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滤波电路的智能锅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154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具有滤波电路的智能锅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滤波电路的智能锅盖。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锅盖是厨房必不可少的用品,但现有的锅盖在使用中经常碰到溢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滤波电路的智能锅盖,以实现防溢锅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滤波电路的智能锅盖,包括提纽、支撑架、气孔和翻板,提纽设置在支撑架的顶端,支撑架之间设置翻板,且翻板与支撑架的顶部采用轴承连接,所述提纽内设置单片机、电源模块和直流电机,所述气孔设置在翻板上,气孔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传输至单片机,单片机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直流电机动作,电源模块为单片机和直流电机提供电源,使用时,锅盖内的热气使的锅盖内气压增强,从而使压力传感器受压,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时,将检测的压力信号传输至单片机,单片机接收到压力信号后,控制直流电机工作,从而带动轴承转动,从而将翻板翻起;

所述压力传感器和单片机之间依次串联采样电路、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运放器A1和运放器A2,电阻R1和电阻R2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在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节点与地间串联电容C1,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1的输出端之间串联电容C2,电阻R3和电阻R2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电容C2并联,运放器A1的同相输入端接地,运放器A1的输出端与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之间依次串联电阻R5和电阻R6,电容C3和电容C4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电阻R5和电阻R6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电阻R5和电阻R6之间的节点与运放器A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电容C5,电容C3和电容C4之间的节点与运放器A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电阻R4,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2的输出端之间依次串联电阻R8和电阻R9,电阻R8和电阻R9之间的节点与地间串联电容C6,运放器A2的同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电阻R7。

优选的,所述提纽的底部设置隔离垫。

优选的,所述翻板采用钢化玻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单片机以及直流电机,在锅内因沸腾气压增大时,自动控制锅盖打开,从而防止溢锅的目的。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具有滤波电路的智能锅盖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滤波电路的电子电路图。

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提纽;2-气孔;3-支撑架;4-翻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滤波电路的智能锅盖,包括提纽、支撑架、气孔和翻板,提纽设置在支撑架的顶端,支撑架之间设置翻板,且翻板与支撑架的顶部采用轴承连接,所述提纽内设置单片机、电源模块和直流电机,所述气孔设置在翻板上,气孔内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传输至单片机,单片机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直流电机动作,电源模块为单片机和直流电机提供电源,使用时,锅盖内的热气使的锅盖内气压增强,从而使压力传感器受压,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时,将检测的压力信号传输至单片机,单片机接收到压力信号后,控制直流电机工作,从而带动轴承转动,从而将翻板翻起;

所述压力传感器和单片机之间依次串联采样电路、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如图2所示:包括运放器A1和运放器A2,电阻R1和电阻R2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在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节点与地间串联电容C1,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1的输出端之间串联电容C2,电阻R3和电阻R2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电容C2并联,运放器A1的同相输入端接地,运放器A1的输出端与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之间依次串联电阻R5和电阻R6,电容C3和电容C4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电阻R5和电阻R6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电阻R5和电阻R6之间的节点与运放器A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电容C5,电容C3和电容C4之间的节点与运放器A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电阻R4,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2的输出端之间依次串联电阻R8和电阻R9,电阻R8和电阻R9之间的节点与地间串联电容C6,运放器A2的同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2的输出端之间串联电阻R7。

优选的,所述提纽的底部设置隔离垫。

优选的,所述翻板采用钢化玻璃。

同时在提纽内设置无线通信模块和蜂鸣器,单片机接收到压力信号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通知至用户端,同时控制蜂鸣器报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