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579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婴儿背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切实地防止在使用婴儿背带的过程中裆宽调节单元的扣结件意外打开。婴儿背带(1)包括:支持主体(5),支持婴儿;腰部穿着单元(6),连结于支持主体(5)的下端部;肩带,沿使用者的肩周围延伸,两端部结合于支持主体;裆宽调节单元,调节支持主体(5)整体中的婴儿的胯部所抵接的胯部抵接部(19)的宽度即裆宽,具有将左右一对裆宽调节片部(21A、21B)可分离地结合于支持主体(5)的剩余部分的左右一对扣结件(20A、20B);及盖单元(26A、26B),覆盖闭合状态下的扣结件(20A、20B)的拉手而防止拉手意外被操作。
【专利说明】婴儿背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者怀抱或背负婴儿时所使用的婴儿背带。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使用婴儿背带作为使用者怀抱或背负婴儿时的辅助工具。一般的婴儿背带 包括:支持主体,用以支持婴儿;腰垫及腰带,连结于支持主体的下端部,且穿着在使用者 的腰周围;及左右一对肩带,以沿使用者的左右肩周围的方式延伸,各者的两端部结合于支 持主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此外,以往的婴儿背带,作为除背负以外的使用形态而有如下两种形态,即仅以面 对面怀抱来使用,与以面对面怀抱及面朝前怀抱来使用。作为后者的婴儿背带,有可调节裆 部的宽度的类型、及无法调节裆部的宽度的类型。
[0004] 通常,为尽可能地使婴儿的荷重分散于腰垫,而将婴儿背带的裆部的宽度设定得 较宽。通过如此般使婴儿的荷重分散于腰垫,不仅减轻对使用者的负荷而让使用者轻松,而 且以较大的面积支持婴儿的臀部,因此对婴儿而言负担也较少。
[0005] 然而,在具有仅为面对面怀抱的使用形态作为怀抱时的使用形态的类型的婴儿背 带的情形时,无法调节婴儿背带的裆部的宽度,因此对于低月龄的较小的婴儿而言,其膝部 有时位于较婴儿背带的裆围端部更内侧。如果婴儿的膝部位于较婴儿背带的裆围端部更内 侦牝则存在成为使婴儿的腿部整体抬起,或压迫婴儿的腿部的因素的情况。
[0006] 此外,在作为怀抱时的使用形态而可采用面对面怀抱与面朝前怀抱这两种使用形 态的婴儿背带中存在如下的婴儿背带,其不具有积极地调节婴儿背带的裆部的宽度的功 能,一味地利用婴儿背带的裆部的柔软性(可挠性)来实现面朝前怀抱形态。
[0007] 然而,在该类型的婴儿背带中,尤其是对于低月龄的较小的婴儿,如图34所示般 在面朝前怀抱时存在如下顾虑,即其膝部位于较婴儿背带1〇〇的裆围端部更内侧而使婴儿 101的腿部整体抬起,或即便利用柔软的布料制成,也会压迫婴儿101的腿围部。
[0008] 为应对该问题,在以往的婴儿背带中,也存在将婴儿背带的裆部的宽度预先设定 得略窄的婴儿背带,但该情形时的裆宽对于面对面怀抱而言稍微过窄。因此,尤其是如果 婴儿的月龄变高,则对使用者或婴儿的负担变大。
[0009] 另一方面,在以往的婴儿背带中,也有具备在面朝前怀抱时与面对面怀抱时用以 积极地变更婴儿背带的裆宽的裆宽调节单元的婴儿背带。
[0010] 该以往的婴儿背带的裆宽调节单元在面对面怀抱时,以裆宽较宽的扩宽状态使用 婴儿背带,且在面朝前怀抱时,将婴儿背带的支持主体整体中与婴儿的胯部抵接的部分从 支持主体的剩余部分切断,如图35所示般以裆宽较窄的窄宽状态使用婴儿背带102。由此, 在面朝前怀抱时,婴儿101的腿部成为自然状态,从而婴儿101易于活动腿部。
[0011] 在该类型的以往的婴儿背带102中,为将与婴儿101的胯部抵接的部分从支持主 体的剩余部分切断而使用扣结件。
[0012] 然而,该扣结件在使用婴儿背带102的过程中有意外打开的可能性。即便扣结件 意外打开,也可充分确保对婴儿101的支持状态,因此在安全上无问题,但存在对使用者或 婴儿101带来不必要的负担的情形。
[0013] 此外,该以往的婴儿背带102在低月龄的较小的婴儿的情形时,如果以裆宽较宽 的扩宽状态面对面怀抱婴儿,则如图36所示般婴儿101的膝部位于较婴儿背带102的裆围 端部更内侧,从而存在成为使婴儿的腿部整体抬起,或压迫婴儿的腿部的因素的情况。
[0014] 进而,在该以往的婴儿背带102中,在面朝前怀抱时使用的窄宽状态的婴儿背带 的裆宽是在完全未考虑面对面怀抱下的使用的情况下来设定的。因此,如果要在使婴儿背 带102为窄宽状态下进行面对面怀抱,则即便是低月龄的较小的婴儿,也存在婴儿背带102 的裆部的宽度过窄而陷入婴儿101的臀部,从而对婴儿101带来负担的问题。
[0015] 此外,在以往的婴儿背带中,裆部缝制线位于支持主体的裆缘部,因此存在裆部缝 制线抵接于婴儿的腿围(腿根部)而带来强烈的刺激的问题。
[0016] [先前技术文献]
[0017] [专利文献]
[0018]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6807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0019][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
[0020]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备具有扣 结件的裆宽调节单元的婴儿背带中,切实地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扣结件意外打开。
