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及含有其的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5727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及含有其的电饭煲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及含有其的电饭煲,属于家用电器中的电饭煲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电饭煲整体活动的开盖按钮结构,设置的导柱为两个,且长度相同,在开盖按动过程中,导柱不能保持与扣板接触,受力不均匀,容易偏位卡死,开盖不方便,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及含有其的电饭煲,通过至少两个长短不一的导柱,能够使开盖按钮在在开盖过程中保持与扣板表面接触,受力均匀,开盖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包括扣板和开盖按钮,所述扣板的中部转动连接在电饭煲外壳罩上,所述扣板的上端内侧设有可压接在电饭煲盖上的扣合部,所述开盖按钮安装在电饭煲底座上,所述开盖按钮的内侧连接有导柱,所述开盖按钮可相对于电饭煲底座内外移动,从而通过导柱推动扣板进行翻转,控制所述电饭煲盖的打开和闭合,所述导柱至少为两个且长度不同,至少两个所述导柱均穿过所述电饭煲底座并位于所述扣板的外侧,且至少一个所述导柱抵在所述扣板下端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开盖按钮上设置至少两个导柱,且导柱长度有所差异,能够使开盖按钮的导柱在开盖过程保持与扣板外表面接触,实现良好的受力效果,使受力均匀,开盖按钮活动更加顺畅,开盖方便,实现更好的使用体验,避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所述扣板的中部转动连接在电饭煲外壳罩上,上部有扣合部,下端被至少一个导柱推动,转动处在中间,推动的受力点在转动处的下方,可以形成类似跷跷板的结构,上部被下部带动翻转,实现类似跷跷板的翻转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扣板的中部设置有转轴,所述电饭煲外壳罩上设有与转轴对应的轴孔,所述扣板通过转轴和轴孔转动连接在电饭煲外壳罩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扣板的转轴可以是相对设置在扣板中部两侧的圆柱形转动块,也可以是一个横向贯穿扣板中部的轴,电饭煲外壳罩上设置一个供扣板转动的区域,一般设置在电饭煲盖与电饭煲外壳罩的转动连接处的相对的端部,这个区域具体可以由两个竖直板之间的间隙形成,两个竖直板上分别设有对应的轴孔,这样扣板就可以通过转轴与轴孔的转动配合而转动连接在这个区域内,当扣板被开盖按钮带动而发生翻转时,其上端的扣合部转动到电饭煲盖外,与电饭煲盖脱离,电饭煲盖打开,当松开开盖按钮时,扣板回到竖直位置,其上端的扣合部可以压接在电饭煲盖上,关闭电饭煲盖。具体的,扣板与电饭煲外壳罩的转动处可以设置扭簧,与电饭煲外壳罩上的一些阻挡结构对应,扭簧一直处于压紧的状态,施加扣板向竖直方向转动的力,按下开盖按钮时,扣板转动,扭簧被进一步压紧,松开开盖按钮时,扣板在扭簧压紧力的作用下,回到竖直状态。

进一步,所述电饭煲底座上设有按钮座,所述开盖按钮通过扣位安装在所述按钮座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饭煲底座的侧壁上可以内陷形成 一个按钮座,开盖按钮设置在按钮座内,并可以相对的内外移动,向内移动时,通过导柱推动扣板翻转,打开电饭煲盖,向外移动时,扣板回位,回到竖直状态,扣板上端的扣合部压接住电饭煲盖,实现关闭电饭煲盖。具体的,扣位可以是设置在开盖按钮两侧、凸出的楔形块,而在按钮座上设有对应的通孔,开盖按钮向内移动时扣位可以穿过通孔自由的向内移动,开盖按钮向外移动时,扣位可以抵住按钮座的侧壁,形成限位,防止开盖按钮脱离按钮座。

进一步,所述按钮座上设有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导柱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导柱穿过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开盖按钮的内侧面与所述按钮座之间设置有用于开盖按钮复位的弹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除了转轴处的扭簧对扣板进行复位,在开盖按钮处还可以设置弹簧,弹簧处于压紧状态,按压开盖按钮向内移动时,弹簧进一步压紧,松开开盖按钮时,开盖按钮在弹簧反向弹力的作用下向外移动,回到初始位置。

