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人体位固定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8896阅读:1049来源:国知局
颈椎病人体位固定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骨科颈椎骨折/术后病人保持头颈中立位置的枕头。



背景技术:

颈椎骨折/术后病人,早期需长时间取仰卧位,患者的头枕部会有压痛,甚至会发生压疮,颈部也会呈悬空状态,时间过长,患者会感到颈部酸痛不适;患者在睡眠时会无意识变动体位,存在风险。临床上,护士常需要患者家属准备10张左右毛巾,垫于头枕部、颈部处,两侧用盐袋或沙袋固定,外面使用毛巾包裹。护士在为颈椎患者翻身时,一般需要2-3人,一位护士固定头颈部;一位护士协助取下患者头颈部下的毛巾以及固定颈部的盐袋,并放置与肩同高的枕头,加以固定;另外还需要一位护士或家属协助患者翻身。既需要大量人员,大量物资,大量时间,同时在为患者更换毛巾或体位时,因为每个护士固定手法不一,患者可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且翻身时存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椎病人体位固定枕,使患者在仰卧、侧卧时均达到治疗所需支撑高度,约束定位头颈部可完成瞬间体位转换,增加颈椎患者卧位舒适度。并且预防头枕部的压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颈椎病人体位固定枕,包括垫于病人头部下方的头枕和垫于病人颈部下方的颈枕;所述头枕与颈枕相互连接,且颈枕高于头枕;所述头枕和颈枕两侧分别连接有头颈固定枕;所述头颈固定枕的高度与病人肩宽相配合;所述颈枕内填充有气囊,还 包括用于为气囊充气的手捏加压球。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颈枕的外表面为曲面。曲面的颈枕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加大与颈部接触的面积,为病人颈部提供更好的支撑,避免病人仰卧时颈部悬空。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头枕内填充有海绵。海绵透气、柔软、弹性适中,为病人头部提供舒适的支撑。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头颈固定枕内的填充物为上下两层,其下层为颗粒状填充物占1/3,其上层为絮状填充物占2/3。首先颗粒状的填充物容易固定头部保持头颈中立位的体位,而絮状填充物提供足够的缓冲,使得头部与头颈固定枕接触更加舒适,翻身侧卧时不会感受到颗粒填充物的压迫。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头颈固定枕内下层填充物为荞麦或者决明子。荞麦和决明子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特别是决明子,润肠通便,降脂明目,治疗便秘及高血脂,高血压。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降血压降血脂。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头颈固定枕的高度为10-15厘米。与大部分病人的肩宽相符。这里所谓的肩宽是指病人肩部边缘到头部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颈椎病人体位固定枕,其颈枕内填充有可充放气的气囊,用于调节高度以适应不同的病人。其两侧的头颈固定枕在病人侧卧时也能保持头颈的中立位置,减轻了医务人员及病人家属的工作量,节约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头枕、2颈枕、3头颈固定枕、4手捏加压球、5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包括垫于病人头部下方的头枕1和垫于病人颈部下方的颈枕2;所述头枕1与颈枕2相互连接,且颈枕2高于头枕1;头枕1内填充有海绵。颈枕2的外表面为曲面。所述头枕1和颈枕2两侧方别连接有头颈固定枕3;所述头颈固定枕3的高度与病人肩宽相配合;所述颈枕2内填充有气囊5,还包括用于为气囊5充气的手捏加压球4。所述头颈固定枕3内的填充物为上下两层,其下层为颗粒状填充物占1/3,最好为荞麦或者决明子,其上层为絮状填充物占2/3。头颈固定枕3的高度最好为10-15厘米。头枕1和颈枕2的宽度为18-20厘米。

使用的时候,如果病人需要仰卧,将头枕1垫于病人头部下方,将颈枕2垫于病人颈部下方。并通过手捏加压球4为颈枕2内的气囊5充气,将颈枕2调节到合适的高度。此时头颈固定枕3用于夹持病人头部,固定病人头部的位置。

如果病人需要侧卧,可直接枕于头颈固定枕3上。由于头颈固定枕3的高度与病人肩宽一致,这样使得病人的头部始终中立。

本申请中的“肩宽”是指病人肩膀边缘到头部之间的距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