[0021]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具备裆宽调节单元的婴儿背带中,可根据婴儿的 大小(成长)而实现最佳的面对面怀抱状态及最佳的面朝前怀抱状态。
[0022]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防止裆部缝制线压迫婴儿的腿围(腿根部)。
[0023][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24]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第1特征的婴儿背带包括:支持主体,用以支持婴 儿;腰部穿着单元,连结于所述支持主体的下端部,且穿着在使用者的腰周围;左右一对肩 带,以沿所述使用者的左右肩周围的方式延伸,各者的两端部结合于所述支持主体;裆宽调 节单元,用以调节所述支持主体整体中的所述婴儿的胯部所抵接的胯部抵接部的宽度即裆 宽,具有用以将构成所述支持主体的左右下部的左右一对裆宽调节片部可分离地结合于所 述支持主体的剩余部分的左右一对扣结件;及盖单元,通过覆盖闭合状态下的所述扣结件 的拉手而防止意外操作所述拉手。
[0025] 此外,优选所述盖单元包括:片状的拉手盖,设置在所述裆宽调节片部或所述支持 主体的剩余部分;及拉手盖钩,用以将所述拉手盖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支持主体的剩余部 分或所述裆宽调节片部。
[0026] 此外,优选在如下位置配置裆部缝制线,该位置在将所述裆宽调节片部从所述支 持主体的剩余部分分离的窄宽状态下,偏离与所述婴儿的胯部抵接的所述支持主体的裆缘 部。
[0027] 此外,优选将所述扣结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裆宽调节片部的下缘所成的角度设定 得大于45度。
[0028] 此外,优选所述腰部穿着单元具有腰垫,该腰垫包含用以收纳所述裆宽调节片部 的腰垫袋。
[0029] 此外,优选用以收纳所述支持主体及所述肩带的主体收纳袋,可从所述腰垫袋拉 出地局部固定地设置于所述腰垫袋的内侧。
[0030] 此外,优选所述扣结件以使其滑件从所述支持主体的侧缘向所述腰部穿着单元的 上缘朝下方移动而闭合的方式配置。
[0031] 此外,优选所述裆宽调节单元可在适于坚立面对面怀抱的扩宽状态、与适于坚立 面朝前怀抱及所述坚立面对面怀抱的窄宽状态之间选择性地切换所述胯部抵接部。
[0032] 此外,优选所述扣结件打开而使所述胯部抵接部处于窄宽状态时的所述支持主体 与所述腰部穿着单元的连结部分不可分离地连结。
[0033]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第2特征的婴儿背带包括:支持主体,用以支持婴 儿;腰部穿着单元,连结于所述支持主体的下端部,且穿着在使用者的腰周围;左右一对肩 带,以沿所述使用者的左右肩周围的方式延伸,各者的两端部结合于所述支持主体;及裆 宽调节单元,用以调节所述支持主体整体中的所述婴儿的胯部所抵接的胯部抵接部的宽度 即裆宽,可在适于坚立面对面怀抱及背负的扩宽状态、与适于坚立面朝前怀抱、所述坚立面 对面怀抱及背负的窄宽状态之间选择性地切换所述胯部抵接部。
[0034]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第3特征的婴儿背带包括:支持主体,用以支持婴 儿;腰部穿着单元,连结于所述支持主体的下端部,且穿着在使用者的腰周围;左右一对肩 带,以沿所述使用者的左右肩周围的方式延伸,各者的两端部结合于所述支持主体;及裆宽 调节单元,用以调节所述支持主体整体中的所述婴儿的胯部所抵接的胯部抵接部的宽度即 裆宽,具有用以将构成所述支持主体的左右下部的左右一对裆宽调节片部可分离地结合于 所述支持主体的剩余部分的左右一对扣结件;且在如下位置配置裆部缝制线,该位置在将 所述裆宽调节片部从所述支持主体的剩余部分分离的窄宽状态下,偏离与所述婴儿的胯部 抵接的所述支持主体的裆缘部。
[0035] [实用新型的效果]
[003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特征的婴儿背带,在具备具有扣结件的裆宽调节单元的婴 儿背带中,可切实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扣结件意外打开。
[003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2特征的婴儿背带,在具备裆宽调节单元的婴儿背带中,可 根据婴儿的大小(成长)而实现最佳的面对面怀抱状态、最佳的面朝前怀抱状态及最佳的 背负状态。
[003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3特征的婴儿背带,可防止裆部缝制线抵接于婴儿的腿围 (腿根部)而带来强烈的刺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9]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的各种使用形态的图,分别为 (a)表示坚立面对面怀抱形态,(b)表示坚立面朝前怀抱形态,(c)表示平躺怀抱形态,(d) 表示背负形态。
[0040] 图2是表示与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的各使用形态对应的参考月龄及限度体 重的一例的图。
