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吸式罗马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7027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磁吸式罗马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罗马帘以透光帘与非透光帘的组合,配合磁吸构造来控制帘体透光、不透光等各种需求。



背景技术:

以往的窗帘是拉绳式的结构,通过拉绳来控制帘体的收合与展开,但是因为帘体收合之后,拉绳会垂伸露出一段长度,以致幼童在嘻闹当中会不慎缠绕脖子,慌乱当中的拉扯,造成拉绳上升之时将会产生勒紧之力以致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后来推出一种无拉绳式的窗帘,如美国专利号公开号为US7,150,304B2“Cordless blind structure”的发明专利案<下称:现有技术>,便是帘体通过磁吸组件的设计来进行收合及展开的动作,无需另外设涡轮组、拉绳及T绳供帘体定位,避免幼童不慎缠绕至脖子的危险。因此帘体在最下端往上等距固设若干磁吸组件,令帘体于收合时,可将帘体最下端的磁吸组件逐次往上对折,而与上方的磁吸组件相互叠置吸附定位至所欲收合的位置,且于展开时,仅需将帘体的最下侧往下轻拉,即令磁吸组件脱离吸附而使帘体自然下垂呈展开状。

现有技术设置磁吸结构,来供帘体方便收合或展开,但是帘体为不透光,所以帘体即便收折到任何想设定的高度,仍然是会让室外通过帘体未收折的窗口空间看到屋内,因此无法满足个人隐私同时具备透光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鉴于前述的问题,进而用心研究开发,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吸式罗马帘,其主要为罗马帘结合一透光帘与一非透光帘,配合磁吸构造控制非透光帘停留在透光帘的位置,调整透光帘露出透光面的面积大小,提供多种光线调节的操作功能,其包括全面不透光、部份区域或全面的兼具隐私的透光性需求。

为了可达到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磁吸式罗马帘,其包括:

一透光帘,其两端分别设为一首端与一末端,该首端固定于一上梁的底部,该透光帘沿纵向等分横设多排第一磁石,各排该第一磁石之间分别形成一透光面;

至少一非透光帘,包括两端分别是一第一端、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第二端之间,沿纵向等分横设多排第二磁石,该非透光帘于适处安装至少一用以带动该非透光帘的拉环,各排该第二磁石之间,分别形成一面积与该透光面相当的遮光面;用以该非透光帘通过该第二磁石磁吸于该透光帘的该第一磁石,通过移动该非透光帘而卷折该遮光面,吸附于下一层该第二磁石与该第一磁石,随意控制该非透光帘露出所需范围的该透光面。

其中该透光帘于设置该第一磁石处车缝制成横管状的第一折节,该第一折节中空处再塞装固定该第一磁石,形成各折节之间为该透光面。

其中该非透光帘的该第一端至该第二端的总长度较该透光帘长,宽度可与该透光帘相同,该非透光帘于设置该第二磁石处使用缝纫机缝制成横管状的第二折节,该第二折节中空处塞装固定该第二磁石。

其中该第一端设置一拉环,靠近该第二端的该第二折节对应设置另一拉环。

其中该非透光帘可包括两片,一片非透光帘活动磁吸或分离于该透光帘,另一片非透光帘上端连接固定于该透光帘的该末端,于该非透光帘上等分横向设置多排第三磁石,于最末下方处固定一拉环。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功效简要说明如下:

1、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个独立分开的一透光帘、一非透光帘,分别设置多排第一磁石、第二磁石,借以两者磁吸方式来吸附结合,因此非透光帘脱离磁吸于透光帘时,便可令遮光面一节一节地退移、卷折,于适合位置再重新磁吸于非透光帘与透光帘,便可令非透光帘的遮光面退离透光面,因此显露出随意设定的透光面面积,来达成部份透光或是全面透光的需求,调整透光面积的构造、操作简洁并且方便。

2、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罗马帘由透光帘与非透光帘两层组合,因此当非透光帘退离透光帘时,透光帘本身的透光面可让光线投射进入屋内,却还能有薄纱的透光面提供个人隐私不会全然清楚显露,因此本实用新型方便调整透光面积,以及兼具保有个人隐私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侧视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部份收折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部份收折的侧视平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种形态的部份收折的侧视平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再一种形态的部份收折的侧视平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图9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图9另一较佳实施例作收折变化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图11较佳实施例作的侧视平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根据图11另一较佳实施例作的侧视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透光帘 11首端

12末端 13第一折节

15透光面

20第一磁石

30、301、50非透光帘

31第一端 32第二端

33第二折节 34、35拉环

36遮光面 38饰布

40第二磁石

51第三折节 52第三磁石

54遮光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磁吸式罗马帘,请参看图1、图2所示,其包括:

一透光帘10,其两端分别设为一首端11与一末端12,首端11固定于上梁100底部,该透光帘10于首端11、末端12两端,以及于首端11、末端12两端之间,沿纵向等分处分别横向固定多个第一磁石20,具体方式可以为透光帘10于设置第一磁石20处使用缝纫机缝制成横管状的第一折节13,第一折节13中空处再塞装固定该第一磁石20,而各折节13之间各为一透光面15;

一非透光帘30,其长度较该透光帘10长,宽度可与该透光帘10相同,该非透光帘30包括两端,分别是一第一端31、一第二端32,第一端31、第二端32之间,沿纵向等分处,分别横向固定多个第二磁石40,具体方式可以为非透光帘30于设置第二磁石40处使用缝纫机缝制成横管状的第二折节33,第二折节33中空处再塞装固定该第二磁石40,第一端31设置的第二折节33安装一拉环34,靠近第二端32的第二折节33也对应设置另一拉环35,各第二折节33之间为一遮光面36,遮光面36的面积与透光帘10的透光面15的面积相同;另外,还可配合加装一短形的饰布38,通过固定于上梁100,以在前方遮住一小部份面积作为装饰。

使用时,请参看图2、图3、图4所示,手持拉环34,将非透光帘30的第一端31的第二折节33,通过第二磁石40对准磁吸于透光帘10的首端11,让非透光帘30对应到透光帘10的第二折节13的第一折节33,彼此以磁性相吸力量来结合,使非透光帘30呈平直地结合于透光帘10上,如图1所示,当非透光帘30的第一端31的第二折节33,磁吸于透光帘10的首端11的第一折节13,便使得非透光帘30的所有遮光面36平直地遮住透光帘10的透光面15,因此罗马帘此时便是全面展开而且呈不透光的隐密状态。

另外如图1、图5、图6所示,当使用者想要部份面积透光,则拉住非透 光帘30的第一端31的拉环34,使其因向外的施力来脱离第二磁石40磁吸透光帘10的第一磁石20的力量,让透光帘10的第一端31的第二折节33往下移动,形成遮光面36呈卷折状,让第一端31的第二磁石40磁吸定位于非透光帘30往下第二个位置的第二折节33上,形成该处位置包括透光帘10中间位置的第一折节13、非透光帘30此处两个吸附的第二折节33,共有三个折节磁吸定位;因此显露出透光帘10的首端13区域的透光面15,让光线在透光帘10最上方的透光面15进入屋内,此即达到部份透光的目的。

另外如图5、图7所示,使用者还可以拉动非透光帘30下方的拉环35,令非透光帘30的第二端32的遮光面36因此由下往上拉动卷折,使拉环35所在的第二折节33,磁吸定位于上一个位置的第二折节33,让遮光面36有卷折的立体感,而与上方拉环34所在的遮光面36,形成双层的卷折状,更增立体波浪的视觉美感,又兼具透光面15部份区域的调节光线作用。

同理,图2、图7、图8,若要增加透光面15的透光面积,则再将非透光帘30的拉环34拉出以脱离磁吸透光帘10的状态,基于图7的状态再往下移动,使拉环34所在的第二折节33及其下一个位置的第二折节33,再往下移动并且磁吸于非透光帘30往最下方第二端32所在的第二折节33,形成非透光帘30共有三层第二折节33一起重叠,利用三层第二磁石40一起磁吸于透光帘10的末端12上的第一磁石20,便露出透光帘10所有透光面15,构成透光帘10全部展开,借以达到非透光帘30全面透光效果。

图7、图10、图11的实施例,说明非透光帘也可于中间处分开形成独立两片式的非透光帘301以及非透光帘50,分开的非透光帘50上端连接固定于透光帘10的末端12,非透光帘50上设置多道内装第三磁石52的第三折节51,最末下方位置的第三折节51固定一拉环53,各第三折节51之间为遮光面51,前述的非透光帘301则仍然磁吸于透光帘10上,其拉环35位于非透光帘301的第二端321处的第二折节33;因此当半张式的非透光帘301所设置的拉环34相对位于末端的第二折节33上,半张式的非透光帘301磁吸于透光帘10上,使遮光面36全面地遮住透光帘10的透光面15,而另外半张式的非透光帘50则连 接于透光帘10的末端,因此两片非透光帘301、50展开时,便是全面遮光的展开状态;

反之,由于两片非透光帘301、50的设计,便能让非透光帘301形成由下往上收折的使用状态,故而如图11、图12、图13所示,拉动拉环35,将非透光帘301的遮光面36,以第二折节33为磁吸处,一节一节依序往上卷折并且重叠吸附各节第二磁石40以及透光帘10最上层的第一磁石20,便能显露全部透光帘10的透光面15,来达到调整罗马帘透光面积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如所附权利要求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