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煲及其烹饪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4715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厨房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饭煲及其烹饪方法。



背景技术:

电饭煲在烹饪时,烹饪腔体内会形成高温环境,烹饪腔体会产生蒸汽。现有的一般电饭煲,蒸汽在烹饪时是直接排到外界,这样会影响到消费者体验。为了解决该问题,出现了设有水箱的电饭煲,烹饪时烹饪腔体产生的蒸汽,经过蒸汽通道组件,进入水箱,实现蒸汽的回收。

现有技术中,还出现有一种蒸汽加热饭煲,在普通饭煲的基础上,增加有水容器。在内胆内米饭煮熟进入保温阶段后,对水容器进行加热,使其产生蒸汽进入内胆,来促进米饭的保温保湿,避免米饭太干。蒸汽回收饭煲可以避免室内潮湿,蒸汽加热饭煲可以促进米饭的保温保湿。

现有技术中,使用电饭煲烹饪时,需要用户将适量的米和水放入内胆来进行烹饪。但是一般用户不能很好的掌握正确的米水比例,需要用量杯测量,造成使用麻烦,或者依据生活经验判断,但可能造成放入的米水比例不恰当。当水放的太少时,可能造成米饭煮不熟,或者可能出现下部糊化,上部却夹生;而当水放的太多时,又可能造成米饭中水分太多,口感不好,还可以出现溢锅,不方便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饭煲及其烹饪方法,可以解决用户不能很好掌握正确米水比例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电饭煲,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内设有盛放食材的内胆和对内胆加热的第一加热元件,所述锅体上还设有蒸汽发生器,锅盖上设有蒸汽通道组件,所述蒸汽发生器与内胆通过蒸汽通道组件连通,所述电饭煲包括第一烹饪阶段和第二烹饪阶段,在第一烹饪阶段,第一加热元件对内胆进行加热以预熟化内胆内食材,在第二烹饪阶段,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经蒸汽通道组件进入内胆,以熟化内胆内食材。由于可以通过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进入内胆来熟化食材,因此在烹饪前在内胆中放置的米水比例可以具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只需要预熟化食材即可。预熟化食材可以理解为烹饪前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中,水量可以偏少,使得食材不能煮熟。因为内胆中放置的米水比例可以具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因此方便用户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高于使米饭煮熟的正常比值,在第一烹饪阶段,第一加热元件对内胆进行加热以预熟化内胆内食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为1:1.2-1:0.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使得内胆内水平面高于米平面的高度为0-20毫米。一般来说,以常规煮饭量来看,使得米饭煮熟正常的米水比例约为1:1.2,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使得内胆内水平面高于米平面的高度约为20毫米,而本发明中因为可以利用蒸汽发生器进行蒸汽加热,所以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可以为1:1.2-1:0.8,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使得内胆内水平面高于米平面的高度可以为0-20毫米。当米水比例为1:0.8时,可以理解为放置在内胆中的水量刚好浸没米粒的量,当米水比例高于此比值时,内胆中的水量太少,没能浸没米粒,在第一烹饪阶段,上方的米粒不能得到充分地吸水,虽然在第二烹饪阶段可以利用蒸汽对上方的米粒加热,但是仍然会造成上方的米粒难以煮熟,故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最好小于1:0.8。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将水加到高于米平面20毫米,利用本发明的电饭煲,将水加到高于米平面0-20毫米均可,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米水比例为体积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水容器和对水容器加热的第二加热元件,在第二烹饪阶段,第二加热元件加热水容器产生蒸汽经蒸汽通道组件进入内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第一烹饪阶段,内胆产生的蒸汽经蒸汽通道组件进入水容器,因此水容器可以在第一烹饪阶段回收蒸汽,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上述电饭煲的烹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米和水放入内胆中,盖合锅盖开始煮饭,进入第一烹饪阶段;

B、在第一烹饪阶段,第一加热元件对内胆加热,当内胆内温度高于100°或者内胆内水面与米齐平,食材预熟化,进入第二烹饪阶段;

