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叶帘及其操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12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百叶帘及其操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百叶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百叶帘及其操纵装置。
背景技术
百叶帘在世界各国都被广泛使用,尤其以东南亚、欧洲各国对百叶帘有长久的使用传统和偏爱;在我国现有的家装行业中,百叶帘也是被经常选用的装饰产品,日渐成为日常居住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一种住宅或办公处所用品之一,其主要用途,即是用以阻隔阳光或是提供隔离视线的隐私的用途。目前的百叶帘均是通过绳具或线具操纵的,即采用绳具或线具来控制百叶帘向上收回与向下展开的功能。当人或动物接触到绳具或线具时很有可能会被绳具或线具装置缠 绕住不能脱生,甚至造成人或动物不能脱生而发生生命危险。因此,如何实现绳具的隐藏,防止绳具裸露而造成人或动物不能脱生发生生命危险的弊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百叶帘及其操纵装置,以实现绳具的隐藏,防止绳具裸露而造成人或动物不能脱生发生生命危险的弊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百叶帘操纵装置,包括转棒,其具有中心孔,且开设有贯通轴向并与所述中心孔连通的滑槽;锁紧于所述转棒的中心孔内的绳具锁组件,所述绳具锁组件与百叶帘的绳具相连;套设于所述转棒外侧的控制键;设置于所述控制键上,用于控制所述绳具锁组件脱离锁紧状态的按键。优选地,在上述百叶帘操纵装置中,所述绳具锁组件具体包括设置于所述转棒的中心孔内的锁紧套筒;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锁紧套筒内的弹珠锁紧装置,所述弹珠锁紧装置的弹珠弹出后能够与所述转棒的内壁抵接,所述按键用于驱动所述弹珠锁紧装置的弹珠部分沉入所述锁紧套筒内;设置于所述转棒的中心孔内的绳具固定器;两端分别与所述锁紧套筒和所述弹珠锁紧装置之间的弹性复位装置。优选地,在上述百叶帘操纵装置中,所述按键通过卡扣与所述控制键上的卡口相连,且所述卡扣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控制键上的卡口的壁厚。优选地,在上述百叶帘操纵装置中,所述按键上设有依次穿过所述控制键和所述转棒上的滑槽,并分别与所述绳具固定器和所述锁紧套筒上开设的插槽插接的插板。优选地,在上述百叶帘操纵装置中,所述按键通过楔形推板控制所述绳具锁组件脱离锁紧状态;所述楔形推板的一端穿过所述控制键和所述转棒上的滑槽,且该端的斜面与所述弹珠锁紧装置的顶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按键相抵,所述楔形推板的斜面为由靠近所述按键的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向上倾斜的斜面。优选地,在上述百叶帘操纵装置中,所述弹性复位装置为压缩弹簧。优选地,在上述百叶帘操纵装置中,所述绳具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体,其上开设有绕线槽;设置于所述绕线槽内的两个绕线轮,所述绕线轮的圆周方向上具有绕线环槽,所述绳具由两个所述绕线轮之间穿过。优选地,在上述百叶帘操纵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棒内的省力弹簧;所述转棒的底部设有底盖,所述省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底盖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锁紧套筒的底部相连。优选地,在上述百叶帘操纵装置中,还包括封堵所述转棒上的滑槽的封堵装置。优选地,在上述百叶帘操纵装置中,所述转棒上的滑槽的两端侧壁上开设有滑道;所述封堵装置具体为橡胶条,两个所述橡胶条分别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两端侧壁上的滑道内。优选地,在上述百叶帘操纵装置中,所述转棒上的滑槽的两端侧壁上开设有滑道;所述封堵装置具体为皮带条,所述皮带条的两侧分别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两端侧壁上的滑道内,且所述皮带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键的上端和下端相连。优选地,在上述百叶帘操纵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棒顶部的万向接头;与所述万向接头相连的转向控制键,所述转向控制键上设有驱动百叶帘的叶片摆动的控制齿轮。一种百叶帘,包括上轨、下轨以及设置于所述上轨和所述下轨之间的叶片,还包括驱动所述叶片收回与展开的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百叶帘操纵装置。优选地,在上述百叶帘中,该百叶帘的绳具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下轨,穿过所述叶片的绳具孔,并穿过所述上轨伸入所述百叶帘操纵装置内。优选地,在上述百叶帘中,还包括连接所述上轨和所述下轨的蚊纲式梯带,该百叶帘的绳具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下轨,穿过所述蚊纲式梯带,并穿过所述上轨伸入所述百叶帘操纵装置内。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百叶帘操纵装置,需要操纵百叶帘时,按下转棒上的按键,按键按下后,绳具锁组件脱离锁紧状态,使得控制键和绳具锁组件可上下滑动。在按键、控制键和绳具锁组件上下滑动的过程中,百叶帘就会向上收回或向下展开,停止推动控制键,同时松开按键时,绳具锁组件便恢复锁紧状态,即百叶帘就中途停止。本实用新型通过绳具收容于转棒的中心孔内进行隐藏,并通过按键、控制键和绳具锁组件的配合实现百叶帘就会向上收回或向下展开,防止绳具裸露而造成人或动物不能脱生发生生命危险的弊端。