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支撑装置,包含一基座、一挡止件以及一支撑机构。基座具有一横杆。挡止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横杆上。支撑机构连接于基座。
【专利说明】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尤指一种可防止电子装置滑落且可调整高度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例如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若使用者欲长时间使用上述的任一电子装置时,习惯上会将此电子装置放置于支撑架上,以使电子装置与使用者之间形成合适的操作/观看角度。一般而言,传统的支撑架不具有挡止件,当电子装置放在倾斜一定角度的支撑架上时,电子装置有可能自支撑架上滑落而损坏。此外,传统的支撑架的高度系为固定高度,亦即使用者无法根据不同使用需求变换支撑架的高度,以调整电子装置的操作/观看高度,使用上不甚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止电子装置滑落且可调整高度的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包含:一基座,具有一横杆;一挡止件,能够转动地设置于该横杆上;以及一支撑机构,连接于该基座。
[000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该挡止件能够转动地且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横杆上。
[000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该支撑机构包含:
[0007]—第一支撑件,具有一穿孔;
[0008]一第二支撑件,连接于该基座且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支撑件中,该第二支撑件具有多个卡槽;
[0009]一驱动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支撑件上,该驱动件具有一导引槽;
[0010]一卡合件,设置于该驱动件中,该卡合件具有一导引部,该导引部设置于该导引槽中,该卡合件通过该穿孔且选择性地与该多个卡槽的其中之一卡合;
[0011]以及
[0012]一弹性件,设置于该驱动件中,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驱动件。
[001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另包含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二固定件、一第一枢轴以及一第二枢轴,该第一固定件连接于该基座,该第二固定件凭借该第一枢轴枢接于该第一固定件,该第二支撑件凭借该第二枢轴枢接于该第二固定件。
[001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该第一枢轴的轴向与该第二枢轴的轴向垂直。
[001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另包含一护腕,设置于该基座上。
[001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中,另包含一风扇,设置于该基座中,该基座包含一上盖以及一下盖,该风扇位于该上盖与该下盖之间,该上盖具有多个出风口,该下盖具有多个入风□。
[0017]综上所述,当使用者将电子装置放置于支撑装置的基座上时,使用者可转动挡止件,使挡止件相对基座展开,使得电子装置的一端可抵靠于挡止件上,以防止电子装置因碰撞滑落而造成损坏。此外,当使用者欲变换支撑装置的高度时,使用者可相对第一支撑件推动驱动件,以凭借导引部与导引槽的配合带动卡合件朝远离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使得卡合件脱离第二支撑件的卡槽。此时,使用者即可将第二支撑件抽出或推入第一支撑件,来变换支撑装置的高度,进而调整放置于基座上的电子装置的操作/观看高度。在支撑装置的高度调整完毕后,使用者只要放开驱动件,弹性件即会产生弹力使驱动件复位,进而凭借导引部与导引槽的配合带动卡合件朝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使得卡合件与第二支撑件的卡槽卡合。由此,即可将支撑装置固定于使用者所想要的高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不仅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0018]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凭借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0020]图2为图1中的支撑装置的局部分解图;
[0021]图3为图1中的支撑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2]图4为图1中的支撑机构的分解图;
[0023]图5为图1中的支撑机构的剖面图;
