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7444发布日期:2018-06-08 19:52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硬表面、尤其是从窗玻璃上擦除和吸除液体的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其具有把手和相对硬表面清洁器的竖立的位置在把手上方地布置在壳体中的抽吸涡轮,并且具有与该抽吸涡轮处于流动连接的用于从硬表面吸起液体-空气混合物的吸嘴,并且具有能够以能拆卸的方式与壳体连接的污液罐,其中,液体能从已吸起的液体-空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且能存放在污液罐中,并且其中,污液罐具有带罐开口的第一罐区域,该第一罐区域能装入到壳体的于侧向在抽吸涡轮旁与把手错开地布置的第一罐容纳格中。



背景技术:

这种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由WO 2013/143616 A1公知。借助它可以清洁硬表面,尤其是窗玻璃。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具有吸嘴,在吸嘴上布置有至少一个擦除唇,其可以沿着硬表面运动,从而可以从硬表面去除液体。液体被积聚在吸嘴的抽吸开口上。借助抽吸涡轮可以实现抽吸流动,在抽吸流动的作用下,由液体和空气构成的混合物经由抽吸开口被吸入到吸嘴的抽吸通道中。

在由WO 2013/143616 A1所公知的硬表面清洁器中,在吸嘴与抽吸涡轮之间的流动路径中布置有分离装置,借助该分离装置可以将液体从吸起的液体-空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液体可以被积聚在污液罐中,该污液罐可拆卸地保持在壳体上,并且已吸入的空气可以由抽吸涡轮作为排气排出到周围环境。

由WO 2013/143616 A1所公知的硬表面清洁器的污液罐可以用具有罐开口的第一罐区域装入到壳体的在侧向在抽吸涡轮旁并与把手错开布置的第一罐容纳格中。

抽吸涡轮相对硬表面清洁器的竖立的位置地布置在把手上方。这方面的优点在于,使用者用很小的力消耗就能沿着所要清洁的硬表面引导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这是因为硬表面清洁器的重心布置在把手上方。

在由WO 2013/143616 A1所公知的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中,排气沿着竖直的方向穿引过整个把手并且经由布置在把手的自由的端部上的缺口排出到周围环境。这样的结果是,排气遭受相当大的流动阻力,该流动阻力提高了硬表面清洁器的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来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即,使得它具有更小的能耗。

该任务在按类属的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中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即,抽吸涡轮经由至少一个排气开口与第一罐容纳格处于流动连接,且排气能经由至少一个排气开口和第一罐容纳格排出到周围环境。

其中可以装入污液罐的第一罐区域的第一罐容纳格在根据本发明的硬表面清洁器中也用作排气腔,被抽吸涡轮抽吸的空气可以经由排气腔排出到周围环境。第一罐容纳格经由至少一个排气开口与抽吸涡轮处于流动连接,从而排气可以从抽吸涡轮穿过至少一个排气开口流入第一罐容纳格中,并且从罐容纳格排出到周围环境。在该罐容纳格内部,排气可以绕流过污液罐的第一罐区域。这表明,由此可以使排气的噪音生成保持得很小。排气在其从抽吸涡轮到周围环境的路径上更确切地说经受了很小的流动损失。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因此具有较小的能耗,并且该硬表面清洁器的可再充电的电池的出众之处在于较长的使用寿命。

液体可以从吸起的液体-空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分离可以在吸嘴中、在壳体中、在抽吸涡轮中和/或在污液罐中进行。

优选在吸嘴中、在壳体中、在抽吸涡轮的区域中和/或在污液罐中布置有分离装置用于将液体从吸起的液体-空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有利的是,分离装置布置在吸嘴的抽吸开口与至少一个排气开口之间的流动路径中。

尤其可以设置的是,分离装置布置在吸嘴与抽吸涡轮之间的流动路径中。

有利地,分离装置在结构上与污液罐和/或与吸嘴分开。

吸嘴有利地能够以能插塞的方式与壳体连接。

分离装置在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布置在分离室中。分离室优选可拆卸地或不可拆卸地与壳体连接。

