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电路、厨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2496发布日期:2018-06-27 20:5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加热电路、厨房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气家电领域,具体涉及加热电路、厨房设备

技术背景

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内能的炊具,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还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煨等多种操作功能。常见的电饭锅分为保温自动式、定时保温式以及新型的微电脑控制式三类。现在已经成为日常家用电器,电饭煲的发明缩减了很多家庭花费在煮饭上的时间。现有的电饭煲的安全性、智能性、使用寿命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加热电路、厨房设备,具体解决方案具有如下技术内容。

1. 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

包括控制电路;

还包括电位器模块;

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号输入点(INT1)、第二号输入点(INT2)、第一号安全开关(SN1)、第二号安全开关(SN2)、第十一号二极管(D11)、跳线(K1)、输出接口(P2’)、控制电源点(OP)、地点(GND)、锅身加热模块、电源模块、按键输入模块、LED指示模块、控制单元、无线通信模块;

控制电路中:第一号安全开关(SN1)的第一端与第一号输入点(INT1)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二号安全开关(SN2)的第一端与第二号输入点(INT2)相连;

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包括微控制器(AU2)、第七号电容(C7)、第十号电容(C10)、第十一号电容(C11);

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中:第十号电容(C10)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十一号电容(C1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中:第十号电容(C10)与第十一号电容(C11)相连.

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中:第七号电容(C7)的一端与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第七号电容(C7)的另一端与微控制器(AU2)的接地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接地脚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中: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电源脚与控制电源点(OP)相连;

控制电路中:控制单元的第十号电容(C10)的第一端与控制电源点(OP)相连,控制单元的第十号电容(C10)的第二端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包括锅身温度开关(S1)、第一号电阻(R1)、第二号电阻(R2)、第四号电阻(R4)、第八号电阻(R8)、第九号电阻(R9)、第一号电容(C1)、第一号二极管(D1)、第十一号二极管(D11)、第一号可控硅(KQ1)、第一号光耦合器(AU1);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锅身温度开关(S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二号安全开关(SN2)的第二端与第一号可控硅(KQ1)的阳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一号可控硅(KQ1)具有阳极、阴极、可控极;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一号可控硅(KQ1)的作用是开关,第一号可控硅(KQ1)的阴极与锅身温度开关(S1)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八号电阻(R8)与第一号电容(C1)串联;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一号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号可控硅(KQ1)的阴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八号电阻(R8)的一端与第一号可控硅(KQ1)的阳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一号可控硅(KQ1)的阳极通过第二号电阻(R2)与第一号光耦合器(AU1)的受光侧的阳极相连,第一号可控硅(KQ1)的可控极与第一号光耦合器(AU1)的受光侧的阴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一号光耦合器(AU1)的发光侧的阳极与第四号电阻(R4)的第一端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九号电阻(R9)的第一端与第一号光耦合器(AU1)的发光侧的阴极相连,第九号电阻(R9)的第二端与第一号可控硅(KQ1)的阳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一号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号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一号安全开关(SN1)的第二端与第一号电阻(R1)的一端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一号安全开关(SN1)的第二端与锅身加热模块的锅身温度开关(S1)的第一端相连;

控制电路中:锅身加热模块的第四号电阻(R4)的第二端与控制电源点(OP)相连;

控制电路中:锅身加热模块的第一号二极管(D1)的正极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包括第十一号电阻(R11)、第十二号电阻(R12)、第四号电容(C4)、第五号电容(C5)、第六号电容(C6)、第五号二极管(D5)、第六号二极管(D6)、第七号二极管(D7)、第十一号二极管(D11)、跳线(K1)、输出接口(P2');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十一号电阻(R11)与第四号电容(C4)是并联;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四号电容(C4)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十二号电阻(R12)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四号电容(C4)的第二端与第十二号电阻(R12)的第一端相连;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十二号电阻(R12)的第二端与第五号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七号二极管(D7)的负极与第五号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七号二极管(D7)正极与第六号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六号二极管(D6)与第五号电容(C5)并联;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五号电容(C5)与第六号电容(C6)并联;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六号二极管(D6)的负极与第五号电容(C5)负极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四号电容(C4)的第一端与第一号安全开关(SN1)的第二端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七号二极管(D7)的正极与第二号安全开关(SN2)的第二端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六号二极管(D6)的正极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十一号二极管(D11)的正极与电源模块的第六号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十一号二极管(D11)的负极与跳线(K1)的一端相连;

控制电路中:输出接口(P2')具有第一端(sa)、第二端(sb);

