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6004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折叠椅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椅子。



背景技术:

市面上除了结构固定无法折叠的一般椅子外,也有各种可以折叠及展开使用的折叠椅,以利使用者能弹性的利用空间与储藏椅子。

但因为结构设计的关系,一般折叠椅在折叠后整体高度高于成人站立时手掌到地面的高度,且折叠后不一定有地方抓握,使用者在搬运折叠椅时为了避免椅子与地面碰撞必须尽量把椅子提高,不仅搬运过程费力、不方便且可能造成危险。因此也有以缩小体积为目的的折叠椅设计,例如美国发明us8,882,188,即以改变结构的方式让折叠后的体积能够减小,但由于该发明的折叠机构外露,且位于椅面上方与两侧,因此会造成使用者在乘坐与操作时有被夹伤的风险,并且椅背跟一般折叠椅相同必须有一个空缺以容纳折叠机构,舒适度也较低。另一方面,一般折叠椅需要双手才能操作,譬如该前例(priorart)虽然体积较小,但仍不易以单手就把椅子折叠或展开,对于某些使用者譬如残障者、老人等可能会造成不便。另一方面,一般折叠椅在折叠后只能倚靠墙壁摆放或平放堆叠,在收纳方式的选择与空间的运用上较缺少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单手操作,例如藉由单手推动或拉动椅背即可轻易展开或折叠的折叠椅子。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单手操作,例如拉动把手即可轻易折叠的折叠椅子。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折叠后体积较小,且折叠机构隐藏与极小化的折叠椅子,除了能减少折叠机构在乘坐时被使用者误触而损坏的机会,更能降低使用者在乘坐或操作过程中被折叠机构夹伤的风险,并增加产品的美观、舒适度与设计感。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且折叠后结构平整,可自行站立、容易持拿、搬运、收纳的折叠椅子。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折叠椅子可形成一展开状态与一折叠状态,本发明的折叠椅子包括椅背、椅座、连动装置、前椅脚与后椅脚。

椅座包括前端、后端、一导引部。椅背与椅座枢接。连动装置包括活动件与连接机构,活动件可活动于椅座的导引部,且椅背与活动件藉由连接机构连接。前椅脚与活动件枢接,后椅脚与椅座枢接。同时前椅脚包括椅脚接合件,前椅脚与后椅脚藉由椅脚接合件枢接。

于展开状态时,折叠椅子的椅背撑开,前椅脚与后椅脚撑开;于折叠状态时,前椅脚与后椅脚并拢,椅背与椅座靠拢,折叠椅子的椅背、前椅脚、后椅脚均靠近椅座。

藉由上述结构,椅背、椅座、连动装置、前椅脚与后椅脚互相连动,使用者可用单手推动或拉动椅背而带动连动装置,使折叠椅子在展开状态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椅背包括一可供使用者握持的椅背握持部,当使用者拉动椅背时,会带动连动装置而使椅子展开(unfold)。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使用者只要轻推一下椅背就能使椅子自行折叠并站立。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连动装置包括一可供使用者握持并与活动件连接的初始启动件,当使用者拉动初始启动件时,会带动连动装置作动,而使椅子折叠(fold)。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后椅脚包括一椅脚滑动部,使椅脚接合件可沿椅脚滑动部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连接机构除了可连接椅背与活动件外,更可连接椅背与前椅脚或后椅脚。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折叠椅子在展开状态、折叠状态,以及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过程中均可藉由前椅脚与后椅脚的支撑而站立于接触面。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活动件包括一主活动件与一副活动件。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连接机构包含一转动件与一椅背连接件。

发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一实施例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一实施例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及4a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一实施例于展开状态即将开始转换为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5及图5a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一实施例从展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6及6a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一实施例从展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的转换完成示意图;

图7及7a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一实施例于折叠状态即将开始转换为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8及图8a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一实施例从折叠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9及9a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一实施例从折叠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的转换完成示意图;

