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供餐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424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2013年12月04日所提出的申请号为201310653289.2、发明名称为《自动供餐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供餐系统,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化的自动供餐系统。

背景技术:
人类的三餐饮食,除自行烹饪外,就是到各式的餐厅、快餐店、摊贩、面包店、或便利店等购买现成生食、事先烹饪过熟食、或临时烹饪的食物。外食群众中以购买临时烹饪的食物为大宗,而购买临时烹饪食物的场所则以各式餐厅和快餐店为主。许多国家盛行的主食包含面包、马铃薯、米饭、玉米、各式面条、米粉、稞条、义大利面、水饺等,其中能在相对较短时间烹煮完成的主食包含各式面条、米粉、稞条、意大利面、水饺等食物。因此在许多国家的各式大小餐厅内都贩卖多种以面类为主的食物,通常这种餐点包含一些主食和一些配料。以台湾为例,牛肉面、馄饨面、炸酱面、水饺、牛肉汤饺等都是受大众欢迎的简易餐点。除像牛肉、馄饨、炸酱等各式配料外,面条可以有多种选择,且可以由米粉或稞条取代。各式水饺可以烹煮后以不加汤方式干食或配汤食用。享用面类主食为餐点不但经济实惠,而且快速。但是许多由中低水平厨师烹煮出的面食不但无法令人食指大动,还常常令人失望。而且充斥各地的各式面店和摊贩所烹煮贩卖的面食的卫生条件不一,甚至造成食物污染而变成疾病祸源。理想的面食应该是在最高卫生烹煮过程条件下,由烹饪专家精心调配制作的配料和面料,现场迅速烹煮和加热而成。因此一套理想的自动供餐系统,可装载由烹饪专家事先准备且卫生包装的主食和配料,在无人且高度卫生的环境下,接受顾客点选后可全自动进行拆包、水煮、装入器皿、并将该装盛烹煮后面食的器皿输送到取餐区供顾客取用。这种自动供餐系统不但不需厨师,餐点可保持齐一的高美味水平外,且所有食材因不经人手碰触,确保卫生,非常适合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供餐且保持食物卫生的自动供餐系统。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用以提供多样化餐点的自动供餐系统,包括输送轨道模块、器皿摆放模块、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以及配料供应模块,其中器皿摆放模块适于将多个盛装器皿逐个且依序放置于该输送轨道模块上。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适于提供多种主食,并将被选定的主食加热后投入位于输送轨道模块上的其中一个盛装器皿。配料供应模块设置于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旁。上述的器皿摆放模块、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及配料供应模块沿着输送轨道模块依序设置。基于上述,自动供餐系统提供了多种的组合方式,可以让营运者依据其所欲花费的成本来自由选用搭配。再者,此自动供餐系统自主食的加热、加配料到装盛在盛装器皿中以供消费者拿取的过程中,都不会经过人员的沾染,因此可以维持食材的干净不受污染,进而能够保证食用安全。又,自动供餐系统并不需要人力,因此可以大幅节省人力成本。此外,使用程序控制的方式,可以依据个别餐点所需的准备时间而调整出餐顺序,减少点餐者的等待时间。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器皿摆放模块及盛装器皿的示意图;图3是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的示意图;图4A~图4D为封装袋拆卸模块拆卸封装袋的示意图;图5A为配料供应模块的示意图;图5B为图5A的配料供应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6为输送轨道模块的示意图;图7为将加热好的主食倒入在餐车上的碗中的示意图;图8A~图8K是配料供应模块的做动流程图;图9为输送轨道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0为第二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的示意图;图11为餐车叠置在箱子内的示意图;图12为第三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自动供餐系统的局部示意图;图14为第四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的示意图;图15为第五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的示意图;图16为第六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的示意图;图17为第七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的示意图;图18为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变化型态;图19为第八