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厕所马桶的遮盖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机械式厕所卫生安全盖。
背景技术:
纽约大学菲利普-泰尔诺博士指出,如果冲水时马桶盖打开,马桶内的瞬间气旋可以将那些天赋异禀的微生物送入“高空”。据了解,大肠杆菌会在冲水后的2个小时内集中分布在以马桶为中心直径约1米的范围内,沙门氏菌能在30分钟内扩散到同样的范围,而梭状芽孢杆菌则主要在60分钟内聚集在马桶坐圈到马桶上25厘米的范围内,并悬浮在空气中长达几小时,进而落在墙壁和牙刷、漱口杯、毛巾上。现在的大部分家庭中,如厕、洗漱、淋浴都在卫生间里进行,牙刷、漱口杯、毛巾等与马桶共处一室,自然很容易受到细菌污染。
不盖的话,不排除里面的细菌会随着气旋散发到空气里,它们虽然无法通过空气传播,但如果落在了牙刷、毛巾等日用品上没有及时清洗,使用后就有可能患上传染病。盖上马桶盖冲水,细菌依然会在气旋的作用下飘荡在马桶内部,并且很容易依附在马桶圈和马桶盖的边缘,这时候人们下一次打开马桶盖,同样会接触到细菌从而有可能受到感染,会和皮肤接触,如果皮肤有破损,则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而更有甚者,现在公共场所所用马桶多为蹲坑式,没有马桶盖可盖,卫生状况较差,更是臭气难闻,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式厕所卫生安全盖,人站上去时自动打开盖板供人正常方便使用,无人使用时自动闭合盖板,卫生整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机械式厕所卫生安全盖,包括马桶,所述马桶的上端面形成向周边延伸的外轮廓为方形的底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上表面贴合设有罩壳,所述罩壳中心设有腰圆形孔,罩壳和垫板的靠近马桶侧的中间处设有竖直的第一槽,所述腰圆形孔内设有相同尺寸的腰圆形的脚踏板,所述脚踏板和垫板之间设有弹簧,脚踏板的外缘设有向下凸出的护缘,所述护缘的靠近马桶侧的中间处固定连接齿板,所述齿板可在第一槽内上下移动,齿板的靠近马桶侧的下部啮合齿轮,所述齿轮中心固定穿设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的两端固定连接盖板,所述盖板包括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前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一轴上,前盖板的另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卷边,所述后盖板上与前盖板相连的一侧设有第三卷边,所述第二卷边和第三卷边同心设置且穿设有第二轴,所述后盖板上与第三卷边所在侧相对的另一侧的两端下表面均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套设钢丝,所述钢丝的另一端穿过罩壳的侧壁且位于腰圆形孔内,所述马桶左右两侧的前盖板和后盖板盖合后形成的轮廓与马桶的上开口相适配。
所述护缘的靠近马桶侧的中间处设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齿板的上部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穿入螺丝将护缘和齿板固定在一起。
所述齿板的靠近马桶侧的下部设有竖直向下排列的齿条,所述齿条啮合齿轮。
所述罩壳的靠近马桶侧的两边设有第四卷边,两个第四卷边对称位于第一槽的两侧,所述第一轴穿过两个第四卷边。
所述前盖板上与第一轴相连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卷边,两个第一卷边位于两个第四卷边的外端,前盖板通过第一卷边固定连接第一轴。
所述前盖板上与第一轴相连侧的中间处设有第二槽,所述齿轮可在第二槽内旋转。
所述罩壳靠近马桶的侧壁两端对称设有第三通孔,所述钢丝穿过第三通孔且在腰圆形孔内形成尺寸大于第三通孔的端头。
所述垫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凸块,所述脚踏板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凸块相对应的第二凸块,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套入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人站上去时自动打开盖板供人正常方便使用,无人使用时自动闭合盖板,卫生整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盖板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盖板闭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盖板打开状态的局部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盖板闭合状态的局部爆炸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垫板和罩壳配合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垫板和罩壳配合的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脚踏板的立体图。
