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组件及其驱动机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347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家具组件及其驱动机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机构及方法,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家具组件的驱动机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家具系统中,以抽屉系统为例,通常一抽屉可借助一对滑轨总成而相对一柜体开启或收合。目前市面上已出现能够辅助抽屉在一收合位置相对该柜体开启,也就是所谓自我开启(push-open)的产品;以及抽屉相对柜体收合的末段行程中能够自动相对该柜体收合,也就是所谓自我闭合(self-closing)的产品。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同,同时具有自我开启与自我闭合的产品也成为业者开发的重点之一。如美国专利公告号us8,172,345b2揭露一种用于家具活动部件的自我启闭装置,能够提供一家具活动部件具有相对固定部件自我开启的功能,且收合时该家具活动部件可相对固定部件具有自我关闭的功能,于此并入本文以供参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家具组件的驱动机构及方法,以实现家具组件能自任一开启位置位移至一预定距离时,即可透过该驱动机构将该家具组件驱动至收合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观点,一种用于一第一家具件可相对一第二家具件位移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含一第一弹性件、一第一锁装置、一第二弹性件及一第二锁装置。其特点是:该第一锁装置可释放地锁定该第一弹性件,其中,当该第一锁装置锁定该第一弹性件时,该第一弹性件储存一第一弹力;当该第一锁装置释放该第一弹性件时,该第一弹性件释放该第一弹力以提供该第一家具件从一收合位置相对该第二家具件往一第一方向朝一开启位置位移;该第二锁装置连接该第二弹性件,当该第一家具件相对该第二家具件自该开启位置往一第二方向朝向该收合位置位移至一预定距离时,该第一锁装置从一解锁状态转换成一锁定状态以锁定该第一弹性件,且该第二弹性件产生一第二弹力,该第一家具件能够响应该第二弹力而相对该第二家具件沿着该第二方向自该开启位置位移至该收合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锁装置包含一第一构件、一第二构件及一控制件,该第一构件可在该第二家具件活动,该第二构件活动地连接该第一构件,该控制件可选择性地处于该锁定状态与该解锁状态的其中之一。

其中,所述控制件具有一控制部,当该控制件在该解锁状态时,该控制件的控制部能够卡掣该第二构件;当该控制件在该锁定状态时,该控制件的控制部未能够卡掣该第二构件。

其中,所述第二家具件包含一辅助轨道沿着该第二家具件的长度方向配置,该第一构件可沿着该辅助轨道活动。

其中,还包含一第一基座连接该第一家具件,该第一基座与该控制件的其中之一具有一控制路径,该控制路径包含一第一路径及一第二路径相对该第一路径偏离一角度,该控制件借助该控制路径而能处于该解锁状态与该锁定状态的其中之一,其中该第一路径作为该预定距离。

其中,还包含一第二基座配置在相邻该第一基座,该第二基座具有一导引路径,该导引路径包含一纵向路径及一横向路径相对该纵向路径偏离一角度,该第二锁装置包含一捕捉件及一挡件活动地连接该捕捉件,且该捕捉件与该挡件可在该导引路径的纵向路径活动,该捕捉件用以捕捉该第二家具件的一部位。

其中,还包含一连接件相对该第一家具件可活动地位移,该第一锁装置安排在该连接件,该连接件配置有一第一安装部与一第二安装部,该第一弹性件安装在该第一基座与该第一安装部之间,该第二弹性件安装在该挡件与该第二安装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基座配置有一固定件,该连接件配置有一延伸孔位置对应该固定件,该连接件借助该延伸孔可相对该第一基座活动,该固定件穿过该延伸孔的一部分且连接该第一家具件。