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的示意图;图20为第九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的示意图;图21为主食外有包覆封装袋的示意图;图22为配料装在盒体中且用封膜封住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2、3、4、5、6、7、9:自动供餐系统101、201、301、401、501、601、901:输送轨道模块1011:轨道1011a:侧壁1012:底板1013:滚轮1014:餐车1014a:滑轮1014b:承载皿1015:挡墙1016:滑动块1017:导引杆110:器皿摆放模块112:架体114:夹爪120: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1:食料分隔推进件122:主食供应槽124:投料导引槽1241:第一部1242:第二部125:负压装置126:水煮加热器1261:水槽1262:旋转件1263:主食加热篓1263a:倾倒部1263b:篓1264:抬升件1265、1322:滑块127:封装袋收集槽128:封装袋拆卸模块1281:承载架1282:耙子1281a:第一侧1281b:第二侧130:配料供应模块131:配料供应柜1311:配料供应槽132:送料装置1321:垂直导引柱1323:水平杆1324:进料盒133:座台134:配料处理容器135:滑轨136:切割器137:盒体弃置桶138:第一清洗槽139:喷嘴140:取餐区150:盛装器皿2015:皮带210:回收台220:箱子222:顶出元件240:取餐平台340: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342:饺类供应槽344:投料装置3442:支架3444:投料件346:水煮槽347:煮饺篓550:汤料供应模块551:贮汤柜5511:贮汤槽552:贮汤容器553:连接管554:加热器770:烹调室771:外墙772:点餐机990:中控室992:电脑2000:主食2100:封装袋2200:配料2300:封膜2400:盒体A:等待区B:第一等候区C:第二等候区D:转折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提出了自动供餐系统的多种实施例,而此自动供餐系统能够提供自动化的加热烹煮及出餐,且在食材的选取备用及加热烹煮至出餐的过程中,并不会受到人员的触碰或沾染,因此能够维持洁净。此外,也由于全部都是利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因此并不需要人力进行烹煮,所以可以大幅节省人力成本。[第一实施例]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自动供餐系统1包括输送轨道模块101、器皿摆放模块110、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以及配料供应模块130。上述的器皿摆放模块110、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及配料供应模块130沿着输送轨道模块101依序设置,其中在输送轨道模块101上定义出取餐区140可供让装盛有食物的盛装器皿150(如图2示)暂时置放于其上,以利点餐者拿取。图2为器皿摆放模块及盛装器皿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器皿摆放模块110设置为可移动至输送轨道模块101的上方,且本实施例的器皿摆放模块110包括架体112以及夹爪114,其中架体112设置在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与输送轨道模块101旁,其是用多个杆件组装而成,且可将用于盛装食物的盛装器皿150放置于架体112下以方便夹爪114拿取。上述的一个盛装器皿150可以是一个碗,或者也可以是将一个餐盘以及一个碗视为一个盛装器皿150的组合。夹爪114设置于架体112上,此夹爪114可以沿着架体112进行水平或垂直的移动以拿起盛装器皿150并依序放置到输送轨道模块101上。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此器皿摆放模块110也可以是用机械手臂来取代并应用。当然,器皿摆放模块110的元件并不限于上述所举的架体122以及夹爪114说明为例,其他可达到相同功效的元件也可以应用。简单来说,可用以执行上述将盛装器皿150放置到输送轨道模块101上的功能的机构可由多种方式达成,例如使用多关节机器手臂、直线式机器手臂或每次可控制仅让上方堆叠的多个器皿中的一个器皿通过的单放式机构。图3是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3,沿着输送轨道模块101的输送路径且紧邻着架体112摆设的可为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此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用于提供多种主食2000(如图21示),并将被选定的主食2000进行加热后再投入位于输送轨道模块101上的其中一个盛装器皿150,然后输送轨道模块101继续输送。详细而言,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包括至少一个主食供应槽122、投料导引槽124以及水煮加热器126,其中每一个主食供应槽122内放置一种主食2000(如图21示),上述的主食2000可为面条、冬粉、米粉、稞仔条等条状主食,但并不以此为限。