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87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该游戏床包括二侧框架及二锁掣关节;通过解除二锁掣关节的上锁状态,使其一侧框架的衔接杆、立杆与另一侧框架的衔接杆、立杆朝向彼此靠拢,将游戏床以对折的方式收合;其中,横杆、衔接杆与立杆之间组设有枢接结合件;于横杆与立杆之间设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包括有一滑套及一连杆,该滑套套设于横杆,连杆的二端则分别与滑套及立杆枢接;据此,通过该限位组件的设置,使该游戏床具有稳固的展开状态。
【专利说明】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尤其是指针对呈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于展开后的状态,能具有稳固效果的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请参见中国台湾公告第M382780号“游戏床上围双管结构”新型专利,其在该游戏床的上框架的各边中央处各设有关节,通过该关节的设置,提供该游戏床的上框架各边得以凹折收合。
[0003]再参见中国台湾公告第M345539号的“游戏床骨架锁掣机构”新型专利,其与中国台湾公告第M382780号所示的游戏床相同,均是在上框架的各边中央处各设有关节,通过该关节的设置,提供该游戏床的上框架各边得以进行凹折收合的动作。
[0004]上述各专利案在收折时,因是由底座处上拉折合下框架后,再折合上框架的四边,且令两两相邻的二边及立柱交界处的上围角座往中间靠拢,因此,原本铺设于下框架上的底垫在收合骨架时必须取出,且再展开该骨架时,又必须将底垫重新铺设于游戏床内部的底面上;即上述专利案因其收折的模式,使其上框架的四边必须各设有一折合关节,且在两两相邻的二边及立柱交界处设上围角座,通过上围角座使两两相邻的二边之间呈枢接状态;然而,此一收折与展开模式除在操作上较为麻烦、使用不方便之外,因该上围角座必须供两两相邻的二边枢接,以及立柱穿设固定而具有一定的体积,导致该游戏床在收折的后四个角落的上围角座增加空间的占用,成本也较高。
[0005]于是,后来本案发明人发明出一种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而此一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若能进一步搭配良好的开展后支撑结构,将有助于提升该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实用性。故,本案发明人即是鉴于此,再研发创设本发明的结构。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其骨架能以对折的模式收折,且具有展开状态时的良好的稳固支撑效果的对折式收折。
[0007]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8]一种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其中,该游戏床包括二侧框架及二锁掣关节,能通过解除二锁掣关节的上锁状态,使二侧框架朝向彼此靠拢,将游戏床以对折的方式收合;其中,该侧框架包括二横杆、一衔接杆、二立杆以及结合横杆、衔接杆与立杆的二枢接结合件;于横杆与立杆之间设有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包括有一滑套及一连杆,该滑套套设于横杆,连杆的二端则分别与滑套及立杆枢接。
[0009]本发明的一种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其结构包括二侧框架及二锁掣关节;通过解除二锁掣关节的上锁状态,使其一侧框架的衔接杆、立杆与另一侧框架的衔接杆、立杆朝向彼此靠拢,将游戏床以对折的方式收合;其中,横杆、衔接杆与立杆之间组设有枢接结合件;于横杆与立杆之间设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包括有一滑套及一连杆,该滑套套设于横杆,连杆的二端则分别与滑套及立杆枢接;据此,通过该限位组件的设置,使该游戏床具有稳固的展开状态。
[0010]在如上所述的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其中,于各立杆的下端共同组设一下框架,此下框架包含多个支杆,支杆的外端与相对应的立杆下端接设,各支杆的内端汇集处设置底座。
[0011]在如上所述的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其中,在立杆底端进一步组设有轮体或支撑脚。
[0012]在如上所述的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其中,该枢接结合件往第一方向设有二同轴并列且供衔接杆及横杆穿套的套管部,二套管部间形成有一开槽,一固定衔接杆上的限位件凸出其中,该枢接结合件往第二方向设有沿套管部轴向方向设置的弧形槽,弧形槽的二侧壁与立杆固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本发明的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骨架整体外观立体图;
[0014]图2:本发明游戏床其横杆、衔接杆及立杆间的结构组成关立体分解图;