控制电路中:跳线(K1)的另一端与控制电源点(OP)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五号二极管(D5)的负极与输出接口(P2')的第一端(sa)相连,输出接口(P2')的第二端(sb)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的按键输入模块包括第三号按键(SA3)、第四号按键(SA4)、第五号按键(SA5);

控制电路的按键输入模块中:第三号按键(SA3)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四号按键(SA4)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五号按键(SA5)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控制电路的按键输入模块中:第三号按键(SA3)的第一端与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的按键输入模块中:第四号按键(SA4)的第一端与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的按键输入模块中:第五号按键(SA5)的第一端与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三号按键(SA3)的第二端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四号按键(SA4)的第二端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五号按键(SA5)的第二端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包括第三号电阻(R3)、第七号电阻(R7)、第十号电阻(R10)、第二号发光二极管(LD2)、第三号发光二极管(LD3)、第四号发光二极管(LD4);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中:第三号电阻(R3)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七号电阻(R7)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十号电阻(R10)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中:第三号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二号发光二极管(LD2)的正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中:第七号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三号发光二极管(LD3)的正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中:第十号电阻(R10)的第二端与第四号发光二极管(LD4)的正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中:第十号电阻(R10)的第一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中:第三号电阻(R3)的第一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中:第七号电阻(R7)的第一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LED指示模块的第二号发光二极管(LD2)的负极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中:LED指示模块的第三号发光二极管(LD3)的负极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中:LED指示模块的第四号发光二极管(LD4)的负极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包括通讯模块(P4)、第八号电容(C8)、第九号电容(C9)、通信稳压管(AD1)、第十号二极管(D10)、第一百一十号电阻(R110)、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第一百一十三号电阻(R113)、第一百一十四号电阻(R114)、第一百一十五号电阻(R115)、第一百一十六号电阻(R116);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第八号电容(C8)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九号电容(C9)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通讯模块(P4)的接口为SPI接口;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第八号电容(C8)与第九号电容(C9)并联;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通信稳压管(AD1)的正极与第八号电容(C8)的第二端相连;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第八号电容(C8)的第一端与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第八号电容(C8)的第二端与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接地端相连;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电源端与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第十号二极管(D10)的负极经由第一百一十号电阻(R110)电阻连接到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CE端经由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连接到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CSN端经由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连接到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SCK端经由第一百一十三号电阻(R113)连接到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MOSI端经由第一百一十四号电阻(R114)连接到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MISO端经由第一百一十五号电阻(R115)连接到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IRQ端经由第一百一十六号电阻(R116)连接到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

控制电路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CE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CSN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SCK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MOSI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MISO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IRQ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接地端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中: 无线通信模块的第十号二极管(D10)的正极与控制电源点(OP)相连;

电位器模块包括第十四号限流电阻(A1-R14)、第一电位器(A1-VR1)、第八号旁路电容(A1-C8);

电位器模块中:第一电位器(A1-VR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输出端;第十四号限流电阻(A1-R14)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电位器模块中:第八号旁路电容(A1-C8)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电位器模块中:第一电位器(A1-VR1)的第一端与第十四号限流电阻(A1-R14)的第二端相连,第一电位器(A1-VR1)的第二端与第八号旁路电容(A1-C8)的第二端相连;

电位器模块中:第八号旁路电容(A1-C8)第一端与第一电位器(A1-VR1)的输出端相连;

电位器模块的第十四号限流电阻(A1-R14)的第一端与控制电路的控制电源点(OP)相连,电位器模块的第一电位器(A1-VR1)的第二端与控制电路的地点(GND)相连,电位器模块的第一电位器(A1-VR1)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具有AD采样功能的IO脚相连。

2.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的第一号电阻(R1)的电阻值是1兆。

3. 进一步的:电位器模块的第十四号限流电阻(A1-R14)的阻值为10千欧姆。

4.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的第十一号电阻(R11)的电阻值是1兆。

5. 进一步的:电位器模块的第一电位器(A1-VR1)的阻值为10千欧姆。

6.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的第十二号电阻(R12)的电阻值是22欧姆,功率是2瓦。

7. 进一步的:电位器模块的第八号旁路电容(A1-C8)的类型为陶瓷电容,的型号是104。

8.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的第四号电容(C4)的耐压值是400伏特,型号是225。

9.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的第五号电容(C5)的耐压值是16伏特,电容值是470微法。

10.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的第六号电容(C6)的型号是104。

11.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的第五号二极管(D5)的型号是IN4007。

12.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的第六号二极管(D6)的稳压值是5.1伏特。

13.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的第七号二极管(D7)的型号是IN4007。

14. 进一步的: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型号是STM8S103-32PIN。

15. 厨房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述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

