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纵向移动架的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4170阅读:742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为羽绒被实现快速充绒从而提高羽绒被生产效率并减少人工成本的带纵向移动架的床架,属于羽绒被充绒的优化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羽绒被的结构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在羽绒被上通过缝合将羽绒被的内孔空间分隔成贯穿羽绒被内孔的互相平行的多个长条形格子,一种是通过缝合将羽绒被的内孔分隔成多个横向和纵向的方形格子,方形格子间预留供充绒管进出的开口。羽绒被通过格子的分隔阻挡作用,能够防止羽绒移动到其他位置,防止一些位置没有羽绒,一些位置羽绒过多。因此,格子分割得越多,羽绒被的羽绒分布就更加的均匀,使用的舒适度也就越好。羽绒被的充绒过程,目前主要通过人工把充绒管插入被子里相应的需要充绒的互相分隔开的格子内,只有一个充绒管,需要一格一格充。充绒时,一般从最里的一个格子开始直至最外面的一个格子,然后再充另外一排,直至充完,把充绒管插到位后,启动充绒机,把羽绒充进该格子,然后充下一个格子,充满后,把被子移交下一工序,由人工将被子拍平,挤出多余空气,再把格子间预留的用于充绒的开口缝合好后折叠打包。整个过程中,除充绒是通过充绒机充绒外,主要依赖于人工的处理,在充绒时,由于会充进大量空气,使羽绒被鼓胀,导致一部分羽绒会在气体膨胀的作用下跑到其他格子去,因此,常出现羽绒被的各方格里的羽绒不均匀的情况,需要后期人工推平。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对人工依赖更小,充绒效率更高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人工依赖更小,充绒效率更高的床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纵向移动架的床架,主要包括床框1、横向移动架2、纵向移动架3和吸气风扇4、移床5、动力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所述的床框1主要包括由床脚支撑的四方形边框11、在边框下方设置两条纵向的互相平行的用于支撑横向移动架2的横向支撑架12,在横向支撑架12的顶壁上设置四个支撑装置13,支撑装置13的顶部顶住横向移动架2;在边框的每个纵向侧边的内侧分别设置一排纵向滚动轮14;动力装置通过信号线与控制系统相连;在床架旁安置充绒机,充绒管7的进口端与充绒机的出绒口相连,充绒管的出口端插入需要充绒的羽绒被的格子里,所述的充绒机朝向床架的端面两端设有导杆,导杆之间设有支撑架,两条导杆之间的充绒机壁面上设有多个并列的伸缩螺纹管,伸缩螺纹管的一端与充绒机内部连通,用于输送羽绒,伸缩螺纹管的另一端出口与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充绒管接头相通;充绒管的一端与充绒管接头相连通;所述的支撑架与充绒机之间还设有撑杆;在移床的底壁上设有横向齿条和纵向齿条,横向齿条和纵向齿条在移床的中心点垂直相交,横向齿条安置在横向传动齿轮上;纵向齿条安置在纵向传动齿轮上。所述的横向移动架2安置在四个气撑13上;横向移动架主要包括两个相同的并列安置的框架21、在每个框架的横向上的每条侧边上设置多个向上突起的接耳,在接耳上安置横向移动轮22;在每个框架的中轴线上设置一条与框架的横向侧边平行的横向传动齿杆23,横向传动齿杆23的顶壁上设有多个向上突起的接耳,在每个接耳上安置一个横向传动齿轮24;所述的横向移动轮22和横向传动齿轮24的顶壁处于同一平面;在每条横向传动齿杆上设有两套以上的动力装置,每个动力装置与一个横向传动齿轮相连,动力装置带动与其相连的横向传动齿轮转动。所述的纵向移动架3主要包括两条互相平行的纵向传动齿杆31和一条位于两条纵向传动齿杆之间的纵向内轮杆32;在纵向传动齿杆31的顶壁上设有一个以上的纵向传动齿轮33;在每条纵向传动齿杆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动力装置,每个动力装置与一个纵向传动齿轮33相连;所述的纵向内轮杆32顶上设有纵向传动轮34,纵向传动轮34的顶壁与纵向传动齿轮33的顶壁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纵向传动齿杆31与横向传动齿杆23互相垂直;纵向传动齿杆31和纵向内轮杆32的两端安置在横向传动齿杆23上方的边框内壁上。