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5332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新型茶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杯,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茶杯。



背景技术:

茶杯是人们最常见的生活用品,市场上已经有了各种功能和款式的杯子,随着智能生活的推崇,现有的杯子在智能方面还缺少一些设计,目前还没有出现过可以自动配比不同口味茶叶的杯子。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新型茶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自动配比不同口味茶叶的新型茶杯。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茶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的横截面的内廓和杯盖的横截面的内廓分别为矩形,所述杯盖的底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竖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第一凹槽分隔成控制槽和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竖直设置有第二隔板,并且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垂直,所述第二隔板将容置槽分隔为容置槽左部和容置槽右部,所述容置槽左部内和容置槽右部内分别设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一侧边缘可滑动地设置在杯盖的侧壁上,滑板的另一侧边缘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隔板上,并且当所述滑板的后侧面与第一隔板的前侧面接触时,所述杯盖的侧壁、杯盖的顶壁、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滑板包围形成一个密封的空腔,所述杯盖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滑板相适配的条形通孔,所述控制槽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数目为两个,并且两个电机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隔板的对应容置槽左部和容置槽右部的位置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穿过第一隔板并与滑板螺纹连接,所述电机电连接中央处理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触摸屏,所述触摸屏设在杯盖的上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杯盖的顶壁上开设有物料入口,顶壁上位于物料入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顶盖,所述顶盖分别位于滑板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外罩有保护罩。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的外侧面中部设有防滑层。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外表面的上部设有绳扣。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具有第一档板和电机,可以电动控制不同口味的茶粉加入热水中的量,自动配比。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茶杯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茶杯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茶杯的杯盖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茶杯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中,1:杯体;2:杯盖;3:第一凹槽;4:第一隔板;5:控制槽;6:容置槽;61:容置槽左部;62:容置槽右部;7:第二隔板;8:滑板;9:通孔;10:电机;11:丝杆;12:物料入口;13:顶盖;14:保护罩;15:绳扣;16:触摸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茶杯,包括杯体1和杯盖2,杯体的横截面的内廓和杯盖的横截面的内廓分别为矩形,杯盖的底面设有第一凹槽3,第一凹槽内竖直设有第一隔板4,第一隔板将第一凹槽分隔成控制槽5和容置槽6,容置槽6内竖直设置有第二隔板7,并且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垂直,第二隔板将容置槽分隔为容置槽左部61和容置槽右部62,容置槽左部内和容置槽右部内分别设有滑板8,滑板的一侧边缘可滑动地设置在杯盖的侧壁上,滑板的另一侧边缘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隔板上,并且当滑板的后侧面与第一隔板的前侧面接触时,杯盖的侧壁、杯盖的顶壁、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滑板包围形成一个密封的空腔,杯盖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与滑板相适配的条形通孔9,控制槽内设置有电机10,电机外罩有保护罩14,电机的数目为两个,并且两个电机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隔板的对应容置槽左部和容置槽右部的位置处,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丝杆11,丝杆穿过第一隔板并与滑板螺纹连接,电机电连接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电连接触摸屏16,触摸屏设在杯盖的上表面上,述杯盖的顶壁上开设有物料入口12,顶壁上位于物料入口处设置有可开合的顶盖13,顶盖分别位于滑板的上方,杯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保温层,保温层的外侧面中部设有防滑层,杯体外表面的上部设有绳扣15,中央处理器通过电池或者外界电源供电。

使用前,先打开顶盖,往容置槽左部和容置槽右部中分别加入使用者喜欢的口味的茶粉;要喝茶时,先在杯体中加入适量的开水,然后触摸屏中选择想要冲泡的茶粉口味,点击后,相应侧的电机驱动滑板向条形通孔外侧滑动,适量茶粉落入杯中后,自动关闭滑板,可以稍加摇晃杯体,使茶粉冲泡均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