其中,所述固定件与该延伸孔为一凸出物与一有边界的孔的搭配组合。

其中,还包含一缓冲装置具有一缓冲杆位置对应该挡件与该捕捉件的其中之一。

其中,所述第二基座还包含一容室,该驱动机构还包含一辅助弹性件及一推抵件容纳于该容室,该辅助弹性件提供弹力至该推抵件,且该推抵件局部地伸出至该容室外。

其中,所述控制件是相对该第二构件枢接。

其中,所述第一锁装置还包含至少一卡抵件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之间,该第一构件具有一第一卡抵部,该第二构件具有一第二卡抵部,该第一卡抵部与该第二卡抵部之间定义一卡抵空间用以容纳该卡抵件,当该卡抵件在一预定位置时,该卡抵件可用以卡抵于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当该卡抵件离开该预定位置时,该卡抵件未能卡抵于该第一构件与该第二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观点,一种家具组件包含一第一家具件及一驱动机构。该第一家具件可相对一第二家具件自一收合位置往一开启位置位移;其特点是:该驱动机构包含一第一锁装置,该第一锁装置包含一第一构件、一第二构件及一控制件。该第一构件可在该第二家具件活动;该第二构件活动地连接该第一构件;该控制件可相对该第二构件处于一锁定状态与一解锁状态的其中之一;其中,当该控制件在该锁定状态时,该控制件未能够卡掣该第二构件,使该第一构件能够往一第一方向自该收合位置往该开启位置相对该第二家具件活动;其中,当该控制件在该解锁状态时,该控制件能够卡掣该第二构件,使该第一构件无法相对该第二家具件往一第二方向活动;其中,当该第一家具件朝该第二方向相对该第二家具件自该开启位置往该收合位置位移至一预定距离时,该控制件从该解锁状态转换成该锁定状态。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含一第一基座,该第一基座与该控制件的其中之一具有一控制路径,该控制路径包含一第一路径及一第二路径相对该第一路径偏离一角度,该控制件借助该控制路径而能处于该解锁状态与该锁定状态的其中之一,其中该第一路径作为该预定距离。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含一第一弹性件,当该第一家具件相对该第二家具件自该开启位置往该第二方向朝该收合位置位移时,该第一弹性件响应该控制件从该解锁状态转换至该锁定状态而能储存一第一弹力,该第一弹力用以提供该第一家具件从该收合位置相对该第二家具件往该第一方向朝该开启位置位移。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含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响应该控制件从该解锁状态转换至该锁定状态而能储存一第二弹力,该第二弹力用以提供该第一家具件从该开启位置相对该第二家具件往该第二方向朝向该收合位置位移。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含一第二基座及一第二锁装置,该第二基座配置在相邻该第一基座,该第二基座具有一导引路径,该导引路径包含一纵向路径及一横向路径相对该纵向路径偏离一角度,该第二锁装置包含一捕捉件及一挡件活动地连接该捕捉件,且该捕捉件与该挡件可在该导引路径的纵向路径活动,该捕捉件用以捕捉该第二家具件的一部位,该驱动机构还包含一连接件配置有一第一安装部与一第二安装部,该第一弹性件安装在该第一基座与该第一安装部之间,该第二弹性件安装在该挡件与该第二安装部之间。

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含一缓冲装置具有一缓冲杆位置对应该挡件与该捕捉件的其中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观点,一种用于一第一家具件可相对一第二家具件位移的驱动方法,其特点是:该第一家具件可相对该第二家具件自一收合位置朝一第一方向往一开启位置位移,该驱动方法包含提供一第一弹性件;提供一第一锁装置可释放地锁定该第一弹性件,当该第一家具件相对该第二家具件以一外力朝一第二方向,使该第一锁装置解除对该第一弹性件的锁定时,该第一弹性件释放一第一弹力,该第一家具件回应该第一弹力而相对该第二家具件沿着该第一方向自该收合位置位移至该开启位置;提供一第二弹性件;提供一第二锁装置,当该第一家具件相对该第二家具件受一外力而自该开启位置朝向该收合位置位移至一预定距离,使该第一锁装置恢复锁定该第一弹性件时,该第二弹性件可用以释放一第二弹力,该第一家具件回应该第二弹力而相对该第二家具件沿着该第二方向自该开启位置位移至该收合位置。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证实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抽屉相对柜体开启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图1移除抽屉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在收合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驱动机构与一承载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显示图5的驱动机构与承载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7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第一锁装置的部分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8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锁装置的卡抵件在一预定位置时,二个构件可相互卡抵的示意图。

图9显示图8的卡抵件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0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锁装置的卡抵件自该预定位置离开的示意图。

图11显示图10的卡抵件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2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锁装置相邻一第一基座且可安装至一连接件,其中该第一锁装置具有一控制件可对应至一控制路径的示意图。

图1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锁装置相对第一基座处于一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显示图13的第一锁装置逐渐脱离该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显示图14的第一锁装置脱离该锁定状态而处于一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相对第二轨处于一收合位置,且第一弹性件借助第一锁装置处于该锁定状态而保持往一第一方向的一第一弹力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用以显示该第一锁装置处于该锁定状态。