技术内容说明及其有益效果。

本发明成本低廉、应用灵活、使用方便、能够实现联网控制、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实例1的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实施实例1的电位器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1. 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

包括控制电路;

还包括电位器模块;

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号输入点(INT1)、第二号输入点(INT2)、第一号安全开关(SN1)、第二号安全开关(SN2)、第十一号二极管(D11)、跳线(K1)、输出接口(P2’)、控制电源点(OP)、地点(GND)、锅身加热模块、电源模块、按键输入模块、LED指示模块、控制单元、无线通信模块;

控制电路中:第一号安全开关(SN1)的第一端与第一号输入点(INT1)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二号安全开关(SN2)的第一端与第二号输入点(INT2)相连;

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包括微控制器(AU2)、第七号电容(C7)、第十号电容(C10)、第十一号电容(C11);

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中:第十号电容(C10)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十一号电容(C1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中:第十号电容(C10)与第十一号电容(C11)相连.

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中:第七号电容(C7)的一端与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第七号电容(C7)的另一端与微控制器(AU2)的接地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接地脚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中: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电源脚与控制电源点(OP)相连;

控制电路中:控制单元的第十号电容(C10)的第一端与控制电源点(OP)相连,控制单元的第十号电容(C10)的第二端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包括锅身温度开关(S1)、第一号电阻(R1)、第二号电阻(R2)、第四号电阻(R4)、第八号电阻(R8)、第九号电阻(R9)、第一号电容(C1)、第一号二极管(D1)、第十一号二极管(D11)、第一号可控硅(KQ1)、第一号光耦合器(AU1);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锅身温度开关(S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二号安全开关(SN2)的第二端与第一号可控硅(KQ1)的阳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一号可控硅(KQ1)具有阳极、阴极、可控极;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一号可控硅(KQ1)的作用是开关,第一号可控硅(KQ1)的阴极与锅身温度开关(S1)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八号电阻(R8)与第一号电容(C1)串联;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一号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号可控硅(KQ1)的阴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八号电阻(R8)的一端与第一号可控硅(KQ1)的阳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一号可控硅(KQ1)的阳极通过第二号电阻(R2)与第一号光耦合器(AU1)的受光侧的阳极相连,第一号可控硅(KQ1)的可控极与第一号光耦合器(AU1)的受光侧的阴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一号光耦合器(AU1)的发光侧的阳极与第四号电阻(R4)的第一端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九号电阻(R9)的第一端与第一号光耦合器(AU1)的发光侧的阴极相连,第九号电阻(R9)的第二端与第一号可控硅(KQ1)的阳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中:第一号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号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一号安全开关(SN1)的第二端与第一号电阻(R1)的一端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一号安全开关(SN1)的第二端与锅身加热模块的锅身温度开关(S1)的第一端相连;

控制电路中:锅身加热模块的第四号电阻(R4)的第二端与控制电源点(OP)相连;

控制电路中:锅身加热模块的第一号二极管(D1)的正极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包括第十一号电阻(R11)、第十二号电阻(R12)、第四号电容(C4)、第五号电容(C5)、第六号电容(C6)、第五号二极管(D5)、第六号二极管(D6)、第七号二极管(D7)、第十一号二极管(D11)、跳线(K1)、输出接口(P2');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十一号电阻(R11)与第四号电容(C4)是并联;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四号电容(C4)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十二号电阻(R12)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四号电容(C4)的第二端与第十二号电阻(R12)的第一端相连;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十二号电阻(R12)的第二端与第五号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七号二极管(D7)的负极与第五号二极管(D5)的正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七号二极管(D7)正极与第六号二极管(D6)的正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六号二极管(D6)与第五号电容(C5)并联;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五号电容(C5)与第六号电容(C6)并联;

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中:第六号二极管(D6)的负极与第五号电容(C5)负极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四号电容(C4)的第一端与第一号安全开关(SN1)的第二端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七号二极管(D7)的正极与第二号安全开关(SN2)的第二端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六号二极管(D6)的正极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十一号二极管(D11)的正极与电源模块的第六号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十一号二极管(D11)的负极与跳线(K1)的一端相连;

控制电路中:输出接口(P2')具有第一端(sa)、第二端(sb);

控制电路中:跳线(K1)的另一端与控制电源点(OP)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五号二极管(D5)的负极与输出接口(P2')的第一端(sa)相连,输出接口(P2')的第二端(sb)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的按键输入模块包括第三号按键(SA3)、第四号按键(SA4)、第五号按键(SA5);