C、在第二烹饪阶段,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进入内胆,以熟化内胆内食材,至烹饪结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B中,所述内胆底部和/或顶部设有传感器,以检测内胆内温度或水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第一烹饪阶段,第一加热元件对内胆加热使内胆内的水量减少,第二加热元件不加热;在第二烹饪阶段,第二加热元件加热水容器产生蒸汽进入内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第二烹饪阶段,第一加热元件也对内胆进行低功率加热或者间歇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食材预熟化使得食材为五分熟至九分熟。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电饭煲,通过设置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经蒸汽通道组件进入内胆,以熟化内胆内食材。即本发明的蒸汽发生器主要作用在于使得内胆内食材熟化,因此内胆内最初放置的米水比例可以不必达到使米饭煮熟的正常米水比例,也即在第一烹饪阶段对内胆进行加热以预熟化内胆内食材,此时内胆内食材并未煮熟,然后通过蒸汽发生器使食材煮熟。由于内胆内最初放置的米水比例可以不必达到使米饭煮熟的正常米水比例,故可以很好地掌握放置内胆内的米水比例。因为一般来说,以常规的煮饭量来看,为了使米饭煮熟,正常的米水比例约为1:1.2,或者说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使得内胆内水平面高于米平面的高度约为20毫米,但是这个米水比例使得用户难以正确掌握。而在本发明中,用户可以将内胆内放置的水偏少,比如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使得内胆内水平面高于米平面的高度约为0-20毫米均可(这里以高20毫米恰好可以煮熟为前提),因此较好掌握,或者说因此米水比例的波动范围可以较大,因为可以通过后期利用蒸汽发生器来补充水分使米饭煮熟,因此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不能很好掌握正确米水比例的问题。

2、本发明的蒸汽发生器包括水容器和对水容器加热的第二加热元件,在第一烹饪阶段,内胆产生的蒸汽经蒸汽通道组件进入水容器实现蒸汽回收功能,在第二烹饪阶段,加热水容器产生蒸汽进入内胆来熟化内胆内食材。即水容器可以兼具蒸汽回收和蒸汽加热功能,而且是通过一个水容器实现两种功能,使得功能得到提升的同时,成本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

3、本发明在第二烹饪阶段,水容器产生蒸汽进入内胆,可以对内胆上部进行加热,此时第一加热元件也对内胆进行加热,即内胆下部发热。因此可以使得内胆内食材上下立体受热,保持相同熟度,避免食材的底部糊化而上部夹生的现象,使得烹饪质量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饭煲示意图。

附图标记:

锅体100,锅盖200;

内胆1,第一加热元件2,水容器3,第二加热元件4,蒸汽通道组件5,控制阀6,第三加热元件7,主控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饭煲,如图1所示,包括锅体100和锅盖200,锅体100内设有盛放食材的内胆1和对内胆1加热的第一加热元件2,所述锅体100上还设有蒸汽发生器,锅盖200上设有蒸汽通道组件5,所述蒸汽发生器与内胆1通过蒸汽通道组件5连通,所述电饭煲包括第一烹饪阶段和第二烹饪阶段,在第一烹饪阶段,第一加热元件2对内胆1进行加热以预熟化内胆1内食材,在第二烹饪阶段,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经蒸汽通道组件5进入内胆1,以熟化内胆1内食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水容器3和对水容器3加热的第二加热元件4,在第二烹饪阶段,第二加热元件4加热水容器3产生蒸汽经蒸汽通道组件5进入内胆1。通过水容器3和第二加热元件4来达到蒸汽发生器的效果,结构可靠而且容易实现,方便使用。在烹饪之前,内胆1内放置适量的米水之后,水容器3也放置适量的水,利用第二加热元件4对水容器3加热来产生蒸汽。较佳的,第一加热元件2和第二加热元件4均为电磁加热元件。电磁加热元件的好处在于加热效率高,控制准确。当然,蒸汽发生器也可以为其他方式来实现的,只要能够产生蒸汽进入内胆1即可应用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

由于可以通过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进入内胆1来熟化食材,因此在烹饪前在内胆1中放置的米水比例可以具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只需要预熟化食材即可。预熟化食材可以理解为烹饪前内胆1内放置的米水比例中,水量可以偏少,使得食材不能煮熟。因为内胆1中放置的米水比例可以具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因此方便用户操作。具体的预熟化食材指内胆1内食材在经过第一烹饪阶段之后变为五分熟至九分熟。

