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立衬羽绒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4912阅读:80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立衬羽绒被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立衬羽绒被,包括被体的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所述上层面料上设有若干条间隔分布的第一纵绗缝线及若干条间隔分布的第一横绗缝线,所述下层面料上设有与第一纵绗缝线同等数量的、间隔分布的第二纵绗缝线及与第一横绗缝线同等数量的、间隔分布的第二横绗缝线,上下对应的第一横绗缝线与第二横绗缝线之间倾斜缝制有纵面立衬条,相连纵面立衬条之间关于横截面对称,上下对应的第一纵绗缝线与第二纵绗缝线之间倾斜缝制有横面立衬条,相邻横面立衬条之间关于纵截面对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羽绒被充绒均匀。
【专利说明】
一种内立衬羽绒被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羽绒被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内立衬羽绒被。
【背景技术】
[0002]立体立衬工艺的羽绒被,由于内部立衬条的存在,使得每一小格中的羽绒,有一个相对立体的空间,完全释放羽绒这种材质的蓬松性能,增加羽绒被内部静止空气的含量,从而增加其保暖性能。但是由于普通立衬条都是垂直缝制的,这就使得在立衬条存在的垂直空间上,只有一层立衬面料,并不含有羽绒。也就是说,普通立体立衬羽绒被,无法做到绝对的充绒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绒均匀的内立衬羽绒被。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立衬羽绒被,包括被体的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所述上层面料上设有若干条间隔分布的第一纵绗缝线及若干条间隔分布的第一横绗缝线,所述下层面料上设有与第一纵绗缝线同等数量的、间隔分布的第二纵绗缝线及与第一横绗缝线同等数量的、间隔分布的第二横绗缝线,上下对应的第一横绗缝线与第二横绗缝线之间倾斜缝制有纵面立衬条,相连纵面立衬条之间关于横截面对称,上下对应的第一纵绗缝线与第二纵绗缝线之间倾斜缝制有横面立衬条,相邻横面立衬条之间关于纵截面对称。
[0005]在上述方案基础上,该羽绒被的充绒口位于被体左侧面或右侧面上。
[0006]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横绗缝线、第二横绗缝线的数量均为偶数;所述上层面料两端的两条第一横绗缝线分别与对应端端边间距均为Ml,自被体头端至尾端,相邻第一横绗缝线之间间距按照先M3后Ml顺序交替分布;所述下层面料两端的两条第二横绗缝线分别与对应端端边间距均为M2,自被体头端至尾端,相邻第二横绗缝线之间间距按照先Ml后 M3 顺序交替分布;M1>M2>M3>0,且 M1-M2=M2-M3。
[0007]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被体长度为230011,]/11=29.1011,]/12=25.1011,]/0=21.1cm。
[0008]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纵绗缝线、第二纵绗缝线的数量均为偶数;所述上层面料两侧的两条第一纵绗缝线分别与对应侧侧边间距均为NI,自被体左侧至右侧,相邻第一纵绗缝线之间间距按照先N3后NI顺序交替分布;所述下层面料两侧的两条第二纵绗缝线分别与对应侧侧边间距均为N2,自被体左侧至右侧,相邻第二纵绗缝线之间间距按照先NI后 N3 顺利交替分布;NI >N2>N3>0,且 N1_N2=N2_N3。
[0009]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被体宽度为200cm,Nl=32cm,N2=28cm,N3=24cm。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羽绒被,其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之间的横面立衬条和纵面立衬条均为倾斜分布,且相邻两条横面立衬条、相邻两条纵面立衬条均为对称分布,在横面立衬条、纵面立衬条两侧形成上下相对的两个三角空间,且两个三角空间中均含有羽绒,从而使得整条羽绒被的充绒均匀度增加。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被体上层面料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被体下层面料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面立衬条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纵面立衬条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为:1-被体,2-上层面料,3-下层面料,4-第一纵绗缝线,5-第一横绗缝线,6-第二纵衔缝线,7-第二横衔缝线,8-纵面立衬条,9-横面立衬条,I O-充绒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7]参照图1至图4可知,一种内立衬羽绒被,包括被体I的上层面料2和下层面料3,所述上层面料2上设有六条间隔分布的第一纵绗缝线4及八条间隔分布的第一横绗缝线5,所述下层面料3上设有六条间隔分布的第二纵绗缝线6及与八条间隔分布的第二横绗缝线7。