[0041] 图3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的前视图。
[0042] 图4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的后视图。
[0043] 图5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的立体图。
[0044] 图6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的头部支持带扣及其周边的放大图。
[0045] 图7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的裆宽调节单元及其周边的放大图,且是表示扩 宽状态的前视图。
[0046] 图8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的主体收纳袋及其周边的放大图,且是表示将主 体收纳袋从腰垫袋取出的状态的前视图。
[0047] 图9是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的裆宽调节单元及其周边的放大图,且是表示窄 宽状态的前视图。
[0048] 图10是表示将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的主体收纳于主体收纳袋中的情况的说 明图,(a)表示从腰垫袋拉出主体收纳袋并且折叠肩带的状态,(b)表示进而折叠婴儿背带 主体的上部的状态,(c)表示将婴儿背带主体收纳于主体收纳袋中的状态。
[0049] 图11是表示穿着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的使用者的后视姿势的图。
[0050] 图12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支持带及其周边的放大图,(a)表示包含凸出侧的支持带 扣的支持带,(b)表示包含凹陷侧的支持带扣的支持带。
[0051] 图13是将图12(b)放大而表示的图。
[0052] 图14是用以说明以坚立面对面怀抱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 的图。
[0053] 图15是用以说明以坚立面对面怀抱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 的图。
[0054] 图16是用以说明以坚立面对面怀抱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 的图。
[0055] 图17是用以说明以坚立面对面怀抱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 的图。
[0056] 图18是用以说明以坚立面对面怀抱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 的图。
[0057] 图19是用以说明以坚立面对面怀抱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 的图。
[0058] 图20是用以说明以坚立面对面怀抱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 的图。
[0059] 图21是用以说明以坚立面对面怀抱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使用 方法的图,(a)表示当将裆部以扩宽状态使用时婴儿的膝部极度伸长的情况,(b)表示通过 将裆部以窄宽状态使用而使婴儿的两腿部成为自然状态的情况。
[0060] 图22是表示将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的裆部从扩宽状态切换为窄宽状态的情 况的前视图,(a)表示扩宽状态,(b)表示窄宽状态。
[0061] 图23是表示将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的裆部从扩宽状态切换为窄宽状态的情 况的放大前视图,(a)表示卸下裆宽调节单元的扣结件的状态,(b)表示进而折叠裆宽调节 片部而将其收纳于腰垫袋中的状态。
[0062] 图24是用以说明以面朝前怀抱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的 图。
[0063] 图25是用以说明以面朝前怀抱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的 图。
[0064] 图26是用以说明以面朝前怀抱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的 图。
[0065] 图27是用以说明以面朝前怀抱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的 图。
[0066] 图28是用以说明以面朝前怀抱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的 图。
[0067] 图29是用以说明以面朝前怀抱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的 图。
[0068] 图30是用以说明以背负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的图。
