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具,具体说,涉及一种铜胎掐丝珐琅工艺马鞍。
背景技术:
据历史记载,西元1219年成吉思汗攻击大食国,蒙古人自古有重视工匠的习俗,每每攻下一城,往往保住工匠以此发扬元代手工业。元蒙统一全国后,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多,许多身怀绝技的工匠纷纷来到中国,阿拉伯工匠带来了烧造掐丝珐琅的技术和主要原料。史载蒙人合赞(1271~1306),在元成宗时期册封为伊儿汗国统治波斯一带的呼罗珊汗,合赞除精通其蒙古母语之外,也略悉阿拉伯、波斯、印度、中国、富浪等国语文,凡百工技艺,皆亲手为之,当时合赞就亲自研习珐琅制作技艺,在掌握烧造珐琅技术后,为符合中国统治者的审美趣味,生产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制品。发展至今,富有蒙古民族特色的铜胎掐丝珐琅手工艺已濒临失传,具有蒙古特色的珐琅作品更是少之又少。部分现存作品也仅仅是用景泰蓝加以点缀,其景泰蓝工艺也未达到现有的水平。此外记载的文献更是未得到关注、记载和整理。马鞍是马具之一,放在骡马背上供人骑坐,其外形通常是两头高中间低,用包着皮革的木框做成,内塞软物。马鞍是蒙族人代表胜利的象征。马鞍的结构通常包括:鞍鞒边、前鞍鞒、前梢绳、镫磨、鞍韂、镫带(吊镫皮条)、马镫、带扣、楔、肚带、鞍垫、鞍花、后鞍鞒、泡钉、鞍翅、鞍屉(亦称“鞍鞯”)、后梢绳和扯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马鞍,将艺术设计与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完美结合,可以完美展现出马鞍的设计风格。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铜胎掐丝珐琅工艺马鞍,包括鞍鞒和两块鞍翅,两块所述鞍翅设置在所述鞍鞒的下部内侧,所述鞍鞒包括鞍鞒本体、前鞍鞒和后鞍鞒,所述前鞍鞒和所述后鞍鞒分别设置在所述鞍鞒本体的两端,所述前鞍鞒的外侧包覆有前鞍鞒工艺外壳,所述前鞍鞒工艺外壳设置有第一扣边,所述第一扣边包覆在所述前鞍鞒的鞍鞒边上;所述后鞍鞒的外侧包覆有后鞍鞒工艺外壳,所述后鞍鞒工艺外壳设置有第二扣边,所述第二扣边包覆在所述后鞍鞒的鞍鞒边上;所述鞍翅在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有前翼和后翼,所述鞍翅、所述前翼和所述后翼分别开有梢绳孔。进一步:所述前翼位于所述前鞍鞒的前部,所述后翼位于所述后鞍鞒的后部。进一步:所述前翼包括左前翼和右前翼,所述左前翼和所述右前翼开有所述梢绳孔,所述左前翼和所述右前翼设置有开口。进一步:所述左前翼在侧部设置有左前翼边条,所述右前翼在侧部设置有右前翼边条。进一步:所述后翼包括左后翼和右后翼,所述左后翼和所述右后翼开有所述梢绳孔,所述左后翼和所述右后翼设置有开口。进一步:所述左后翼在侧部设置有左后翼边条,所述右后翼在侧部设置有右后翼边条。进一步:所述前翼和所述鞍翅的所述梢绳孔内穿设有前梢绳,所述后翼和所述鞍翅的所述梢绳孔内穿设有后梢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将艺术设计与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完美结合,可以完美展现出马鞍的设计风格。本实用新型延续了蒙古民族精湛的手工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在制作本实用新型时占首要地位,在此基础上融入蒙古民族传统手工艺如:皮雕、錾刻、毡艺等,最终将艺术作品表现地细致入微。2、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使用了景泰蓝工艺,使用景泰蓝工艺来展现民族设计风格。特别是对于蒙古民族的设计元素,通过景泰蓝工艺展现得淋漓尽致。本实用新型将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工艺与蒙古族传统手工艺(皮艺、毡艺、雕刻)相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工艺在守护传统精湛工艺的基础上拓展了蒙古族传统手工艺新的发展方向,从而复兴这一远久的民族手工艺,创作出系列精湛的民族特色珐琅作品,制作一批精湛的工艺品,如:马鞍、苏力德、酒具等。一件完美的器物首先需要精细的布局,包含了图案内容(主题)、零碎结构、主体纹饰的分布安排,达到的器物功能、艺术质量和工艺质量相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造型突出了蒙古民族及游牧文化的生活文化功能。古代景泰蓝的用途为皇家御用,分为实用和陈设,有些为并用,这类器物不仅是为了实用和美观,更主要的是起到一种体现皇家威严的作用,因此成品马鞍仍然忠实生活的功能造型,以人为本并为人服务,将其艺术价值与特色发挥之最大。