于移动门板4沿第一滑槽51滑动方向的长度。这样可确保移动门板4处于关闭状态时,移动门板4的上端不会从第一滑槽51中脱离出来而进入第二滑槽52,并且不需要增加其他限位件,从而使本门体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紧凑。本实施例中,主门板3构成第一滑槽51的一侧槽壁,使移动门板4处于关闭状态时紧贴主门板3,提高密封性能。[0028]本实施例中,第二滑槽52的顶端内壁521向上倾斜延伸至第一滑槽51,当推动移动门板4在第二滑槽52中向上移动至第二滑槽52的顶端时,移动门板4可直接沿着倾斜的顶端内壁521滑向第一滑槽51,方便省力。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隔离框架包括框架本体1,框架本体I上装设有上述的门体装置。主门板3通过铰链铰接于框架本体I上,且主门板3上设有便于手持的拉手32。当需要上料时,可打开移动门板4通过操作口 31进行上料,减小对隔离框架内部的层流系统影响;当需要对隔离框架内部的各零部件进行停机维护等操作时,可直接打开主门板3,给工作人员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门体装置,包括主门板(3)和移动门板(4),所述主门板(3)上开设有操作口(3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门板(3)上沿操作口(3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滑槽组件(5),所述移动门板(4)滑设于滑槽组件(5)中,每个滑槽组件(5)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滑槽(51)和第二滑槽(52),所述第一滑槽(51)位于主门板(3)与第二滑槽(52)之间,所述第一滑槽(51)与第二滑槽(52)之间设有可使移动门板(4)通过的连通口,所述第一滑槽(51)的底端位于第二滑槽(52)的顶端与底端之间,且第一滑槽(51)的底端设有用于防止移动门板(4)脱离第一滑槽(51)的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门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由第一滑槽(51)与第二滑槽(52 )之间的槽壁形成的限位卡勾(53 )。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门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51)的底端与第二滑槽(52)的顶端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小于移动门板(4)沿第一滑槽(51)滑动方向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门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门板(3)构成第一滑槽(51)的一侧槽壁。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门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52)的顶端内壁(521)向上倾斜延伸至第一滑槽(51)。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门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门板(4)上设有把手(41)。
7.一种隔离框架,包括框架本体(I ),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I)上装设有如权利要求I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门体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门板(3)铰接于框架本体(I)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门板(3)上设有拉手(3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体装置,包括主门板和移动门板,主门板上开设有操作口,主门板上沿操作口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滑槽组件,移动门板滑设于滑槽组件中,每个滑槽组件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位于主门板与第二滑槽之间,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之间设有可使移动门板通过的连通口,第一滑槽的底端位于第二滑槽的顶端与底端之间,且第一滑槽的底端设有用于防止移动门板脱离第一滑槽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隔离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上装设有上述的门体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等优点,并可减小进出料时对隔离框架内部层流系统的影响。
文档编号E06B7/32GK202559986SQ20122021713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5日
发明者段志敏, 李新华 申请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