图18为图16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用以显示一第二锁装置的捕捉件捕捉第二轨的一部位,且驱动机构包含一推抵件借助一辅助弹性件而抵于第二锁装置的挡件。

图19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相对第二轨以一外力往第二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用以显示该第一锁装置处于该解锁状态。

图21为图19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用以显示该第二锁装置的捕捉件捕捉第二轨的该部位,且该推抵件挤压该辅助弹性件而位移一段距离。

图22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锁装置处于该解锁状态,且第一弹性件释放弹力而驱动第一轨相对第二轨往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23为图22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用以显示该第一基座相对该第一锁装置位于一端部的关系示意图。

图24为图22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用以显示该第二锁装置的捕捉件相对挡件偏摆一角度而未捕捉第二轨的该部位。

图25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相对第二轨从一开启位置往第二方向收合的示意图。

图26为图25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用以显示该第一基座相对该第一锁装置位移一距离而仍处于该解锁状态。

图27为图25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用以显示该第二锁装置的捕捉件相对挡件偏摆该角度。

图28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进一步相对第二轨从该开启位置往第二方向收合的示意图。

图29为图28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用以显示该第一基座相对该第一锁装置位移至该锁定状态,且第二锁装置的捕捉件即将捕捉第二轨的该部位。

图30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再进一步相对第二轨从该开启位置往第二方向收合的示意图。

图31为图30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用以显示第一锁装置处于该锁定状态,且第二锁装置的捕捉件捕捉第二轨的该部位而位移偏摆一角度。

图32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响应第二弹性件的第二弹力而相对第二轨往第二方向收合。

图33为图32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用以显示一缓冲装置能够在第一轨相对第二轨往第二方向收合时提供缓冲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家具组件20包含至少一第一家具件22、一第二家具件24及一对滑轨总成26。其中,该第一家具件22于此以抽屉为例,该第二家具件24以柜体为例。该对滑轨总成26安装至该第一家具件22与该第二家具件24之间,于本实施例中,该对滑轨总成26是采用底装式抽屉滑轨(undermountdrawerslide),每一滑轨总成26是安装相邻于该第一家具件22的两侧底部。根据此配置,该第一家具件22能够借助该对滑轨总成26易于相对该第二家具件24开启或收合。

图2与图3显示该每一滑轨总成26包含一第一轨28及一第二轨30。该第二轨30具有一纵向长度固定地安装至该第二家具件24,因此,该第二轨30也可以视为是该第二家具件24。该第一轨28可纵向地相对该第二轨30位移,因此,该第一轨28也可以视为是前述的第一家具件22。较佳地,该每一滑轨总成26还包含一第三轨32活动地安装于该第一轨28与该第二轨30之间,该第三轨32可用来延长该第一轨28相对该第二轨30的位移行程。较佳地,该每一滑轨总成26还包含一延伸座34固定地依附在该第二轨30而可视为该第二轨30的一部分,且该延伸座34是依附沿着该第二轨30的纵向长度方向配置。较佳地,该每一滑轨总成26还包含一辅助轨道36沿着该延伸座34的纵向长度设置,本实施例中,该辅助轨道36是以一齿条实现。该延伸座34还包含一卡掣特征38,该卡掣特征38可以是一独立的构件固定地依附在该延伸座34,或是自该延伸座34上形成亦可。

如图4所示,该滑轨总成26还包含一承载件40安装至相邻该第一轨28,该承载件40可视为该第一轨28的一部分(亦即,该承载件40可视为前述的第一家具件22),且随着该第一轨28相对该第二轨30位移,该承载件40可相对该延伸座34位移。图4显示该第一轨28相对该第二轨30处于一收合状态,亦即该承载件40相对该延伸座34收合。

如图5与图6所示,本发明包含一驱动机构42。该驱动机构42可安排在该承载件40。具体而言,该驱动机构42包含复数个零件,例如一连接件44、一第一基座46、一第二基座48、一第一弹性件50、一第二弹性件52、一第一锁装置54及一第二锁装置56。

该连接件44相对该承载件40(第一家具件22)可活动地位移。较佳地,该连接件44配置有一第一安装部58与一第二安装部60。

该第一基座46与该第二基座48是相邻地配置。例如,该第二基座48是安装在该第一基座46的一侧而可视为一体。该第一基座46与该第二基座48的其中之一可连接该承载件40。较佳地,该第一基座46与该第二基座48配置有至少一固定件62,例如复数个固定件62;另一方面,该连接件44配置有至少一延伸孔64,例如复数个延伸孔64位置对应该些固定件62。该连接件44借助该些延伸孔64可相对该第一基座46或该第二基座48位移。具体而言,每一固定件62是穿过每一延伸孔64的一部分而连接该承载件40(第一家具件22),其中,该每一固定件62与该每一延伸孔64为一凸出物与一有边界的孔(例如纵向孔)的搭配组合。

