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挤塑板制成的沙发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291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采用挤塑板制成的沙发基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沙发基座,具体涉及采用挤塑板制成的沙发基座。



背景技术:

现有沙发基座的材质通常是实木框架和金属框架两种,这两种均存在自身的缺陷。首先,实木框架由于是木头构成,长期在空气容易腐蚀损坏,破坏森林且不够环保,并且框架不能一体成型,稳定性不高。其次,金属框架较重,成本较高,且制造用设备投入较高导致架体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实木框架和金属框架均存在相应缺陷的问题,提供一种采用挤塑板制成的沙发基座,其达到了可回收再生利用、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减轻重量、且延长使用寿命等效果。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采用挤塑板制成的沙发基座,包括采用发泡塑料分别一体成型的靠体和座体;该靠体和座体通过连接体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体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靠体和座体两侧;该靠体和座体上均设置有一个以上从其中一侧连接体贯穿到另一侧连接体的连杆。

现有技术中的沙发基座框架均是采用木质或金属材质构成,制造时需采用不同长度大小的木条拼装而成,该方式制备出的沙发重量大、成本高,非常不适于搬运。为达到工业机械化生产、降低木头的损耗、达到森林保护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一种轻质材料—发泡塑料制成,可以有效减轻重量并有效降低成本,该发泡塑料可以回收利用,极大地节约生产成本,且避免适用木头等材质的大量使用,达到环保的目的。

并且,通过本发明中结构的优化设置,不仅仅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降低重量的目的,还能有效适用于工业化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通过本发明结构的优化,不仅仅降低了材料本省的成本,而且还降低制造时的人工投入成本,最大化地降低综合投入成本。

同时,由于发泡材料具有一定的脆性,受力时容易折断,因而本发明优化了连杆的具体设置方式,通过本发明中该连杆和连接体的优化设置,能极大地增强了沙发基座的强度,甚至还能直接采用再生材料制作靠体和座体,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所述靠体和座体均通过挤塑板制成;即通过挤塑方式制成板状结构,然后再通过对板状结构进行加工制成所需形状的靠体和座体;该靠体和座体一体成型。

为了达到更好地支撑的效果,所述靠体和座体内的连杆均设置为多个,且连杆之间均相互平行设置。本发明中该靠体上的连杆设置为两个,该座体内的连杆设置为三个。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设置方式,所述连接体的结构呈“L”形,该“L”形连接体的横向杆通过连杆与座体侧壁连接,该“L”形连接体的纵向杆通过连杆与靠体侧壁连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地设置方式,所述连接体包括通过连杆与座体侧壁连接的横向连接件,通过连杆与靠体侧壁连接的纵向连接件,以及实现连接横向连接件与纵向连接件之间铰接的铰接件;所述横向连接件和纵向连接件上相互连接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角度大于45度的坡面,横向连接件与铰接件固定连接,纵向连接件的坡面顶端与铰接件铰接,该连接横向连接件与纵向连接件的坡面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位于坡面的底端位置处。

本发明中该横向连接件和纵向连接件上相互连接的位置处还均可设置有角度小于45度的坡面,横向连接件与铰接件固定连接,纵向连接件的坡面底端与铰接件铰接,该连接横向连接件与纵向连接件的坡面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位于坡面的顶端位置处。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不仅仅能有效实现将靠体和座体连接为一体,且还能通过连接体的结构的优化,实现靠体的回弹性,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作为一种优选地设置方式,所述铰接件为板状结构,该铰接件通过两个以上的螺钉固定在横向连接件上,该铰接件通过一个螺钉固定在纵向连接件坡面的顶端位置处。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不仅仅能够实现靠体的转动,提高使用舒适度,还能有效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和美观程度,而且损坏时也便于检修。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为一端连接到横向连接件的坡面上、另一端连接到纵向连接件的坡面上的弹簧。

为了减少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所述座体底端设置有底座。由于靠体和座体均采用发泡材料制成,其强度和抗磨损度均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为解决该问题,常规是在座体底端的四个角上设置支撑结构,但该设置方式不能满足本发明的需求,因而,本发明采用硬质且耐磨损的塑料制成底座,底座形状与座体形状一致,且底座宽度比座体宽度窄5-15cm。