图10及10a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二实施例于展开状态及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0b及10c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二实施例的前椅脚、后椅脚及椅脚接合件的分解图及组合示意图;

图11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三实施例于展开状态及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2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四实施例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3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五实施例于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4、14a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六实施例于展开状态及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5、图15a~h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七实施例于展开状态及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剖面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15i及15j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七实施例于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转换的示意图;

图16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八实施例于展开状态下剖面图;

图17、图17a及17b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九实施例于展开状态下的剖面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18、图18a及18b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十实施例于展开状态下的剖面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19a及图19b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十一实施例于展开状态剖面图;

图20及图20a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十二实施例于展开状态下的剖面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21、图21a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十三实施例于展开状态下的剖面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22、图22a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十四实施例于展开状态下的剖面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23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十五实施例于展开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23a及图23b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十五实施例的主转动件与副转动件的活动示意图;

图24、图24a及图24b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十六实施例于展开状态及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及剖面图;

图25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十七实施例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6、图26a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十八实施例于展开状态下的侧视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27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十九实施例于展开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28与图28a本发明的折叠椅子的第二十实施例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与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折叠椅子1,1a,1b,1c,1d,1e,1f,1s,1j,1t,1g,1i,1h,1m,1q,1u,1p,1n,1r,1v

椅座10,10b,10d,10e,10f,10n,10r,10v

前端11,11b,11f

后端12,12f,12r

轨道13,13d,13f

启动件缺口14,14f

连接件15

上表面16,16f

连动装置20,20b,20e,20f,20g

活动件21,21d,21e,21f,21f’,21s,21j,21t,21g,21h,21m,21p,21r

主活动件211f,211g,211i,211h,211m

副活动件212f,212j,212g,212h,212t

连接机构22,22b,22c,22d,22e,22f,22f’,22s,22g,22i,22h,22m,22p,20r,22t

转动件221f,221f’,221j,221g,221h,221q

主转动件2211f,2211q

副转动件2212f,2212q

滑槽2213q

椅背接合件222f,222j

齿件组223h,223m

第一齿件2231h,2231m

第二齿件2232h,2232m

凸轮组224j

凸轮主动件2241j

凸轮从动件2242j

弹性元件225e

初始启动件23,23d

椅脚导引件24,24a,24f,24n

第一齿件241n

第二齿件242n

启动辅助件25e,25r

弹性元件251e,251r

齿件组26i

第一齿件261i

第二齿件262i

凸轮组27j,27h

凸轮主动件271j,271h

凸轮从动件272j,272h,272t

卡合件29g,29u

磁性元件291g,291u

椅背30,30b,30c,30d,30e,30f,30t,30i,30j,30m

上端31,31f

椅背下端32,32f

椅背握持部33,33a,33d,33f

后椅脚40,40a,40b,40c,40e,40f

椅脚滑动部41,41f

弯折部42,42a,42f

枢接件45

前椅脚50,50a,50b,50c,50e,50f,50n

椅脚枢接件51,51a,51f

弯折部52a

枢接件55

接触面99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多个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本说明书中所写的接合包括连接、枢接、接触、咬合等方式。

关于第一实施例请参考图1~图3。本发明的折叠椅子1主要包括一椅座10、一连动装置20、一椅背30、一后椅脚40及一前椅脚50,折叠椅子1包括一展开状态s1及一折叠状态s2。

椅座10包括一前端11、一后端12、一对导引部13及一上表面16。其中导引部13沿前端11往后端12的方向设置,导引部13在本实施例中为长形槽。另外前端11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一缺口14。

椅背30,包括一上端31、一椅背下端32及椅背握持部33。椅背下端32指于展开状态s1时椅背30低于上表面16的部份,椅背握持部33并不限于特定形状或设计,其目的在于让使用者能较易抓持椅背30,椅背握持部33于本实施例中为一孔洞。