进一步,所述导柱上下平行间隔设置,且均与所述开盖按钮垂直。具体的,可以将开盖按钮设置成竖直的,而导柱均设置成水平的。

进一步,所述导柱从上至下长度依次增大,位于最下方的导柱抵在所述扣板下端的外侧。

进一步,位于下方的导柱与其上方相邻的导柱的长度之差等于两个导柱之间的距离与电饭煲盖打开时所述扣板相对于竖直面的翻转角度的正切值的乘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开盖按钮上设置至少两个导柱,并且导柱的长度有所差异,并且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能够使开盖按钮的导柱在开盖过程保持与扣板外表面接触。

具体的,导柱上下排列,而且从上至下长度依次增大,导柱的长度与扣板翻转的角度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设定开盖按钮靠下方的导柱为第二导柱,长度为L2,相邻的位于第二导柱上方的导柱为第一导柱,长度为L1,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之间的距离为S,电饭煲盖打开时所述扣板相对于竖直面的翻转角度为a,则长度关系为:L1=L2-tan(a)×S,即L2-L1=tan(a)×S,所有导柱按照上下排布,均存在相似的函数关系。

进一步,所述导柱设置有两个或三个。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柱数目大于两个即可,一般考虑到开盖按钮的大小及整个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所占的空间,导柱设有两个或三个为优选技术方案,既可以满足长度的函数关系,实现导柱在开盖过程保持与扣板接触,方便使用,还可以节省空间,降低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煲,包括电饭煲底座、电饭煲外壳罩和电饭煲盖,所述电饭煲外壳罩设置在电饭煲底座的上端,所述电饭煲盖转动连接在所述电饭煲外壳罩上,还包括所述的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所述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控制所述电饭煲盖的打开和闭合。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还可以运用在类似需要打开或关闭的盖结构中,比如电压力锅、榨汁机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开盖按钮结构的电饭煲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开盖按钮结构的电饭煲打开电饭煲盖时的侧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开盖按钮结构的电饭煲关闭电饭煲盖时的侧视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扣板,11、转轴,2、电饭煲外壳罩,21、轴孔,3、电饭煲底座,31、按钮座,4、开盖按钮,41、第一导柱,42、第二导柱,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包括扣板1和开盖按钮4,所述扣板1的中部转动连接在电饭煲外壳罩2上,所述扣板1的上端内侧设有可压接在电饭煲盖上的扣合部,所述开盖按钮4安装在电饭煲底座3上,所述开盖按钮4的内侧连接有导柱,所述开盖按钮4可相对于电饭煲底座3内外移动,从而通过导柱推动扣板1进行翻转,控制所述电饭煲盖的打开和闭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至少为两个且长度不同,至少两个所述导柱均穿过所述电饭煲底座3并位于所述扣板1的外侧,且至少一个所述导柱抵在所述扣板1下端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开盖按钮4上设置至少两个导柱,且导柱长度有所差异,能够使开盖按钮4的导柱在开盖过程保持与扣板1外表面接触,实现良好的受力效果,使受力均匀,开盖按钮4活动更加顺畅,开盖方便,实现更好的使用体验,避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所述扣板1的中部转动连接在电饭煲外壳罩2上,上部有扣合部,下端被至少一个导柱推动,转动处在中间,推动的受力点在转动处的下方,可以形成类似跷跷板的结构,上部被下部带动翻转,实现类似跷跷板的翻转效果。

所述扣板1的中部设置有转轴11,所述电饭煲外壳罩2上设有与转轴11对应的轴孔21,所述扣板1通过转轴11和轴孔21转动连接在电饭煲外壳罩2上。

扣板1的转轴11可以是相对设置在扣板1中部两侧的圆柱形转动块, 也可以是一个横向贯穿扣板1中部的轴,电饭煲外壳罩2上设置一个供扣板1转动的区域,一般设置在电饭煲盖与电饭煲外壳罩2的转动连接处的相对的端部,这个区域具体可以由两个竖直板之间的间隙形成,两个竖直板上分别设有对应的轴孔21,这样扣板1就可以通过转轴11与轴孔21的转动配合而转动连接在这个区域内,当扣板1被开盖按钮4带动而发生翻转时,其上端的扣合部转动到电饭煲盖外,与电饭煲盖脱离,电饭煲盖打开,当松开开盖按钮4时,扣板1回到竖直位置,其上端的扣合部可以压接在电饭煲盖上,关闭电饭煲盖。具体的,扣板1与电饭煲外壳罩2的转动处可以设置扭簧,与电饭煲外壳罩2上的一些阻挡结构对应,扭簧一直处于压紧的状态,施加扣板1向竖直方向转动的力,按下开盖按钮4时,扣板1转动,扭簧被进一步压紧,松开开盖按钮4时,扣板1在扭簧压紧力的作用下,回到竖直状态。

