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移位被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5257阅读:1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被子,更详细地说是一种防移位被子。



背景技术:

市场现在被子的被套与被芯的固定方式都是采用绳子固定,在被子的四个角进行固定,这样一方面被子在使用过程中被芯会很容易移位,跑到被子中间,结成一坨;另一方面,被子的四角固定不能够到边,会有一段距离没有被芯填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移位被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被子在使用过程中被芯容易移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移位被子,包括:被芯、设置在所述被芯上的第一连接件、一端具有开口的被套和设置在所述被套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被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被套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被芯的两端,且与所述被芯缝合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件相适配的设置在所述被套内侧的两端,且与所述被套缝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暗扣带,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通过设置在所述暗扣带上的子扣和母扣相适配连接,子母 扣设计便于拆卸。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衬布条和第二衬布条,所述第一衬布条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被芯中间,所述第二衬布条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被套中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衬布条、所述被芯采用缝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衬布条和所述被套采用缝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衬布条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等长,所述第一衬布条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宽度,所述第二衬布条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等长,所述第二衬布条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宽度,能够有效降低两侧加暗扣所带来的厚实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衬布条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衬布条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被套的开口端设置有隐形拉链,用于封闭所述被套的开口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产品结构简单,被套与被芯采用两侧暗扣带定点固定的方式,被芯能够有效的固定在被套内,被芯不会移位,能有效保证被子整体的平整度,能够很好的解决被芯与被套的移位现象,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被芯;2-第一连接件;3-被套;4-第二连接件;5-第一衬布条;6-第二衬布条;7-隐形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移位被子,包括:被芯1、设置在被芯1上的第一连接件2、一端具有开口的被套3和设置在被套3上的第二连接件4,被芯1通过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与被套3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两个第一连接件2对称设置在被芯1的两端,且与被芯1缝合连接,两个第二连接件4相对第一连接件2相适配的设置在被套3内侧的两端,且与被套3缝合连接,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可拆卸式连接。

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均为暗扣带,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4通过设置在暗扣带上的子扣和母扣相适配连接,子母扣设计便于拆卸。

还包括:第一衬布条5和第二衬布条6,第一衬布条5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件2和被芯1中间,第二衬布条6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件4和被套3中间。

第一连接件2、第一衬布条5、被芯1采用缝合连接,第二连接件4、第二衬布条6和被套3采用缝合连接。

第一衬布条5与第一连接件2等长,第一衬布条5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件2的宽度,第二衬布条6与第二连接件4等长,第二衬布条6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件4的宽度,能够有效降低两侧加暗扣所带来的厚实感。

第二衬布条6的宽度大于第一衬布条5的宽度。

被套3的开口端设置有隐形拉链7,用于封闭被套3的开口端。

实施例一:

在被芯1的两侧长边缝合镶嵌有子扣的暗扣带,在被套3的两侧长边缝合镶嵌有母扣的暗扣带,暗扣带宽1.8厘米,相邻子扣或母扣间距30厘米,单个子扣或母扣直径为0.8厘米,将被芯1从被套3的开口端放入被套3内,并将被芯1上的暗扣带与被套3上的暗扣带连接,随后将被套3上开口端设置的隐形拉链7拉合,被芯1即固定在被套3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被芯1两侧长边在缝合镶嵌有子扣的暗扣带之前先缝合一层第一衬布条5,第一衬布条5宽4厘米,被套3的两侧长边在缝合镶嵌有母扣的暗扣带之前先缝合一层第二衬布条6,第二衬布条6宽5厘米,增加第一衬布条5和第二衬布条6可以减少两侧暗扣所带来的厚实感。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