连动装置20包括一对活动件21、一连接机构22、一初始启动件23与一对椅脚导引件24。一对活动件21于本实施例中为一对可滑动的长杆,一对活动件21与一对导引部13配合,并可活动(movablycoupled,可滑动、移动、或转动)于导引部13。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22为一连杆,椅背30与活动件21藉由连接机构22连接。需注意的是连接机构22可为单一或多个连杆组合而成。另外,椅背30与椅座10通过二连接件15枢接。初始启动件23与一对活动件21连接,初始启动件23并不限于特定形状或设计,其主要目的在于让使用者能以做动初始启动件23的方式将使得连动装置20动作,将折叠椅子1由展开状态s1变为折叠状态s2,初始启动件23于本实施例中为一ㄇ字形把手。椅脚导引件24在本实施例中为一连杆连接前椅脚50及椅座10。本实施例中椅脚导引件24与椅座10连接的位置为前椅脚50至椅背30之间,但其也可为前椅脚50至后椅脚40之间(图未示)。

后椅脚40与前椅脚50在本实施例略成ㄇ形,前椅脚50包括一椅脚接合件51。前椅脚50与后椅脚40藉由椅脚接合件51枢接。后椅脚40通过一枢接件45与椅座10枢接,而前椅脚50通过一枢接件55与活动件21枢接。

藉由上述结构,椅座10、椅背30、连动装置20、前椅脚50、后椅脚40形成一连动关系,使折叠椅子1包括一展开状态s1及一折叠状态s2。

以下请参考图1,于展开状态s1时,折叠椅子1的椅背30撑开,后椅脚40与前椅脚50撑开,初始启动件23在椅座10的缺口14的位置,使用者可方便握持初始启动件23。

以下请参考图2,于折叠状态s2时,前椅脚50与后椅脚40并拢,椅背30与椅座10靠近,折叠椅子1的椅背30、前椅脚50、后椅脚40均与椅座10靠合。于本实施例中,后椅脚40包括一椅脚滑动部41,椅脚滑动部41于本实施例中为一滑槽(slot),使椅脚接合件51可沿后椅脚40的椅脚滑动部41进行滑动,用以调整前椅脚50与后椅脚40的相对位置。后椅脚40更包括一弯折部42,使折叠椅子1在折叠状态s2时也能藉由前椅脚50与后椅脚40的支撑而站立于接触面99,本实施例中弯折部42为ㄑ字形。

以下请配合图4~图6a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折叠椅子1的第一实施例的作动方式。于展开状态s1时,使用者可拉动初始启动件23且顺势将折叠椅子1提起(图4,图4a),使活动件21于导引部13中沿椅座10的后端12往前端11的方向作动,带动前椅脚50与后椅脚40沿折叠方向d2逆时针转动并靠拢,同时椅背30的上端31沿折叠方向d2逆时针往椅座10的前端11靠近(图5,图5a),而使折叠椅子1从展开状态s1转换为折叠状态s2(图6,图6a)。另外,使用者也可以选择推动椅背30来启动折叠的功能,请见实施例七(图15i)。