优选地,吸嘴可拆卸地或不可拆卸地与分离室连接。

把手可以设计成单独的构件,其可拆卸地或不可拆卸地与壳体连接。

特别有利的是,把手与壳体一体式地连接,从而壳体和把手构成了共同的构件,其优选由塑料制成。

在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当第一罐区域装入到第一罐容纳格中时,污液罐可以被使用者用手抓握。这方便了使用者抓持污液罐以及将其从第一罐容纳格取出。

有利的是,在把手与污液罐之间布置有抓持开口,其可以被使用者在抓住把手时抓握。在清洁硬表面时,使用者可以抓握把手,并且在此用他的手指穿过抓持开口。在抓握污液罐时使用者也可以抓握抓持开口。

有利的是,排气可以在第一罐容纳格的远离把手的那侧排出到周围环境。因此避免了排气对使用者的不利影响。

优选地,第一罐区域在第一罐容纳格之内被环形腔包围,至少一个排气开口通入该环形腔中,且排气能经由至少一个空气出口从该环形腔排出到周围环境。在第一罐容纳格内部的环形腔沿着圆周方向围绕第一罐区域延伸。抽吸涡轮的排气可以经由至少一个排气开口到达环形腔中。排气开口紧接着沿圆周方向至少部分地绕流过第一罐区域,以便然后(优选在远离把手的那侧)排出到周围环境。

在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空气出口布置在壳体的前壁与污液罐的罐壁之间。因此在罐壁与壳体的前壁之间延伸有自由空间,该自由空间形成至少一个空气出口并能够实现使排气从环形腔流出。

特别有利的是,污液罐在其远离把手的前侧具有凹陷部,该凹陷部联接到至少一个空气出口上。从第一罐容纳格的环形腔流出的排气可以在污液罐外部沿着其凹陷部流动。这导致排气的流动损失进一步减小,这是因为该排气在从环形腔流出时不遭受强烈的方向变化。

经由至少一个排气开口流入环形腔中的排气相对环形腔的中轴线优选具有切向的方向分量。排气因此沿着如下流动方向被输送给环形腔,该流动方向允许了排气以很小的流动损失至少部分地穿流环形腔。

经由至少一个空气出口从环形腔流出的排气的流动方向相对环形腔的中轴线优选具有轴向的方向分量。

有利地,从环形腔流出的排气至少部分沿着污液罐的远离把手的外侧流动。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抽吸涡轮通过分隔壁与第一罐容纳区域分开,分隔壁具有至少一个排气开口。分隔壁将容纳抽吸涡轮的涡轮腔与第一罐容纳格分开,并且至少一个排气开口能够实现使排气从涡轮腔到达第一罐容纳格中。

在本发明的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的壳体具有两个壳体半罩,其中,两个壳体半罩中的仅一个构成至少一个排气开口,容纳抽吸涡轮的涡轮腔经由至少一个排气开口与第一罐容纳格处于流动连接。在这种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排气开口与硬表面清洁器的中间平面错开布置,其中,该中间平面由在两个壳体半罩之间的分隔缝限定。

在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罐区域具有灌注接头。该灌注接头以其自由的端部限定罐开口,污液罐可以经由该罐开口被填充以由分离装置从所吸起的液体-空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液体。

分离装置有利地布置在由壳体形成的分离室中,污液罐在结构上与该分离室分开。相对吸入的液体-空气混合物的流动方向地,分离室处在抽吸涡轮之前。

分离室优选经由空气出口与抽吸涡轮连接,并且经由液体出口与污液罐连接。

特别有利的是,液体出口布置在出口漏斗处,出口漏斗通入第一罐容纳格中。

优选地,在出口漏斗的远离分离腔的端部处能定位有填充装置,液体可以经由该填充装置输送给污液罐。

在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填充装置具有填充管以及通风管,填充管沉入到污液罐中,通风管则平行于填充管地布置。经由通风管可以在填充污液罐时使处在罐中的空气从该罐流出。

