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晾衣篮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441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可变晾衣篮衣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用品,具体是一种可变为晾衣篮的衣架。



背景技术:

衣架是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但有些衣物如毛衣等若用普通衣架挂晒容易造成拉长变形,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晾衣篮就可克服这样的问题,且晾衣篮还可以方便用于晾晒如袜子、鞋、帽等小件衣物。如公开号为CN10362255A的中国专利《多功能衣架》以及公开号为CN103595566A的中国专利《一种晾衣篮》都具有晾衣篮功能。然而这些设计都不具有普通衣架的挂晒功能,功能单一,限制了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可作为普通衣架使用,又可变化为晾衣篮,用于晾晒如毛衣等易变形衣物和晾晒如袜子、鞋子、手套等小件衣物的衣架,且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晾衣篮衣架,包括挂钩、定位块、连接件、外框、内框、限位件、卡扣。

所述挂钩由钩、杆身组成。钩为开口向下的弯钩,钩尾连接杆身,杆身为一竖向杆状件。

所述定位块由上定位块和下定位块两部分块状物组成,连接在挂钩杆身。

所述连接件由横杆、连接块、连接头和限位件组成。连接块置于横杆中间,与挂钩杆身下端连接;连接头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横杆两端,固定连接后,两个连接头的前后端各有一铰接部,且连接头前端的两个铰接部在横杆上侧同轴,连接头后端的两个铰接部在横杆下侧同轴;

所述外框由外弓形框、外框网格、外直框、和外框过槽组成。外弓形框具适当宽度用于增加挂衣宽度和做晾衣篮的边框,外弓形框中部有一横向半开外框过槽,用于卡入挂钩杆身;外直框为直条件,两端分别与外弓形框的两端连接,且两端各有一铰接部;外框网格为平面镂空件,布置在外框内。

所述内框和外框结构相同,内框能匹配镶入外框内。

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定外框和内框的旋转角。

外框两端的两个铰接部分别与连接件一侧的两个铰接部铰接;内框两端的两个铰接部分别与连接件另一侧的两个铰接部铰接,铰接后外框和内框分别能旋转至外框过槽和内框过槽卡入挂钩杆身和置于上下定位块之间加固边框,且内框匹配镶入外框,形成普通衣架;外框和内框还能绕铰接部旋转打开,并被所述限位件定位于水平状态。

所述卡扣为当外框和内框旋转卡入挂钩杆身,形成普通衣架后,能扣住外框和内框的构件。

所述外框网格为在外框展平后,在其下缘连接的,由多条细丝横纵交错排列形成的网格。

所述限位件由框架孔和拉绳组成,框架孔为外框和内框展平后,在外弓形框和内弓形框的上角分别开的四个通孔,拉绳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框架孔,使展平后被牵扯限位。

所述卡扣的结构为:将过槽中部做窄,在过槽两边对称各开有半开槽,槽口方向与过槽开口同向,使过槽两边具变形弹性,使得当外框过槽和内框过槽分别卡入挂钩杆身通过过槽中部做窄位置时,使外框过槽和内框过槽能卡入挂钩杆身,并使内框和外框不易旋出。

所述连接件两个连接头前后端的铰接部为销钉;所述外直框和内直框两端的铰接部为在两直框端部设置的与两个连接头销钉匹配的销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的过程是:

当作为衣架时,扳动外框和内框,使之绕各自铰接部旋转合拢,且外框过槽和内框过槽卡入挂钩杆身且置于上下定位块之间,同时被卡扣卡住,成为衣架。

当需要将衣架转变成晾衣篮时,对于可拆卸卡扣,用力扳开外框和内框,对开关卡扣,先打开卡扣,继续扳动外框和内框,进一步打开至限位件限定的位位置,使外框和内框水平摊开,成为晾衣篮,外框网格和内框网格成为晾衣篮底,外弓形框和内弓形框成为晾衣篮的边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一物两用,使用方便。既可作为普通衣架,也可转变为晾衣篮,方便晾晒易变形的衣物,如可将毛衣通过挂钩堆叠在晾衣篮上,防止因悬挂产生拉长变形;也可用于晾晒小件,如将手套、袜子、袖套、帽子等小件衣物等放入晾衣篮里晾晒。

