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882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包括顺次连接的顶部框架、右侧框架、底部框架和左侧框架,顶部框架、右侧框架、底部框架和左侧框架均包括沿框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上固定体、第一下固定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二支撑体的一侧面连接第二上固定体和第二下固定体,第二上固定体的一端设置第四支撑体,第四支撑体上设置第一挡板,第二下固定体远离第二支撑体的一端朝向第二上固定体倾斜且与第四支撑体相连接,第一上固定体上设置第二挡板,第二上固定体上设置凹槽,第二上固定体上且位于凹槽的两侧槽壁处均对应设置有卡扣槽。该卡扣式窗架节省了材料,降低了制作成本,使得加工工艺简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便于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架,特别是涉及一种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
【背景技术】
[0002]窗户是房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目前使用的窗户有固定式、推拉式或平开式等。人们在使用时,夏天需要在窗户上安装纱网,冬天不用时还要把纱网摘下来,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人们既要安装纱网又要拆卸纱网,对于高层结构的楼房,每次安装或拆卸纱窗都十分困难且非常不安全,针对这一问题,目前,采用一种卡扣式窗架,但是这种卡扣式窗架制作时,比较费料,加大了生产成本。如何设计一种能够降低制作成本、简化加工工艺的卡扣式窗架,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该卡扣式窗架节省了材料,降低了制作成本,使得加工工艺简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便于推广使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顶部框架、右侧框架、底部框架和左侧框架,所述顶部框架、右侧框架、底部框架和左侧框架的横截面结构均相同,所述顶部框架、右侧框架、底部框架和左侧框架均包括沿框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上固定体、第一下固定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上固定体和第一下固定体的一同侧端通过第一支撑体相连接,所述第一上固定体和第一下固定体的另一同侧端通过第二支撑体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上且远离第一上固定体的一侧面连接有第二上固定体和第二下固定体,所述第二上固定体和第一上固定体相平行,所述第二上固定体远离第二支撑体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支撑体,所述第四支撑体上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下固定体远离第二支撑体的一端朝向第二上固定体倾斜且与第四支撑体相连接,所述第一上固定体上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沿框架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上固定体上设置有沿框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二上固定体上且位于凹槽的两侧槽壁处均对应设置有卡扣槽。
[0005]上述的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固定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该卡扣式窗架固定在墙体或窗台上的支脚。
[0006]上述的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为中
空结构。
[0007]上述的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上固定体与第一下固定体的第三支撑体和第五支撑体。
[0008]上述的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底部与第二下固定体通过第六支撑体和第七支撑体相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0010]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
[001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下固定体,且第二下固定体远离第二支撑体的一端朝向第二上固定体倾斜,与现有技术的直角设计相比较,这种设计,节省了材料,降低了制作成本,使得加工工艺简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能够满足该窗架的强度需求。
[0012]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设计为中空结构,节省了材料,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3]4、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降低了加工生产成本,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001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部框架、左侧框架、顶部框架和右侧框架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卡扣件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卡扣件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拉杆和第一卡扣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I一底部框架;2—右侧框架;3—顶部框架;
[0023]4 一左侧框架;5—第四支撑体; 6—第一挡板;
[0024]7一第二上固定体; 8—凹槽;9一第二下固定体;
[0025]10—第二挡板;11 一第一上固定体;12—条状凸起;
[0026]13—压条槽;14一第一支撑体; 15—支脚;
[0027]16—第一下固定体; 17—第三支撑体; 18—第二支撑体;
[0028]19一第六支撑体; 20—第七支撑体; 21—卡扣槽;
[0029]22—第一^^扣件本体;23—第一挂钩;24—第一^^条;
[0030]25—第二卡扣件本体;26—第二卡条;27—第二挂钩;
[0031]28—安装轴;29—转筒;30—窗纱;
[0032]31—拉杆;32—玻璃窗扇;33—第五支撑体;