[0015]图3:本发明游戏床其横杆、衔接杆及立杆间的结构组成关立体组合图;
[0016]图4:本发明游戏床以对折方式收合的立体图。
[0017]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0018]本发明:
[0019](I)侧框架(11)横杆
[0020](111)第一端 (112)第二端
[0021](12)衔接杆(13)立杆
[0022](14)枢接结合件(141)套管部
[0023](142)套管部(143)开槽
[0024](144)弧形槽(145)侧壁
[0025](15)限位组件(151)滑套
[0026](152)连杆(16)限位件
[0027](17)轮体(18)支撑脚
[0028](A)上框部(2)锁掣关节
[0029](3)下框架(31)支杆
[0030](311)外端(312)内端
[0031](32)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3]请参照图1,其揭露本发明的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骨架整体外观立体图。
[0034]由揭示的图1中,可知本发明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整体骨架包括有:二侧框架I及二锁掣关节2,该锁掣关节2设置于二侧框架I彼此的对接之处;其中:[0035]该侧框架1,包括有二平行的横杆11、衔接二横杆11第一端111的衔接杆12、二平行并用以支撑二横杆11及衔接杆12的立杆13,二横杆11与衔接二横杆11第一端111的衔接杆12间通过枢接结合件14结合呈一 C形状(一侧框形)的上框部A,二立杆13则再分别通过枢接结合件14与C形状上框部A的衔接杆12 二端处枢接。
[0036]请参看图2、3,其分别揭示横杆11、衔接杆12及立杆13间的结构组成关立体分解图与立体组合图。于横杆11与立杆13之间进一步设限位组件15,该限位组件15包括有一滑套151及一连杆152,该滑套151套设于横杆11,连杆152的二端则分别与滑套151及立杆13枢接,通过该限位组件15的设置,使该游戏床于展开及收合时,该滑套151能够在横杆11上滑移,使游戏床能顺利收折与展开,且当游戏床展开时,藉由连杆152撑张于横杆11与立杆13之间,令游戏床的展开状态被稳固支撑。
[0037]请再参看图2、3,如上所述的枢接结合件14其往第一方向Dl设有二同轴且并列设置的套管部141、142,该二套管部141、142分别供衔接杆12与横杆11的第一端111穿设,二套管部141、142间形成有一开槽143,一固定于横杆11的第一端111上的限位件16对应设置于该开槽143中,该枢接结合件14往第二方向D2设有沿二套管部141、142轴向方向设置的弧形槽144,该弧形槽144的二侧壁145则与立杆13固设;又,二侧框架I彼此对应的二横杆11的第二端112之间接设锁掣关节2。
[0038]据此,便能通过解除二锁掣关节2的上锁状态,使其一侧框架I与另一侧框架I之间朝向彼此靠拢,而将游戏床如图4所示般以对折的方式收合。
[0039]其中,在图1所揭示的对折式游戏床的实施例中,于所述的各立杆13的下端处共同组设一下框架3,此下框架3包含多个支杆31,支杆31的外端311与相对应的立杆13下端接设,各支杆31的内端312汇集处设置有底座32。
[0040]其中,在图1所揭示的对折式游戏床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立杆13的底端进一步至少组设有轮体17或支撑脚18其中之一。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游戏床包括二侧框架及二锁掣关节,能通过解除二锁掣关节的上锁状态,使二侧框架朝向彼此靠拢,将游戏床以对折的方式收合;其中,该侧框架包括二横杆、一衔接杆、二立杆以及结合横杆、衔接杆与立杆的二枢接结合件;于横杆与立杆之间设有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包括有一滑套及一连杆,该滑套套设于横杆,连杆的二端则分别与滑套及立杆枢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于各立杆的下端共同组设一下框架,此下框架包含多个支杆,支杆的外端与相对应的立杆下端接设,各支杆的内端汇集处设置底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立杆底端进一步组设有轮体或支撑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结合件往第一方向设有二同轴并列且供衔接杆及横杆穿套的套管部,二套管部间形成有一开槽,一固定衔接杆上的限位件凸出其中,该枢接结合件往第二方向设有沿套管部轴向方向设置的弧形槽,弧形槽的二侧壁与立杆固设。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折式收折的游戏床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结合件往第一方向设有二同轴并列且供衔接杆及横杆穿套的套管部,二套管部间形成有一开槽,一固定衔接杆上的限位件凸出其中,该枢接结合件往第二方向设有沿套管部轴向方向设置的弧形槽,弧形槽的二侧壁与立杆固设。
【文档编号】A47D13/06GK104013252SQ201310066686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日
【发明者】程宝贤 申请人:程宝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