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806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杯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日用百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了一种杯垫。。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杯垫大多是采用片状的纸板制成,对杯子的限位效果较差,容易因动作较大而导致杯子倾倒洒落的情况,而且洒落的水会直接流到桌面上,需要人为清洁,而且杯盖有时会闲置用不到,人们喜欢随手将其放在桌面上,由于杯盖直接与桌面接触,容易沾染桌面上的灰尘或异物,不卫生,同时杯盖在从桌面上拿起时较为不便,也会在桌面上遗留有水分,实用性较差,而且由于杯子的尺寸不一,导致无法通用。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特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采用沥水结构、限位效果好以及方便实用的杯垫。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杯垫,包括杯垫分体Ⅰ和杯垫分体Ⅱ,所述杯垫分体Ⅰ和杯垫分体Ⅱ通过箍圈形成组合式结构,所述箍圈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卡槽,所述杯垫分体Ⅰ和杯垫分体Ⅱ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卡片Ⅰ和卡片Ⅱ,所述杯垫分体Ⅰ上表面的一边位置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多个环形凹槽同心设置且单个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若干防滑凸起,多个环形凹槽的同心位置设置有一凸起部,所述杯垫分体Ⅰ上表面相对多个环形凹槽的另一边位置设置有用于杯盖限位的弧形卡槽,所述杯垫分体Ⅰ的外缘设置有用于杯把限位的U形卡槽与多个环形凹槽相对应。

进一步地,多个环形凹槽至同心位置的距离由内向外的方向呈逐渐递增的趋势。

进一步地,多个环形凹槽两两之间设置有让位间隙。

进一步地,单个所述弧形凹槽的外缘均匀设置有多个限位柱。

进一步地,所述杯垫分体Ⅰ为沥水盘,在沥水盘上设置有若干沥水孔。

进一步地,该杯垫除了杯垫分体Ⅰ和杯垫分体Ⅱ为塑料材质外其余部分均为硅胶材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杯垫分体Ⅰ、Ⅱ组合式结构,且杯垫分体Ⅰ为沥水盘,能够将杯子倾倒洒落或杯沿顺流而下的水汇聚至杯垫分体Ⅱ内,保持桌面的干净整洁,同时在杯垫上增设弧形卡槽用于卡嵌放置杯盖,便于收纳归整,还有U形卡槽用于固定杯把,以及防滑凸起、限位柱的设置均具有较好的限位作用,防止因动作过大而导致杯子倾倒的情况,方便实用,而且适应于不同尺寸的杯子,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杯垫分体Ⅰ,2、杯垫分体Ⅱ,3、箍圈,4、卡槽,5、卡片Ⅰ,6、卡片Ⅱ,7、环形凹槽,8、防滑凸起,9、凸起部,10、弧形卡槽,11、U形卡槽,12、让位间隙,13、限位柱,14、沥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杯垫,包括杯垫分体Ⅰ1和杯垫分体Ⅱ2,杯垫分体Ⅰ1和杯垫分体Ⅱ2通过箍圈3形成组合式结构,箍圈3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卡槽4,杯垫分体Ⅰ1和杯垫分体Ⅱ2的相对面分别设置有与卡槽4相适配的卡片Ⅰ5和卡片Ⅱ6,杯垫分体Ⅰ1上表面的一边位置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7,多个环形凹槽7同心设置且单个环形凹槽7内设置有若干防滑凸起8,多个环形凹槽7的同心位置设置有一凸起部9,杯垫分体Ⅰ1上表面相对多个环形凹槽7的另一边位置设置有用于杯盖限位的弧形卡槽10,杯垫分体Ⅰ1的外缘设置有用于杯把限位的U形卡槽11与多个环形凹槽7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环形凹槽7至同心位置的距离由内向外的方向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用于适应不同尺寸的杯子,减小使用局限,通用性较好。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环形凹槽7两两之间设置有让位间隙12,用于给环形凹槽7之间预留一点空隙,避免多个环形凹槽7之间存在相互干涉的情况,便于依据杯子的实际尺寸进行稍微调整,保证杯子与杯垫的匹配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单个弧形凹槽7的外缘均匀设置有多个限位柱13,杯子放置在相应的凹槽后,多个限位柱13抵接杯子底部的侧壁,相较于传统的片状杯垫而言具有较好的防滑限位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杯垫分体Ⅰ1为沥水盘,在沥水盘上设置有若干沥水孔14,用于将杯子倾倒洒落或杯沿顺流而下的水汇聚至杯垫分体Ⅱ2内,保持桌面的干净整洁,而且只需将杯垫分体Ⅱ2的卡片Ⅱ6从箍圈3卡槽4内取下即可实现杯垫分体Ⅱ2内的水的倾倒,操作简单,方便实用。

在本实施例中,该杯垫除了杯垫分体Ⅰ1和杯垫分体Ⅱ2为塑料材质外其余部分均为硅胶材质,塑料材质的硬度较大能够保证杯垫整体的稳定性,而且硅胶材质的部分在保证较好的限位效果的同时,不会对杯子造成损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杯垫分体Ⅰ、Ⅱ组合式结构,便于收纳归整,具有较好的限位作用,方便实用,而且适应于不同尺寸的杯子,通用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