[0024]图6为图5中的驱动件被推动后的剖面图;
[0025]图7为图1中的挡止件相对基座展开的立体图;
[0026]图8为图1中的支撑机构相对基座收合的立体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_支撑装置;3_电子装置;10_基座;12_支撑机构;14_第一固定件;16_第二固定件;18_第一枢轴;20_第二枢轴;22_挡止件;24_护腕;26_风扇;100_横杆;102_上盖;104_下盖;106_出风口 ;108_入风口 ;120_第一支撑件;122_第二支撑件;124-驱动件;126-卡合件;128-弹性件;1200_穿孔;1220-卡槽;1240_外壳体;1242_内壳体;1244_导引槽;1260_导引部;A1、A2-箭头;D1、D2_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参阅图1至图8,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支撑装置I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的支撑装置I的局部分解图,图3为图1中的支撑装置I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为图1中的支撑机构12的分解图,图5为图1中的支撑机构12的剖面图,图6为图5中的驱动件124被推动后的剖面图,图7为图1中的挡止件22相对基座10展开的立体图,图8为图1中的支撑机构12相对基座10收合的立体图。
[0029]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装置I包含一基座10、两支撑机构12、两第一固定件14、两第二固定件16、两第一枢轴18、两第二枢轴20、两挡止件22、一护腕24以及一风扇26。于此实施例中,两支撑机构12对称地设置于基座10的两侧。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支撑机构12包含一第一支撑件120、一第二支撑件122、一驱动件124、一卡合件126以及一弹性件 128。
[0030]第一支撑件120具有一穿孔1200,且第二支撑件122具有多个卡槽1220。第二支撑件122连接于基座10且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20中。驱动件124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20上。如图4所示,驱动件124包含一外壳体1240以及一内壳体1242,且内壳体1242可利用卡合或黏合的方式设置于外壳体1240中,其中内壳体1242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导引槽1244。需说明的是,外壳体1240与内壳体1242亦可为一体成型,而形成单件式的驱动件124,视实际应用而定。卡合件126设置于驱动件124中,且卡合件126的两侧分别具有一导引部1260。导引部1260设置于导引槽1244中。卡合件126通过第一支撑件120的穿孔1200且选择性地与第二支撑件122的卡槽1220的其中之一卡合。弹性件128设置于驱动件124中,且弹性件128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20与驱动件124。于此实施例中,弹性件128可为弹簧,但不以此为限。
[0031]如图5所示,当卡合件126通过第一支撑件120的穿孔1200而与第二支撑件122的卡槽1220的其中之一卡合时,第一支撑件120与第二支撑件122便无法相对移动。当使用者欲变换支撑装置I的高度时,使用者可相对第一支撑件120朝箭头Al的方向推动驱动件124,以凭借导引部1260与导引槽1244的配合带动卡合件126朝远离第二支撑件122的方向移动,使得卡合件126脱离第二支撑件122的卡槽1220,如图6所示。此时,使用者即可将第二支撑件122抽出或推入第一支撑件120,来变换支撑装置I的高度,进而调整放置于基座10上的电子装置3的操作/观看高度。在使用者相对第一支撑件120朝箭头Al的方向推动驱动件124后,弹性件128处于拉伸状态。在支撑装置I的高度调整完毕后,使用者只要放开驱动件124,处于拉伸状态的弹性件128即会产生弹力使驱动件124朝箭头A2的方向复位,进而凭借导引部1260与导引槽1244的配合带动卡合件126朝第二支撑件122的方向移动,使得卡合件126再次与第二支撑件122的卡槽1220的其中之一卡合。由此,即可将支撑装置I固定于使用者所想要的高度。
[0032]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4连接于基座10的底部,第二固定件16凭借第一枢轴18枢接于第一固定件14,且第二支撑件122凭借第二枢轴20枢接于第二固定件16。由此,基座10可以第一枢轴18为轴心转动,以调整放置于基座10上的电子装置3(如图1所示)的倾斜角度,其中电子装置3可为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此外,支撑机构12可以第二枢轴20为轴心转动,以相对基座10展开(如图1所示)或收合(如图8所示)。因此,当使用者欲将电子装置3放置于支撑装置I的基座10上来操作时,使用者即可将支撑机构12相对基座10展开成图1所示的状态;当使用者欲收纳或搬运支撑装置I时,使用者即可将支撑机构12相对基座10收合成图8所示的状态。于此实施例中,第一枢轴18的轴向Dl与第二枢轴20的轴向D2垂直,但不以此为限。