[0069] 图31是用以说明以背负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的图。
[0070] 图32是用以说明以背负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的图。
[0071] 图33是用以说明以背负形态使用所述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时的顺序的图。
[0072] 图34是用以说明以往的婴儿背带的图。
[0073] 图35是用以说明以往的婴儿背带的图。
[0074] 图36是用以说明以往的婴儿背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5] 以下,参照随附图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进行说明。
[0076] 如图1所示般,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可从使用者2以面对面状态怀抱婴儿3 的坚立面对面怀抱形态(图1(a))、以面朝前状态怀抱婴儿3的坚立面朝前怀抱形态(图 1 (b))、以平躺姿势怀抱婴儿3的平躺怀抱形态(图1 (c))、及背负婴儿3的背负形态(图 1(d))的四种使用形态中选择一种形态而使用。
[0077] 如图2所示般,根据婴儿背带1的各使用形态而规定有适合其的参考月龄及限度 体重。但是,图2的参考月龄及限度体重只不过为参考标准,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的使 用方法并不限定于此。
[0078] 以下,以在坚立面对面怀抱形态及坚立面朝前怀抱形态下使用的情形为中心,对 婴儿背带1进行说明。另外,在平躺怀抱形态下,追加性地使用有平躺怀抱片4,其详细内容 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主旨范围内,因此省略说明。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坚立面对面怀抱 形态及坚立面朝前怀抱形态统称为坚立怀抱形态。
[0079] 如图3至图5所示般,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包括用以支持婴儿的支持主体5, 穿着在使用者2的腰周围的腰垫6连结于该支持主体5的下端部。在腰垫6的左右两端部 连结有左右一对腰带7A、7B。通过腰垫6与腰带7A、7B构成腰部穿着单元。
[0080] 在其中一腰带7A设置有凸出侧腰带扣8A,且在另一腰带7B设置有凹陷侧腰带扣 8B,可装卸自如地连结凸出侧腰带扣8A与凹陷侧腰带扣8B。凸出侧腰带扣8A与凹陷侧腰 带扣8B可沿各腰带7A、7B的长度方向自如移动,由此,可调节卷绕在使用者的腰周围的腰 带7A、7B整体的长度。
[0081] 此外,婴儿背带1包括左右一对肩带9A、9B,这些肩带9A、9B以沿使用者2的左右 肩周围的方式延伸,且各者的两端部结合于支持主体5。肩带9A、9B的上端不可分离地连 结于支持主体5。在肩带9A、9B的下端设置有梯形体10A、10B,侧带11A、11B的一端插通于 该梯形体10A、10B。侧带11A、11B的另一端不可分离地连结于支持主体5,通过操作梯形体 10A、10B,而可调节从侧带11A、11B的另一端至梯形体10A、10B的距离。
[0082] 如图4及图5所示般,在其中一肩带9B的支持主体5侧的端部附近,不可分离地 连结有桥接带12的一端。在桥接带12的另一端设置有凸出侧桥接带扣13B。在另一肩带 9A的支持主体5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凹陷侧桥接带扣13A,可将该凹陷侧桥接带扣13A与 凸出侧桥接带扣13B装卸自如地连结。
[0083] 支持主体5的上部由头部支持部14构成,在该头部支持部14与左右肩带9A、9B 的连结部分的内部,插通有左右头部支持带15A、15B。
[0084] 如图6所示般,头部支持带15A(15B)在其中途设置有凹陷侧及凸出侧的头部支持 带扣16,通过这些头部支持带扣16而装卸自如且可调节长度地连结。
[0085] 此外,如图5所示般,婴儿背带1包括用以连结左右肩带9A、9B的支持带17A、17B。 该支持带17A、17B在其中途设置有凹陷侧及凸出侧的支持带扣18A、18B,支持带17A、17B通 过这些支持带扣18A、18B而装卸自如且可调节长度地连结。
[0086] 如图7至图9所示般,婴儿背带1包括左右一对扣结件20A、20B,作为用以调节支 持主体5中的婴儿3的胯部所抵接的胯部抵接部19的宽度即裆宽的裆宽调节单元。
[0087] 扣结件20A、20B是可使构成支持主体5的左右下部的左右一对裆宽调节片部21A、 21B从支持主体5的剩余部分分离的部件。各裆宽调节片部21A、21B整体上形成大致三角 形。作为扣结件20A、20B,可使用例如具有半自动锁止滑件的扣结件。
[0088] 打开扣结件20A、20B而使胯部抵接部19处于窄宽状态时(图9)的支持主体5的 剩余部分与腰垫6的连结部分不可分离地连结。
[0089] 构成裆宽调节单元的扣结件20A、20B,可在适于坚立面对面怀抱的扩宽状态(图 7)、与适于坚立面朝前怀抱及坚立面对面怀抱(较小的婴儿用)的窄宽状态(图9)之间选 择性地切换胯部抵接部19。
[0090] 在腰垫6的中央前表面,在上方开口而设置有用以折叠并收纳分离的裆宽调节片 部21A、21B的腰垫袋22。用以收纳支持主体5及肩带7A、7B的主体收纳袋23,可从腰垫袋 22拉出地局部固定而设置于腰垫袋22的内侧(图8)。