控制电路的按键输入模块中:第三号按键(SA3)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四号按键(SA4)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五号按键(SA5)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控制电路的按键输入模块中:第三号按键(SA3)的第一端与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的按键输入模块中:第四号按键(SA4)的第一端与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的按键输入模块中:第五号按键(SA5)的第一端与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三号按键(SA3)的第二端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四号按键(SA4)的第二端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中:第五号按键(SA5)的第二端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包括第三号电阻(R3)、第七号电阻(R7)、第十号电阻(R10)、第二号发光二极管(LD2)、第三号发光二极管(LD3)、第四号发光二极管(LD4);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中:第三号电阻(R3)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七号电阻(R7)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十号电阻(R10)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中:第三号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二号发光二极管(LD2)的正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中:第七号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三号发光二极管(LD3)的正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中:第十号电阻(R10)的第二端与第四号发光二极管(LD4)的正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中:第十号电阻(R10)的第一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中:第三号电阻(R3)的第一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中:第七号电阻(R7)的第一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LED指示模块的第二号发光二极管(LD2)的负极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中:LED指示模块的第三号发光二极管(LD3)的负极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中:LED指示模块的第四号发光二极管(LD4)的负极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包括通讯模块(P4)、第八号电容(C8)、第九号电容(C9)、通信稳压管(AD1)、第十号二极管(D10)、第一百一十号电阻(R110)、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第一百一十三号电阻(R113)、第一百一十四号电阻(R114)、第一百一十五号电阻(R115)、第一百一十六号电阻(R116);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第八号电容(C8)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九号电容(C9)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通讯模块(P4)的接口为SPI接口;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第八号电容(C8)与第九号电容(C9)并联;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通信稳压管(AD1)的正极与第八号电容(C8)的第二端相连;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第八号电容(C8)的第一端与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第八号电容(C8)的第二端与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接地端相连;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电源端与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相连,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第十号二极管(D10)的负极经由第一百一十号电阻(R110)电阻连接到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CE端经由第一百一十一号电阻(R111)连接到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CSN端经由第一百一十二号电阻(R112)连接到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SCK端经由第一百一十三号电阻(R113)连接到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MOSI端经由第一百一十四号电阻(R114)连接到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MISO端经由第一百一十五号电阻(R115)连接到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

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IRQ端经由第一百一十六号电阻(R116)连接到通信稳压管(AD1)的负极;

控制电路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CE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CSN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SCK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MOSI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MISO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IRQ端与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IO脚相连;

控制电路中: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接地端与地点(GND)相连;

控制电路中: 无线通信模块的第十号二极管(D10)的正极与控制电源点(OP)相连;

电位器模块包括第十四号限流电阻(A1-R14)、第一电位器(A1-VR1)、第八号旁路电容(A1-C8);

电位器模块中:第一电位器(A1-VR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输出端;第十四号限流电阻(A1-R14)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电位器模块中:第八号旁路电容(A1-C8)具有第一端、第二端;

电位器模块中:第一电位器(A1-VR1)的第一端与第十四号限流电阻(A1-R14)的第二端相连,第一电位器(A1-VR1)的第二端与第八号旁路电容(A1-C8)的第二端相连;

电位器模块中:第八号旁路电容(A1-C8)第一端与第一电位器(A1-VR1)的输出端相连;

电位器模块的第十四号限流电阻(A1-R14)的第一端与控制电路的控制电源点(OP)相连,电位器模块的第一电位器(A1-VR1)的第二端与控制电路的地点(GND)相连,电位器模块的第一电位器(A1-VR1)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一个具有AD采样功能的IO脚相连。

实施实例2、如实施实例1所述的加热电路,进一步地:控制电路的LED指示模块的第三号电阻(R3)的电阻值是2千欧姆。

实施实例3、如实施实例1所述的加热电路,进一步地:控制电路的锅身加热模块的第一号光耦合器(AU1)的型号是MOC3081。

实施实例4、如实施实例1所述的加热电路,进一步地: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的通讯模块(P4)的型号为NRF24L01。

实施实例5、如实施实例1所述的加热电路,进一步地:控制电路的无线通信模块的第九号电容(C9)的型号是104。

实施实例6、如实施实例1所述的加热电路,进一步地: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的第七号电容(C7)的电容值是1微法。

实施实例7、如实施实例1所述的加热电路,进一步地: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的微控制器(AU2)的型号是STM8S103-32PIN。

实施实例8、如实施实例1所述的加热电路,进一步地:控制电路的电源模块的第四号电容(C4)的耐压值是400伏特,型号是225。

以上实施实例不是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不详处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