[0033]于此实施例中,基座10在靠近使用者的一侧可具有两横杆100,且两挡止件22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两横杆100上。由此,当使用者将电子装置3放置于支撑装置I的基座10上时,使用者可转动挡止件22,使挡止件22相对基座10展开(如图7所示),使得电子装置3的一端可抵靠于挡止件22上,以防止电子装置3因碰撞滑落而造成损坏。较佳地,两挡止件22分别可转动地且可移动地设置于两横杆100上。因此,使用者可于横杆100上左右移动挡止件22,以遮挡不同尺寸的电子装置。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亦可利用单一的挡止件22来遮挡放置于基座10上的电子装置,视实际应用而定。[0034]此外,护腕24设置于基座10上且靠近使用者的一侧。如图1所示,护腕24设置于基座10的右下角,使得使用者可将右手承靠在护腕24上来操作鼠标,且护腕24亦可遮挡鼠标,以防止鼠标因碰撞滑落而造成损坏。于此实施例中,护腕24可由泡棉、橡胶等软性材料制成。需说明的是,护腕24亦可设置于基座10的左下角,使得使用者可将左手承靠在护腕24上来操作鼠标。
[0035]再者,风扇26设置于基座10中。于此实施例中,基座10包含一上盖102以及一下盖104,且风扇26位于上盖102与下盖104之间。上盖102具有多个出风口 106,且下盖104具有多个入风口 108。因此,风扇26可将气流自入风口 108吹入基座10且自出风口106吹出基座10,以对放置于基座10上的电子装置3进行散热。
[0036]综上所述,当使用者欲变换支撑装置的高度时,使用者可相对第一支撑件推动驱动件,以凭借导引部与导引槽的配合带动卡合件朝远离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使得卡合件脱离第二支撑件的卡槽。此时,使用者即可将第二支撑件抽出或推入第一支撑件,来变换支撑装置的高度,进而调整放置于基座上的电子装置的操作/观看高度。在支撑装置的高度调整完毕后,使用者只要放开驱动件,弹性件即会产生弹力使驱动件复位,进而凭借导引部与导引槽的配合带动卡合件朝第二支撑件的方向移动,使得卡合件与第二支撑件的卡槽卡合。由此,即可将支撑装置固定于使用者所想要的高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不仅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此外,使用者还可相对支撑机构转动基座,以调整放置于基座上的电子装置的倾斜角度。当使用者将电子装置放置于支撑装置的基座上时,使用者还可转动挡止件,使挡止件相对基座展开,使得电子装置的一端可抵靠于挡止件上,以防止电子装置因碰撞滑落而造成损坏。再者,支撑装置的基座上还可设置有护腕,以供使用者承靠手腕来操作鼠标且防止鼠标因碰撞滑落而造成损坏。支撑装置的基座中还可设置有风扇,以对放置于基座上的电子装置进行散热,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装置不仅具有高度与倾斜角度的调整功能,还具有散热功能。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座,具有一横杆; 一挡止件,能够转动地设置于该横杆上;以及 一支撑机构,包含: 一第一支撑件,具有一穿孔; 一第二支撑件,连接于该基座且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支撑件中,该第二支撑件具有多个卡槽; 一驱动件,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支撑件上,该驱动件具有一导引槽; 一卡合件,设置于该驱动件中,该卡合件具有一导引部,该导引部设置于该导引槽中,该卡合件通过该穿孔且选择性地与该多个卡槽的其中之一卡合;以及 一弹性件,设置于该驱动件中,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支撑件与该驱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止件能够转动地且能够移动地设置于该横杆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二固定件、一第一枢轴以及一第二枢轴,该第一固定件连接于该基座,该第二固定件凭借该第一枢轴枢接于该第一固定件,该第二支撑件凭借该第二枢轴枢接于该第二固定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的轴向与该第二枢轴的轴向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护腕,设置于该基座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风扇,设置于该基座中,该基座包含一上盖以及一下盖,该风扇位于该上盖与该下盖之间,该上盖具有多个出风口,该下盖具有多个入风口。
【文档编号】A47B21/013GK203399813SQ201320452842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6日
【发明者】涂文平, 吴顺章, 吕玉清 申请人:联毅电子(惠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