[0091] 在腰垫6的左右前表面,设置有在侧方开口的左右腰带收纳袋24A、24B以收纳左 右腰带7A、7B。在以平躺怀抱形态使用婴儿背带1时,将腰带7A、7B收纳在腰带收纳袋24A、 24B 中。
[0092] 如图7及图8所示般,婴儿背带1具有盖单元26八、268、27八、278,这些盖单元用以 通过覆盖闭合状态下的扣结件20A、20B的拉手25 (参照图14),而防止意外操作拉手25而 打开扣结件20A、20B。
[0093] 该盖单兀包括:片状的拉手盖26A、26B,设直在档览调τ1片部21A、21B上;及拉手 盖钩27A、27B,用以将拉手盖26A、26B可分离地结合于支持主体5的剩余部分。另外,作为 变化例,也可不将拉手盖26A、26B设置在裆宽调节片部21A、21B侧,而是设置在支持主体5 的剩余部分侧。
[0094] 而且,在闭合扣结件20A、20B的状态下通过拉手盖26A、26B覆盖其拉手25,由此可 防止意外操作拉手25,从而可切实地防止在使用婴儿背带1的过程中扣结件20A、20B意外 打开。
[009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中,扣结件20A、20B的延伸方向与裆宽调节片部 21A、21B的下缘所成的角度设定得大于45度,优选设定为大致75度。由此,可抑制向拉开 扣结件20A、20B的啮合部分即齿部彼此的方向的外力的大小。
[0096] 扣结件20A、20B以使其滑件从支持主体5的侧缘向腰垫6的上缘朝斜下方移动而 闭合的方式配置。由此,即便在施加有向拉开扣结件20A、20B的啮合部分即齿部彼此的方 向的外力的情形时,也可切实防止齿部彼此意外打开。
[0097] 如图9所示般,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中,在如下位置配置有裆部缝制线29, 该位置在使裆宽调节片部21A、21B从支持主体5的剩余部分分离的窄宽状态下,偏离与婴 儿3的胯部抵接的支持主体5的裆缘部28。由此,当在窄宽状态下使用婴儿背带1时,可防 止裆部缝制线29抵接于婴儿3的腿围部(腿根部分)而带来强烈的刺激。
[0098] 如图10所示般,在婴儿背带1中,可在将腰垫6穿着在使用者2的腰周围的状态 下,将左右肩带7A、7B向内侧折叠(图10(a)),进而将支持主体5的上部向内侧折叠(图 10 (b)),最后将支持主体5及肩带7A、7B整体性地折叠而收纳在主体收纳袋23中。
[0099] 图11表示使用者2以坚立怀抱形态穿着婴儿背带1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支持带 17A、17B及腰带7A、7B位于使用者2的背面侧。
[0100] 如图12及图13所示般,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包括用以调节支持带17A、17B 的上下方向的位置的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30A、30B、31A、31B。
[0101] 具体而言,该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具有沿左右肩带9A、9B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其 两端部结合于肩带9A、9B的左右一对滑动带30A、30B。而且,通过将支持带17A、17B的其中 一端部回折而将其一部分结合于支持带自身,从而形成有使滑动带30A、30B插通于其内部 的平坦的环状部31A、31B。
[0102] 而且,通过滑动带30A、30B与平坦的环状部31A、31B之间的摩擦力,而对支持带 17A、17B的相对于滑动带30A、30B的移动赋予所期望的阻力。由此,即便在使用婴儿背带1 的过程中对支持带17A、17B施加有外力的情形时,也可防止支持带17A、17B意外地上下移 动。
[0103] 形成在支持带17A、17B的端部的平坦的环状部31A、31B,是通过将支持带17A、17B 的端部缝合在支持带自身上而形成的,可通过调整此时的缝制线32的位置而使摩擦力最 佳化。如图13所示般,一对缝制线32被定位在滑动带30B(30A)的两侧缘的稍外侧。
[0104] 此外,肩带9A、9B的至少一部分是通过将肩带外表面片33与肩带内表面片34重 叠而形成的。滑动带30A、30B配置在肩带外表面片33与肩带内表面片34之间。由此,包 含滑动带30A、30B及平坦的环状部31A、31B的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从外侧观察不到,因此 即便在设置有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的情形时,婴儿背带1的表观也不会变差,可实现简洁 的外观。
[0105] 其次,对以坚立面对面怀抱形态(图1(a))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时的顺 序,参照图14至图20进行说明。
[0106] 如图14所示般,首先作为准备阶段而预先使桥接带扣13A、13B为分离状态。确认 左右头部支持带扣16连结。闭合扣结件20A、20B,并确认拉手盖26A、26B的钩27A、27B已 钩挂。另外,扣结件20A、20B的拉手25如图示般向扣结件20A、20B的齿部侧拉倒。