[0033]34一毛刷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包括顺次连接的顶部框架3、右侧框架2、底部框架I和左侧框架4,所述顶部框架3、右侧框架2、底部框架I和左侧框架4的横截面结构均相同,所述顶部框架3、右侧框架2、底部框架I和左侧框架4均包括沿框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上固定体11、第一下固定体16、第一支撑体14和第二支撑体18,所述第一上固定体11和第一下固定体16的一同侧端通过第一支撑体14相连接,所述第一上固定体11和第一下固定体16的另一同侧端通过第二支撑体18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18上且远离第一上固定体11的一侧面连接有第二上固定体7和第二下固定体9,所述第二上固定体7和第一上固定体11相平行,所述第二上固定体7远离第二支撑体18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支撑体5,所述第四支撑体5上设置有第一挡板6,所述第二下固定体9远离第二支撑体18的一端朝向第二上固定体7倾斜且与第四支撑体5相连接,所述第一上固定体11上设置有第二挡板10,所述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10均沿框架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上固定体7上设置有沿框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8,所述第二上固定体7上且位于凹槽8的两侧槽壁处均对应设置有卡扣槽21。[003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下固定体9,且第二下固定体9远离第二支撑体18的一端朝向第二上固定体7倾斜,与现有技术的直角设计相比较,这种设计,节省了材料,降低了制作成本,使得加工工艺简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能够满足该窗架的强度需求。
[0036]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框架I上的凹槽8内设置有通过卡扣槽21固定的第—扣件,所述第—^扣件包括第—^扣件本体22,所述第—^扣件本体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挂钩23,所述第一卡扣件本体2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8和卡扣槽21相配合的第一卡条24 ;所述左侧框架4和右侧框架2上的凹槽8内均设置有通过卡扣槽21固定的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二卡扣件包括第二卡扣件本体25,所述第二卡扣件本体25上设置有与左侧框架4和右侧框架2上的凹槽8和卡扣槽21相配合的第二卡条26,所述第二卡扣件本体25上设置有毛刷槽34。所述顶部框架3、右侧框架2、底部框架I和左侧框架4之间设置有隐形纱窗,所述隐形纱窗包括安装轴28,所述安装轴28上设置有转筒29,所述转筒29上安装有窗纱30,所述窗纱30下端安装有拉杆31,所述拉杆31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挂钩23相配合的第二挂钩27,所述安装轴28安装在顶部框架3的下方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框架4和右侧框架2的上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固定体11的内侧面设置有条状凸起12。所述第一上固定体11上设置有压条槽13。
[0037]安装时,将由塑钢、不锈钢材料、铝型材或铝塑型材制成的底部框架1、右侧框架
2、顶部框架3和左侧框架4依次垂直连接,将玻璃窗扇32通过铰链或者合页安装在左侧框架4和右侧框架2之间,所述隐形纱窗上的安装轴28安装在顶部框架3的下方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左侧框架4和右侧框架2的上端,安装轴28通过安装在左侧框架4和右侧框架2上凹槽8内的第二卡扣件对安装轴28进行固定,所述第一卡扣件安装在底部框架I的凹槽8内,并通过卡扣槽21进行固定。
[0038]如图5所示,使用纱窗时,拉动拉杆31带动窗纱30向下运动,通过第一挂钩23和第二挂钩27进行配合,对拉杆31进行固定从而打开隐形纱窗。关闭隐形纱窗时,只要把第一挂钩23和第二挂钩27分开即可。
[0039]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下固定体16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该卡扣式窗架固定在墙体或窗台上的支脚15。
[0040]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10均为中空结构。通过将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10均设计为中空结构,节省了材料,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0041]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体14和第二支撑体18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上固定体11与第一下固定体16的第三支撑体17和第五支撑体33。所述凹槽8底部与第二下固定体9通过第六支撑体19和第七支撑体20相连接。
[004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顶部框架(3)、右侧框架(2)、底部框架(I)和左侧框架(4),所述顶部框架(3)、右侧框架(2)、底部框架(I)和左侧框架(4)的横截面结构均相同,所述顶部框架(3)、右侧框架(2)、底部框架(I)和左侧框架(4)均包括沿框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上固定体(11)、第一下固定体(16)、第一支撑体(14)和第二支撑体(18),所述第一上固定体(11)和第一下固定体(16)的一同侧端通过第一支撑体(14)相连接,所述第一上固定体(11)和第一下固定体(16)的另一同侧端通过第二支撑体(18)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18)上且远离第一上固定体(11)的一侧面连接有第二上固定体(7)和第二下固定体(9),所述第二上固定体(7)和第一上固定体(11)相平行,所述第二上固定体(7)远离第二支撑体(18)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支撑体(5),所述第四支撑体(5)上设置有第一挡板(6),所述第二下固定体(9)远离第二支撑体(18)的一端朝向第二上固定体(7)倾斜且与第四支撑体(5)相连接,所述第一上固定体(11)上设置有第二挡板(10),所述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10)均沿框架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上固定体(7)上设置有沿框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8),所述第二上固定体(7)上且位于凹槽(8)的两侧槽壁处均对应设置有卡扣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固定体(16)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该卡扣式窗架固定在墙体或窗台上的支脚(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6)和第二挡板(10)均为中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4)和第二支撑体(18)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上固定体(11)与第一下固定体(16)的第三支撑体(17)和第五支撑体(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隐形纱窗的卡扣式窗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8)底部与第二下固定体(9)通过第六支撑体(19)和第七支撑体(20)相连接。
【文档编号】E06B9/52GK203441343SQ201320453283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7日
【发明者】冯汶军, 曹建军, 高巍, 马振佳 申请人:陕西晨风窗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