在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污液罐具有与第一罐区域相间隔布置的第二罐区域,第二罐区域能定位在把手的远离抽吸涡轮的端部区域处。因此,污液容器可以以其第二罐区域支持在把手处。

为了避免污液罐无意间与壳体松脱,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的壳体在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把手的远离抽吸涡轮的端部区域处构造成第二罐容纳格,污液罐的第二罐区域可以装入该第二罐容纳格中。污液罐由此可以被特别可靠地保持在壳体处。污液罐可以以其第一罐区域装入到与抽吸涡轮直接相邻布置的第一罐容纳格中,并可以以其第二罐区域装入到第二罐容纳格中,该第二罐容纳格布置在把手的远离抽吸涡轮的端部处。

在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污液罐的第二罐区域布置在污液罐的远离第一罐区域的端部处。

优选地,第二罐区域构造有面朝把手的罐扩展部。罐扩展部增大了可以填充以液体的罐内腔并且沉入到第二罐容纳格中。

有利的是,第二罐区域能够可拆卸地与第二罐容纳格锁定。为了建立起一种可拆卸的锁定连接,可以在第二罐区域处和第二罐容纳格处布置彼此互补设计的锁定元件。锁定元件可以例如以锁定凹陷部或锁定凹部和沉入到这些锁定凹陷部或锁定凹部中的和/或从后方嵌接这些锁定凹陷部或锁定凹部的锁定突出部或锁定钩。

有利的是,第二罐容纳格具有带至少一个锁定元件的底壁,该至少一个锁定元件与污液罐的互补地设计的锁定元件协同作用。

特别有利的是,第二罐容纳格的底壁具有两个锁定元件,其彼此间隔开地布置且分别与污液罐的互补设计的锁定元件协同作用。可以例如设置的是,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的壳体具有两个壳体半罩,其共同构成了第二罐容纳格并且分别限定了第二罐容纳格的底壁的部分区域,其中,在每个部分区域内布置有锁定元件,其与污液罐的互补设计的锁定元件协同作用。

第二罐容纳格的底壁的至少一个锁定元件优选具有锁定突出部,并且污液罐的互补设计的锁定元件有利地设计成锁定凹陷部。

特别有利的是,第二罐容纳格的和/或第二罐区域的至少一个壁区段能弹性地变形。弹性的可变形性能够以设计上简单的方式实现提供污液罐与第二罐容纳格之间的锁定连接。污液罐例如可以至少部分能弹性地变形地设计,从而它在装入到第二罐容纳格中时发生弹性变形且在此借助配属于彼此的锁定元件实现在第二罐容纳格与第二罐区域之间的锁定连接。

可以替选或补充地设置的是,第二罐容纳格能弹性地变形地设计并且在第二罐区域装入到第二罐容纳格中时至少局部地在构成锁定连接的情况下发生弹性变形。

第二罐容纳部优选具有底壁,底壁形成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当第二罐区域装入第二罐容纳格中时,弹簧元件向第二罐区域加载以弹簧力。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优选设计成弹簧舌形件。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弹簧元件承载锁定元件,尤其是锁定突出部或锁定容纳部,其中,锁定元件与第二罐区域的互补设计的锁定元件协同作用。

在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第二罐区域具有止挡面,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能挤压到第二罐容纳格的止挡挡边上。止挡面可以例如以阶梯的形式构造,当第二罐区域定位在第二罐容纳格中时,该阶梯对着止挡挡边被推压。通过将止挡面推压到止挡挡边上可以使第二罐区域可靠地保持在第二罐容纳格中。