2.结构简单、实用,通过旋转内框和外框即可实现变换。

3.将过槽中部做窄,在过槽两边对称各开有半开槽的卡扣设计,巧妙实现了将框架固定在挂钩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作普通衣架时的正视图。

图2是实施例作普通衣架时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作晾衣篮时的正视图。

图4是实施例做晾衣篮时的右视图。

图5是实施例作晾衣篮时的轴测图。

图6是普通衣架和晾衣篮转变过程的轴测图。

图中:1.挂钩,1a.钩,1b.杆身,2.定位块,2a.上定位块,2b.下定位块,3.连接件,3a.横杆,3b.连接块,3c.连接头,4.外框,4a.外弓形框,4b.外框网格,4c.外直框,4d.外框过槽,5.内框,5a.内弓形框,5b.内框网格,5c.内直框,5d.内框过槽,6.限位件,7.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一种可变晾衣篮衣架,包括挂钩1、定位块2、连接件3、外框4、内框5、限位件6、卡扣7。

所述挂钩1由钩1a、杆身1b组成。钩1a与普通衣架挂钩类似,钩尾连接杆身1b,杆身1b为一竖向杆状件。

所述定位块2由上定位块2a和下定位块2b两部分块状物组成,连接在挂钩杆身1b。

所述连接件3由横杆3a、连接块3b和连接头3c组成。连接块3b置于横杆3a中间,与挂钩杆身1b下端连接;连接头3c有两个,分别固定连接于横杆3a两端,固定连接后,两个连接头3c前后端各有一销钉作铰接部,且连接头3c前端的两个铰接部在横杆3a上侧同轴,连接头3c后端的两个铰接部在横杆3a下侧同轴;

所述外框4由外弓形框4a、外框网格4b、外直框4c、和外框过槽4d组成。外弓形框4a具适当宽度用于增加挂衣宽度和做晾衣篮的边框,外弓形框4a中部有一横向半开外框过槽4d,用于卡入挂钩杆身1b;外直框4c为直条件,两端分别与外弓形框4a的两端连接,且两端部各设置有与两个连接头3c的销钉匹配的销孔作铰接部。外框网格4b为在外框4展平后,在其下缘连接的,由多条细丝横纵交错排列形成的网格。

所述内框5和外框4结构相同,内框5能匹配镶入外框4内。

所述限位件6由框架孔6a和拉绳6b组成,框架孔6a为外框4和内框5展平后,在外弓形框4a和内弓形框5a的上角分别开的四个通孔,拉绳6b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的框架孔6a,使展平后被牵扯限位。

外框4两端的两个铰接部分别与连接件3一侧的两个铰接部铰接;内框5两端的两个铰接部分别与连接件3另一侧的两个铰接部铰接,铰接后外框4和内框5分别能旋转至外框过槽4d和内框过槽5d卡入挂钩杆身1b和置于上下定位块2a和2b之间加固边框,且内框5匹配镶入外框4,形成普通衣架;外框4和内框5还能绕铰接部旋转打开,并被所述限位件6定位于水平状态。

所述卡扣7为当外框4和内框5旋转卡入挂钩杆身1b,形成普通衣架后,能扣住外框4和内框5的构件。其结构为:将过槽中部做窄,在过槽两边对称各开有半开槽,槽口方向与过槽开口同向,使过槽两边具变形弹性,使得当外框过槽4d和内框过槽5d卡入挂钩杆身1b,通过过槽中部做窄位置时,使外框过槽4d和内框过槽5d能卡入挂钩杆身1b,并使外框4和内框5不易旋出。

实施例的工作的过程是:

如附图1、附图2所示,当作为衣架时,扳动外框4和内框5,使之绕各自铰接部旋转合拢,且外框过槽4d和内框过槽5d卡入挂钩杆身1b且置于上下定位块2a和2b之间,同时被卡扣7卡住,成为衣架。

如附图6所示,当需要将衣架转变成晾衣篮时,对于可拆卸卡扣7,用力扳开外框4和内框5,对开关卡扣7,先打开卡扣7,继续扳动外框4和内框5,进一步打开至限位件6限定的位位置,使外框4和内框5水平摊开,成为晾衣篮,外框网格4b和内框网格5b成为晾衣篮底,外弓形框4a和内弓形框5a成为晾衣篮的边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