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闭合时仍能通风阻视的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闭合时仍能通风阻视的百叶窗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在建筑物、车辆、围栏或类似围绕物的开口处用的固定式或移动式门窗、遮帘(E06B)。
背景技术:
目前的“彡”字可调百叶窗,存在着“通风与阻视功能相冲突”的不足:叶片角度调节到基本阻视了,也就基本不通风了 ;叶片要很宽,才易将外界视线导视到极近窗户、远离床铺的屋顶或地面,但如此的话,整体就非常厚重了。其实它是“白天弱光百叶”、“客厅、办公室的装饰性百叶”,一到晚上就不中用了,没有几家敢于直接用在卧室、卫生间。一些人家的卧室的夜晚之通风阻视,不得不再用布帘外覆百叶窗一就严重影响了通风散热。在重在民生、提高生活品质的今天,保证“住、睡”质量,提倡自然通风、家庭节电(可少开空调、电扇),不必担心窗外窥视(有偷拍、网上流传的可能)、安心上床,是每个人的需求!但这简单需求,至今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的百叶窗,闭合时仍能通风并阻视。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窗框、型材叶片组、调节机构所组成的百叶窗,其特征是:型材叶片的上面的前端向上突起为前上阻视凸,型材叶片的下面的中部偏后的位置,向下突起为下阻视凸,下阻视凸的后部延伸、内陷为导流槽。如此,叶片组闭合后,二边的气流可由导流槽绕弯通过,但下阻视凸、前上阻视凸却一起配合,阻挡了直视视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省去了“布帘外覆传统百叶窗”的“二件套”,只一扇本百叶窗,就能真正放心、空气清新地入睡、入浴。
图1是本薄壁的型材叶片的截面图,图2是其叶片组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叶片组的开启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叶片组的闭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实心的型材叶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见图1,为原始1:1比例,本薄壁的型材叶片,为铝合金或PVC、PE塑料的挤出型材,其上面的前端,向上突起为前上阻视凸1,其下面的中部偏后的位置,向下突起为下阻视凸2,下阻视凸2的后部延伸、内陷为导流槽3。图2示意叶片组闭合后,二边的气流可由导流槽绕弯通过,但下阻视凸、前上阻视凸却一起配合,阻挡了直视视线。图3示意叶片组开启,并示意可粘贴垫脚4—上推连杆(最简单的叶片方向调节、联动机构)时,能明显感触到各叶片有没有闭合到位、“压到底”,就不会担心会不会没调节到位而“曝光”。若能保证百叶窗的框、百叶组等的安装的精确,可省略垫脚。图4示意叶片组的闭合。这里特别指出,家庭卫浴间的窗口,都有必要安装一扇透光的通风阻视装置!因为即使窗户都装有排气扇, 但排便后,出来,得关电、停止抽臭气——不知何时余气才会慢慢散尽一第二人、次进入后,就会产生厌恶之情。不信你看自己周围上下邻居的卫浴窗户,多数都不得不开缝散味!进去再关,用完再开;稍不留意就“曝光”。如果加装本透光的塑料挤出型材的百叶窗,则可解决难题。图5示意本叶片为实心的木塑挤出型材,既美观,也利于环保。垫脚可贴可不贴。
权利要求1.一种百叶窗,由窗框、型材叶片组、调节机构所组成,其特征是:型材叶片的上面的前端向上突起为前上阻视凸,型材叶片的下面的中部偏后的位置,向下突起为下阻视凸,下阻视凸的后部延伸、内陷为导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是:型材叶片为薄壁的挤出型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是:型材叶片为实心的型材。
专利摘要本百叶帘型材叶片的上面的前端向上突起为前上阻视凸,型材叶片的下面的中部偏后的位置,向下突起为下阻视凸,下阻视凸的后部延伸、内陷为导流槽。如此,如此,叶片组闭合后,二边的气流可由导流槽绕弯通过,但下阻视凸、前上阻视凸却一起配合,阻挡了直视视线。可自然通风、节电(可少开空调、电扇),不必担心窗外窥视,真正放心入睡、入浴。
文档编号E06B7/08GK203008714SQ20122034626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
发明者胡景辉 申请人:胡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