有益效果1、床架主要包括床框、横向移动架、纵向移动架和吸气风扇,横向移动架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带动移床在床框上作横向移动,纵向移动架在动力装置的作用下,带动移床在床框上作纵向移动,当移床移动到适合充绒的位置停止移动,设在边框上的锁定装置锁定移床,充绒机工作对羽绒被横向上同一排的格子进行充绒,同时,吸气风扇工作将羽绒被里多余的空气吸走,并使羽绒贴向被里,不仅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操作,而且充绒的速度更快、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2的爆开图;图3是本发明应用的一个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纵向移动架的床架,主要包括床框1、横向移动架2、纵向移动架3、吸气风扇4、移床5、动力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其所述的床框1主要包括由床脚支撑的四方形边框11、在边框下方设置两条纵向的互相平行的用于支撑横向移动架2的横向支撑架12,在横向支撑架12的顶壁上设置四个支撑装置13,支撑装置13的顶部顶住横向移动架2;在边框的每个纵向侧边的内侧分别设置一排纵向滚动轮14;所述的支撑装置选用气动或电动支撑器材;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机和减速机;所述的控制系统为可编程的工控机或电脑或电脑芯片;动力装置通过信号线与控制系统相连。所述的横向移动架2安置在四个气撑13上;横向移动架主要包括两个相同的并列安置的框架21、在每个框架的横向上的每条侧边上设置多个向上突起的接耳,在接耳上安置横向移动轮22;在每个框架的中轴线上设置一条与框架的横向侧边平行的横向传动齿杆23,横向传动齿杆23的顶壁上设有多个向上突起的接耳,在每个接耳上安置一个横向传动齿轮24;所述的横向移动轮22和横向传动齿轮24的顶壁处于同一平面;在每条横向传动齿杆上设有两套以上的动力装置,每个动力装置与一个横向传动齿轮相连,动力装置带动与其相连的横向传动齿轮转动。所述的纵向移动架3主要包括两条互相平行的纵向传动齿杆31和一条位于两条纵向传动齿杆之间的纵向内轮杆32;在纵向传动齿杆31的顶壁上设有一个以上的纵向传动齿轮33;在每条纵向传动齿杆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动力装置,每个动力装置与一个纵向传动齿轮33相连;所述的纵向内轮杆32顶上设有纵向传动轮34,纵向传动轮34的顶壁与纵向传动齿轮33的顶壁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的纵向传动齿杆31与横向传动齿杆23互相垂直;纵向传动齿杆31和纵向内轮杆32的两端安置在横向传动齿杆23上方的边框内壁上。所述的吸气风扇4安置在床架上,使吸气风扇4位于充绒管的出口下方,需要充绒的被子安置在充绒管和吸气风扇之间的移床上。在横向传动齿杆23上还设有动力装置,每个动力装置与一个横向传动齿轮24相连并带动其转动;在纵向传动齿杆31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动力装置,每个动力装置与一个纵向传动齿轮33相连并带动其转动。在给羽绒被充绒的床架旁安置充绒机6,充绒管7的进口端与充绒机的出绒口相连,充绒管的出口端插入需要充绒的羽绒被的格子里。当需要将移床纵向移动时,启动设置在纵向传动齿杆上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带动与其相连的纵向传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移床底壁上的纵向齿条移动,使移床产生纵向移动。由于纵向齿条自上而下与传动齿轮的顶部啮合,纵向齿条位置的变化就会带动其他没有与动力装置相连的传动齿轮转动,使移床顺畅地进行纵向移动。如图3所示,所述的充绒机朝向床架的端面两端设有导杆,导杆之间设有支撑架,两条导杆之间的充绒机壁面上设有多个并列的伸缩螺纹管,伸缩螺纹管的一端与充绒机内部连通,用于输送羽绒,伸缩螺纹管的另一端出口与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充绒管接头相通;充绒管的一端与充绒管接头相连通;所述的支撑架与充绒机之间还设有撑杆。在移床的底壁上设有横向齿条和纵向齿条,横向齿条和纵向齿条在移床的中心点垂直相交,横向齿条安置在横向传动齿轮上;纵向齿条安置在纵向传动齿轮上;在所述的吸气口内设置将吸气口覆盖的护网。当移床移动到吸气风扇上方时,吸气口正对吸气风扇,吸气口将被子向下吸附在吸气口的护网上,吸走多余的空气,避免充绒时被子过度鼓胀。在充绒区域的床架边框上设置锁定装置,当移床移动到预先设定的充绒区域,动力装置停止工作,移床停止移动,锁定装置伸出锁定移床,使其不再移动以便于充绒。充绒机采用定量充绒的方式。启动充绒时,伸缩螺纹管和撑杆处于最长状态,充绒管的开口端位于要充绒的格子里,该格充完后,人工拉动羽绒被,使羽绒被移动到下一排需要充绒的格子,然后再启动充绒机对该排格子进行充绒,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羽绒被全部充完。控制系统再启动撑杆复位,撑杆向机身收缩,带动支撑架向机身的方向移动,把伸缩螺纹管压向机身,这时,充绒管与伸缩架上的充绒管接头分离,人工再将充绒管取下,等下一个移床移到充绒区域,再逐一将充绒管插入等待充绒的羽绒被里准备充绒。插完后,再将充绒管卡入相应的卡口,再启动撑杆,使撑杆从机身弹出,把支撑架及伸缩螺纹管拉升,使充绒管的进口端与充绒管接头套接在一起,就能够进行充绒了。所述的锁紧装置与控制系统相连,由控制系统控制其是否伸出锁紧移床。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发明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