每一个主食供应槽122被控制为恒温,以保持主食的新鲜度及让主食能够被保存久一点。每一主食供应槽122的前端与投料导引槽124连接,且水煮加热器126设置于投料导引槽124下。每一个主食供应槽122内还设置有食料分隔推进件121,而位于同一主食供应槽122内的每一主食受食料分隔推进件121区隔。食料分隔推进件121大致呈螺旋状,而主食2000(如图21示)即是通过这些螺旋以彼此相隔开,且食料分隔推进件121每次转动一圈,而食材会被往前推进一格。此主食供应槽122可以设计成方便抽取的抽屉状,以利人员从后端拉出抽屉以补充食材。投料导引槽124的侧面大致呈L型,与各个主食供应槽122的前端连接的倾斜的第一部1241承接自食料分隔推进件121所推出的主食2000(如图21示)并导引至垂直的第二部1242中,以将主食2000(如图21示)投入水煮加热器126以进行加热。附带一提的是,主食2000(如图21示)外可还包覆有封装袋2100(如图21示),而因应有包覆封装袋2100(如图21示)的主食2000(如图21示),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还包括封装袋拆卸模块128,设置于投料导引槽124内。图4A为封装袋拆卸模块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A,封装袋拆卸模块128包括承载架1281以及一对耙子1282。承载架1281用以承载进入投料导引槽124中的主食2000,承载架1281具有第一侧1281a及第二侧1281b,其中第二侧1281b枢设于投料导引槽124,以使第一侧1281a能够以第二侧1281b为旋转轴转动,承载架1281翻转。耙子1282设置于承载架1281的相对两侧,且耙子1282可相对靠近或远离以将位于承载架1281上的主食2000的封装袋2100剥开。在承载架1281的下方可还设置负压装置125,此负压装置125用以在承载架1281承载有被选取的主食2000时,提供负压以吸附住包覆此主食2000的封装袋2100,以利耙子1282剥开封装袋2100。另外,投料导引槽124下可还设置封装袋收集槽127,用以在承载架1281的第一侧1281a还转动至对应封装袋收集槽127时,封装袋2100落入封装袋收集槽127中集中收集,其中负压装置125可装设在封装袋收集槽127内,且还通过负压装置125的作用以更确保封装袋2100落入封装袋收集槽127中。负压装置125也可以是直接设置在承载架1281之下的抽气泵,依照需求而决定。请继续参考图1及图3,水煮加热器126包括水槽1261、旋转件1262以及多个主食加热篓1263,其中水槽1261适于提供热水,而旋转件1262为可旋转地设置于水槽1261上方,主食加热篓1263与旋转件1262相连且呈放射状排列,而其中一个主食加热篓1263与投料导引槽124对齐,以承接自投料导引槽124落出的主食2000。在此实施例的设计中,主食加热篓1263的倾倒部1263a处的重量比篓1263b处的重量重,因此在主食2000未落入主食加热篓1263中的情况下,主食加热篓1263会自然地倾倒而依靠于水槽1261。另外,也可以还设置多个抬升件1264,且每一主食加热篓1263通过相对应的抬升件1264连接至旋转件1262,因此可利用每一个抬升件1264相对旋转件1262的移动来带动相对应的主食加热篓1263倾倒或立直。图5A为配料供应模块的示意图,而图5B为图5A的配料供应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5A及图5B,配料供应模块130设置于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旁,此配料供应模块130包括配料供应柜131、送料装置132、座台133、配料处理容器134、滑轨135以及切割器136。配料供应柜131具有多行及多列的配料供应槽1311,且每一配料供应槽1311内放置多个同一种的盒装的配料2200(如图22示),且封膜2300(如图22示)用以将配料2200封在配料2200所在的盒体2400(如图22示)中,其中盒装的配料2200可有干料以及干料与汤料混装两种方式可选用。同样的,为了方便补充,配料供应槽1311也可以做成是抽屉的形式。另外,在配料供应槽1311中也可以设置有和主食供应槽122内相同的食料分隔推进件121,以方便将装有配料2200的盒体2400推出。同样的,为了有效且持久地保存配料2200,配料供应柜131也被控制为恒温。请继续参考图1、图5A及图5B,送料装置132包括一对垂直导引柱1321、一对滑块1322、至少一水平杆1323以及进料盒1324。垂直导引柱1321设置于配料供应柜131前方,而滑块1322对应套设在垂直导引柱1321上,水平杆1323穿设两个滑块1322,而进料盒1324设置于水平杆1323上,其中滑块1322于垂直导引柱1321的位置及进料盒1324于水平杆1323的位置决定进料盒1324所对应的配料供应槽1311。座台133设置于输送轨道模块101与配料供应柜131之间,而配料处理容器134用以挟持盒体2400,滑轨135枢设于座台133,并位于进料盒1324及配料处理容器134之间,且配料处理容器134枢设于滑轨135以适于相对滑轨135翻转。切割器136设置于配料处理容器134上方,适于靠近配料处理容器134以切开位于配料处理容器134中的盒体2400上的封膜2300。配料供应模块130可还包括设置于配料处理容器134下的盒体弃置桶137,而滑轨135相对座台133转动以使配料处理容器134靠近盒体弃置桶137,且配料处理容器134转动以使位于配料处理容器134的盒体2400落入盒体弃置桶137中。