以下请配合图7~图9a,于折叠状态s2时,上端31在椅背下端32的上方,使用者可拉动椅背握持部33(图7,图7a,形状为一孔洞),使椅背30的上端31顺时针转动而与椅垫10的前端11远离,并藉由连接机构22使活动件21沿椅座10的前端11往后端12的方向作动,使前椅脚50与后椅脚40沿展开方向d1顺时针转动而撑开(图8,图8a),而使折叠椅子1从折叠状态s2转换为展开状态s1(图9,图9a)。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折叠椅子1a请参考图10、图10a~10c,本实施例中椅座10、连动装置20、椅背30与实施例一相似,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处在于前椅脚50a与后椅脚40a非ㄇ形,且同时具有弯折部42a,52a,使折叠椅子1a在折叠状态s2时能较实施例一更稳定的站立于接触面99。弯折部42a,52a的目的在于让前椅脚50a与后椅脚40a于折叠状态s2时形成能支撑折叠椅子1a站立的结构,因此其并不限于特定形状或设计,只要能支撑折叠椅子1a站立即可,且后椅脚40a与前椅脚50a可同时或单独包括弯折部42a,52a。需注意的是,该前椅脚50a或后椅脚40a也不一定要有弯折部42a,52a,也可藉由外接套件在前椅脚50a或后椅脚40a上的方式形成可使折叠椅子1a站立的结构。另外本实施例中椅背握持部33a为一半圆形凸起。本实施例中椅脚接合件51a的形式为一套环,使椅脚接合件51a可于后椅脚40a上进行滑动(图10c)。另外,本实施例中椅脚导引件24a连接活动件21及后椅脚40a。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折叠椅子1b请参考图11,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主要不同处在于椅座10b的前端11b没有如第一实施例的缺口14,连动装置20b没有如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椅脚导引件24,24a,连接机构22b连接椅背30b的椅背下端32b及后椅脚40b,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连接机构22b隐藏于椅座10b下方,让使用者在乘坐时更不易误触,另外椅背30b没有如第一实施例的椅背握持部33,前椅脚50b与后椅脚40b没有如第二实施例的弯折部42a及52a。虽然没有椅背握持部33会稍微不便,但使用者依旧可以用手直接抓握椅背30b来移动或操作折叠椅子1b,而前椅脚50b与后椅脚40b因为没有弯折部42a、52a,而使折叠椅子1b在折叠状态s2时较难自行站立,但上述缺少的部分并不影响折叠椅子1b的折叠(fold)与展开(unfold)功能。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折叠椅子1c请参考图12,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机构22c连接椅背30c及前椅脚50c。需注意的是椅背30c亦可同时或个别与活动件21、后椅脚40c或前椅脚50c连接以达到连动的效果(图未示)。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折叠椅子1d请参考图13,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椅座10d的导引部13d仅有一个,活动件21d与连接机构22d也仅有一个,且初始启动件23d为一t字形。另外本实施例中椅背握持部33d为椅背30d上的一凹折。