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烫伤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4281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烫伤筷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烫伤筷子,尤其涉及一种可通过密闭空腔散热的防烫伤的筷子。



背景技术:

用筷子进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习惯,并且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筷子在餐桌的使用也更加广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用筷子吃饭,传统的筷子是由两根大小形状相同的筷子组成,在用餐中仅能起到夹持饭菜的作用,而人们的饭食大多都会在很烫的时候端上餐桌,呈在人们面前,由于人们无法很准确的判断食物的温度是否适合食用,一般都会采用不断尝试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常常会使食用者感觉烫嘴,甚至产生嘴部的局部烫伤,特别是对儿童来讲,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烫伤,及其他由此产生的严重不良后果;目前国内大部分筷子餐具多为竹木便利筷或者不锈钢金属制造的金属筷子。便利筷是以树木为原料制作的,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磨损甚至变形。在制作过程中生产商会使用食品添加剂亚硫酸盐来漂白及防腐,可能导致筷子含有过量的二氧化硫,诱发使用者出现过敏、呼吸困难及呕吐等症状。亦有不法商人,回收使用过的木筷,经清洗漂白后,再包装出售,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安全隐患。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急需提供一种防烫伤筷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烫伤筷子,该筷子可通过密闭空腔达到散热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下述方案:

一种防烫伤筷子,包括筷子本体,所述筷子本体包括受热部,手持部和散热部,所述受热部设置在所述筷子本体的下端,且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受热部上设有防滑纹以及凹凸纹路;所述散热部设置在所述筷子本体的末端,且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受热部和所述散热部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受热部、所述散热部和所述连接管形成一个密闭空腔,所述密闭空腔内部为负压;所述手持部位于所述受热部和所述散热部之间的位置,且套设在所述连接管外部,所述手持部覆盖有轻薄的隔热材料,所述密闭空腔内密封有工作介质,所述工作介质为易挥发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受热部、所述散热部和所述连接管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部由高分子树脂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材料为超薄的四氟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密闭空腔内部负压为10-1-10-4Pa。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介质为蒸馏水、丙酮或者乙醇。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纹为螺纹、螺距成不规则分布的螺纹,所述防滑纹沿所述筷子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防滑纹位于所述凹凸纹路下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发明密闭空腔的设计,利用热管的工作原理,在负压条件下,工作介质变得极易汽化或者液化。工作介质在受热部吸热后汽化并上升至散热部,在散热部冷凝液化后流回受热部,如此往复,将热量快速传走。实验表明,利用热管原理制成的筷子传热效率是同等形状的不锈钢制筷子传热效率的100-10000倍(根据工作介质的不同而变化)。由此可见,本发明是一种传热效率极高并且可以连续使用的散热筷子。

2、本发明防滑纹的设计,将防滑纹设置成螺纹、螺距成不规则分布的防滑螺纹,增加了筷子夹持食物时的摩擦力,使食物不易从筷子中脱落,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容易地将食物夹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防滑纹上端设置凹凸纹路,不仅起到了美观修饰的作用,又增大了导热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防烫伤筷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防烫伤筷子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除去工作介质的筷子本体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防烫伤筷子,包括筷子本体1,所述筷子本体包括受热部2,手持部3和散热部4,所述受热部设置在所述筷子本体的下端,且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受热部上设有防滑纹5以及凹凸纹路6;所述散热部设置在所述筷子本体的末端,且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受热部和所述散热部通过连接管相连,所述受热部、所述散热部和所述连接管形成一个密闭空腔7,所述密闭空腔内部为负压;所述手持部位于所述受热部和所述散热部之间的位置,且套设在所述连接管外部,所述手持部覆盖有轻薄的隔热材料8,所述密闭空腔内密封有工作介质9,所述工作介质为易挥发液体;所述密闭空腔内部负压为10-1-10-4Pa。

本发明密闭空腔的设计,利用热管的工作原理,在负压条件下,工作介质变得极易汽化或者液化。工作介质在受热部吸热后汽化并上升至散热部,在散热部冷凝液化后流回受热部,如此往复,将热量快速传走。实验表明,利用热管原理制成的筷子传热效率是同等形状的不锈钢制筷子传热效率的100-10000倍(根据工作介质的不同而变化)。由此可见,本发明是一种传热效率极高并且可以连续使用的散热筷子。

本实施例中所述受热部、所述散热部和所述连接管均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本发明中不锈钢材料为符合食品安全等级要求的314不锈钢无缝加工而成,导热、传热效果好、钢构稳定性好且避免了重金属的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由高分子树脂材料制成。本发明中采用的高分子树脂为热固性树脂,热固性树脂是指树脂加热后产生化学变化,逐渐硬化成型,再受热也不软化,也不能溶解的一种树脂。该树脂在固化后,由于分子间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因此刚性大、硬度高、耐温高、不易燃、制品尺寸稳定性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介质为蒸馏水、丙酮或者乙醇。本发明中采用的蒸馏水、丙酮或者乙醇均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能安全并快速的导出食物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工质,中的热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材料为超薄的四氟材料。本发明中四氟是四氟乙烯的聚合物,聚四氟乙烯涂膜具有优良的耐热和耐低温特性。短时间可耐高温到300℃,一般在240℃-260℃之间可连续使用,具有显著的热稳定性,它可以在冷冻温度下工作而不脆化,在高温下不融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纹为螺纹、螺距成不规则分布的螺纹,所述防滑纹沿所述筷子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防滑纹位于所述凹凸纹路下方。本发明防滑纹的设计,将防滑纹设置成螺纹、螺距成不规则分布的防滑螺纹,增加了筷子夹持食物时的摩擦力,使食物不易从筷子中脱落,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容易地将食物夹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防滑纹上端设置凹凸纹路,不仅起到了美观修饰的作用,又增大了导热面积。

具体工作过程:

使用时将筷子本体的受热部插入饭菜中静置或搅拌,受热部、散热部和连接管形成的密闭空腔利用了热管的工作原理,在负压条件下,工作介质变得极易汽化或者液化。工作介质在受热部吸热后汽化并上升至散热部,在散热部冷凝液化后流回受热部,如此往复,将热量快速传走。实验表明,利用热管原理制成的筷子传热效率是同等形状的不锈钢制筷子传热效率的100-10000倍(根据工作介质的不同而变化)。同时受热部、散热部和连接管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加强了散热的效率,在双重散热装置的工作下,可以将食物中的热量迅速导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