该第一弹性件50组设作用于该连接件44。较佳地,该第一弹性件50可安装在该第一基座46与该连接件44的第一安装部58之间。另一方面,该第二弹性件52组设作用于该连接件44与该第二锁装置56之间。

该第一锁装置54安排在该连接件44。该第一锁装置54可释放地锁定该第一弹性件50。此外,该第一基座46具有一空间66可容纳该第一锁装置54。

该第二锁装置56包含一捕捉件68及一挡件70。于此,该捕捉件68是活动地连接,例如枢接该挡件70。其中,该第二锁装置56的挡件70是连接该第二弹性件52。例如,该第二弹性件52可安装在该第二锁装置56的挡件70与该连接件44的第二安装部60之间。于此实施例中,该第二锁装置56是可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二基座48。具体而言,该第二基座48具有一导引路径72,该导引路径72包含一纵向路径74及一横向路径76连通该纵向路径74且相对该纵向路径74偏离一角度。该捕捉件68与该挡件70可在该导引路径72的纵向路径74活动。于此,该捕捉件68与该挡件70分别具有一第一脚71与一第二脚73可在该导引路径72的纵向路径74活动。

较佳地,该驱动机构42还包含一缓冲装置78。该缓冲装置78包含一缸体80与一缓冲杆82可相对该缸体80活动。由于该缓冲装置78为该领域的通常知识者可以理解的技术范畴,为了简明起见,于此不另赘述。其中,该缓冲杆82的位置是对应该挡件70与该捕捉件68的其中之一。于此,以该缓冲杆82的位置是对应该挡件70为例。

如图7所示,该第一锁装置54包含一第一构件84及一第二构件86活动地连接该第一构件84。于此,该第一构件84与该第二构件86可借助一轴件88而相互枢接。该第一构件84可在上述第二家具件24活动。例如,该第一构件84可沿着上述辅助轨道36活动。具体而言,该第一构件84可在上述第二轨30的延伸座34的辅助轨道36啮合地活动。该第二构件86包含二个部分,例如一主体部90及一壳部92。该主体部90与该壳部92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该主体部90具有一安装空间(未绘示)可容纳该壳部92,因此,当该壳部92安装至该主体部90时,该主体部90与该壳部92亦可视为一体。其中,该主体部90具有复数个卡掣段94彼此隔开。

配合图8及图9所示,该第一锁装置54还包含至少一卡抵件96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构件84与该第二构件86(例如壳部92)之间。具体而言,该第一构件84设置至少一第一卡抵部98;该第二构件86(例如壳部92)设置至少一第二卡抵部100。以及,该第一构件84具有一斜面102。其中,该第一构件84的第一卡抵部98与该第二构件86的第二卡抵部100之间定义一卡抵空间104用以容纳该卡抵件96。最好是,该斜面102是设置在该第一构件84且相邻该第一卡抵部98,该卡抵件96可在该斜面102位移。举例而言,当该第一构件84朝一第一活动方向枢转时,该卡抵件96位移至该斜面102的一预定位置而抵在该第一构件84的第一卡抵部98与该第二构件86的第二卡抵部100之间,使该第一构件84能藉助该卡抵件96带动该第二构件86朝该第一活动方向移动。

如图10与图11所示,当该第一构件84朝一第二活动方向(不同于该第一活动方向)枢转时,该卡抵件96被该第一构件84的第一卡抵部98带动位移,而自该斜面102的该预定位置离开,该第一构件84即不能借助该卡抵件96带动该第二构件86朝该第二活动方向移动。

如图12所示,该第一锁装置54还配置有一控制件106可相对该第二构件86活动。于此,该控制件106的一部位是相对该第二构件86枢接,例如:该第一锁装置54可借助一枢接件85将该控制件106的一部位枢接在该连接件44,使该控制件106能够相对该第二构件86枢转而偏摆位移。较佳地,该控制件106具有一控制部108对应于该第二构件86的卡掣段94。较佳地,该控制件106与该第一基座46的其中之一具有一控制路径110。于此实施例中,以该第一基座46具有该控制路径110为例,该控制路径110包含一第一路径112及一第二路径114连通该第一路径112且相对该第一路径112偏离一角度;另一方面,该控制件106可借助该控制路径110而相对该第一基座46或该第二构件86活动。较佳地,该控制件106的另一部位可配置有一导引件116搭配该控制路径11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锁装置54还包括一滚动件117与该第一基座46滚动地接触,有助于减轻该第一基座46相对该第一锁装置54位移所产生的摩擦力。