[0018]上下对应的第一横绗缝线5与第二横绗缝线7之间倾斜缝制有纵面立衬条8,相连纵面立衬条8之间关于横截面对称。具体的:参照图1,被体I长度为230cm,上层面料2两端的两条第一横绗缝线5分别与对应端端边间距均为Ml=29.lcm,自被体I头端至尾端(参照图1和图2,以图中被体I上部为头端、下部为尾端),相邻第一横绗缝线5之间间距按照先M3=21.1cm后Ml=29.1cm的顺序交替分布。
[0019]参照图2,所述下层面料3两端的两条第二横绗缝线7分别与对应端端边间距均为M2=25.lcm,自被体I头端至尾端,相邻第二横绗缝线7之间间距按照先Ml=29.1cm后M3 =21.1 cm顺序交替分布。其中的:Ml-M2=M2-M3=4cm,参照图4,被体I高度为3cm,则得出纵面立衬条8长度为5cm,在纵面立衬条8两侧形成上下相对的两个三角空间。
[0020]上下对应的第一纵绗缝线4与第二纵绗缝线6之间倾斜缝制有横面立衬条9,相邻横面立衬条9之间关于纵截面对称。具体的:参照图1,被体I宽度为200cm,上层面料2两侧的两条第一纵绗缝线4分别与对应侧侧边间距均为Nl=32cm;自被体I左侧至右侧,相邻第一纵绗缝线4之间间距按照先N3=24cm后Nl=32cm顺序交替分布。
[0021]参照图2,所述下层面料3两侧的两条第二纵绗缝线6分别与对应侧侧边间距均为N2=28cm;自被体I左侧至右侧,相邻第二纵衔缝线6之间间距按照先Nl=32cm后N3=24cm顺利交替分布。其中的:且N1-N2=N2-N3,参照图3,被体I高度为3cm,则得出横面立衬条9长度为5cm,在横面立衬条9两侧形成上下相对的两个三角空间。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羽绒被,其上层面料2与下层面料3之间的横面立衬条9和纵面立衬条8均为倾斜分布,且相邻两条横面立衬条9、相邻两条纵面立衬条8均为对称分布,在横面立衬条9、纵面立衬条8两侧形成上下相对的两个三角空间,且两个三角空间中均含有羽绒,从而使得整条羽绒被的充绒均匀度增加。
[0023]传统的充绒工艺,总是将充绒口放在羽绒被的尾端,这就使得在头端到尾端的方向上,有多条连通的纵向充绒通道。在羽绒被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长期多次的拖拽拉扯等运动,内部的羽绒顺着这些纵向充绒通道,慢慢向被尾端集中,导致整体羽绒被被头变空的现象,严重影响使用。由于羽绒被使用过程中,左右的受力要远远小于上下的受力,因此,本实用新型对此做出更好的改进,将羽绒被的充绒口 10开设在被体I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上,使得羽绒被只有左右的横向充绒通道。这就可以使得羽绒在稳定地停留在单条绗缝格中,长期使用也不会跑动。
【主权项】
1.一种内立衬羽绒被,包括被体的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所述上层面料上设有若干条间隔分布的第一纵绗缝线及若干条间隔分布的第一横绗缝线,所述下层面料上设有与第一纵绗缝线同等数量的、间隔分布的第二纵绗缝线及与第一横绗缝线同等数量的、间隔分布的第二横绗缝线,其特征在于:上下对应的第一横绗缝线与第二横绗缝线之间倾斜缝制有纵面立衬条,相连纵面立衬条之间关于横截面对称,上下对应的第一纵绗缝线与第二纵绗缝线之间倾斜缝制有横面立衬条,相邻横面立衬条之间关于纵截面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立衬羽绒被,其特征在于:该羽绒被的充绒口位于被体左侧面或右侧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立衬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绗缝线、第二横绗缝线的数量均为偶数;所述上层面料两端的两条第一横绗缝线分别与对应端端边间距均为Ml,自被体头端至尾端,相邻第一横绗缝线之间间距按照先M3后Ml顺序交替分布;所述下层面料两端的两条第二横绗缝线分别与对应端端边间距均为M2,自被体头端至尾端,相邻第二横绗缝线之间间距按照先Ml后M3顺序交替分布;Ml >M2>M3>0且Ml-M2=M2-M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立衬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被体长度为230cm,Ml=29.lcm,M2=25.lcm,M3=21.1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立衬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绗缝线、第二纵绗缝线的数量均为偶数;所述上层面料两侧的两条第一纵绗缝线分别与对应侧侧边间距均为NI,自被体左侧至右侧,相邻第一纵绗缝线之间间距按照先N3后NI顺序交替分布;所述下层面料两侧的两条第二纵绗缝线分别与对应侧侧边间距均为N2,自被体左侧至右侧,相邻第二纵绗缝线之间间距按照先NI后N3顺利交替分布;N1>N2>N3>0且N1-N2=N2-N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立衬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被体宽度为200cm,Nl=32cm,N2=28cm,N3=24cm。
【文档编号】A47G9/02GK205696933SQ201620413954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0日
【发明人】何宁
【申请人】宜庭家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