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滑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窗五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滑轮。
背景技术:
滑轮是一种常用的门窗五金件,其一般安装于门窗的上部以及下部,门窗一般安装于门窗框上,门窗框的上一般设有滑轨,所述门窗通过滑轮与滑轨的配合实现在门窗框设上滑动。现有滑轮一般包括外架和内架,所述外架上设有安装轴,所述内架上中部设有腰形斜孔,两侧设有滑轮,所述安装轴穿过腰形斜孔将内架安装于外架之上,所述外架的一侧设有用于调节滑轮高度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可拉动内架在外架内移动,所述腰形斜孔在安装轴上移动,从而实现调节滑轮高度的目的。
·[0003]现有滑轮的这种结构虽然解决了内架在外架内移动以调节滑轮高度的问题,但内架移动至外架一侧时,安装轴并非位于腰形斜孔的中部,此时内架一侧的滑轮距离安装轴的距离较近,另一侧的滑轮距离安装轴的距离较远,严重影响两滑轮的承重,造成整个滑轮受力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轮,旨在解决现有滑轮上的安装轴与滑轮的间距不一,影响两滑轮的承重,造成整个滑轮受力不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滑轮,包括固定架、轮架、安装轴以及滑轮,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轮架的中部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轴穿过调节孔以及固定孔将轮架安装固定架上,所述滑轮分别安装于轮架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还设有用于调节滑轮高度的调节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所述调节孔为腰形斜孔,所述固定孔为圆孔,所述安装轴穿过调节孔和固定孔将轮架安装于固定架之上。需要调节滑轮高度时,调节装置带动轮架在固定架中移动,安装轴在腰形斜孔内移动,所述滑轮随着安装轴一起移动,滑轮与安装轴的间距没有任何变化,有效的防止了轮架在固定架内移动时安装轴与滑轮的间距不一,影响滑轮的承重,造成整个滑轮受力不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滑轮,包括固定架、轮架、安装轴以及滑轮组,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轮架的中部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轴穿过调节孔以及固定孔将轮架安装固定架上,所述滑轮组分别安装于轮架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还设有用于调节滑轮高度的调节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该滑轮在结构大的变化前提下,可极大提升承载重量。其中,所述固定架设有用于安装轮架的固定架安装槽,所述轮架安装于固定架安装槽之内,所述调节孔开设于固定架的中部,该调节孔为腰形斜孔,所述固定孔为圆孔,该固定孔的直径与安装轴直径相适配。其中,所述安装轴两端各设有一固定端,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各设有一固定架凹槽,所述调节孔位于固定架凹槽之内,所述固定架凹槽的深度与固定端的高度相同或略低于固定端的高度,所述固定端的直径大于调节孔的尺寸,所述轮架两侧各开设有一轮架凹槽,所述轮架凹槽的长度大于固定架凹槽的长度,深度与固定架凹槽相适配,所述轮架凹槽的位置与固定架凹槽位置相对应。其中,所述轮架设有用于安装固定架的轮架安装槽,所述固定架设有安装端,所述安装端安装于轮架安装槽之中,所述调节孔开设于安装端上,该调节孔为腰形斜孔,所述固定孔为圆孔,该固定孔的直径与安装轴的直径相适配。其中,所述滑轮组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安装轴以及两滑轮,所述两滑轮可转动的安装于支撑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架安装轴位于两滑轮的中间,所述轮架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有一轮架安装孔,所述支撑架安装轴安装于轮架安装孔内。其中,设有防止滑轮脱离滑轨的稳定器,所述稳定器固定安装于轮架上,该稳定器底部设有稳定器凹槽,所述稳定器凹槽的横截面与滑轨的横截面相适配,该稳定器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滑轮上设有的滑轮槽的深度。其中,设有防止滑轮脱离滑轨的稳定器,所述稳定器固定安装于轮架或支撑架上,该稳定器底部设有稳定器凹槽,所述稳定器凹槽的横截面与滑轨的横截面相适配,该稳定器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滑轮上设有的滑轮槽的深度。其中,所述稳定器中间设有一稳定器安装孔,两侧设有稳定器沿边,所述安装轴穿过稳定器安装孔将稳定器固定安装于轮架上,所述稳定器沿边紧贴轮架的下表面。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螺丝、垫片和调节螺母,所述垫片固定安装在固定架一端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螺母安装在轮架一端,所述调节螺丝上开设有一调节螺丝凹槽,所述垫片上开设一垫片凹槽,所述调节螺丝穿过垫片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垫片凹槽卡接在调节螺丝凹槽上。其中,所述滑轮的数量为2个,该滑轮与安装轴的间距相同。其中,所述滑轮组的数量为2个,该滑轮组与安装轴的间距相同。