[0107]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中,通过拉手盖26A、26B覆盖扣结件20A、20B的 拉手25,因此可切实防止在使用婴儿背带1的过程中意外操作拉手25而打开扣结件20A、 20B。
[0108] 尤其,在具有半自动锁止滑件的扣结件的情形时,以通过提拉拉手25而脱离锁止 的方式构成,通过以拉手盖26A、26B覆盖拉手25,可切实维持扣结件的锁止状态。
[0109] 其次,如图15所示般,将婴儿3放在婴儿背带1上,如图示般使两臂部与两腿部穿 过各部位。此时,婴儿3的头放在头部支持体14上。
[0110] 其次,如图16所示般,分别连结桥接带扣13A、13B与支持带扣18A、18B。确认左右 侧带11A、11B穿过婴儿3的胯之间。继而,如图17所示般,将腰垫6卷绕在使用者2的腰 部并连结腰带扣8A、8B。
[0111] 其次,如图18所示般,在由左右肩带9A、9B、桥接带12及支持带17A、17B形成的环 中,让使用者2的头钻过支持带17A、17B的下方而从内侧穿过。此时,为让使用者2容易钻 过,而预先将侧带11A、11B调节得较长。
[0112] 其次,如图19所示般,将侧带11A、11B的前端向近前牵拉,而使之服贴于使用者2 的身体。此时,对侧带11A、11B的剩余部以左右成为相同长度的方式调节。即便在使侧带 11A、11B过短时,也可如图20所示般用手指向上方顶起梯形体10A、10B,并拉伸侧带11A、 11B而调节长度。
[0113] 以坚立面对面怀抱形态(图1(a))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时的顺序为如上 所述,但在低月龄的较小的婴儿的情形时,如图21 (a)所示般存在两膝部位于婴儿背带1的 内侧而使两腿部成为过度伸长的状态。
[0114] 由此,在坚立面对面怀抱低月龄的较小的婴儿时,将婴儿背带1从图22(a)所示 的扩宽状态切换为图22(b)所示的窄宽状态来使用。此时,如图23(a)所示般打开扣结件 20A、20B而分离的裆宽调节片部21A、21B,如图23(b)所示般折置并收纳在腰垫袋22中。
[0115] 其次,对以坚立面朝前怀抱形态(图1(b))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时的顺 序,参照图24至图29进行说明。
[0116] 在以坚立面朝前怀抱形态使用时,作为准备阶段而如上述的图22(b)所示般预先 使婴儿背带1为窄宽状态。然后,如图24所示般将肩带9A、9B放于肩上,且使支持带扣18A、 18B在背后(图24中的上段)或颈的后方(图24中的下段)连结。
[0117] 如上述般支持带17A、17B的位置可通过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30A、30B、31A、31B 而容易地上下调节,因此在将肩带9A、9B放于肩上之前、及/或放于肩上之后,可使支持带 17A、17B上下移动而容易地调节至最佳位置。
[0118] 此外,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30A、30B、31A、31B隐藏于肩带9A、9B中而从外侧观察 不到,因此在使用状态下可使婴儿背带1的表观佳而变得简洁。
[0119] 其次,如图25所示般,将腰垫6卷绕于腰上,并使腰带扣8A、8B在使用者2的背后 连结。继而,在如图26所示般将左右头部支持带扣16分离之后,如图27所示般将婴儿3 放于婴儿背带1上。
[0120] 其次,如图28所示般,将头部支持体14向外侧折叠,并在以不使婴儿3的脸周围 过于绷紧的方式调节头部支持带15A、15B的长度之后,连结头部支持带扣16。继而,如图 29所示般连结桥接带扣13A、13B。
[0121] 如上述般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中,可打开扣结件20A、20B来将裆宽调节片 部21A、21B收纳在腰垫袋部22中,而使婴儿背带1为窄宽状态(图9),因此可如图1(b)所 示般使婴儿3的腿部为自然状态来进行坚立面朝前怀抱。
[0122] 此外,如图9所示般将裆部缝制线29偏离裆缘部28而配置在外表面侧,因此可防 止裆部缝制线29抵接于婴儿3的腿围(腿根部分)而带来强烈的刺激。
[0123] 其次,对以背负形态(图1(d))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时的顺序,参照图30 至图33进行说明。
[0124] 在以背负形态使用婴儿背带1时,与上述的坚立面对面怀抱形态的情形时同样地 (图14),预先闭合扣结件20A、20B而成为扩宽状态。在该状态下将婴儿3放于婴儿背带1 上,如图30所示般,牢固地拿着肩带9A、9B的根部分而提起婴儿背带1。
[0125] 其次,调节支持带17A、17B的长度与高度,并如图31所示般连结支持带扣。此处, 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中,可通过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30A、30B、31A、31B而容易地调 节支持带17A、17B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0126] 此外,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3(^、3(?、3认、318,隐藏在肩带94、98中而从外侧观察 不到,因此在使用状态下可使婴儿背带1的表观佳而变得简洁。
