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保险防漏油地弹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057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保险防漏油地弹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弹簧,尤其是一种双保险防漏油地弹簧。
背景技术
地弹簧是现代门结构中的常见部件是一种闭门器,适用于木制、钢制、铝合金门和使用玻璃门夹的无边框玻璃门等。为了便于安装调节,一般会在转轴与盖体之间预留有空隙,安装好后在使用过程中灰尘、水以及其他杂质容易进入转轴与盖体之间,污染地弹簧甚至引起工作构件生锈,进而损坏弹簧而不能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效果更为显著的双保险防漏 油地弹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保险防漏油地弹簧,由主体、转轴与盖体构成,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盖体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盖体由上盖、下盖以及夹设在二者之间的密封件组构成,所述密封件组由至少两个密封圈构成。在所述上盖的圆心位置设有贯穿于所述上盖内部的通孔a。所述下盖的顶部表面设有凸起,在所述下盖的底部表面设有螺纹部,在所述下盖的圆心位置还设有贯穿于所述下盖内部的通孔b。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通孔a的内部,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凸起与所述通孔a之间。所述下盖的直径大于所述上盖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I、本实用新型通过夹设在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密封件组,具有极佳的密封效果,可起到防水、防尘以及防漏油的功能;2、由于密封件组由至少两个密封圈构成,因此,其密封效果为现有密封效果的至少两倍;3、盖体可采用生铁、铁、钢、压铅等材料制成,地弹簧的转动角度可任意调节,其角度分别为360度、180度、90度、30度等。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为图I中盖体的结构图;图3为图2的分解图。主要符号说明如下1_上盖2_下盖3-密封圈a4-密封圈b[0019]5-通孔a6-通孔b7-凸起8-螺纹部9-转轴10-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保险防漏油地弹簧,由主体10、转轴9与盖体构成,转轴9设置在主体10上,盖体套设在转轴9上。其中,盖体由上盖I、下盖2以及夹设在二者之间的密封件组构成,下盖2的直径大于上盖I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组由密封圈a3与密封圈b4构成,密封圈a3设置在密封圈b4的上侧。在上盖I的圆心位置设有贯穿于上盖内部的通孔a5。下盖2的顶部表面设有凸起7,在下盖的底部表面设·有螺纹部8,在下盖2的圆心位置还设有贯穿于下盖内部的通孔b6。凸起7设置在通孔a5的内部,密封圈a3以及密封圈b4均是设置在凸起7与通孔a5之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保险防漏油地弹簧,由主体、转轴与盖体构成,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盖体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由上盖、下盖以及夹设在二者之间的密封件组构成,所述密封件组由至少两个密封圈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保险防漏油地弹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的圆心位置设有贯穿于所述上盖内部的通孔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保险防漏油地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顶部表面设有凸起,在所述下盖的底部表面设有螺纹部,在所述下盖的圆心位置还设有贯穿于所述下盖内部的通孔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保险防漏油地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通孔a的内部,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凸起与所述通孔a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所述的双保险防漏油地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直径大于所述上盖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弹簧,尤其是一种双保险防漏油地弹簧,以解决现有地弹簧密封性能差的问题,该地弹簧由主体、转轴与盖体构成,转轴设置在主体上,盖体套设在转轴上,盖体由上盖、下盖以及夹设在二者之间的密封件组构成,密封件组由至少两个密封圈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夹设在上盖与下盖之间的密封件组,具有极佳的密封效果,可起到防水、防尘以及防漏油的功能;由于密封件组由至少两个密封圈构成,因此,其密封效果为现有密封效果的至少两倍以上;另外,盖体可采用生铁、铁、钢、压铅等材料制成,地弹簧的转动角度可任意调节,其角度分别为360度、180度、90度、30度等。
文档编号E05F1/14GK202788393SQ201220470658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黄永聪 申请人:黄永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