此外,配料供应模块130可还包括第一清洗槽138以及设置于第一清洗槽138内的多个喷嘴139,第一清洗槽138设置于滑轨135下方,而在每一次切割完封膜2300之后,为了避免配料2200会沾染在滑轨135或配料处理容器134上而影响食物的味道,因此可使滑轨135相对座台133旋转以使配料处理容器134位于第一清洗槽138中,并使喷嘴139对配料处理容器134进行清洗。图6为输送轨道模块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6,输送轨道模块101包括轨道1011,且轨道1011具有底板1012,其中本实施例的轨道1011为一闭回圈式轨道。更进一步来说,输送轨道模块101还包括于底板1012的相对两侧排列成两列的多个滚轮1013,且这些滚轮1013的轴向垂直于地面,其中轨道1011可分为多个区域,而位于同一区域的滚轮1013的转速相同,但位于不同的区域中的滚轮1013的转速可以不同。另外,输送轨道模块101还包括多个餐车1014,每一餐车1014包括至少一滑轮1014a(如图11示)以及设置于滑轮1014a上的承载皿1014b(如图11示),这些餐车1014具有可被排成两列的滚轮1013挟持的结构(未标示),因此通过滚轮1013的滚动可以带动餐车1014的滑轮1014a在轨道1011的底板1012上沿着轨道1011行进,而承载皿1014b用以盛装上述的盛装器皿150。请继续参考图1,当使用本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1时,可先经由中控电脑选择哪一种主食2000,例如是从面条、冬粉、米粉、稞仔条等选取其中一种,而此时器皿摆放模块110会被先驱动以依序抓取餐盘(未标示)以及碗(未标示),将餐盘及碗叠置在位于等待区A的餐车1014的承载皿1014b上。接着,中控电脑驱动排列在轨道1011两侧的等待区A的滚轮1013滚动,以带动餐车1014沿着轨道1011移动;而在餐车1014自等待区A离开并且移动至第一等候区B(对应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处)的时候,被选定的主食2000被食料分隔推进件121推出而落到投料导引槽124的第一部1241且经由导引而进入封装袋拆卸模块128的承载架1281中,接着如图4A及图4B所示,经由耙子1282而将封装袋2100拆封后,承载架1281的第一侧1281a以其第二侧1281b为旋转轴转动,以将主食2000倒出且经由投料导引槽124的第二部1242而落入主食加热篓1263(如图7示)中,如图4C示。在耙子1282拆封封装袋2100的同时或之前,负压装置125可以吸附住封装袋2100,以防止承载架1281翻转倒出主食2000时,封装袋2100会掉落主食加热篓1263中。之后如图4D示,承载架1281还向后翻转以使封装袋2100落入封装袋收集槽127中。附带一提的是,如果主食2000外并未被封装袋2100所包覆住,就不需要拆封封装袋2100的程序。接着请参考图1、图6及图7,主食2000落入主食加热篓1263中后,可通过主食2000的重量而使主食加热篓1263直立起来,而主食加热篓1263的篓1263b会浸入水槽1261的水中,以对主食2000进行加热。承上述,由于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人点餐,且点的主食2000会不同,而不同的主食2000所需要的加热时间也不相同,因此在各个主食2000的加热时间足够之后,可控制旋转件1262带动主食加热篓1263转动至对应碗处,然后控制滑块1265的移动以使主食加热篓1263倾倒,将加热好的主食2000倒入在第一等候区B中等待的餐车1014上的碗中。此处所说明的餐车1014在第一等候区B中等待,并不限定滚轮1013停止转动而餐车1014停止前进;滚轮1013也可以是继续转动,且餐车1014缓慢地持续前进。加热好的主食2000是否倒入碗中可经由设置在餐车1014(或轨道1011)上的重量感测器(未绘示)来感测,而后餐车1014持续地往前移动进入第二等候区C(对应送料装置132处)。图8A~图8K是配料供应模块的做动流程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8A,在点餐的时候,即会决定选用哪一种配料2200,因此水平杆1323会移动至垂直导引柱1321上适当的位置且进料盒1324会在水平杆1323上移动至适当的位置,而设置在配料供应槽1311中的食料分隔推进件121可转动一圈以将一个装有配料2200的盒体2400推出,盒体2400落入进料盒1324中;如图8B所示,使送料装置132的进料盒1324的高度与滑轨135的入口处高度相同,以将装有配料2200的盒体2400投入滑轨135中;如图8C所示,装有配料2200的盒体2400落入配料处理容器134中;如图8D所示,切割器136向下移动以靠近盒体2400并且将封装在盒体2400上的封膜2300切割开来;如图8E所示,封膜2300被切割开后,切割器136向上移动以相对远离盒体2400;如图8F所示,枢设于滑轨135的配料处理容器134相对滑轨135翻转以将盒体2400内的配料2200倒入碗中;如图8G所示,配料处理容器134翻转回原始位置后,滑轨135相对座台133移动以靠近送料装置132;如图8H所示,滑轨135相对座体向下转动,配料处理容器134可还翻转以使位于配料处理容器134的空的盒体2400落入盒体弃置桶137中进行回收;如图8I所示,滑轨135继续向下旋转进入第一清洗槽138中,在此同时配料处理容器134可以转动回原始位置;如图8J所示,喷嘴139对配料处理容器134喷水以将沾染在配料处理容器134上的脏污清除,在此步骤中可使配料处理容器134再次进行翻转以能够更为全面地接受清水的喷洗;如图8K示,配料处理容器134及滑轨135翻转回原始位置。