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中筷子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5339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餐中筷子清洁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具,具体是一种餐中筷子清洁器。



背景技术:

人们在吃饭过程中,特别是在一些高档的宴会上,用筷子不小心往往会掉到地面上弄脏,为讨吉利人们还会把这种小小的尴尬调侃为“快乐”,以求心里平静,把这种尴尬尽快抹过去。可是筷子掉了毕竟不是什么方便的事,总得换一双新筷子,或者是将脏的筷子洗干净再用,总觉得麻烦,费时费事。在大型的宴会场所,人山人海,出入相当困难,等服务员把新筷子拿来时,可能饭菜已经凉了,即使不凉,可能只能吃些残羹剩饭了。卫生纸揩一揩可能是一种办法,但那一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当一桌人中有多位同时将筷子掉落时,用纸揩也许不见得好,如果吃饭的孩子较多,将筷子掉落,多次掉落是经常发生的,如果都用卫生纸揩可能会有交叉污染。

此时如果有一种用具或者装置在附近,可以将掉脏的筷子快速地弄干净是人们很需要的。但是,这样的装置用具至今还没有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型提出一种餐中筷子清洁器,这种清洁器能将掉脏的筷子自助地清洁干净,用料不回头使用,流水式揩擦,不交叉污染,清洁卫生,体积小,重量轻,拆装快捷,使用方便,以此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这种餐中筷子清洁器,它有底座、承传带、揩擦带,其特征在于底座上装有首轮和尾轮,承传带绕在首轮和尾轮上传动,底座上固定有上架,上架上有两对轴槽,每对轴槽中各装一个卷轴,揩擦带卷在两个卷轴上,与承传带紧贴着同步滚卷,每根卷轴的两端上方均有弹簧往传承带弹压,首轮或者尾轮有电机驱动或者摇杆摇动。

底座下面有一个夹架,夹架上装有螺杆和手柄,以便将底座固定在桌板上。

上架用钢线做成,轴槽由两段钢线围成U形槽。

传承带为胶带。

揩擦带为纸带、布带或者复合带。复合带就是一面为塑料或者无纺布,另一面为纸、化纤材料或棉布的复合带。

使用时,将底座通过夹架和螺杆夹紧固定在桌子上或者固定在附近的台板上。开动电机,让传承带转动起来,揩擦带在与传承带接触的摩擦力作用下被带动,并滚卷在卷轴上形成前卷和后卷。前卷越卷越大,后越越卷越小直至揩擦带卷完。

揩擦带滚卷时,手持需要清洁的筷子,使之与移动的揩擦带接触揩擦,直到干净。不需要清洁时关掉电机电源即可。

如果是手摇式的,将摇手装在首轮或者尾轮轴上,一手摇手柄,另一手持筷子清洁。

由于卷轴上装有弹簧,揩擦带及其滚卷与传承带始终保持紧密接触,摩擦力使得传承带和揩擦带间保持同步移动。因此,运行平稳自如。

本实用新型能将掉脏的筷子自助地清洁干净,即使多次掉落也能多次清洁干净,而且用料不回头使用,流水式地揩擦,不交叉污染,清洁卫生,体积小,重量轻,拆装快捷,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局部省略)。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局部省略)。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局部省略)。

图1-3中,各零部件的标号如下:

1-手柄;2-螺杆;3-夹架;4-底座;5-首轮;6-前卷;7-轴槽;8-弹簧;9-卷轴;10-揩擦带;11-上架;12-后卷;13-传承带;14-尾轮;15-轴承;16-电机;17-摇手。

图中,标号为7的轴槽代表前后两对轴槽;标号为8的弹簧代表全部的弹簧;标号为9的卷轴代表前后两根卷轴;标号为15的轴承代表全部的轴承及相应的轴承座等配件。

图1中的箭头表示传承带或揩擦带移动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首轮5、尾轮14和传承带10,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普通的皮带运输机相似,它们通过轴承15等配件安装在底座4上,并由电机16来驱动。底座一般用钢板或塑料板等强度较大的材料制作并与夹架3做成一体。夹架配一个螺杆2和相应的手柄1。

底座上的上架11用钢丝等材料制作,上架的作用主要是支撑卷轴9和弹簧8。根据卷轴需要适应前卷6和后卷12的变化而上下移动的特点,上架的两侧分别用钢线围成两对U形的轴槽7。

卷轴9为塑料棒、管,甚至小木棒都可以,只要方便将揩擦带13裹卷起来就行。卷轴的两端用弹簧8往传承带上抵紧,以保持足够的摩擦力。

如上所述,揩擦带可以用布、纸或者复合材料做成。只要有一定强度并能吸附油、灰尘等污物即可。

如果采用手摇方式驱动传承带,可以不用电机,此时用摇手17与首轮或者尾轮的轴联接起来即可。

其余未提及的零部件及其标号如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这种餐中筷子清洁器,做成大约12cm长、10cm高、7cm宽的尺寸大小,重量200-500g,经发明人亲友们试用,都说好用,值得推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