所述电饭煲底座3上设有按钮座31,所述开盖按钮4通过扣位安装在所述按钮座31上。电饭煲底座3的侧壁上可以内陷形成一个按钮座31,开盖按钮4设置在按钮座31内,并可以相对的内外移动,向内移动时,通过导柱推动扣板1翻转,打开电饭煲盖,向外移动时,扣板1回位,回到竖直状态,扣板1上端的扣合部压接住电饭煲盖,实现关闭电饭煲盖。具体的,扣位可以是设置在开盖按钮4两侧、凸出的楔形块,而在按钮座31上设有对应的通孔,开盖按钮4向内移动时扣位可以穿过通孔自由的向内移动,开盖按钮4向外移动时,扣位可以抵住按钮座31的侧壁,形成限位,防止开盖按钮4脱离按钮座31。

所述按钮座31上设有至少两个分别与所述导柱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导柱穿过对应的通孔。

所述开盖按钮4的内侧面与所述按钮座31之间设置有用于开盖按钮复位的弹簧5。除了转轴11处的扭簧对扣板1进行复位,在开盖按钮4处还可以设置弹簧5,弹簧5处于压紧状态,按压开盖按钮4向内移动时,弹簧5 进一步压紧,松开开盖按钮4时,开盖按钮4在弹簧5反向弹力的作用下向外移动,回到初始位置。

所述导柱上下平行间隔设置,且均与所述开盖按钮4垂直。具体的,可以将开盖按钮4设置成竖直的,而导柱均设置成水平的。。所述导柱从上至下长度依次增大,位于最下方的导柱抵在所述扣板1下端的外侧,其长度关系具体表现为:位于下方的导柱与其上方相邻的导柱的长度之差等于两个导柱之间的距离与电饭煲盖打开时所述扣板1相对于竖直面的翻转角度的正切值的乘积。本实用新型开盖按钮4上设置至少两个导柱,并且导柱的长度有所差异,并且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能够使开盖按钮4的导柱在开盖过程保持与扣板1外表面接触。

具体的,导柱上下排列,而且从上至下长度依次增大,导柱的长度与扣板1翻转的角度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设定开盖按钮5靠下方的导柱为第二导柱42,长度为L2,相邻的位于第二导柱42上方的导柱为第一导柱41,长度为L1,第一导柱41和第二导柱42之间的距离为S,电饭煲盖打开时所述扣板1相对于竖直面的翻转角度为a,则长度关系为:L1=L2-tan(a)×S,即L2-L1=tan(a)×S,所有导柱按照上下排布,均存在相似的函数关系。

所述导柱设置有两个或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导柱数目大于两个即可,一般考虑到开盖按钮4的大小及整个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所占的空间,导柱设有两个或三个为优选技术方案,既可以满足长度的函数关系,实现导柱在开盖过程保持与扣板1接触,方便使用,还可以节省空间,降低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如图3所示,需要打开电饭煲盖时,按下开盖按钮4,开盖按钮4向电饭煲底座内移动,开盖按钮4最下方的导柱抵在扣板1的外侧面,并推动扣板1转动,开盖按钮4上其他的导柱依次与扣板1的外侧面抵接,做到受力均匀,开盖按钮4活动更加顺畅,扣板1 翻转,扣板1上端的扣合部脱离电饭煲盖,电饭煲盖打开;如图4所示(图2相当于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需要关闭电饭煲盖时,先将电饭煲盖盖在电饭煲外壳罩2上,松开开盖按钮4,开盖按钮4在弹簧5反向力的作用下回位,并被扣位卡接在按钮座31内,而扣板1也可以在扭簧的作用下回到竖直位置,此时,扣板1上端的扣合部压接在电饭煲盖上,将电饭煲盖关闭。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饭煲,包括电饭煲底座3、电饭煲外壳罩2和电饭煲盖,所述电饭煲外壳罩2设置在电饭煲底座3的上端,所述电饭煲盖转动连接在所述电饭煲外壳罩2上,还包括所述的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所述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控制所述电饭煲盖的打开和闭合。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开盖按钮结构还可以运用在类似需要打开或关闭的盖结构中,比如电压力锅、榨汁机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横向”、“竖向”、“打开”、“关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转动”、“翻转”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 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