止挡挡边有利地布置在第二罐容纳格的顶壁处,并且第二罐区域的止挡面优选布置在第二罐区域的上侧,其中,第二罐区域在第二罐容纳格的底壁的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能被装入到第二罐容纳格中并且能以其止挡面,尤其是以布置在第二罐区域的上侧的阶梯,挤压到止挡挡边上。在本发明的这种设计方案中,第二罐容纳格的底壁的至少一个能弹性地变形的弹簧元件将朝着止挡挡边方向取向的弹簧力施加到第二罐区域,在该弹簧力的作用下,第二罐区域的止挡面,尤其是布置在上侧的阶梯,挤压到止挡挡边上。

根据本发明的硬表面清洁器优选构成便携式擦窗器,其有利地具有能再充电的电池。有利的是,电池与控制、切换和充电电子装置一起布置在把手中。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切换和充电电子装置以及能再充电的电池布置在共同的电路板上。

附图说明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结合附图作详细阐释。其中:

图1:示出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的立体图;

图2:示出图1的硬表面清洁器的剖视图;

图3:从斜上方示出硬表面清洁器的立体图,其中,该硬表面清洁器的污液罐与壳体分开;

图4:从斜下方示出硬表面清洁器的立体图,其中,污液罐与壳体分开;

图5:示出硬表面清洁器的壳体半罩在第二罐容纳格的区域中的立体的局部图;

图6:示出与壳体连接的污液罐在第二罐容纳格的底壁的弹簧舌形件的区域中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的有利的实施方式,其整体上占用附图标记10。借助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10可以从硬表面,尤其是从窗玻璃擦除和吸起液体。镜面或铺砖后的墙壁也可以借助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10进行清洁。

硬表面清洁器10可以由使用者根据手动式刮窗器的类型沿着硬表面运动。硬表面清洁器10构成便携式擦窗器。

硬表面清洁器10包括壳体12,该壳体由第一壳体半罩14和第二壳体半罩16形成。此外,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10具有吸嘴18以及污液罐20,污液罐能与壳体12可拆卸地连接。

在壳体12中布置有抽吸涡轮22和能转动地驱动抽吸涡轮22的电动马达24。在吸嘴18与抽吸涡轮22之间的区域中,壳体12构成分离室26,分离装置28布置在该分离室中。分离装置28包括平坦的挡板30和拱曲的挡壁32。拱曲的挡壁32遮盖涡轮入口管路34,该涡轮入口管路沉入到分离室26中,并且经由该涡轮入口管路可以将抽吸空气输送给抽吸涡轮22。

吸嘴18具有抽吸通道36,该抽吸通道从吸嘴18的抽吸开口38延伸至抽吸通道出口40,挡板30被保持在该抽吸通道出口处,其中,挡板30与抽吸通道出口40相间隔并且沉入到分离室26中。第一柔韧的擦除唇42和第二柔韧的擦除唇44被保持在抽吸开口38处。

在远离涡轮入口管路34的一侧上,壳体12构造有抽吸通道容纳井道46,吸嘴18的抽吸通道端部区段48可以装入到该抽吸通道容纳井道中。抽吸通道端部区段48构造有抽吸通道出口40并且在其远离柔韧的擦除唇42、44的端部处承载挡板30。

抽吸涡轮22布置在由壳体12形成的涡轮腔50中,该涡轮腔借助第一分隔壁52与分离室26分开。第一分隔壁52被涡轮入口管路34贯通,涡轮入口管路沉入到分离室26中。在分隔壁52的区域中,涡轮入口管路34被密封圈54包围,借助密封圈确保了来自分离室26的液体不会无意中沿着涡轮入口管路34的外侧到达至抽吸涡轮22。

在远离第一分隔壁52的一侧上,涡轮腔50被由壳体12构成的第二分隔壁56限界。抽吸涡轮22布置在第一分隔壁52与第二分隔壁56之间,并且电动马达24在第二分隔壁56的远离抽吸涡轮22的一侧上布置在壳体12的驱动器室58中。电动马达24的马达轴60贯通第二分隔壁56并且抗相对转动地(drehfest)与抽吸涡轮22连接。

