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壶,具体地,涉及一种茶汤浓度可控的茶壶。
背景技术:
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等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扳)等部分。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差别,茶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
目前,茶壶的使用方式为:直接将散装茶叶或者袋装茶叶置于壶身的壶身的内腔中,接着冲入热开水并盖上壶盖进行冲泡,然后便可将茶汤倒出饮用。这种茶壶虽然能够满足茶叶的冲泡的功能,但是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即一到壶盖中茶水被倒出,随着壶盖中茶水越少以及冲泡的时间的延长,茶汤的浓度越来越大,这样就造成茶汤的浓度前后不一,倒入茶水的浓度不一,从而使得需要不停的向茶杯中倒出开水以调节茶水的浓度,操作起来十分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汤浓度可控的茶壶,该茶壶能够便捷地调控茶汤的浓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汤浓度可控的茶壶,该茶壶包括壶身以及与壶身相配合的壶盖,壶盖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竖直设置有茶叶筒且茶叶筒能够延伸至壶盖的内部的底部;茶叶筒为上下均开口的筒状结构,茶叶筒的内腔中设置有滑块,滑块的底部的中部向下延伸有柱塞以能够封闭茶叶筒的底部的封闭口;滑块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杆以能够驱动滑块沿着竖直方向运动。
优选地,茶叶筒的底部的内缘向内凸起形成环状凸起以围合成封闭口,柱塞的径截面的面积小于滑块的径截面的面积。
优选地,滑块的边缘沿着竖直方面设置有多个毛细管状的注水孔。
优选地,封闭口的内缘和/或柱塞的外缘设置有密封垫。
优选地,封闭口的内缘设置有内螺纹,柱塞的外缘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优选地,驱动杆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以能够密封茶叶筒的顶部开口。
优选地,密封盖沿着竖直方面设置有穿线孔。
优选地,驱动杆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
优选地,茶叶筒的顶部的外缘向外延伸有凸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汤浓度可控的茶壶,通过在壶盖的安装孔内竖直设置有茶叶筒,这样一旦壶盖置于壶身的情况下,茶叶筒便能够置于壶盖的内部的底部。在需要冲泡茶水的情况下,首先需要向茶叶筒中倒置茶叶,接着向壶身中倒入开水,接着通过驱动杆驱动滑块向上运动以使得柱塞与封闭口分离,从而使得热水能够通过封闭口进入滑块上方与茶叶进行接触,进而使得茶叶的冲泡;在冲泡一定时间后,只需通过驱动杆驱动滑块向下运动以使得柱塞与封闭口配合封闭以停止茶叶的冲泡,那么则有效地保证了在茶水使用过程中,壶身内茶汤的浓度是呈稳定的浓度,有效地避免了需要调节茶水浓度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汤浓度可控的茶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身 2、壶盖
3、茶叶筒 4、封闭口
5、滑块 6、柱塞
7、注水孔 8、密封盖
9、驱动杆 10、凸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顶、底”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汤浓度可控的茶壶,如图1所示,该茶壶包括壶身1以及与壶身1相配合的壶盖2,壶盖2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竖直设置有茶叶筒3且茶叶筒3能够延伸至壶盖2的内部的底部;茶叶筒3为上下均开口的筒状结构,茶叶筒3的内腔中设置有滑块5,滑块5的底部的中部向下延伸有柱塞6以能够封闭茶叶筒3的底部的封闭口4;滑块5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杆9以能够驱动滑块5沿着竖直方向运动。
上述的茶汤浓度可控的茶壶通过在壶盖2的安装孔内竖直设置有茶叶筒3,这样一旦壶盖2置于壶身1的情况下,茶叶筒3便能够置于壶盖2的内部的底部。在需要冲泡茶水的情况下,首先需要向茶叶筒3中倒置茶叶,接着向壶身1中倒入开水,接着通过驱动杆9驱动滑块5向上运动以使得柱塞6与封闭口4分离,从而使得热水能够通过封闭口4进入滑块5上方与茶叶进行接触,进而使得茶叶的冲泡;在冲泡一定时间后,只需通过驱动杆9驱动滑块5向下运动以使得柱塞6与封闭口4配合封闭以停止茶叶的冲泡,那么则有效地保证了在茶水使用过程中,壶身1内茶汤的浓度是呈稳定的浓度,有效地避免了需要调节茶水浓度的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柱塞6与封闭口4的具体位置、形状以及尺寸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为了能够提高柱塞6与封闭口4的配合程度,优选地,茶叶筒3的底部的内缘向内凸起形成环状凸起以围合成封闭口4,柱塞6的径截面的面积小于滑块5的径截面的面积。
同时,壶身1的热水可以通过柱塞6与茶叶筒3的缝隙进入柱塞6的上方,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进入柱塞6的上方,优选地,滑块5的边缘沿着竖直方面设置有多个毛细管状的注水孔7,这样利用毛细管的爬杆效应,能够有效地将壶身1的热水吸入柱塞6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柱塞6与封闭口4的配合方式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只要能够实现柱塞6与封闭口4进行封闭便可,优选地,封闭口4的内缘和/或柱塞6的外缘设置有密封垫;由此,便可利用密封垫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除了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柱塞6与封闭口4的配合方式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方式,优选地,如图2所示,封闭口4的内缘设置有内螺纹,柱塞6的外缘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这样利用内外螺纹的配合也能够有效地实现密封功能。
此外,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杂质污染壶身1的茶汤,优选地,驱动杆9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8以能够密封茶叶筒3的顶部开口。这样,只要通过密封盖8密封住茶叶筒3的顶部开口便可有效地避免污染物进入茶叶筒3而污染茶汤的情况的发生。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考虑到茶叶可能是袋装茶叶的可能,优选地,密封盖8沿着竖直方面设置有穿线孔,这样便可将袋装茶叶的提线贯穿穿线孔固定住便可。为了便于固定袋装茶叶的提线,更优选地,驱动杆9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这样便可将袋装茶叶的提线缠绕至驱动杆9的顶部进行固定。
另外,茶叶筒3的固定方式也可以在宽的范围内选择,但是考虑到结构的微型化以及便可操作,优选地,茶叶筒3的顶部的外缘向外延伸有凸沿10以卡合在安装孔上进行定位。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