图中:马桶1、底板11、垫板2、第一凸块21、罩壳3、腰圆形孔31、第四卷边32、第一槽33、第三通孔34、脚踏板4、护缘41、第二凸块42、第一通孔43、齿板5、第二通孔51、齿条52、齿轮6、第一轴61、前盖板7、第一卷边71、第二槽72、第二卷边73、后盖板74、第三卷边75、第二轴76、固定环77、钢丝78、弹簧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图9所示,机械式厕所卫生安全盖,包括马桶1,所述马桶1的上端面形成向周边延伸的外轮廓为方形的底板11,底板11为日常使用的马桶1的供人站立或蹲着的平台,在马桶1的左右两侧留有较大的站立空间,而在马桶1的前后两侧的空间则较小,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就对称设在马桶1的左右两侧配合使用。
所述底板1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垫板2,所述垫板2上表面贴合设有罩壳3,所述罩壳3中心设有腰圆形孔31,所述腰圆形孔31内设有相同尺寸的腰圆形的脚踏板4,所述脚踏板4和垫板2之间设有弹簧8,所述垫板2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凸块21,所述脚踏板4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凸块21相对应的第二凸块42,所述弹簧8的上下两端分别套入第一凸块21和第二凸块42内,本实用新型的弹簧8、第一凸块21和第二凸块42的数量均为两个,弹簧8在伸缩变形时不会从第一凸块21和第二凸块42内脱离出去。
罩壳3和垫板2的靠近马桶1侧的中间处设有竖直的第一槽33,脚踏板4的外缘设有向下凸出的护缘41,所述护缘41的靠近马桶1侧的中间处固定连接齿板5,具体为所述护缘41的靠近马桶1侧的中间处设有多个第一通孔43,所述齿板5的上部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43对应的第二通孔51,所述第一通孔43和第二通孔51内穿入螺丝将护缘41和齿板5固定在一起,即脚踏板4和齿板5联动。
所述齿板5可在第一槽33内上下移动,齿板5的靠近马桶1侧的下部啮合齿轮6,具体为所述齿板5的靠近马桶1侧的下部设有竖直向下排列的齿条52,所述齿条52啮合齿轮6,齿板5的上下移动带动齿轮6转动。
所述齿轮6中心固定穿设第一轴61,所述罩壳3的靠近马桶1侧的两边设有第四卷边32,两个第四卷边32对称位于第一槽33的两侧,所述第一轴61穿过两个第四卷边32且第一轴61可在第四卷边32内转动。
所述第一轴61的两端固定连接盖板,所述盖板包括前盖板7和后盖板74,所述前盖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一轴61上,具体为所述前盖板7上与第一轴61相连侧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卷边71,两个第一卷边71位于两个第四卷边32的外端,前盖板7通过第一卷边71固定连接第一轴61,即第一轴61可以带动前盖板7一起转动。
前盖板7的另一侧设有多个第二卷边73,所述后盖板74上与前盖板7相连的一侧设有第三卷边75,所述第二卷边73和第三卷边75同心设置且穿设有第二轴76,后盖板74可沿着第二轴76自由转动,为了使得前盖板7和后盖板74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固,第二卷边73的数量较多,可以设8~12个,为了方便后盖板74的自由转动,第三卷边75的数量为1个。
所述后盖板74上与第三卷边75所在侧相对的另一侧的两端下表面均设有固定环77,所述固定环77上套设钢丝78,所述钢丝78的另一端穿过罩壳3的侧壁且位于腰圆形孔31内,具体为所述罩壳3靠近马桶1的侧壁两端对称设有第三通孔34,所述钢丝78穿过第三通孔34且在腰圆形孔31内形成尺寸大于第三通孔34的端头,该端头使得钢丝78的一端一直留在腰圆形孔31内而不会被抽离出第三通孔34。
所述马桶1左右两侧的前盖板7和后盖板74盖合后形成的轮廓与马桶1的上开口相适配。
所述前盖板7上与第一轴61相连侧的中间处设有第二槽72,所述齿轮6可在第二槽72内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厕所无人使用时,马桶1上方通过其两侧的盖板配合封盖,即两侧的前盖板7和后盖板74呈水平状态,当有人需要方便时,人的两脚站/蹲在与人脚相适配的两个脚踏板4上,此时在人体重力的作用下,脚踏板4下沉,弹簧8被压缩,脚踏板4带动齿板5一起向下移动,齿板5又带动齿轮6和第一轴61一起转动,使得前盖板7由水平状态向上翻转,同时后盖板74在自身重力下转动而收拢,将马桶1的方便槽露出,供人们正常方便使用。当人们方便完后离开脚踏板4,脚踏板4在弹簧8的作用下往上抬起,脚踏板4带动齿板5一起向上移动,齿板5又带动齿轮6和第一轴61一起转动,使得前盖板7向下翻转,同时后盖板74在自身重力下转动而打开,位于腰圆形孔31内的钢丝78的端头不能穿过第三通孔34,使得后盖板74打开到一定程度后由于钢丝78的端头卡在第三通孔34的内端而不能继续打开,此时的后盖板74呈水平状态,马桶1两侧的盖板配合使用,正好能将马桶1的方便槽盖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