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防夹手自动门玻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玻璃,具体地说是防夹手自动门玻璃。
背景技术:
市场上自动门玻璃大都是由两片玻璃胶合而成,然后边缘钻孔连接在门框上,这种结构的玻璃安装时不方便,因为胶合后的玻璃太厚,导致固定螺丝不容易施工。另外,安装后门外部框架与玻璃不成同一平面,形成台阶,比较丑陋且容易碰伤,门和门框间缝隙较大,容易造成夹手的安全隐患。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综合各种要素,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能改善上述缺失的防夹手自动门玻璃。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夹手自动门玻璃,安装后整个外部平整,解决了安装和安全问题,容易批量化生产。安装后门和门框间缝隙较小,避免了夹手的安全隐患。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防夹手自动门玻璃,包括通过夹胶层胶合在一起的双层玻璃,分别为外侧玻璃和内侧玻璃,所述外侧玻璃或内侧玻璃的边缘设计成台阶状结构,即横截面呈凸字形结构,在台阶状结构部位沿厚度方向钻设贯通的固定孔。所述台阶状结构为磨削而成,且台阶厚度与门框架厚度相一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把其中一块玻璃边缘磨削成台阶型,可以使外部框架与玻璃表面成一平面,夕卜观较美观。使安装后门和门框间缝隙较小,避免了夹手的安全隐患。3.本设计简单,成本低廉,解决了安装和安全问题,容易批量化生产,具有市场价值。4.适用于各种自动门,特别适用于电梯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夹手自动门玻璃的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夹手自动门玻璃的结构主视图。图中1、外侧玻璃;2、夹胶层;3、内侧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防夹手自动门玻璃,包括通过夹胶层2胶合在一起的双层玻璃,分别为外侧玻璃I和内侧玻璃3,所述外侧玻璃或内侧玻璃的边缘设计成台阶状结构,即横截面呈凸字形结构,在台阶状结构部位沿厚度方向钻设贯通的固定孔。所述台阶状结构为磨削而成,且台阶厚度与门框架厚度相一致。本实用新型把其中一块玻璃边缘磨削成台阶型,不管外侧玻璃也好还是内侧玻璃也好,只磨削其中一块或者由人们任意自定,可以使外部框架与玻璃表面成一平面,外观较美观。使安装后门和门框间缝隙较小,避免了夹手的安全隐患。也解决了安装和安全问题,容易批量化生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1.防夹手自动门玻璃,包括通过夹胶层胶合在一起的双层玻璃,分别为外侧玻璃和内侧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玻璃或内侧玻璃的边缘设计成台阶状结构,即横截面呈凸字形结构,在台阶状结构部位沿厚度方向钻设贯通的固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夹手自动门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状结构为磨削而成,且台阶厚度与门框架厚度相`一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防夹手自动门玻璃,包括通过夹胶层胶合在一起的双层玻璃,分别为外侧玻璃和内侧玻璃,所述外侧玻璃或内侧玻璃的边缘设计成台阶状结构,即横截面呈凸字形结构,在台阶状结构部位沿厚度方向钻设贯通的固定孔。所述台阶状结构为磨削而成,且台阶厚度与门框架厚度相一致。本实用新型把其中一块玻璃边缘磨削成台阶型,不管外侧玻璃也好还是内侧玻璃也好,只磨削其中一块或者由人们任意自定,可以使外部框架与玻璃表面成一平面,外观较美观。使安装后门和门框间缝隙较小,避免了夹手的安全隐患。也解决了安装和安全问题,容易批量化生产。
文档编号E06B3/66GK202913896SQ201220543040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
发明者王金奎 申请人:海宁市兰星特种玻璃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