具体的,所述内胆1内放置的米水比例高于使米饭煮熟的正常比值,在第一烹饪阶段,第一加热元件2对内胆1进行加热以预熟化内胆1内食材。目前用户常用的电饭煲容量中最大为5L,最大煮米量约为10杯米。其中1杯水为160ml,1杯米为140g,以烹饪8杯米为例,烹饪需要的米水比例(体积比)为1:1.2,或者说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使得内胆内水平面高于米平面的高度约为20毫米,是恰好合适的。即在烹饪8杯米时,使米饭煮熟的正常比值为1:1.2,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体积比)为1:1.2-1:0.8,或者说所述内胆内最初的水平面高于米平面的高度为0-20毫米。因为一般来说,以常规煮饭量来看,使得米饭煮熟正常的米水比例(体积比)约为1:1.2,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使得内胆内水平面高于米平面的高度约为20毫米,而本发明中因为可以利用蒸汽发生器进行蒸汽加热,所以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体积比)可以为1:1.2-1:0.8,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使得内胆内水平面高于米平面的高度可以为0-20毫米,更佳的,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使得内胆内水平面高于米平面的高度为10-20毫米。因为当内胆内放置的水量太少时,比如高于米平面的高度为0-10毫米,会在很短时间水量被消耗完,加热时间不易控制,容易造成底部糊化。当米水比例(体积比)为1:0.8时,可以理解为放置在内胆中的水量刚好浸没米粒的量,当米水比例(体积比)高于此比值时,内胆中的水量太少,没能浸没米粒,在第一烹饪阶段,上方的米粒不能得到充分地吸水,虽然在第二烹饪阶段可以利用蒸汽对上方的米粒加热,但是仍然会造成上方的米粒难以煮熟,故内胆内放置的米水比例最好小于1:0.8。上述数值是以烹饪8杯米为例,即烹饪8杯米时,使米饭煮熟的正常比值是米水比例(体积比)为1:1.2或者水平面高于米平面的高度为20毫米;可以理解的是,烹饪6杯米时,使米饭煮熟的正常比值是米水比例(体积比)约为1:1.3;烹饪4杯米时,使米饭煮熟的正常比值是米水比例(体积比)约为1:1.4;烹饪2杯米时,使米饭煮熟的正常比值是米水比例(体积比)约为1:1.6。即使用本实施例的电饭煲时,烹饪前在内胆1内放置的米水比例高于使米饭煮熟的正常比值,当烹饪米量不同时,该使米饭煮熟的正常比值有一定的波动,烹饪的米水比例不好掌握,这也是原因之一。上述米水比例数值也仅仅是正常烹饪的一个参考,因为米水比例还会因米的种类(东北大米、泰国大米等)、煮饭方法(稍硬、稍软)、菜单(煮饭、粥)等的组合而不同。但是本发明的电饭煲因为后期可以利用蒸汽发生器补充水分,所以烹饪前放入内胆的水量可以偏少,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都可以使得米饭最终煮熟,因此方便用户操作使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不能很好掌握正确米水比例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烹饪阶段,第一加热元件2对内胆1加热使内胆1内的水量减少,第二加热元件4不加热;在第二烹饪阶段,第二加热元件4加热水容器3产生蒸汽进入内胆1。在第一烹饪阶段,主要是内胆1受到加热,使得内胆1内食材得到预熟,可以这样理解,仅仅通过第一烹饪阶段使内胆1受到加热,内胆1内食材是不能煮熟的,是不可食用的。在经过第一烹饪阶段,食材预熟之后,通过加热水容器3产生蒸汽进入内胆1以熟化内胆1内食材,然后打开锅盖200,内胆1内的食材就可以食用了。在第二烹饪阶段,第一加热元件2可以加热,也可以不加热。较佳的,在第二烹饪阶段,第一加热元件2也对内胆1进行加热,因此可以实现上下立体加热,使得内胆1内食材熟度相同。当然,第一加热元件2也可以不加热,利用内胆1余热加热食材,同时依靠上部蒸汽加热,也能够达到煮熟食材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烹饪阶段,内胆1产生的蒸汽经蒸汽通道组件5进入水容器3,即在第一烹饪阶段,水容器3可以回收蒸汽,避免蒸汽排放到外界影响用户体验,而且可以提高水容器3内水的温度。之后在第二烹饪阶段,第二加热元件4加热水容器3产生蒸汽进入内胆1来熟化内胆1内食材。即水容器3可以兼具蒸汽回收和蒸汽加热功能,而且是通过一个水容器3实现两种功能,使得功能得到提升的同时,成本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另外,现有蒸汽蒸汽加热饭煲对水容器进行加热,需要从初始温度加热使其产生蒸汽来进入内胆,但是本发明中水容器因为在加热产生蒸汽之前已经回收了蒸汽,水容器内温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然后加热产生蒸汽可以节约能耗,在更短的时间内就能够产生蒸汽。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上述电饭煲的烹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米和水放入内胆中,盖合锅盖开始煮饭,进入第一烹饪阶段;