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提供的一种滑轮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提供的一种滑轮的仰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提供的一种滑轮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提供的一种滑轮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提供的一种滑轮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提供的一种滑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滑轮的主视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滑轮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滑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稳定器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滑轮的左视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滑轮的剖视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滑轮的立体示意图。[0032]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滑轮的爆炸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滑轮的立体示意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滑轮的剖视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滑轮的爆炸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滑轮的立体示意图。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滑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滑轮中滑轮组的立体示意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滑轮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轮,包括固定架I、轮架2、安装轴3、两滑轮安装轴24以及两滑轮22、23,所述固定架I的中部设有调节孔11,所述轮架2的中部设有固定孔21,所述安装轴3穿过调节孔11以及固定孔21将轮架2安装到固定架I上,所述轮架2的左右两侧各开设一滑轮安装孔241,所述滑轮安装轴24分别将滑轮22、23安装在滑轮安装孔241上,所述滑轮22、23位于安装轴3的左右两侧。请参阅图1_6,所述滑轮22、23上设有滑轮槽221、231,所述滑轮槽221、231与滑轨(图中未示出)配合连接。所述固定架I的一侧设有用于一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可拉动轮架2在固定架I中移动从而实现调节滑轮的高度。请参阅图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I设有一固定架安装槽10,所述轮架2安装于固定架安装槽10之内,所述调节孔11开设于固定架I的中部,该调节孔11为腰形斜孔,倾斜角度为15 75度,在本实施例中,倾斜角度为45度。所述固定孔21为圆孔,该固定孔21的直径与安装轴3的直径相适配,所述安装轴3的两端安装于调节孔11上,安装轴3可在调节孔11中移动。当然,所述调节孔11还可为其他形状,只要安装轴3可在其内移动即可。需要调节滑轮高度时,调节装置带动轮架2在固定架I内移动,所述安装轴3在调节孔11内移动,所述轮架2以及安装在轮架2上的两滑轮22、23随着安装轴3 —起移动,两滑轮22、23与安装轴3的间距没有任何变化,有效防止了轮架2在固定架I内移动时安装轴3与两滑轮22、23的间距不一,造成整个滑轮22、23受力不均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22、23与安装轴3的间距相同,所述门窗的重量可通过安装轴3均匀传导至滑轮22,23上,整个滑轮的受力情况能达到较理想的状态。请参阅图1-6,所述安装轴3两端各设有一固定端31,所述固定端31的直径大于调节孔11的直径,该固定端31将安装轴3牢牢的固定在调节孔11以及固定孔21上。与之相对应,所述固定架I的两侧各设一固定架凹槽12,所述调节孔11位于固定架凹槽12中,所述固定架凹槽12的深度与固定端31的高度相同或略低于固定端31的高度。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所述固定端31将安装轴3牢牢固定在调节孔11以及固定孔21上,且固定端31与固定架I两侧面14平齐或略低于固定架I两侧面14,有效避免固定端31突出固定架I两侧面14之外与其他零部件产生干涉或摩擦,从而影响安装轴3在调节孔11中正常运行。此外,在固定架I上左右两侧各设一固定架凹槽12还可增加固定架I的强度。请参阅图1-6,所述轮架2两侧各开设有一轮架凹槽20,所述轮架凹槽20的长度大于固定架凹槽12的长度,深度与固定架凹槽12相适配,所述轮架凹槽20的位置与固定架凹槽12位置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凹槽12与轮架凹槽20均是冲压而成,所述轮架凹槽20不仅可为固定架凹槽12留出安装空间,而且还为轮架2在固定架I内留出移动空间。此外,在轮架2上开设轮架凹槽20还可增加轮架2的强度。请参阅图1-6,所述滑轮的两侧还设有包括两安装垫5,所述安装垫5由硬度较小且具有一定柔韧性塑胶制成,所述两安装垫5分别安装于固定架I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架I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安装孔13,所述两安装垫5上各设有一安装垫孔51,所述安装垫5安装于安装孔13的上方,所述安装孔13与安装垫孔51相对应,该安装孔13与安装垫孔51供 安装滑轮之用。当需要将滑轮安装到门窗上时,只需用安装螺钉(图中未示出)穿过安装孔13与安装垫孔51即可将滑轮安装到门窗上。由于所述安装垫5由于所述安装垫5硬度较小且有一定柔韧性,因此其具有部分弹簧垫圈的作用,当用安装螺钉很容易将滑轮牢固的固定在门窗上,不易松脱。此外,所述安装垫5还填补了固定架I左右两侧的空隙,增强固定架I左右两侧的强度。请参阅图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调节螺丝4、垫片41和调节螺母42,所述垫片41固定安装在固定架I 一端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螺母42安装在轮架2 —端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螺丝4上开设有一调节螺丝凹槽40,所述垫片41上开设一垫片凹槽411,所述调节螺丝4穿过垫片41与调节螺母42螺纹连接,所述垫片凹槽411卡接在调节螺丝凹槽40上。