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百叶帘操纵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绳具锁组件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百叶帘操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百叶帘操纵装置另一截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棒和橡胶条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棒和皮带条的爆炸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百叶帘操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百叶帘的结构示意图;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收起过程中的百叶帘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百叶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百叶帘及其操纵装置,以实现绳具的隐藏,防止绳具裸露而造成人或动物不能脱生发生生命危险的弊端。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I-图4,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百叶帘操纵装置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绳具锁组件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百叶帘操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百叶帘操纵装置另一截面的局部首1J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百叶帘操纵装置,包括转棒5、绳具锁组件2、控制键6和按键7。其中,转棒5具有中心孔,且开设有贯通轴向并与中心孔连通的滑槽,滑槽的设置主要为了使得控制键6和按键7可上下滑动。绳具锁组件2锁紧于转棒5的中心孔内,绳具锁组件2与百叶帘的绳具10相连。即在正常状态时,绳具锁组件2是锁紧于转棒5内,在外力较小时,无法驱动绳具锁组件2在转棒5的中心孔内滑动。控制键6套设于转棒5的外侧,按键7设置于控制键6上,用于控制绳具锁组件2脱离锁紧状态。本实用新型在按键7按下后,能够使得绳具锁组件2与转棒5脱离锁紧状态,可在较小的外力下进行滑动,继而带动绳具10上下动,从而实现百叶帘向上收回和向下展开的动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百叶帘操纵装置,需要操纵百叶帘时,按下转棒5上的按键7,按键7按下后,绳具锁组件2脱离锁紧状态,使得控制键6和绳具锁组件2可上下滑动。在按键7、控制键6和绳具锁组件2上下滑动的过程中,百叶帘就会向上收回或向下展开,停止推动控制键6,同时松开按键7时,绳具锁组件2便恢复锁紧状态,即百叶帘就中途停止。本实用新型通过绳具10收容于转棒5的中心孔内进行隐藏,并通过按键7、控制键6和绳具锁组件2的配合实现百叶帘就会向上收回或向下展开,防止绳具裸露而造成人或动物不能脱生发生生命危险的弊端。在本实施例中,绳具锁组件2具体包括锁紧套筒25、弹珠锁紧装置23、绳具固定器和弹性复位装置24,弹性复位装置24优选为压缩弹簧。其中,锁紧套筒25设置于转棒5的的中心孔内,弹珠锁紧装置23可滑动地设置于锁紧套筒25内的,弹珠锁紧装置23的弹珠弹出后能够与转棒5的内壁抵接,按键7用于驱动弹珠锁紧装置23的弹珠部分沉入锁紧套筒25内。用于固定绳具10的绳具固定器设置于转棒5的中心孔内,弹性复位装置24的两端分别与锁紧套筒25和弹珠锁紧装置23之间。在正常状态下,弹珠锁紧装置23被弹性复位装置24向上顶起,使得弹珠锁紧装置23的弹珠部分伸出锁紧套筒25外部,弹珠锁紧装置23的弹珠抵住转棒5的内壁,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得绳具锁组件2处于锁紧状态,无法上下移动。在需要绳具锁组件2上下滑动时,按下按键7,按键7将弹珠锁紧装置23压入锁紧套筒25内,使得弹珠锁紧装置23的弹珠与转棒5的内壁脱离,便可以继续滑动了。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按键7通过卡扣与控制键6上的卡口相连,且卡扣的延伸长度大于控制键6上的卡口的壁厚。卡扣可使得按键7无法由控制键6脱离,并且将卡扣的延伸长度大于控制键6上的卡口的壁厚,使得按键7具有一定的下压位移自由度,来保证可将弹珠锁紧装置23压入锁紧套筒25内,使得弹珠锁紧装置23的弹珠与转棒5的内
壁脱离。按键7上设有依次穿过控制键6和转棒5上的滑槽,并分别与绳具固定器和锁紧套筒25上开设的插槽插接的插板。该插板插入绳具固定器和锁紧套筒25上开设的插槽内后,便实现了控制键6、按键7和绳具锁组件2的连接,只要推动控制键6,便可实现绳具锁组件2的位移,相应的实现绳具10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按键7通过楔形推板3控制绳具锁组件2脱离锁紧状态;楔形推板3的一端穿过控制键6和转棒5上的滑槽,且该端的斜面与弹珠锁紧装置23的顶部相抵,另一端与按键7相抵,楔形推板3的斜面为由靠近按键7的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向上倾斜的斜面。在按键7按下后,按键7插板插入绳具固定器和锁紧套筒25上开设的插槽内,实现了控制键6、按键7和绳具锁组件2的连接,相应的也会推动楔形推板3移动,楔形推板3在移动过程中,其斜面与弹珠锁紧装置23的顶部相抵,并随着移动向下压动弹珠锁紧装置23 ;在放松按键7后,在弹性复位装置24的作用下,恢复起始状态。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绳具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体21和绕线轮22。其中,固定器本体21上开设有绕线槽,两个绕线轮22设置于绕线槽内,绕线轮22的圆周方向上具有绕线环槽,绳具10由两个绕线轮22之间穿过。