[0127] 其次,如图32所示般将腰垫6卷绕在使用者2的腰上,并连结腰带扣8A、8B。继 而,如图33所示般,牵拉侧带11A、11B的前端而使之服贴于使用者2的身体。此时,对侧带 1 ΙΑ、11B的剩余部分以左右成为相同长度的方式调节。即便在侧带1 ΙΑ、11B过短时,也可用 手指向上方顶起梯形体10A、10B并拉伸侧带11A、11B而调节长度(图20)。
[0128] 如上述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具备包含拉手盖26A、26B与拉手盖钩 27A、27B的盖单元,因此可通过拉手盖26A、26B在闭合扣结件20A、20B的状态下覆盖其拉手 25,而防止意外操作拉手25,从而可切实防止在使用婴儿背带1的过程中扣结件20A、20B意 外打开。
[0129]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可根据怀抱时的使用形态(面对面怀抱及面 朝前怀抱)或婴儿的大小(成长),而通过包含扣结件20A、20B的裆宽调节单元来在扩宽 状态与窄宽状态之间适当地切换婴儿背带1的裆部的宽度,从而达成对婴儿3及使用者2 而言最佳的怀抱状态(不别扭且牢固的保持状态,此外不妨碍面朝前怀抱时的婴儿的腿部 的活动的状态)。
[0130] 尤其,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将窄宽状态下的婴儿背带1的裆宽,设定为适于 以坚立面对面怀抱形态怀抱低月龄的较小的婴儿时的尺寸,因此可达成对应于婴儿的大小 (成长)的最佳的怀抱状态。
[0131]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将裆部缝制线29从支持主体5的裆缘部28 偏离至外侧(图9),因此可防止裆部缝制线29抵接于婴儿的腿围而带来强烈的刺激。尤 其,在窄宽状态下裆缘部28位于接近婴儿的腿根部的敏感部分,因此使裆部缝制线29偏离 该裆缘部28的好处大。
[0132]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打开扣结件20A、20B而使胯部抵接部19处于 窄宽状态时的支持主体5与腰垫6的连结部分不可分离地连结,因此可实现婴儿背带1的 构造的简化,并且可降低制造成本。
[0133]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扣结件20A、20B的延伸方向与裆宽调节片部 21A、21B的下缘所成的角度设定得大于45度,优选设定为大致75度,因此在使用婴儿背带 1的过程中,可抑制向拉开扣结件20A、20B的啮合部分即齿部彼此的方向的外力的大小。
[0134]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将支持带17A、17B的端部回折而形成平坦的环状 部31A、31B,且将设置在肩带9A、9B上的滑动带30A、30B插通于该平坦的环状部31A、31B 中,由此利用简单的构造而实现廉价的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
[0135] 此外,该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30A、30B、31A、31B配置在肩带9A、9B中而从外部观 察不到,因此不会因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的存在而使婴儿背带1的外观变差,可实现简洁 的外观。
[0136] 此外,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30A、30B、31A、31B整体上为平坦的形状,因此即便将 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埋入肩带9A、9B中,肩带9A、9B的厚度也不会大幅增加。
[0137] 此外,就支持带17A、17B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而言,如果过于容易移动,则有在使用 婴儿背带1的过程中支持带17A、17B的位置改变而偏离适当的位置的情况。另一方面,如 果过于难移动,则在穿着婴儿背带1时,无法随意地使支持带17A、17B移动至所要移动的位 置,而要暂时放下婴儿来改变位置或任由这样来使用。
[0138] 由此,对支持带17A、17B要求适度的易动性/难动性,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 1中,通过将在支持带17A、17B的端部形成平坦的环状部31A、31B时的缝制线32的位置,定 位在滑动带30A、30B的两侧缘的稍外侧,而可使支持带17A、17B的易动性/难动性最佳化。
[013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中,利用构成肩带9A、9B自身的部件,作为用以 隐藏构成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的滑动带30A、30B及平坦的环状部31A、31B的部件,但也可 代替此,通过与肩带自身的部件分开设置的部件而隐藏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
[0140] [符号的说明]
[0141] 1 婴儿背带
[0142] 2 使用者
[0143] 3 婴儿
[0144] 4 平躺怀抱片
[0145] 5 支持主体
[0146] 6 腰垫(腰部穿着单元)
[0147] 7A、7B 腰带(腰部穿着单元)
[0148] 8A、8B 腰带扣