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旋转调节螺丝4,所述调节螺丝4带动调节螺母42以及轮架2移动,轮架2带动安装轴3在调节孔11中移动,以实现调节滑轮高度的目的。实施例2实施例2是实施例I的另一实现形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主要区别是所述固定架与轮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不同。请参阅图13、图14,参考图15-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轮包括固定架71、轮架72、安装轴713以及滑轮73、731,所述轮架72上设有用于安装固定架71的轮架安装槽721,所述固定架71为锌合金压铸而成,其一端为安装端711,所述安装端711安装于轮架安装槽721之中,该安装端711的厚度与轮架安装槽721宽度相适配。所述固定架71上设有调节孔712,所述轮架72中部设有固定孔722,左右两侧各开设一轮架安装孔725,所述滑轮安装轴726分别将滑轮73、731安装在轮架安装孔725上,所述滑轮73、731位于安装轴713的左右两侧,所述安装轴713穿过调节孔712和固定孔722将轮架72与固定架71连接一起。所述固定架71的一侧还设有用于调节滑轮高度的调节装置70,所述调节装置70与实施例I中的调节装置原理基本相同,结构略有不同。在实施例I中,所述调节螺丝是由调节螺丝凹槽40和垫片凹槽411的配合连接固定在固定架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70中的调节螺丝701是由设置在固定架71上的阻挡部702将调节螺丝701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阻挡部702通过阻挡调节螺丝701的螺帽7011将其固定在固定架上,又不影响调节螺丝701的正常转动。[0052]与实施例I中轮架2安装于固定架I之中,所述调节孔11位于固定孔21的外侧,安装轴3的两端在调节孔11中移动相比,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71的安装端711安装到轮架2之中,所述调节孔712位于固定孔722的内侧,所述安装轴713的两端直接与轮架72固定连接,当需要调节滑轮高度时,调节装置拉动轮架72移动,安装轴713的中部随之在调节孔712内移动。由于所述安装轴713的两端与轮架72上固定孔722固定连接,装配时,直接铆接即可,工艺较为简单;与之相比,实施例I中所述安装轴3既要固定安装到固定架I上的调节孔11中,又要保证该安装轴能在调节孔11上较为顺畅的移动,制造工艺就复杂的多。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轴713的中部与调节孔712的接触面大,因此整个滑轮的结构更加牢固,受力更为合理。实施例3请参阅图7-12,本实施例提供的滑轮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防止滑轮脱离滑轨的稳定器6,所述稳定器6固定安装于轮架2的中部,其下方设有一稳定器凹槽62,所 述稳定器凹槽62的横截面与滑轨的横街面相适配,该稳定器凹槽62的深度A大于或等于滑轮槽221、231的深度B。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所述稳定器凹槽62包裹滑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滑轮槽221、231的深度,不仅能使滑轮22、23在滑轨上顺畅滑动,而且还能有效防止滑轮从滑轨上脱落,一举两得。请参阅图7-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定器6中间设有一稳定器安装孔61,两侧各设有一稳定器沿边63,所述安装轴3穿过稳定器安装孔61将稳定器6固定安装于轮架2上,所述稳定器沿边63紧贴轮架2的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不限于用上述方法将稳定器固定安装到轮架2上,因为将稳定器6安装到轮架2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说用卡扣就可将稳定器6固定安装到轮架2上,不管用何种方法,只要将稳定器6固定安装到轮架2即可。请参阅图7-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定器6由塑胶制成,安装于两滑轮22、23之间,该稳定器6的长度小于两滑轮22、23的间距。由于所述稳定器6由硬度较小的塑胶制成,所述滑轨一般由硬度较高的金属制成,因此稳定器6在滑轨上移动时声音较小。实施例4请参阅图15-17,本实施例提供的滑轮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防止滑轮脱离滑轨的稳定器8。与实施例2相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架72 —侧进行延长,用以安装稳定器8,所述稳定器8的下方设有一稳定器凹槽81,所述稳定器凹槽81的横截面与滑轨的横截面相适配,该稳定器凹槽81的深度D大于或等于滑轮73、731上滑轮槽的深度C。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所述稳定器凹槽81包裹滑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滑轮槽的深度,不仅能使滑轮73、731在滑轨上顺畅滑动,而且还能有效防止滑轮从滑轨上脱落,一举两得。请参阅图7-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定器8中间设有一稳定器安装孔83,两侧各设有一稳定器沿边82,所述安装轴713穿过稳定器安装孔83将稳定器8固定安装于轮架72上,所述稳定器沿边82紧贴轮架2的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不限于用上述方法将稳定器8固定安装到轮架72上,因为将稳定器8安装到轮架72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说用卡扣就可将稳定器8固定安装到轮架2上,不管用何种方法,只要将稳定器8固定安装到轮架2上即可。