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折叠椅子1e请参考图14、图14a,本实施例与第三及第四实施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机构22e于本实施例中包括一弹性元件225e,弹性元件225e为一扭转弹簧(torsionspring),弹性元件225e与椅座10e及椅背30e的椅背下端32e接合,当折叠椅子1e从展开状态s1转换为折叠状态s2时,弹性元件225e会将椅背30e往椅垫10e靠拢,使折叠椅子1e折叠;另外连动装置20e在本实施例中更包括一启动辅助件25e,启动辅助件25e于本实施例中包括另一弹性元件251e,弹性元件251e为一压缩弹簧(compressionspring),当折叠椅子1e从折叠状态s2转换为展开状态s1时,弹性元件251e可直接将后椅脚40e与前椅脚50e撑开,或藉由使活动件21e滑动而使后椅脚40e与前椅脚50e撑开,使得折叠椅子1e展开。启动辅助件25e与弹性元件225e除了可为本实施例中的形式外,更可为其他形式的弹性元件或马达、电磁、液压、气压等其他可直接或间接将椅背30e与椅座10e以及后椅脚40e与前椅脚50e撑开及靠拢的装置,并可装置于椅座10e,椅背30e,连动装置20e,活动件21e,后椅脚40e或前椅脚50e,而使折叠椅子1e可以折叠或展开。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折叠椅子1f请参考图15,图15a~15j,本实施例的折叠椅子1f主要包括一椅座10f、一连动装置20f、一椅背30f、一后椅脚40f、一前椅脚50f。椅座10f包括一前端11f、一后端12f、一对导引部13f及一上表面16f,导引部13f于本实施例中为一对长槽,前端11f包括一缺口14f。椅背30f包括一上端31f、一椅背下端32f及一椅背握持部33f,椅背下端32f指于展开状态s1时椅背30f低于上表面16f的部份,即图15a中椅背30f低于上表面16f的延伸平面l的部份。连动装置20f包括一对活动件21f、一对连接机构22f、一初始启动件23f与一对椅脚导引件24f,活动件21f于本实施例中为一对可滑动的长杆。后椅脚40f包括一椅脚滑动部41f、一弯折部42f。前椅脚50f包含一椅脚接合件51f。其中椅座10f、导引部13f、连动装置20f、活动件21f、连接机构22f、初始启动件23f、椅脚导引件24f、椅背30f、后椅脚40f、椅脚滑动部41f、前椅脚50f、椅脚接合件51f等元件间的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相同,且折叠椅子1f在展开状态s1、由展开状态s1转换为折叠状态s2的过程,以及在折叠状态s2时均能藉由前椅脚50f与后椅脚40f的支撑而站立于接触面99。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以及第四与第五实施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机构22f与椅背30f的椅背下端32f接合。该连接机构的位置建议放置于较靠近椅座10f的中间而远离椅座10f的两侧,譬如在图15中a-a线的位置,连接机构22f与椅背下端32f接合的好处在于连接机构22不会暴露于上表面16之上,在展开状态s1时连接机构22较不易被使用者触碰,除了较不易损坏外,更可以减少使用者在操作或乘坐时不慎被夹伤的危险,乘坐时更为舒适并让外观更为简洁好看。另外在折叠状态s2时,连接机构22f可收缩进椅座10之中(图15f),不仅美观并使折叠椅子1f在折叠后更轻薄平整。为了让连接机构22f能与椅背下端32f连接并达到机构隐藏化与极小化的目的,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22f更各包括一转动件221f以及一椅背连接件222f,转动件221f与椅背连接件222f在本实施例中为连杆(linkages)。其中转动件221f与椅座10f枢接,活动件21f与转动件221f连接,椅背连接件222f连接椅背30f的椅背下端32f与转动件221f。折叠椅子1f在展开状态s1、由展开状态s1转换为折叠状态s2的过程,以及在折叠状态s2时均能藉由前椅脚50f与后椅脚40f的支撑而站立于接触面99。藉由上述结构,使用者只要用单手施加一力f1轻推一下椅背30f,即可轻松地使折叠椅子1f自行收折,如图15i所示;而若要展开折叠椅子1f,也只要单手拉动椅背30f即可把折叠椅子1f展开,如图15j所示。