上述的盒装的配料2200可以是前述面条、冬粉、米粉、稞仔条等主食类的配料2200,例如麻酱、炸酱、牛肉块、馄饨等,依照需求选择摆置。图9为输送轨道模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6及图9,在配料2200倒入碗中之后,餐点大致已完成,餐车1014持续地在轨道1011上往前移动以进入取餐区14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轨道1011是一个密封式的轨道,因此其大致可以设计成长方形,当然也可以依照需求而设计成椭圆形,而相对远离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及配料供应模块130的轨道1011的区域因为在位置上可让点餐者靠近,因此可被定义为取餐区140。转折区D的滚轮1013、前述第一等候区B的滚轮1013、第二等候区C的滚轮1013及位于被定义为取餐区140处的滚轮1013是个别独立驱动的。在餐车1014欲从第二等候区C进入转折区D时,位于第二等候区C的滚轮1013会减缓其转动速度,而转折区D的滚轮1013的转动方向会与位于第二等候区C的滚轮1013的转动方向相反,或者位于第二等候区C的滚轮1013与转折区D的滚轮1013的转动方向也可以同向但转折区D的滚轮1013的转动速度较慢,如此便能够提供摩擦力让餐车1014停止下来。在餐车1014停止下来之后,转折区D的滚轮1013停止转动。当然,也还可以在转折区D处设置挡墙1015,防止转折区D的滚轮1013无法使餐车1014停止下来而滑出轨道1011之外。之后,位于转折区D的滑动块1016沿着导引杆1017移动以将餐车1014移动到取餐区140的入口处。请继续参考图1,在餐车1014从转折区D而欲进入取餐区140时,位于转折区D的滚轮1013又开始以相同的方向(与位于等待区A、第一等候区B、第二等候区C的滚轮1013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将餐车1014送入取餐区140中,而位于取餐区140处的滚轮1013的转动方向与位于转折区D的滚轮1013的转动方向相同。而位于取餐区140的餐车1014上的餐点,便可以让点餐者拿取。附带一提,上述位于输送轨道模块101中的各个区域的滚轮1013的转动速度可以是经由程序来控制而持续地缓慢转动以使餐车1014移动,或者也可以是在轨道1011的每一个区域定义出停等点(未标示),且餐车1014在到达停等点时,滚轮1013可以停止转动(或缓慢转动),使餐车1014在停等点停顿(或缓慢前进)以等待主食2000或配料2200,而后可经由设置在轨道1011上的感测器(未绘示)以感测餐车1014的重量(或位置),来达到再次启动使同一区域中的滚轮1013的转动(或以较快的转速转动)及/或停止前/后一区域的滚轮1013的转动,依照实际需求设计。在本实施例中,餐车1014可以是常态地位于轨道1011上,且在此闭回圈式的轨道1011上持续地运行,而可更在轨道1011或餐车1014上设置重量感测器(未绘示)以感测位于餐车1014上的盛装器皿150中是否有装盛餐点。如果有,则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便会再跳过该盛装器皿150,于下一个未装盛有餐点的盛装器皿150中倒入主食2000;如果感测结果是盛装器皿150中并无装盛餐点,则直接将主食2000倒入盛装器皿150中。而同样的,配料供应模块130还依据感测器所感测到的盛装器皿150的重量而决定是否将配料2200倒入该盛装器皿150中。[第二实施例]图10为第二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2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1大致相同,其中器皿摆放模块110、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以及配料供应模块130的相关设置位置相同,但是输送轨道模块201及取餐区140的设置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输送轨道模块201中用以输送餐车1014的并非是设置在轨道1011的底板1012的两侧的滚轮1013,而是利用一皮带2015包覆住轨道1011的底板1012,而轨道1011具有位于相对两侧的两个侧壁1011a,且侧壁1011a使皮带2015固定在侧壁1011a之间。此外,本实施例的轨道1011也不是闭回圈式的轨道,而餐车1014在轨道1011的入口端放置待用,且可在轨道1011的末端设置回收台210以回收使用过的餐车1014。由图10可以看出,可在紧邻轨道1011的取餐区140处设置取餐平台240设置,且取餐平台240可以设置在回收台210之前。另外,放置在轨道1011的入口端待用的餐车1014可以以如图11的方式叠置在一起并置放在一个箱子220内,且为了方便取用,可还在箱子220的底部设置顶出元件222,例如是弹簧或是马达等,依照需求选用。而有关于将主食2000及配料2200倒入餐车1014上的盛装器皿150的操作方式已经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因此此处便不再赘述。