实施例5请参阅图18-21,本实施例提供的滑轮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将滑轮73、731替换为两滑轮组9,所述滑轮组9包括支撑架91、支撑架安装轴92以及两滑轮90,所述两滑轮90可转动的安装于支撑架9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架安装轴92位于两滑轮90的中间,该支撑架安装轴92安装于轮架安装孔725内。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所述滑轮中的滑轮个数由2个增加到4个,能极大地增加了整个滑轮的承载重量。请参阅图18-21,所述滑轮包括两个稳定器93,所述稳定器93的结构和用于与实施例4中稳定器8的结构和作用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定器93分别安装于两支撑架91的中部,当然,所述稳定器93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像实施例4中的稳定器一样安装于轮架72上。与本实施例一样,在实施例I、实施例2、实施例3中,所述滑轮可根据实际需要替换为滑轮组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滑轮,包括固定架、轮架、安装轴以及滑轮,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轮架的中部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轴穿过调节孔以及固定孔将轮架安装固定架上,所述滑轮分别安装于轮架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还设有用于调节滑轮高度的调节装置。
2.一种滑轮,包括固定架、轮架、安装轴以及滑轮组,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轮架的中部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轴穿过调节孔以及固定孔将轮架安装固定架上,所述滑轮组分别安装于轮架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还设有用于调节滑轮高度的调节装置。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设有用于安装轮架的固定架安装槽,所述轮架安装于固定架安装槽之内,所述调节孔开设于固定架的中部,该调节孔为腰形斜孔,所述固定孔为圆孔,该固定孔的直径与安装轴直径相适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轴两端各设有一固定端,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各设有一固定架凹槽,所述调节孔位于固定架凹槽之内,所述固定架凹槽的深度与固定端的高度相同或略低于固定端的高度,所述固定端的直径大于调节孔的尺寸,所述轮架两侧各开设有一轮架凹槽,所述轮架凹槽的长度大于固定架凹槽的长度,深度与固定架凹槽相适配,所述轮架凹槽的位置与固定架凹槽位置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架设有用于安装固定架的轮架安装槽,所述固定架设有安装端,所述安装端安装于轮架安装槽之中,所述调节孔开设于安装端上,该调节孔为腰形斜孔,所述固定孔为圆孔,该固定孔的直径与安装轴的直径相适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安装轴以及两滑轮,所述两滑轮可转动的安装于支撑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架安装轴位于两滑轮的中间,所述轮架的左右两侧各开设有一轮架安装孔,所述支撑架安装轴安装于轮架安装孔内。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设有防止滑轮脱离滑轨的稳定器,所述稳定器固定安装于轮架上,该稳定器底部设有稳定器凹槽,所述稳定器凹槽的横截面与滑轨的横截面相适配,该稳定器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滑轮上设有的滑轮槽的深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设有防止滑轮脱离滑轨的稳定器,所述稳定器固定安装于轮架或支撑架上,该稳定器底部设有稳定器凹槽,所述稳定器凹槽的横截面与滑轨的横截面相适配,该稳定器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滑轮上设有的滑轮槽的深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器中间设有一稳定器安装孔,两侧设有稳定器沿边,所述安装轴穿过稳定器安装孔将稳定器固定安装于轮架上,所述稳定器沿边紧贴轮架的下表面。
10.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螺丝、垫片和调节螺母,所述垫片固定安装在固定架一端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螺母安装在轮架一端,所述调节螺丝上开设有一调节螺丝凹槽,所述垫片上开设一垫片凹槽,所述调节螺丝穿过垫片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垫片凹槽卡接在调节螺丝凹槽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门窗五金领域,提供了一种滑轮,包括固定架、轮架、安装轴以及滑轮,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轮架的中部设有固定孔,所述安装轴穿过调节孔以及固定孔将轮架安装固定架上,所述滑轮分别安装于轮架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架的一侧还设有用于调节滑轮高度的调节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需要调节滑轮高度时,调节装置带动轮架在固定架中移动,安装轴在调节孔内移动,所述滑轮随着安装轴一起移动,滑轮与安装轴的间距没有任何变化,有效的防止了轮架在固定架内移动时安装轴与两滑轮的间距不一,影响两滑轮的承重,造成整个滑轮受力不均的问题。
文档编号E05D13/00GK202731517SQ201220461259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9日
发明者傅海 申请人: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