B、在第一烹饪阶段,第一加热元件对内胆加热,当内胆内温度高于100°或者内胆内水面与米齐平,食材预熟化,进入第二烹饪阶段;

C、在第二烹饪阶段,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进入内胆,以熟化内胆内食材,至烹饪结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所述内胆底部和/或顶部设有传感器,以检测内胆内温度或水量。

进一步的,在第一烹饪阶段,第一加热元件对内胆加热使内胆内的水量减少,第二加热元件不加热;在第二烹饪阶段,第二加热元件加热水容器产生蒸汽进入内胆。

进一步的,在第二烹饪阶段,第一加热元件也对内胆进行低功率加热或者间歇加热。

进一步的,食材预熟化使得食材为五分熟至九分熟。

由于本发明的电饭煲具有蒸汽发生器,可以产生蒸汽进入内胆来熟化内胆内食材,因此使用本发明的电饭煲进行烹饪时,在步骤A中,放入内胆的米水比例可以高于使米饭煮熟的正常比值,通过后期蒸汽发生器来补充水分进行加热使内胆内食材熟化。

当然,本发明的电饭煲也可以是在内胆内放置使米饭煮熟的正常比值的米水比例,通过加热内胆使得内胆内食材熟化,而在内胆内米饭煮熟进入保温阶段后,蒸汽发生器可以再产生蒸汽进入内胆,来促进米饭的保温保湿,避免米饭太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通道组件5为金属材料。所述锅盖200上还设有对蒸汽通道组件5加热的第三加热元件7。在第二烹饪阶段,所述第三加热元件7对蒸汽通道组件5加热。所述第三加热元件7为环绕蒸汽通道组件5的发热管或发热丝。通过设置对蒸汽通道组件5加热的第三加热元件7,可以避免水容器3产生的蒸汽在蒸汽通道组件5内冷凝,使得蒸汽加热得到充分地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饭煲还设有检测水容器3水位的传感器。所述水容器3的容积为0.3-2L。通过传感器检测水容器的水位,确保水容器内的水量是处于合理状态,确保水容器功能的实现。所述水容器3为金属水容器。金属材料可以导热,第二加热元件4可以为发热盘或者发热管,对水容器3加热使其产生蒸汽。第二加热元件4也可以为电磁加热元件,水容器3为导磁性金属材料,通过电磁加热原理使其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通道组件5设有控制阀6,所述控制阀6实现蒸汽通道组件5的导通和关闭。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6为双向控制阀,在第一烹饪阶段,双向控制阀向水容器3方向导通,在第二烹饪阶段,双向控制阀向内胆1方向导通。可以理解的是,电饭煲的烹饪阶段依次会经过预热阶段、煮饭阶段前期、煮饭阶段后期、焖饭阶段。所述第一烹饪阶段为预热阶段和煮饭阶段前期,所述第二烹饪阶段为煮饭阶段后期和焖饭阶段,

可以理解的是,电饭煲内设有主控板8,第一加热元件2、第二加热元件4和第三加热元件7均与主控板8电连接,主控板8控制上述加热元件工作。而且主控板内存贮有控制程序,从而依次执行预热阶段、煮饭阶段前期、煮饭阶段后期、焖饭阶段。较佳的,上述加热元件均为电磁加热元件,由此控制加热更加的精准。