其他如第三实施例与下述第二十实施例也有用不同连接方式将连接机构22b,22v与椅背下端32b,32f连接而隐藏在椅座10b,10v下方的例子。

另外,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亦提供了另一种单手操作折叠椅子1f的选择,但本实施例中活动件21f更包括一主活动件211f与一副活动件212f(图15b),主活动件211f藉由副活动件212f与转动件221f连接。

当使用者选择以操作初始启动件23f的方式收折椅子而拉动初始启动件23f时,将带动活动件21f中的主活动件211f及副活动件212f,副活动件212f带动连接机构22f中的转动件221f与椅背连接件222f,接着使椅背30f转动,椅背30f的上端31f沿折叠方向d2往椅座10f的前端11f靠拢,使折叠椅子1f进入由展开状态s1转换为折叠状态s2的过程。副活动件212f的功能在于使初始启动件23f被拉动而旋转时就能使椅背30f往折叠方向d2转动(图15c),而后使用者可以再持续拉动初始启动件23f并顺势提起折叠椅子1f,使相连的活动件21f滑动并带动折叠椅子1f进行折叠的动作,跟第一实施例相比,使用者更易将折叠椅子1f从展开状态s1转换为折叠状态s2。但即便没有副活动件212f,活动件21f’亦可直接与连接机构22f’的转动件221f’枢接,如图15g或图15h,也可正常执行折叠椅1f的折叠(fold)与展开(unfold)功能。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要有初始启动件23f而用推动椅背30f的方式让折叠椅子1f折叠,因此将初始启动件23f与副活动件212f删除也不影响正常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件221f又包括一主转动件2211f以及一副转动件2212f(图15f),主转动件2211f与副转动件2212f于本实施例中为一伸缩套筒机构,使得转动件221f为一伸缩杆。转动件221f也可以各种现有技术与机构例如弹性元件、伸缩件、伸缩管等方式来达到调整长度的功能。需注意的是与第五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活动件21f、导引部13f、连接机构22f、转动件221f与椅背连接件222f可各只有一个,同时转动件221f与椅背连接件222f可各由单一或多个连杆组合而成。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折叠椅子1s请参考图16,本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22s为一连杆,连接机构22s连接活动件21s与椅背30f,当初始启动件23f被拉动时,连接机构22s接着带动椅背30f转动,而使椅子1s折叠。

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折叠椅子1j请参考图17、17a及17b,本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副活动件212j包括一凸轮组27j,凸轮组27j包括一凸轮主动件271j与一凸轮从动件272j,凸轮主动件271j设于活动件21j的末端,凸轮从动件272j设于转动件221j。连接机构22j包括一凸轮组224j,凸轮组224j包括一凸轮主动件2241j与一凸轮从动件2242j,凸轮主动件2241j设于椅背连接件222j的末端,凸轮从动件2242j设于椅背30j。椅背连接件222j与转动件221j连接。当使用者拉动初始启动件23f时,使得凸轮主动件271j与凸轮从动件272j接触,并推动转动件221j,接着椅背连接件222j推动椅背30j转动。活动件21j与转动件221j以及椅背连接件222j与椅背30j的连接可为多种形式,并不限于凸轮,也可为齿轮或齿条(gearmembers)或藉由摩擦力(friction)等多种方式带动,只要使活动件21j作动时能带动转动件221j转动即可。

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折叠椅子1t请参考图18、18a及18b。本实施例与第九实施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凸轮从动件272t设于椅背30t,且连接机构22t与实施例七相似。当使用者拉动初始启动件23f时,使得副活动件212t转动并推动椅背30t转动。活动件21t与椅背30t的连接可为多种形式,并不限于凸轮,也可为齿轮或齿条或藉由摩擦力带动等多种设计,只要使活动件21t作动时能带动椅背30t转动即可。

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折叠椅子1g请参考图19a及19b,本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副活动件212g与初始启动件23g及主活动件211g接合,而主活动件211g则与连接机构22g的转动件221g接合,当初始启动件23g被拉动时,初始启动件23g带动相连的活动件21g与连接机构22g,接着使椅背30f沿折叠方向d2转动。另外本实施例中连动装置20g包括一卡合件29g,卡合件29g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对可互相吸引的磁性元件291g,譬如磁铁,一对磁性元件291g设于椅背30f的上端31f与椅座10f的前端11f,当折叠椅子1g在折叠状态s2时,磁性元件291g可互相吸引而使椅背30f与椅座10f保持紧密靠合,减少搬运椅子1g时椅背30f晃动的情形。需注意的是卡合件29g的位置并不限于设于上端31f与前端11f,而可装置于不同的位置,更也可为卡榫或卡勾等各种设计,只要能使椅座10f与椅背30f在折叠状态s2时保持靠合即可。

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折叠椅子1i请参考图20与图20a,本实施例与第十一实施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22i没有转动件221f与椅背连接件222f,连接机构22i在本实施例中形状为一连杆,连接机构22i与主活动件211i与椅背30i接合,副活动件212i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一齿件组26i,齿件组26i包括一第一齿件261i跟一第二齿件262i,该第一齿件261i设于该初始启动件23i,该第二齿件262i设于该主活动件211i并与第一齿件261i咬合(engaged),当椅背30i被推动或初始启动件23i被拉动时,主活动件211i被带动。