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工艺突出了蒙古民族文化内涵。景泰蓝是一项可以填充进很多东西的工艺形式,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也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都可以表现得恰到好处,蒙古民族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将其完美融合也正是我的作品的最大特点之一。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标准化,并且生产工艺也可以实现标准化,所以便于大面积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铜胎掐丝珐琅工艺马鞍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铜胎掐丝珐琅工艺马鞍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铜胎掐丝珐琅工艺马鞍的右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左前翼的结构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右前翼的结构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左后翼的结构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右后翼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马鞍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以适应市场和大众审美情趣的提高。本实用新型将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工艺融合于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之中,创新理念、打造蒙古族实用新型马鞍。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铜胎掐丝珐琅工艺马鞍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铜胎掐丝珐琅工艺马鞍的左视图;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铜胎掐丝珐琅工艺马鞍的右视图。铜胎掐丝珐琅工艺马鞍的结构包括:鞍鞒和两块鞍翅,鞍鞒和鞍翅是两个主要部件,两块鞍翅设置在鞍鞒的下部内侧,并左右对称。鞍鞒用于承载骑乘者,鞍翅用于支撑鞍鞒,使用时鞍翅压在马背上。鞍鞒包括:鞍鞒本体1、前鞍鞒12、后鞍鞒11;前鞍鞒12和后鞍鞒11分别设置在鞍鞒本体1的两端,前鞍鞒12和后鞍鞒11的边缘称为鞍鞒边。通常,前鞍鞒12的高度高于后鞍鞒11。前鞍鞒12的外侧包覆有前鞍鞒工艺外壳3,前鞍鞒工艺外壳3设置有第一扣边,第一扣边包覆在前鞍鞒12的鞍鞒边上。后鞍鞒11的外侧包覆有后鞍鞒工艺外壳2,后鞍鞒工艺外壳2设置有第二扣边,第二扣边包覆在后鞍鞒11的鞍鞒边上。鞍翅在两个端部分别套装有前翼4和后翼5,前翼4位于前鞍鞒12的前部,后翼5位于后鞍鞒11的后部。鞍翅、前翼4和后翼5分别开有梢绳孔6,前梢绳穿在前翼4和鞍翅的梢绳孔6内,后梢绳穿在后翼5和鞍翅的梢绳孔6内。后鞍鞒工艺外壳2、前鞍鞒工艺外壳3、前翼4和后翼5采用景泰蓝工艺加工而成,上面可以设计各种风格图案。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左前翼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右前翼的结构图。前翼4包括:左前翼41和右前翼42,左前翼41和右前翼42分别开有梢绳孔6。左前翼41和右前翼42设置有开口。左前翼41在侧部设置有左前翼边条43,右前翼42在侧部设置有右前翼边条44。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左后翼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右后翼的结构图。后翼5包括:左后翼51和右后翼52,左后翼51和右后翼52分别开有梢绳孔6。左后翼51和右后翼52设置有开口。左后翼51在侧部设置有左后翼边条53,右后翼52在侧部设置有右后翼边条54。进一步扩展本实用新型制作工艺,马鞍的马镫、带扣、楔等金属部件也采用景泰蓝工艺制取,并且马具(包括:马鞍、马棒、马辔、鞍花)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采用景泰蓝工艺制作,这种创新工艺在马鞍制作工艺中从未出现,以体现民族风格,属于首创。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