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61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式枕头,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螺杆调节高度的可调节式枕头。



背景技术:

颈椎的问题大都是源于长期姿势不良的生活习惯。由于睡眠保持姿势的时间(6~8小时),占我们生活的三分之一时间,不良的睡姿即成了导致颈椎问题的重要因素。合适高度的枕头成为了保护颈椎的关键。

市场上所销售的保健枕头,虽然是根据人体颈椎工学,但事实上,均指的是“平躺仰卧姿势”,忽略了侧身睡姿的人群。根据调查显示,睡觉时只采用仰卧平躺的人占13%,只采用侧睡姿势者占29%,两种姿势混合着睡的人占58%。因此,市场上流通的保健枕头无法满足侧身睡觉人群的需求,其罹患颈椎病的情况依然存在,甚至更为严重。同时,由于个人的体型、脖颈长度、肩膀大小都有着一定区别,现有的保健枕头已经无法正确保护不同人的颈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螺杆调节高度的可调节式枕头,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自由调整,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可调节式枕头,包括本体、上板、盖板和高度调节构件,所述本体与所述盖板互相装接在一起,并构成安装腔体,所述高度调节构件与所述上板相配合,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高度调节构件包括左调节螺杆、右调节螺杆和基板,所述左调节螺杆和右调节螺杆分别螺旋配合于所述基板,所述左调节螺杆和右调节螺杆分别与所述上板相固接,并通过该上板调节所述本体的左右二侧的高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上板为二个侧端设有弧形缺口的平板,所述高度调节构件还包括左调节座和右调节座,所述左调节螺杆通过该左调节座与其中一侧的上板相配合,所述右调节螺杆通过所述右调节座与其中另一侧的上板相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高度调节构件还包括前调节螺杆和前支撑座,该前调节螺杆通过该前支撑座配合于所述本体,并调节所述本体的前侧高度。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本体为柔性材料。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本体的中部向下凹设有用于与人体头部相配合的让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左调节螺杆和右调节螺杆调整枕头的左右二侧的高度,可使枕头根据用户的体型、脖颈长度、肩膀大小进行调整,更加合理地保护用户的颈椎;

(2)通过螺杆结构实现调整枕头高度的目的,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易于推广,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式枕头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式枕头,包括本体1、上板21、22、盖板5和高度调节构件,所述本体1与所述盖板5互相装接在一起,并构成安装腔体,所述高度调节构件与所述上板21、22相配合,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高度调节构件包括左调节螺杆31、右调节螺杆32和基板37,所述左调节螺杆31和右调节螺杆32分别螺旋配合于所述基板37,所述左调节螺杆31和右调节螺杆32分别与所述上板21、22相固接,并通过该 上板21、22调节所述本体1的左右二侧的高度。

更进一步的,还设有配合于所述高度调节构件底侧的底板4。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板21、22为二个侧端设有弧形缺口的平板,所述高度调节构件还包括左调节座33和右调节座34,所述左调节螺杆31通过该左调节座33与其中一侧的上板21相配合,所述右调节螺杆32通过所述右调节座34与其中另一侧的上板22相配合。

更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节构件还包括前调节螺杆35和前支撑座36,该前调节螺杆35通过该前支撑座36配合于所述本体1,并调节所述本体1的前侧高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为柔性材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的中部向下凹设有用于与人体头部相配合的让位部。该让位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供人体头部依靠的位置,并与人体脖颈的曲线相贴合 。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式枕头,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