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折叠椅子1h请参考图21与21a,本实施例与第十一实施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机构22h更包括一齿件组223h,齿件组223h包括一第一齿件2231h与一第二齿件2232h,第一齿件2231h设于于主活动件211h末端,第二齿件2232h设于于转动件221h,第一齿件2231h与第二齿件2232h咬合(engage)。另外副活动件212h包括一凸轮组27h,凸轮组27h包括一凸轮主动件271h设于该初始启动件23h,一凸轮从动件272h与该主活动件211h连接,当初始启动件23h被拉动时,主活动件211h被带动,接着带动转动件221h与-椅背30f转动。需注意的是第一齿件2231h与第二齿件2232h可各为单一或多个齿条或齿件组合而成,且活动件21h与转动件221h的连接可为多种形式,例如利用摩擦力或皮带带动,并不限于齿轮与齿条的设计,只要使活动件21h作动时能带动转动件221h转动即可。

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折叠椅子1m请参考图22与22a,本实施例与第十三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22m中没有转动件221f与椅背连接件222f,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22m包括一齿件组223m,齿件组223m包括一第一齿件2231m设于主活动件211m末端,第二齿件2232m设于椅背30m,第一齿件2231m与第二齿件2232m咬合(engage),当主活动件211m移动时将带动椅背30m转动。主活动件21m与椅背30m的连接可为多种形式,例如凸轮或利用摩擦力,并不限于枢接或齿轮与齿条的设计,只要使主活动件211m作动时能带动椅背30m转动即可。

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折叠椅子1q请参考图23、图23a~23b,本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转动件221q的副转动件2212q包括一滑槽2213q,主转动件2211q与滑槽2213q接合,而使副转动件2212q可以相对于主转动件2211q滑动(图23b)。

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折叠椅子1u请参考图24、图24a~24b,本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22f并未连接椅背30f与活动件21f。另外本实施例中连动装置20u包括一卡合件29u,卡合件29u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对可互相吸引的磁性元件291u,譬如磁铁,一对磁性元件291u设于椅背30f的上端31f与椅座10f的前端11f。使用者可直接用手转动椅背30f与拉动初始启动件23f,使折叠椅子1u在展开状态s1与折叠状态s2间变换,当折叠椅子1u在折叠状态s2时,磁性元件291u可互相吸引而使椅背30f与椅座10f靠合。需注意的是卡合件29u的位置并不限于设于上端31f与前端11f,更也可为卡榫或卡勾等各种设计,只要能使椅座10f与椅背30f在折叠状态s2时保持靠合即可。另外,若没有初始启动件23f,使用者也可以直接拉动前椅脚50f或后椅脚40f使折叠椅子1u折叠或展开。

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折叠椅子1p请参考图25,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22p、活动件21p、初始启动件23p均为可挠性材质,譬如绳子、皮带、橡皮条、链条、挠性管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前述数个实施例与本实施例中,数种不同元件例如连接机构22,22d,22s,22i、活动件21,21d、主活动件211g,211i、初始启动件23,23d,23f,23g、副活动件212f,212g等均可全部或部分为挠性材质,也可以是刚性材质混合挠性材质使用。

本发明第十八实施例折叠椅子1n请参考图26,图26a,本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椅脚导引件24n包括一第一齿件241n与一第二齿件242n,该第一齿件241n设于该前椅脚50n,该第二齿件242n设于该椅座10n,该第一齿件241n与该第二齿件242n咬合(engage),使该前椅脚50n移动时相对于该椅座10n旋转。需注意的是椅脚导引件24n与椅座10n的连接可为多种形式,例如凸轮或利用摩擦力,并不限于连杆(linkages)或齿件(gearmembers)的设计。