[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3还包括设置在输送轨道模块301旁的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340,且配料供应模块130位于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340以及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但是本领域人员可以依照需求而更改配料供应模块130、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340以及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的顺序位置,例如是将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340设置在配料供应模块130以及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之间。由于仅是第一、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340以及配料供应模块130的设置位置的变更,因此并不再另绘制图示说明。图12为第三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的示意图,而图13为图12的自动供餐系统的局部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2及图13,在本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3中,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340包括多个饺类供应槽342、一投料装置344以及多个水煮槽346,每一饺类供应槽342内放置一种饺类主食,而投料装置344包括设置于饺类供应槽342之前的一支架3442以及设置于支架3442上且可相对支架3442移动的投料件3444,而水煮槽346设置在饺类供应槽342与输送轨道模块301之间,而投料件3444沿着支架3442移动以将饺类主食投入其中一个水煮槽346。在本实施例中,存放在饺类供应槽342的饺类主食可以是水饺、馄饨、抄手或是用在火锅中的饺类等,且这些饺类主食也可以是用盒装的方式来装盛。同样的,为了保持饺类主食的新鲜及延长可存放时间,饺类供应槽342也被控制为恒温。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340还包括多个煮饺篓347,每一煮饺篓347对应设置在其中一个水煮槽346的上方,且饺类主食自投料装置344投入煮饺篓347后,煮饺篓347浸入水煮槽346的水中以对饺类主食加热。有关于投料装置344的设置方式可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送料装置132的设置方式大致相同,但并不以此为限,该领域人员可以在不悖离设置投料装置344的概念的前提下依照实际的需求适应性地改变设计。在另一个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由于配料供应模块130与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340是紧邻设置,所以也可以将送料装置132与投料装置344整合在一起,例如只有一个同时横跨配料供应模块130、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340与水煮槽346的支架3442,以及设置在此支架3442上的投料件3444(或滑轨135),而此投料件3444可依照需求在支架3442上来回移动至适当的位置,例如配料供应模块130前、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340前或水煮槽346上。而在又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340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与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的设置方式相同,同样也可以达到加热及供应饺类主食的目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三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的输送轨道模块401可套用第二实施例的输送轨道模块201的模式,如图14示。因此,相关的回收台210及收容餐车1014的箱子220也同样应用于本实施例中。[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之处在于:自动供餐系统5还包括设置在输送轨道模块501旁且设置在配料供应模块130的一侧边的汤料供应模块550,其中此汤料供应模块550紧邻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340设置,如图15所示。附带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同时有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配料供应模块130、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340设置以及汤料供应模块550,但是该领域人员可以依照实际的需求选用上述的模块来组合应用,并不以本说明书中所举的实施例为限。