为了更加方便地在基座上套上布料,并有效便于布料的拆洗更换,所述座体底端还设置有自粘连接扣件,所述自粘连接扣件包括插入座体的插件,连接在插件上的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上的粘扣带。

优选地,所述靠体和座体采用PVC、PP、PE或XPS发泡材料构成,所述连杆为金属或木质材料构成。

本发明中,由于基体较轻,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移动,为了增加稳定性,该座体上还设置稳固连接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结构的优化,更加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生产效率更高;

2、本发明的优化设置,能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有效保证基体的强度和使用时的舒适度;

3、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回收再利用,成本低廉,稳定性高,重量轻,使用寿命长,非常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自粘连接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靠体,2—座体,3—连接体,4—连杆,5—自粘连接扣件,6—弹簧放置平面,7—稳固连接件;

31—横向连接件,32—纵向连接件,33—铰接件,34—弹性部件;

51—插件,52—固定板,53—粘扣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采用挤塑板制成的沙发基座,包括采用发泡塑料分别一体成型的靠体1和座体2;该靠体1和座体2通过连接体3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体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靠体1和座体2两侧;该靠体1和座体2上均设置有一个以上从其中一侧连接体3贯穿到另一侧连接体3的连杆4。本发明中的靠体1和座体2为PVC、PP、PE或XPS发泡材料,本实施例中该塑料材质优选为XPS发泡材料。本发明中的连杆4为金属或木质材料构成,本实施例中该连杆优选为木质材料构成。

本实施例中该靠体1和座体2均分别通过挤塑方式一体成型。该靠体1内的连杆4设置为两根,一根设置在邻近顶端位置处,另一根设置在邻近底端位置处;座体2内的连杆4设置为三个,均匀分布在座体2上,且上述五根连杆4之间均相互平行设置,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体3的结构呈“L”形的一体成型结构,如图1所示,该“L”形连接体3的横向杆通过连杆4与座体2侧壁连接,该“L”形连接体3的纵向杆通过连杆4与靠体1侧壁连接。

本实施例中该座体2上表面的还设置有弹簧放置平面6,可在该弹簧放置平面6内放置独立的弹簧,进而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该连接体3的结构不同,靠体1和座体2连接处的结构也不同,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连接体3包括通过连杆4与座体2侧壁连接的横向连接件31,通过连杆4与靠体1侧壁连接的纵向连接件32,以及实现横向连接件31与纵向连接件32之间铰接的铰接件33。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连接件31和纵向连接件32上相互连接的位置处均设置有角度大于45度的坡面,横向连接件31和纵向连接件32的坡面两侧均分别固定一个铰接件33,不仅仅能达到铰接的功能,还能使连接更加稳定,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该靠体1和座体2连接处的结构与横向连接件31与纵向连接件32连接处的结构一致,如图2所示。

为了提高舒适度,该连接横向连接件31与纵向连接件32的坡面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34,该弹性部件34优选为一端连接到横向连接件31的坡面上、另一端连接到纵向连接件32的坡面上的弹簧,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该铰接件33为板状结构,该铰接件33通过两个以上的螺钉固定在横向连接件31上,本实施例中该板状结构通过三个螺钉与座体2固定连接,该三个螺钉呈三角形排列。该板状结构通过一个螺钉与靠体1活动连接,该螺钉固定在纵向连接件32坡面的顶端位置处,如图2所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增加了底座,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座体2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座体2底端还设置有自粘连接扣件5,所述自粘连接扣件5包括插入座体2的插件51,连接在插件51上的固定板52,设置在固定板52上的粘扣带5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插件51为两个,分别固定在固定板52两端上方,该粘扣带53则固定在固定板52的下方,固定板52与插件51之间的角度大于90度,该座体2上设置有与插件51相匹配的槽体,如图1所示。

装配时,只需将插件51插入到座体2上的槽体内,然后通过连接体3将靠体1和座体2连接为一体结构即可,由于连接体3的结构设置,能有效阻止自粘连接扣件5脱出。

为了增加稳定性,该座体上还设置稳固连接件7,稳固连接件7的内部设置为空腔体,可在该空腔体内设置衡沙袋等重型平物质,进而使本发明的基座形成下重上轻的结构,使结构更加稳定。并且,该稳固连接件7还能用作连杆4的连接功能,在采用了稳固连接件7后,还可以去除座体2中的连杆4,节约成本的同时,其依然能达到本发明的功能,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