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倾斜度调节式山核桃破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0346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倾斜度调节式山核桃破壳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壳器,特别涉及一种倾斜度调节式山核桃破壳器。



背景技术:

山核桃是一种落叶乔木,属胡桃科山核桃属,高达10-20米,胸径30-60厘米;树皮平滑,灰白色,光滑;小枝细瘦,新枝密 被盾状着生的橙黄色腺体,后来腺体逐渐稀疏,山核桃的果实由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风味,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逐渐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高档坚果。现有的用于破碎山核桃的工具使用不方便,破碎山核桃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以将山核桃放置在底座上,将山核桃放置在破壳板与推板之间,使用者通过操作杆控制推柱旋转,从而推柱控制推板向前推,可以使山核桃压在破壳板与推板之间,从而压碎山核桃,通过破壳槽可以快速是山核桃破碎;且底座可以通过调节板绕连接螺栓旋转,从而调节底座的倾斜度,破碎山核桃的灵活度大大提高的倾斜度调节式山核桃破壳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倾斜度调节式山核桃破壳器,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开槽,底板上设有破壳座,破壳座的对外朝向面设有凹槽,破壳座的对内朝向面设有破壳板,破壳板的对内朝向面设有破壳槽,破壳槽的横截面为V型形状,底板上设有底座,破壳座设置在底座上,底座上设有推块与导向座,推块设置在导向座与破壳座之间,导向座插接有推柱,推柱的一端与推块连接,推柱的另一端设有操作端,操作端设有操作杆,推块的对内朝向面设有推板,推板与破壳板对应;底座通过调节板与底板连接,调节板设有调节槽,调节板通过固定螺栓与底板连接,调节板通过调节螺栓与底座连接,调节螺栓设置在调节槽内;破壳座通过连接螺栓与底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两端设有钳块。

进一步地,所述钳块的两侧为弧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钳块设有夹槽。

进一步地,所述夹槽为U型形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倾斜度调节式山核桃破壳器,可以将山核桃放置在底座上,将山核桃放置在破壳板与推板之间,使用者通过操作杆控制推柱旋转,从而推柱控制推板向前推,可以使山核桃压在破壳板与推板之间,从而压碎山核桃,通过破壳槽可以快速是山核桃破碎;且底座可以通过调节板绕连接螺栓旋转,从而调节底座的倾斜度,破碎山核桃的灵活度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倾斜度调节式山核桃破壳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倾斜度调节式山核桃破壳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倾斜度调节式山核桃破壳器的部件分解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细节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区域的细节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倾斜度调节式山核桃破壳器,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有开槽2,底板1上设有破壳座5,破壳座5的对外朝向面设有凹槽6,破壳座5的对内朝向面设有破壳板7,破壳板7的对内朝向面设有破壳槽8,破壳槽8的横截面为V型形状,底板1上设有底座9,破壳座5设置在底座9上,底座9上设有推块12与导向座14,推块12设置在导向座14与破壳座5之间,导向座14插接有推柱13,推柱13的一端与推块12连接,推柱13的另一端设有操作端15,操作端15设有操作杆16,推块12的对内朝向面设有推板11,推板11与破壳板7对应;底座9通过调节板17与底板1连接,调节板17设有调节槽19,调节板17通过固定螺栓18与底板1连接,调节板17通过调节螺栓20与底座9连接,调节螺栓20设置在调节槽19内;破壳座5通过连接螺栓10与底板1连接,底板1的两端设有钳块3,钳块3的两侧为弧面形状,钳块3设有夹槽4,夹槽4为U型形状。

本发明倾斜度调节式山核桃破壳器,可以将山核桃放置在底座9上,将山核桃放置在破壳板7与推板11之间,使用者通过操作杆16控制推柱13旋转,从而推柱13控制推板11向前推,可以使山核桃压在破壳板7与推板11之间,从而压碎山核桃,通过破壳槽8可以快速是山核桃破碎;且底座9可以通过调节板17绕连接螺栓10旋转,从而调节底座9的倾斜度,破碎山核桃的灵活度大大提高。

其中,底板1的两端设有钳块3,钳块3的两侧为弧面形状,钳块3设有夹槽4,夹槽4为U型形状,所以方便底板1的固定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