当百叶帘自身重量较大时,即收回阻力较大,为此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设置于转棒5内的省力弹簧9。转棒5的底部设有底盖1,省力弹簧9的一端与底盖I相连,另一端与锁紧套筒25的底部相连。当收回百叶帘时,按下按键7向下推动控制键6,省力弹簧9也自动向下缩回带动控制键6向下移动,达到收回时操作省力作用。当展开百叶帘时,按下按键7向上推动控制键6,同时百叶帘自身重量向下展开,省力弹簧9会向上被拉伸,防止百叶帘的迅速下滑。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封堵转棒5上的滑槽的封堵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封堵装置遮挡住滑槽的开口部分从而堵住绳具,使其始终隐藏于转棒内,提高了设备的美观程度。请参阅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棒和橡胶条的爆炸图。在本实施例中,转棒5上的滑槽的两端侧壁上开设有滑道,封堵装置具体为橡胶 条8,两个橡胶条8分别滑动配合于滑槽两端侧壁上的滑道内。两个橡胶条8之间可具有缝隙,也可不具有缝隙,因为橡胶条具有移动的塑性,在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变形,能够保证案件7上的插板自由滑动。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棒和皮带条的爆炸图。在本实施例中,转棒5上的滑槽的两端侧壁上开设有滑道,封堵装置具体为皮带条11,皮带条11的两侧分别滑动配合于滑槽两端侧壁上的滑道内,且皮带条11的两端分别与控制键6的上端和下端相连。控制键6和皮带条11形成一环形,在控制键6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始终有皮带条11封堵除控制键6位置之外其它位置处的滑槽。为了保证皮带条11能够平顺滑动,可在转棒5的上端和下端设置转轴12,皮带条11绕过转轴12,并滑动配合于滑槽两端侧壁上的滑道内。请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百叶帘操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万向接头14和转向控制键
13。其中,万向接头14设置于转棒5的顶部,转向控制键13与万向接头14相连,转向控制键13上设有驱动百叶帘的叶片摆动的控制齿轮。绳具10由转棒5的顶部伸出并分别穿过万向接头14和转向控制键13。请参阅图8-图1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百叶帘的结构示意图;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收起过程中的百叶帘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百叶帘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百叶帘,包括上轨103、下轨101以及设置于上轨103和下轨101之间的叶片105,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还包括驱动叶片105收回与展开的如上实施例公开的百叶帘操纵装置102。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百叶帘具有上述实施例公开的百叶帘操纵装置102,因此兼具上述百叶帘操纵装置102的所有技术效果,本文在此不再赘述。百叶帘的绳具10的一端固定于下轨101,穿过叶片105的绳具孔,并穿过上轨103伸入百叶帘操纵装置102内,具体的绳具由转向控制器进入百叶帘操纵装置102内,转向控制器设置于上轨103上。如果需要调整百叶帘透光或不透光时(即百叶帘叶片转向),直接转动百叶帘操纵装置102的转棒,由转棒带动组装于上轨内的转向控制器,再由转向控制器的控制齿轮带动组装于上轨103的传动轴,就即可调整透光与不透光(即百叶帘叶片就会转动方向达到透光与遮光效果)。[0081]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连接上轨103和下轨101的蚊纲式梯带106,该百叶帘的绳具10的一端固定于下轨101,穿过蚊纲式梯带106,并穿过上轨103伸入百叶帘操纵装置102内。将绳具完全隐藏于蚊纲式梯带106内与转棒内,当百叶帘需要遮光功能时其效果比较好,且安全性也比较好。将绳具隐藏于叶片内与转棒内,当完全收回叶片105时,叶片105重叠比较密合好。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9
权利要求1.一种百叶帘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棒(5),其具有中心孔,且开设有贯通轴向并与所述中心孔连通的滑槽; 锁紧于所述转棒(5)的中心孔内的绳具锁组件(2),所述绳具锁组件(2)与百叶帘的绳具(10)相连; 套设于所述转棒(5)外侧的控制键(6); 设置于所述控制键(6)上,用于控制所述绳具锁组件(2)脱离锁紧状态的按键(7)。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百叶帘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具锁组件(2)具体包括 设置于所述转棒(5)的中心孔内的锁紧套筒(25); 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锁紧套筒(25)内的弹珠锁紧装置(23),所述弹珠锁紧装置(23)的弹珠弹出后能够与所述转棒(5)的内壁抵接,所述按键(7)用于驱动所述弹珠锁紧装置(23)的弹珠部分沉入所述锁紧套筒(25)内; 设置于所述转棒(5)的中心孔内的绳具固定器; 