本实施例电饭煲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内胆1内加入适当量的米和水,在水容器3内也装入适量的水,盖上锅盖200,按压开始煮饭按键,电饭煲开始煮饭。由此,进入预热阶段,第一加热元件2开始对内胆1进行加热。在预热阶段中,第一加热元件2最初以强火力连续通电模式开始通电,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规定温度(比如60℃)时,反馈给主控板8,主控板8以维持60℃的方式抑制通电量,比如以间歇通电方式来控制第一加热元件2加热。由于温度维持在60℃左右,基本不会产生蒸汽,即使产生有少量蒸汽,也可以通过蒸汽通道组件进入水容器3。在维持60℃加热一段时间之后,进入煮饭阶段。可以是电饭煲内设有计时装置,计时装置计算从达到60℃的时间开始的经过时间,并将该计时信号反馈给主控板8,从而控制预热阶段的控制时间。煮饭阶段包括煮饭阶段前期和煮饭阶段后期,在煮饭阶段前期,第一加热元件2的加热火力变强,内胆1内的水温逐渐升高,达到沸腾,进而内胆1也产生蒸汽,由于在烹饪阶段前期双向控制阀是向水容器3方向导通的,内胆1产生的蒸汽进入水容器3内。由于水容器3内有一定量的水,蒸汽可以在水容器3中冷凝,实现蒸汽回收。双向控制阀可以是通过主控板8控制导通,也可以是通过压力控制导通。比如通过主控板8控制导通,在烹饪阶段前期,比如在预热阶段或者煮饭阶段时,主控板8控制双向控制阀向水容器3方向导通,在第一烹饪阶段产生蒸汽时,蒸汽进入水容器3。比如也可以是通过压力控制导通,当内胆1产生蒸汽进入蒸汽通道组件5时,压力逐渐增大,使得双向控制阀导通,蒸汽进而可以进入水容器3。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煮饭阶段前期之后,进入煮饭阶段后期。煮饭阶段前期的时间可以通过观察到达到沸腾状态的时点开始所经过的时间来判断的,也可以是电饭煲设有检测烹饪腔体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来判断。因为在煮饭阶段前期内,内胆1内由于产生了大量蒸汽,使得内胆1内液态水减少,而因为事先放入内胆1中的水量偏少,此时内胆1中基本无液态水,使得内胆内水面与米齐平,逐渐产生的蒸汽开始减少甚至没有了,而当内胆1中无液态水时,烹饪腔体的温度会从之前的维持100℃状态变为急速上升至130℃左右,而在内胆底部和/或顶部设有传感器,传感器可以是温度检测装置或者水温检测装置,传感器获取该信号反馈给主控板8后进入煮饭阶段后期。当然,在煮饭阶段前期,内胆1内的食材也只是得到了预熟化,也就是内胆1内食材为五分熟至九分熟。在进入煮饭阶段后期后,第二加热元件4开始工作,对水容器3加热使其产生蒸汽,双向控制阀也变为朝内胆1方向导通,使水容器3产生的蒸汽进入内胆1,同时,也可以控制第三加热元件7开始工作,对蒸汽通道组件5加热,防止蒸汽通道组件5内的蒸汽冷凝成水。同时,第一加热元件2的火力变弱,因为在此阶段,内胆1内几乎无液态水,假如第一加热元件2的火力不变弱,会造成底部糊化,所以在此阶段,第一加元件2的火力变弱,第一加热元件2的火力变弱可以理解为低功率加热或者间歇加热。而且在此阶段,下部有第一加热元件2加热,上部有蒸汽加热,使得内胆1内食材受到上下立体加热,因此可以保持相同熟度,避免食材的底部糊化而上部夹生的现象,使得烹饪质量得到改善。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煮饭阶段后期之后,进入焖饭阶段。现有技术中,进入焖饭阶段后,米饭表面可能存在干枯的情形,本发明通过加热水容器3使其表面保温保湿,可保持米饭的良好口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并无控制阀。由于内胆与水容器之间设置有蒸汽通道组件,在第一烹饪阶段加热内胆时,蒸汽通过蒸汽通道组件进入水容器,使水容器回收内胆产生的蒸汽。而在烹饪继续进行中,内胆产生的蒸汽逐渐减少甚至没有,进而第二加热元件对水容器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也自然通过蒸汽通道组件进入到内胆,实现蒸汽加热功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并无第三加热元件。由于蒸汽通道组件在回收蒸汽时,就有大量的蒸汽通过,使得蒸汽通道组件具有较高的温度,不会出现很多的冷凝水影响到蒸汽通道组件的正常使用,撤掉第三加热元件可以降低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在部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结合来获得更多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