除电动马达24外,在驱动器室58中还定位有可再充电的电池62以及控制、切换和充电电子装置64。控制、切换和充电电子装置64与操纵元件66协同作用,该操纵元件在所示实施例中构造成按压开关以接通和切断电动马达24。控制、切换和充电电子装置控制电动马达24的转速以及也控制电池62的充电过程。控制、切换和充电电子装置64和电池62一起被布置在共同的电路板68上,该电路板定位在驱动器室58中。

壳体12构造有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10的把手70,使用者可以用手抓握该把手。驱动器室58被定位在把手70中。

分离室26与涡轮入口管路34相间隔地具有液体出口72,该液体出口由出口漏斗74形成。出口漏斗74通入第一罐容纳格76中,该第一罐容纳格由壳体12限定且与抽吸涡轮22直接相邻地布置。借助横向于第一分隔壁52以及横向于第二分隔壁56构造的第三分隔壁78将涡轮腔50与第一罐容纳格76分开。

由图4清楚可知,第三分隔壁78具有三个排气开口80、82、84,它们由第二壳体半罩16形成,而第一壳体半罩14则不构造有这种排气开口。抽吸涡轮22的排气可以经由排气开口80、82、84从涡轮室50流入第一罐容纳格76中。

在把手70的远离抽吸涡轮22的自由的端部处,壳体12构造有第二罐容纳格86。第二罐容纳格86具有底壁88、顶壁90以及将底壁88和顶壁90一体式地连接起来的第一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92由第一壳体半罩14形成,而第二侧壁94由第二壳体半罩16形成。此外,第二罐容纳格86具有端部壁96,其朝着把手70的方向限界第二罐容纳格86。

污液罐20具有第一罐区域98以及第二罐区域100,第一罐区域可以装入第一罐容纳格76中,第二罐区域则可以装入第二罐容纳格86中。第一罐区域98具有灌注接头102,该灌注接头在其自由的端部处限定了罐开口104,污液罐20可以经由该罐开口填充以在分离腔26中从已吸入的液体-空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液体。灌注接头102容纳填充装置106,填充装置沉入到污液罐20中并且包括填充管108和通风管110。通风管110平行于填充管108延伸,其中,通风管用其远离污液罐20的端部突出于填充管108并且沉入到出口漏斗74中。

填充装置106具有加注凹槽112,加注凹槽套装在灌注接头102的罐开口104上并且在中间垫有密封元件114的情况下沿着圆周方向液体密封地包围出口漏斗74。填充管108在远离出口漏斗74的一侧上联接加注凹槽112。

在第一罐容纳格76内部,第一罐区域98被环形腔116包围,抽吸涡轮22的排气可以经由排气开口80、82、84输送给该环形腔,并且排气可以从该环形腔经由空气出口118逸出到周围环境。空气出口118布置在第一罐容纳格76的远离把手70的一侧上,并且一方面由第一罐区域98限界以及另一方面由壳体12的前壁120限界。污液罐20的凹陷部122联接空气出口118,该凹陷部成形到污液罐20的远离把手70的前壁124中。这尤其由图2和4清楚可知。

第二罐区域100被设计成背侧的罐扩展部126,其沉入到第二罐容纳格86中,并且在其面朝第二罐容纳格86的顶壁90的上侧处具有阶梯128,该阶梯构造有止挡面130。止挡面130贴靠在第二罐容纳格86的止挡挡边132上。止挡挡边132由顶壁90的边缘形成。

第二罐容纳格86的底壁88具有由第一壳体半罩14形成的第一底壁区段134和由第二壳体半罩16形成的第二底壁区段136。底壁88的凹部138在第一底壁区段134与第二底壁区段136之间延伸。这尤其由图4清楚可知。

第一底壁区段134构造有第一弹簧舌形件140,第一弹簧舌形件除了其面朝端部壁96的端部区域142外,都被第一贯通缝隙144包围,从而第一弹簧舌形件140可以相对第一底壁区段134的其余的区域发生弹性变形。第一弹簧舌形件140在其远离端部壁96的自由的端部处承载有第一锁定突出部146。