本发明的第十九实施例折叠椅子1r请参考图27,本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连动装置20r包括一启动辅助件25r,启动辅助件25r于本实施例中为一弹性元件251r,弹性元件251r在本实施例中为一压缩弹簧(compressionspring)并设于活动件21r与椅座10r之间,当活动件21r往后端12r移动时,会使弹性元件251r被压缩(compressed),弹性元件251r在展开状态s1时为压缩状态,当弹性元件251r在压缩状态下被释放时,弹性元件251r会推动活动件21r,使折叠椅子1r进行折叠的动作,与第七实施例相比更容易藉由推动椅背的方式将折叠椅子1r折叠。启动辅助件25r除了可为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元件25r的形式外,更可为拉伸弹簧、扭转弹簧或其他形式的弹性元件,并可设于不同位置。

本发明的第二十实施例折叠椅子1v请参考图28及图28a,本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导引部13v为一圆孔,活动件21v为一轴,使活动件21v于导引部13v中转动,本实施例中前椅脚50f与活动件21v枢接,连接机构22v连接该前椅脚50f与该椅背30f的椅背下端32f。当椅背30f被推动而沿d2折叠方向转动时,连接机构22v带动前椅脚50f旋转,使折叠椅子1v折叠。另外本实施例中初始启动件23v为位于椅座10v的前端11f的缺口14f处的一横杆,初始启动件23v与活动件21v通过椅座10v连接,除了推动椅背30f而使折叠椅子1v折叠外,使用者可藉由抓握初始启动件23v而将折叠椅子1v抬起,让前椅脚50f与后椅脚40f沿着折叠方向d2旋转,并藉由连接机构22v带动椅背30f旋转,而使折叠椅子1v开始折叠。使用者也可以抓取初始启动件23v以移动、搬运或吊挂折叠椅子1v。

惟须注意,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任何熟于此项技艺的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及精神下,对实施例作修改与变化。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后述的权利要求范围所述。譬如上述实施例中不同连动装置的元件如连接机构、活动件、椅脚导引件等等,其目的均为让折叠椅子的椅座、椅背、前椅脚、后椅脚之间产生相互运动而使折叠椅子能展开与折叠,因此连动装置的设计可藉由现有机构例如连杆、齿轮、凸轮、皮带等基本机构元件交替变化组合以达到相同的功能。另外如初始启动件与副活动件的功能为让使用者可以藉由简单的动作轻松的启动折叠椅子的折叠功能,除前述实施例中的设计外,也可以如行李箱握把、按钮或自动笔做动的方式,藉由按压启动的方式使连动装置动作。或使用者也可利用其他方式例如弹簧、磁铁、马达、液压等机械或电磁力量使活动件或连接机构等机构元件做动。另外,使用者可藉由直接操作椅背的方式使折叠椅折叠或展开,因此上述实施例中初始启动件与副活动件可删除也不影响折叠或展开的功能,但藉由初始启动件与副活动件可以让使用者有更多种直觉与便利的折叠方式可选择。另外也可以在前椅脚或后椅脚加上使其滑动更顺畅的装置,例如轮子,让用推动椅背而使椅子收折的方式更为轻松。另外,由于本发明各元件彼此互相连动,因此启动辅助件除了设在前述实施例中的位置外,也可设于椅背、椅座、前椅脚、后椅脚、椅脚接合件或连动装置中的各元件如连接机构、活动件、椅脚导引件等位置,均能驱动椅子折叠或展开。另外导引部与活动件并不限于特定形状或设计,其位置也不限定于椅座内部,只要彼此能互相配合并使活动件能活动于导引部即可。而当折叠椅子于折叠状态s2时,使用者也可选择不拉动椅背而是直接推动初始启动件使连动装置作动,使折叠椅子展开(unfold)。同时使用者除了可握持初始启动件以移动、搬运本发明的折叠椅子,也可将藉初始启动件将折叠椅子挂置于挂勾等可供悬挂的装置上以利收纳。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