[0149] 9A、9B 肩带
[0150] 10A、10B 梯形体
[0151] 11A、11B 侧带
[0152] 12 桥接带
[0153] 13A、13B 桥接带扣
[0154] 14 头部支持
[0155] 15A、15B头部支持带
[0156] 16 头部支持带扣
[0157] 17A、17B 支持带
[0158] 18A、18B 支持带扣
[0159] 19 胯部抵接部
[0160] 20A、20B扣结件(裆宽调节单元)
[0161] 21A、21B裆宽调节片部
[0162] 22 腰垫袋
[0163] 23 主体收纳袋
[0164] 24A、24B腰带收纳袋
[0165] 25 扣结件的拉手
[0166] 26A、26B拉手盖(盖单元)
[0167] 27A、27B拉手盖钩(盖单元)
[0168] 28 支持主体的裆缘部
[0169] 29 裆部缝制线
[0170] 30A、30B滑动带(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
[0171] 31A、31B平坦的环状部(支持带位置调节单元)
[0172] 32 平坦的环状部的缝制线
[0173] 33 肩带外表面片
[0174] 34 肩带内表面片。
【权利要求】
1. 一种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持主体,用以支持婴儿; 腰部穿着单元,连结于所述支持主体的下端部,且穿着在使用者的腰周围; 左右一对肩带,以沿所述使用者的左右肩周围的方式延伸,各者的两端部结合于所述 支持主体; 裆宽调节单元,用以调节所述支持主体整体中的所述婴儿的胯部所抵接的胯部抵接部 的宽度即裆宽,具有用以将构成所述支持主体的左右下部的左右一对裆宽调节片部可分离 地结合于所述支持主体的剩余部分的左右一对扣结件;及 盖单元,通过覆盖闭合状态下的所述扣结件的拉手而防止所述拉手意外被操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单元包括:片状的拉手盖,设置 在所述裆宽调节片部或所述支持主体的剩余部分;及拉手盖钩,用以将所述拉手盖可分离 地结合于所述支持主体的剩余部分或所述裆宽调节片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在如下位置配置裆部缝制线,该位 置在将所述裆宽调节片部从所述支持主体的剩余部分分离的窄宽状态下,偏离与所述婴儿 的胯部抵接的所述支持主体的裆缘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扣结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 裆宽调节片部的下缘所成的角度设定得大于45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穿着单元具有腰垫,该腰 垫包含用以收纳所述裆宽调节片部的腰垫袋。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用以收纳所述支持主体及所述肩带的 主体收纳袋,可从所述腰垫袋拉出地局部固定地设置于所述腰垫袋的内侧。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结件以使其滑件从所述支 持主体的侧缘向所述腰部穿着单元的上缘朝下方移动而闭合的方式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裆宽调节单元可在适于坚立 面对面怀抱的扩宽状态与适于坚立面朝前怀抱及所述坚立面对面怀抱的窄宽状态之间选 择性地切换所述胯部抵接部。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结件打开而使所述胯部抵 接部处于窄宽状态时的所述支持主体与所述腰部穿着单元的连结部分为不可分离地连结。
10. -种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持主体,用以支持婴儿; 腰部穿着单元,连结于所述支持主体的下端部,且穿着在使用者的腰周围; 左右一对肩带,以沿所述使用者的左右肩周围的方式延伸,各者的两端部结合于所述 支持主体;及 裆宽调节单元,用以调节所述支持主体整体中的所述婴儿的胯部所抵接的胯部抵接部 的宽度即裆宽,可在适于坚立面对面怀抱及背负的扩宽状态、与适于坚立面朝前怀抱、所述 坚立面对面怀抱及背负的窄宽状态之间选择性地切换所述胯部抵接部。
11. 一种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持主体,用以支持婴儿; 腰部穿着单元,连结于所述支持主体的下端部,且穿着在使用者的腰周围; 左右一对肩带,以沿所述使用者的左右肩周围的方式延伸,各者的两端部结合于所述 支持主体;及 裆宽调节单元,用以调节所述支持主体整体中的所述婴儿的胯部所抵接的胯部抵接部 的宽度即裆宽,具有用以将构成所述支持主体的左右下部的左右一对裆宽调节片部可分离 地结合于所述支持主体的剩余部分的左右一对扣结件;且 在如下位置配置裆部缝制线,该位置在将所述裆宽调节片部从所述支持主体的剩余部 分分离的窄宽状态下,偏离与所述婴儿的胯部抵接的所述支持主体的裆缘部。
【文档编号】A47D13/02GK203873395SQ201420112077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4日
【发明者】森口优子, 黑巢广子, 藤嶋阳子 申请人:康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