如图13、14及15所示,该控制件106可选择性地处于一锁定状态l1与一解锁状态l2的其中之一。也就是说,该第一锁装置54可处于该锁定状态l1,或者可处于该解锁状态l2。例如,该控制件106可从该锁定状态l1相对该第二构件86(或第一锁装置54)枢转而偏摆一角度至该解锁状态l2。具体而言,该控制件106可借助该控制路径110的第一路径112与第二路径114而从该锁定状态l1转换至该解锁状态l2,或者,从该解锁状态l2转换至该锁定状态l1。于此实施例中,例如借助该导引件116位于该第一基座46的控制路径110的第二路径114,使该控制件106可处于该锁定状态l1,此时,该控制件106的控制部108未卡掣该第二构件86的卡掣段94。当一外力施加至该第一基座46时,该控制件106可偏摆一角度,使该导引件116自该控制路径110的第二路径114进入至该控制路径110的第一路径112,此时,该控制件106相对该第二构件86(或第一锁装置54)处于该解锁状态l2,该控制件106的控制部108能够卡掣该第二构件86的卡掣段94。换言之,该控制件106的控制部108可选择性地卡掣或未卡掣该第二构件86的卡掣段94。值得一提的是,该控制路径110的第一路径112具有一预定的纵向距离x。

如图16、图17及图18所示,该第一轨28相对该第二轨30处于一收合位置p1(可视为是该第一家具件22相对该第二家具件24处于一收合位置p1)。此时,该控制件106可借助该第一基座46的控制路径110的第二路径114而能处于一锁定状态l1,在该锁定状态l1时,该控制件106的控制部108未能够卡掣该第二构件86的卡掣段94,于此状态下,上述第一构件84可在该辅助轨道36往一第一方向d1或一第二方向活动,其中,由于可在该辅助轨道36往该第一方向d1活动,因此可视为上述第一构件84能够往该第一方向d1自该收合位置p1往一开启位置相对上述第二家具件24活动;且该第一弹性件50依据该控制件106处于该锁定状态l1而被锁定以保持往该第一方向d1的一第一弹力(或第一驱动力)作用于该连接件44。换言之,当该第一锁装置54的控制件106锁定该第一弹性件50时,该第一弹性件50能够储存该第一弹力。另一方面,该捕捉件68具有一捕捉特征118捕捉该第二轨30(第二家具件24)的一部位,例如捕捉该卡掣特征38,该捕捉特征118可以是一扣部或凹部等结构。较佳地,该第二基座48还包含一容室120,该驱动机构还包含一辅助弹性件122及一推抵件124容纳于该容室120,该辅助弹性件122提供弹力至该推抵件124,且该推抵件124局部地伸出至该容室120外而接触至该挡件70。此外。该缓冲装置78的缓冲杆82可抵于该挡件70。

如图19、图20及图21所示,由于该捕捉件68与该第二轨30的卡掣特征38相互卡掣,因此,当施加往该第二方向d2的外力至该第一轨28,该第一轨28相对该第二轨30会从上述收合位置p1朝向该第二方向d2位移,该推抵件124会回应该外力,而抵于该挡件70而挤压该辅助弹性件122,使该第一轨28相对该第二轨30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一小段距离。该第一基座46响应该第一轨28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而能带动该控制件106从上述锁定状态l1偏摆位移至该解锁状态l2(关于该控制件106从锁定状态l1位移至该解锁状态l2的过程可参阅图13、图14及图15即可,为了简明起见,于此不再赘述),使该控制件106的控制部108能够卡掣该第二构件86的卡掣段94,于此状态下,上述第一构件84无法相对该辅助轨道36往该第二方向d2活动(亦即上述第一构件84无法相对该第二家具件24往该第二方向d2活动)。换言之,于此状态下,该第一构件84仅能在辅助轨道36往上述第一方向d1(亦即相反该第二方向d2的方向)活动。

