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幼儿保护被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5252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医疗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婴幼儿保护被褥。



背景技术:

现有早产儿体位干预的物品是模仿鸟巢的被褥,即像小鸟儿的窝一样,中心凹陷,四周有围着的边,模拟宫内环境、睡在上面,可使早产儿有在母体宫内的感觉,然而这样的鸟巢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鸟巢的大小是固定的;无肩部软枕,宝宝颈部过度柔软引起颈部前倾导致气道不通畅;设计不合理导致头低脚高位,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婴幼儿保护被褥,贴附性好,且具有约束固定功能,增加安全感;婴幼儿可以随意活动但又能杜绝一些错误体位,如身体纵轴与身体自然曲线不一致、引起颈部过度伸仰或前倾、头低脚高、压迫口鼻的体位;具有拧握功能可促进手、口发展,增加安全感;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疾病恢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婴幼儿保护被褥,包括矩形的被褥主体,所述被褥主体的四周边缘处分别设有向外侧延伸的矩形的侧边被褥,各个所述侧边被褥可向被褥主体的中心聚拢,靠近婴幼儿手臂的两个相对的所述侧边被褥的背面分别缝合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缝合在从侧边被褥的背面,其另一端向外侧延伸出侧边被褥的边缘,且延伸出侧边被褥的端部上设有用于放置水袋的口袋;对应婴幼儿的背部的所述被褥主体的背面设有凸起的软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贴附性好,且具有约束固定功能,增加安全感;婴幼儿可以随意活动但又能杜绝一些错误体位,如身体纵轴与身体自然曲线不一致、引起颈部过度伸仰或前倾、头低脚高、压迫口鼻的体位;具有拧握功能可促进手、口发展,增加安全感;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疾病恢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口袋为手掌形状。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口袋置于患儿体侧,使其触及易于拧握而获得满足感。

进一步,缝合有连接带的两个所述侧边被褥上分别对应的设有用于将两个侧边被褥向被褥主体的中心合拢的固定带。

进一步,所述固定带设有四条,两两对应的设置在相对的两个侧边被褥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婴幼儿置于被褥的中心位置,使侧边被褥向被褥的中心加固,更好的保护婴幼儿。

进一步,所述被褥主体及各个侧边被褥背面的表层上设有防水层。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本被褥具有防潮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所代表的部件名称如下:

1、被褥主体,2、侧边被褥,3、连接带,4、口袋,5、软垫,6、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婴幼儿保护被褥,包括矩形的被褥主体,所述被褥主体1的四周边缘处分别设有向外侧延伸的矩形的侧边被褥2,各个所述侧边被褥2可向被褥主体1的中心聚拢,靠近婴幼儿手臂的两个相对的所述侧边被褥2的背面分别缝合有连接带3,所述连接带3的一端缝合在从侧边被褥2的背面,其另一端向外侧延伸出侧边被褥3的边缘,且延伸出侧边被褥2的端部上设有用于放置水袋的口袋4;对应婴幼儿的背部的所述被褥主体1的背面设有凸起的软垫5,设置的软垫能够防止婴幼儿颈部柔软而引起的头部过度前倾。当婴幼儿需要垫高头部时,只需要将靠近婴幼儿头部的侧边被褥折叠成双层的形状即可。

所述口袋4为手掌形状。口袋置于患儿体侧,使其触及易于拧握而获得满足感。

缝合有连接带3的两个所述侧边被褥2上分别对应的设有用于将两个侧边被褥2向被褥主体1的中心合拢的固定带6。

所述固定带6设有四条,两两对应的设置在相对的两个侧边被褥2上。将婴幼儿置于被褥的中心位置,使侧边被褥向被褥的中心加固,更好的保护婴幼儿。

所述被褥主体1及各个侧边被褥2背面的表层上设有防水层。使本被褥具有防潮的作用。

本婴幼儿保护棉褥,三个侧边被褥,可随时折叠,形成可调整大小仿母亲子宫环境的“鸟巢”,剩余一边侧边被褥是轻薄的棉布,既可以作为婴幼儿枕头,加长处又可压在温箱的垫子下面,以稳固棉褥不随着婴幼儿活动而移位。棉布的背面靠近婴幼儿肩背的部位有薄口袋,可根据婴幼儿头颈仰伸情况内置厚薄不一的软垫以保持气道开放。棉褥背面有六根带子,略细的四根用于加固棉褥,剩余略宽的两根带尾有两只可放水袋的“手掌”,置于婴幼儿体侧,使其触及易于拧握而获得满足感。

使用本保护被褥的方法为:

一仰卧位

摆放方法:

1.保持头部与身体纵轴一致;

2.根据婴幼儿头颈仰伸情况在棉褥颈肩部背面的薄口袋内置入软垫稍微垫高(2-3cm),保持下巴稍微内收靠向身体,避免颈部过度后仰以影响通气,保持气道开放;

3.将棉褥周围的被子边卷紧婴幼儿身体围成巢形,在身体周围起支撑及保护作用,使婴幼儿具有舒适及安全感;

4.将两只水袋“手掌”放于体侧,尽量让婴幼儿的一只手能触及其便于拧握而获得满足感。

5.婴幼儿的手放于唇边以起安抚作用及促进手-口发展。

二俯卧位

摆放方法:

1.头向一侧,保持气道开放,手臂自然弯曲靠向身体,膝盖向胸部屈曲;

2.髋关节部位放置一只水袋“手掌”以作支撑;

3.将棉褥周围的被子边卷紧婴幼儿身体围成巢形,在身体周围起支撑及保护作用,提供触觉刺激及增加安全感;

4.将一只水袋“手掌”放于体侧,尽量让婴幼儿的一只手能触及其便于拧握而获得满足感。

5.婴幼儿的手放于唇边以起安抚作用及促进手-口发展。

三侧卧位

摆放方法:

1.将一只水袋“手掌”放置在婴儿背部,用棉褥底部的被子边在髋部位置包裹,支撑并保持婴幼儿屈曲姿势;

2.将一只水袋“手掌”放置在两腿间,将棉褥周围的被子边卷紧婴儿身体围成巢形,在身体周围起支撑及保护作用,使婴幼儿能触到柔软边界,获得安全感;

3.婴幼儿手置于唇边,使其易于吸吮及获得满足感。

四拥抱婴幼儿的日常活动体位

摆放方法:

1.保持头部与身体纵轴一致,保持仰卧位;

2.根据婴幼儿头颈仰伸情况在棉褥颈肩部背面的薄口袋内置入软垫稍微垫高(2-3cm),保持下巴稍微内收靠向身体,避免颈部过度后仰以影响通气,保持气道开放;

3.将两只水袋“手掌”放于体侧,尽量让婴幼儿的一只手能触及其便于拧握而获得满足感。

4.将棉褥周围的被子边包裹婴幼儿身体后用带子束缚,以确保其舒适而牢固。

本实用新型贴附性好,且具有约束固定功能,增加安全感;婴幼儿可以随意活动但又能杜绝一些错误体位,如身体纵轴与身体自然曲线不一致、引起颈部过度伸仰或前倾、头低脚高、压迫口鼻的体位;具有拧握功能可促进手、口发展,增加安全感;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疾病恢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