请继续参考图15,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汤料供应模块550包括贮汤柜551、多个贮汤容器552、多条连接管553以及多个加热器554,其中贮汤柜551具有多个贮汤槽5511,而贮汤容器552设置于贮汤柜551与输送轨道模块501之间,且每一个贮汤容器552与相对应的贮汤槽5511经由一条连接管553连接,且每一贮汤容器552对应放置于其中一个加热器554上,此加热器554可以是电磁炉等。贮汤槽5511可被控制为恒温,以利保存汤料。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设置有汤料供应模块550,所以配料供应模块130所供应的配料2200可以是干料,只要等到餐车1014在轨道1011上到达对应汤料供应模块550处时,再依据点餐结果来选用要加入的汤料。详细而言,贮汤槽5511也可以是做成抽屉式的,而经由连接管553将汤料从贮汤槽5511中注入贮汤容器552中,然后经由贮汤容器552下的加热器554对贮汤容器552中的汤料加热。[第六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五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的输送轨道模块601是套用第二实施例的输送轨道模块201的模式,如图16示。因此,相关的回收台210及收容餐车1014的箱子220也同样应用于本实施例中。[第七实施例]图17为第七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7,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别仅在于可自前述第一至第六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1~6中选用其中一个实施例设置在一烹调室770内,而为了方便取餐,取餐区140位于烹调室770之外。图18为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变化型态。请参考图18,取餐区140可以是与轨道1011互相独立的平台,如此可将已经制备好的餐点放置在取餐区140上待点餐者取用,防止餐点又随着餐车1014的运行进入烹调室770内。附带一提的是,为了让图18的内容简单易于明了,因此仅简单绘示了输送轨道模块101、器皿摆放模块110、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配料供应模块130、汤料供应模块550及取餐区140等,但并不以此为限。请继续参考图17,自动供餐系统7可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附近的一点餐机772,且点餐机772与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配料供应模块130、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340以及汤料供应模块550或选自上述模块的组合电连接。此点餐机772可以是镶嵌在烹调室770的外墙771上的显示荧幕,也可以是独立于烹调室770之外的一个类似于自动贩卖机的装置。此外,外墙771上可还镶嵌有多个显示元件772(如图18示),例如是可以电控的发光二极管灯具或是显示面板,以个别显示位于取餐区140上的各个餐点的对应取餐号码。[第八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七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的输送轨道模块是套用第二实施例的输送轨道模块201的模式,如图19示。因此,相关的回收台210及收容餐车1014的箱子(未标示)也同样应用于本实施例中。[第九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七实施例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自动供餐系统9还包括中控室990,此中控室990的电脑992与输送轨道模块901、器皿摆放模块110、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配料供应模块130、第二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340以及汤料供应模块550或选自上述模块的组合电连接(图20中仅简单绘示出输送轨道模块901、器皿摆放模块110、第一主食供应及加热模块120、汤料供应模块550),而且可以是由坐镇于其中的人员来管制及/或监控自动供餐系统9。此中控室990可以如图20所绘示的一样,设置在烹调室770旁以方便就近管理,或者也可以是以远端监控的方式来管理(未绘示)。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自动供餐系统提供了多种的组合方式,可以让营运者依据其所欲花费的成本来自由选用搭配。再者,此自动供餐系统自主食的加热、加配料到装盛在盛装器皿中以供消费者拿取的过程中,都不会经过人员的触碰或沾染,因此可以维持食材的干净不受污染,进而能够保证食用安全。又,自动供餐系统可以缩减人力需求,改由电脑程序控制,因此可以大幅节省人力成本。此外,依据个别餐点所需的准备时间,自动供餐系统会自动调整出餐顺序,减少点餐者的等待时间。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