如图22、图23及图24所示,当该控制件106处于该解锁状态l2(亦即,该控制件106的导引件116位于该控制路径110的第一路径112),且一旦放开施加在该第二方向d2的外力时,该第一弹性件50释放往该第一方向d1的第一弹力而能够驱动该第一轨28从上述收合位置p1相对该第二轨30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换言之,当该第一锁装置54的控制件106处于该解锁状态l2时,该第一锁装置54即解除对该第一弹性件50的锁定,令该第一弹性件50能释放该第一弹力,使该第一基座46与该第二基座48随着该第一轨28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简单来说,该第一轨28能够响应该第一弹性件50的第一弹力释放而相对该第二轨30往该第一方向d1开启。其中,当该第二基座48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时,该第二基座48的导引路径72相对该捕捉件68位移,使该捕捉件68的第一脚71从该导引路径72的纵向路径74进入至横向路径76。据此,该捕捉件68能相对该挡件70偏摆一角度,使该捕捉件68的捕捉特征118脱离该延伸座34上的卡掣特征38。此外,该缓冲装置78的缓冲杆82相对该缸体80伸出而处于一缓冲预备状态并可对应于该第二锁装置56的挡件70。

如图25、图26及图27所示,当该第一轨28接受一外力而从一开启位置p2相对该第二轨30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时(亦可视为是该第一家具件22接受一外力而从一开启位置p2相对该第二家具件24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该第一基座46与该第二基座48随着该第一轨28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其中,基于该第一锁装置54处于一卡掣状态(例如上述图8卡抵件96能卡抵在第一构件84的第一卡抵部98与第二构件86的第二卡抵部100之间),且搭配该控制件106的控制部108卡掣该第二构件86的卡掣段94,上述第一构件84无法在该辅助轨道36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于此状态下,该第一弹性件50可响应该外力而蓄积一第一弹力,且该第二弹性件52亦可响应该外力而蓄积一第二弹力。具体而言,该第一基座46响应该外力而相对该第二轨30位移时,该第一弹性件50被该第一基座46拉伸而蓄积弹力;另一方面,该第二弹性件52则由于该捕捉件68的第一脚71卡抵于该导引路径72的横向路径76,所以,该第二弹性件52被该第二基座48拉伸而储存弹力。

如图28与图29所示,当该第一轨28相对该第二轨30从上述开启位置p2往该第二方向d2朝向上述收合位置p1位移至一预定距离(例如该第一轨28位移了上述控制路径110的第一路径112的纵向距离x),使该第一基座46位移而让该控制件106从该控制路径110的第一路径112回到第二路径114时,该控制件106能相对该第二构件86从上述解锁状态l2再次回到该锁定状态l1,使该控制件106的控制部108未能卡掣该第二构件86的卡掣段94,于此状态下,该第一弹性件50与该第二弹性件52能够分别保持第一弹力(第一驱动力)与第二弹力(第二驱动力)。换言之,该第一锁装置54的控制件106回应该第一轨28相对该第二轨30位移至该预定距离而能恢复成锁定该第一弹性件50的状态。其中,该第二弹性件52的第二弹力能够朝向该第二方向d2,该第二弹力能够作用于该连接件44。另一方面,该捕捉件68即将捕捉该第二轨30的卡掣特征38。

如图30与图31所示,当该第一轨28相对该第二轨30再进一步往该第二方向d2收合的行程中(例如末段行程),该捕捉件68的捕捉特征118捕捉该第二轨30的卡掣特征38,使该捕捉件68的第一脚71从导引路径72的横向路径76脱离而位移至纵向路径74,亦即该捕捉件68相对该挡件70偏摆一角度而恢复到与该挡件70呈靠拢的状态。

配合图32与图33所示,当该捕捉件68捕捉该第二轨30的卡掣特征38,该第二弹性件52据此释放该第二弹力,使该第一轨28回应该第二弹力而相对该第二轨30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至该收合位置p1。换言之,上述第一家具件22能够响应该第二弹力而相对第二家具件24沿着该第二方向d2自上述开启位置p2位移至该收合位置p1。此外,借助该缓冲装置78的缓冲杆82抵于该挡件70,使该第一轨28相对该第二轨30收合至该收合位置p1的过程中能够具有缓冲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亦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第一家具件22与第二家具件24的驱动方法,由于该驱动方法已揭示于上述实施例中,为了简明起见,于此不再赘述。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增进功效与优点即在于:实现家具组件能自任一开启位置位移至一预定距离时,即可透过该驱动机构将该家具组件驱动至收合位置。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