两端分别与所述锁紧套筒(25)和所述弹珠锁紧装置(23)之间的弹性复位装置(2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百叶帘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7)通过卡扣与所述控制键(6)上的卡口相连,且所述卡扣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控制键(6)上的卡口的壁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百叶帘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7)上设有依次穿过所述控制键(6)和所述转棒(5)上的滑槽,并分别与所述绳具固定器和所述锁紧套筒(25)上开设的插槽插接的插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百叶帘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7)通过楔形推板(3)控制所述绳具锁组件(2)脱离锁紧状态; 所述楔形推板(3)的一端穿过所述控制键(6)和所述转棒(5)上的滑槽,且该端的斜面与所述弹珠锁紧装置(23)的顶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按键(7)相抵,所述楔形推板(3)的斜面为由靠近所述按键(7)的一端向另一端的方向上向上倾斜的斜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百叶帘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装置(24)为压缩弹黃。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百叶帘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具固定器包括 固定器本体(21),其上开设有绕线槽; 设置于所述绕线槽内的两个绕线轮(22),所述绕线轮(22)的圆周方向上具有绕线环槽,所述绳具(10)由两个所述绕线轮(22)之间穿过。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百叶帘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棒(5)内的省力弹簧(9); 所述转棒(5)的底部设有底盖(I ),所述省力弹簧(9)的一端与所述底盖(I)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锁紧套筒(25)的底部相连。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百叶帘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堵所述转棒(5)上的滑槽的封堵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百叶帘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棒(5)上的滑槽的两端侧壁上开设有滑道; 所述封堵装置具体为橡胶条(8),两个所述橡胶条(8)分别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两端侧壁上的滑道内。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百叶帘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棒(5)上的滑槽的两端侧壁上开设有滑道; 所述封堵装置具体为皮带条(11),所述皮带条(11)的两侧分别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两端侧壁上的滑道内,且所述皮带条(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键(6)的上端和下端相连。
12.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百叶帘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转棒(5)顶部的万向接头(14); 与所述万向接头(14)相连的转向控制键(13),所述转向控制键(13)上设有驱动百叶帘的叶片摆动的控制齿轮。
13.一种百叶帘,包括上轨(103)、下轨(101)以及设置于所述上轨(103)和所述下轨(101)之间的叶片(10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所述叶片(105)收回与展开的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百叶帘操纵装置(102)。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百叶帘,其特征在于,该百叶帘的绳具(1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下轨(101 ),穿过所述叶片(105)的绳具孔,并穿过所述上轨(103)伸入所述百叶帘操纵装置(102)内。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百叶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上轨(103)和所述下轨(101)的蚊纲式梯带(106),该百叶帘的绳具(1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下轨(101),穿过所述蚊纲式梯带(106),并穿过所述上轨(103)伸入所述百叶帘操纵装置(102)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百叶帘操纵装置,包括转棒,其具有中心孔,且开设有贯通轴向并与所述中心孔连通的滑槽;锁紧于所述转棒的中心孔内的绳具锁组件,所述绳具锁组件与百叶帘的绳具相连;套设于所述转棒外侧的控制键;设置于所述控制键上,用于控制所述绳具锁组件脱离锁紧状态的按键。本实用新型通过绳具收容于转棒的中心孔内进行隐藏,并通过按键、控制键和绳具锁组件的配合实现百叶帘就会向上收回或向下展开,防止绳具裸露而造成人或动物不能脱生发生生命危险的弊端。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百叶帘操纵装置的百叶帘。
文档编号E06B9/32GK202659117SQ201220228148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宋州和, 程丰原 申请人:广州嘉伦橡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