第二底壁区段136构造有第二弹簧舌形件148,第二弹簧舌形件除了其面朝端部壁96的端部区域150外,都被第二贯通缝隙152包围,从而第二弹簧舌形件148可以相对第二底壁区段136的其余的区域发生弹性变形。第二弹簧舌形件148在其远离端部壁96的自由的端部处承载有第二锁定突出部,该第二锁定突出部在图中没有示出且与第一锁定突出部146一致地构造。

第二罐区域100在其下侧上面朝第一底壁区段134地具有第一罐成形结构154,并且第二罐区域100面朝第二底壁区段136地具有第二罐成形结构156。若第二罐区域100被装入第二罐容纳格86中,那么第一罐成形结构154就沿着第一底壁区段134滑动,而第二罐成形结构156沿着第二底壁区段136滑动。在第一罐成形结构154中布置有第一锁定凹陷部158,该第一锁定凹陷部与第一弹簧舌形件140的第一锁定突出部146协同作用,并且在第二罐成形结构156中布置有第二锁定凹陷部160,该第二锁定凹陷部与布置在第二弹簧舌形件148的自由端处的第二锁定突出部协同作用。借助锁定凹陷部和锁定突出部可以使第二罐区域100与第二罐容纳格86可拆卸地锁定。

借助两个弹簧舌形件140、148朝着顶壁90的方向给第二罐区域100加载以弹簧力,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止挡面130对着止挡挡边132被推压。第二罐区域100由此被可靠地保持在第二罐容纳格86中,并且可以由使用者在需要时毫无困难地从该第二罐容纳格86取出。

为了清洁硬表面,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10可以根据手动式刮窗器的方式沿着所要清洁的硬表面运动,其中,处在该硬表面上的液体被积聚在抽吸开口38处。在由抽吸涡轮22产生的抽吸流的作用下,液体可以和抽吸空气一起被从硬表面吸起。由液体和抽吸空气构成的混合物穿流过抽吸通道36。在分离室26内部可以将液体与吸入的空气分离。抽吸空气可以紧接着经由涡轮入口管路34从分离室26吸除,并且从抽吸涡轮22经由排气开口80、82、84和环形腔116排出到周围环境。排气的流动方向在流入环形腔116中时具有相对环形腔116的中轴线162相切的方向分量,该方向分量由出口漏斗74的和与该出口漏斗74齐平地取向的灌注接头102限定。在从环形腔116流出时,排气具有相对中轴线162的轴向的方向分量,并且在污液罐20外部地在凹陷部122的区域中沿着该区域的前壁124流动,而不会因此对使用者造成不利影响。

在分离室26内部分离出来的液体可以经由出口漏斗74、加注凹槽112和填充管108到达污液罐20中。

为了清空,污液罐20可以与壳体12分开。使用者为此可以用手抓握污液罐20以及先是将第二罐区域100从第二罐容纳格86取出,并且紧接着将第一罐区域98从第一罐容纳格76取出。使用者紧接着可以将填充装置106与污液罐20分开并且将该污液罐清空。在完成清空后,使用者可以将填充装置106再次与污液罐20连接起来,并且紧接着又将该污液罐固定在壳体12处,其中,使用者先将第一罐区域98装入第一罐容纳格76中,并且紧接着将第二罐区域100装入第二罐容纳格86中。填充装置106的加注凹槽112在此在出口漏斗74处占据定位,其中,借助密封元件114确保了在出口漏斗74与加注凹槽112之间的液体密封的连接。通过在第二罐区域100与第二罐容纳格86之间提供锁定连接以及提供止挡面130在止挡挡边132上的贴靠,确保了污液罐20被可靠地保持在壳体处。

为了方便在清洁硬表面时抓握把手70以及抓握污液罐20以取出污液罐20,便携式硬表面清洁器10在把手70与污液罐20之间具有抓持开口164,使用者可以用他的手指穿握抓持开口。这方便了对硬表面清洁器10的操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