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鱼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9282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鱼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蒸鱼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鱼类的烹饪工具通常是采用直接加工的方法,尤其是在蒸鱼的过程中,运用传统的蒸鱼盘来蒸鱼,鱼的底面紧贴蒸鱼盘,煮熟主要是通过蒸鱼盘的热度,这样容易使鱼煮焦、变硬或粘住蒸鱼盘,并且煮熟后的鱼肉味道不够鲜美;鱼煮熟之后。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蒸鱼组件,包括类椭圆形的蒸鱼托盘和鱼铲,蒸鱼托盘包括有若干沿蒸鱼托盘的宽度方向上设置的支承条,支承条上开设有透气孔,鱼铲包括有手持部,手持部上设置有沿鱼铲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肋条,相邻的支承条之间开设有容置肋条运动的条形孔。

优选的,还包括有盛鱼托盘,盛鱼托盘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容置鱼铲的凹部,所述凹部的内底面开设有若干个酱料槽。

优选的,蒸鱼托盘还包括有连接支承条两端的环形体。

优选的,肋条向下弯曲设置。

优选的,透气孔呈类椭圆形。

优选的,条形孔的宽度从两端向中部逐渐减小,肋条的宽度沿其延伸的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的,肋条的长度小于条形孔的长度。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蒸鱼组件,蒸鱼托盘带有透气孔,能够使鱼的两面均能蒸熟,减少了烹饪所花的时间,蒸熟的鱼肉质鲜美、嫩滑、口感更好,并且鱼肉不会变焦,不会有身体危害;鱼铲配合于蒸鱼托盘,鱼铲在把蒸好的鱼从蒸鱼托盘中取出时,不会损坏鱼的形状,能够让鱼保持蒸熟时的状态进入到盛鱼托盘,鱼的鲜美能够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使人们从蒸鱼到食鱼的整个过程中能享受到很好的视觉体验和食用体验。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 为蒸鱼托盘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鱼铲和蒸鱼托盘相配合时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盛鱼托盘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中包括有如图1-图3所示一种蒸鱼组件的蒸鱼托盘1,蒸鱼托盘1包括有若干沿蒸鱼托盘1的宽度方向上设置的支承条11,支承条11上开设有透气孔12,相邻的支承条11之间开设有条形孔13;还包括有如图2所示的一种蒸鱼组件的鱼铲2,鱼铲2包括有手持部21,手持部21上设置有沿鱼铲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肋条22,肋条22能够在条形孔13中运动。支承条11用于在蒸鱼的时候承托住鱼,支承条11上的透气孔12用于连通蒸汽来把鱼蒸熟,手持部21便于使用者手持鱼铲2把蒸熟的鱼从蒸鱼托盘1上取出,肋条22用于在取出蒸熟的鱼时起到承托作用,肋条22从条形孔13的一端伸入,在不触碰鱼的情况下在条形孔13中运行,直到肋条22的远端从条形孔13的另一端伸出,使得肋条22能够完全拖住鱼,整个过程不会破坏蒸熟的鱼的形态,鱼肉完好无损。

实施例二包括有如图1-图3所示一种蒸鱼组件的蒸鱼托盘1,蒸鱼托盘1包括有若干沿蒸鱼托盘1的宽度方向上设置的支承条11,支承条11上开设有透气孔12,相邻的支承条11之间开设有条形孔13;还包括有如图2所示的一种蒸鱼组件的鱼铲2,鱼铲2包括有手持部21,手持部21上设置有沿鱼铲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肋条22,肋条22能够在条形孔13中运动;另外还包括有盛鱼托盘3,盛鱼托盘3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容置鱼铲2的凹部31,所述凹部31的内底面开设有若干个酱料槽32。凹部31用于放置鱼铲2,放置好鱼铲2后,慢慢的取出鱼铲2把鱼放置在凹部31内,酱料槽32用于放置食用所需的酱料,由于不同人的口味不同,一道菜把所有酱料放置一起的方式不适于分食,在酱料槽32可以分开盛放各自喜欢的酱料,使分食的每个食客均能愉快地享受到原汁原味的蒸鱼滋味。

实施例三中包括有如图1-图3所示一种蒸鱼组件的蒸鱼托盘1,蒸鱼托盘1包括有若干沿蒸鱼托盘1的宽度方向上设置的支承条11,支承条11上开设有透气孔12,相邻的支承条11之间开设有条形孔13;还包括有如图2所示的一种蒸鱼组件的鱼铲2,鱼铲2包括有手持部21,手持部21上设置有沿鱼铲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肋条22,肋条22能够在条形孔13中运动。进一步的有,蒸鱼托盘1还包括有连接支承条11两端的环形体14,环形体14的外缘优选地向上弯折,用于防止蒸鱼时鱼的侧滑;支承条11优选地为两端向上弯折,透气孔12设置在支承条11的中部位置,支承条11对用透气孔12的部分水平设置,这是便于蒸鱼时,蒸汽能够更好的接触到鱼的底面,加速蒸鱼速度和提升蒸鱼效果。

实施例一至三均有,肋条22优选地为向下弯曲设置,弯曲的方式是肋条22的中部向下弯曲幅度最大,从中部向两端的弯曲幅度逐渐减小,这是为了便于肋条22承托鱼,放置鱼掉落。透气孔12优选地呈类椭圆形。条形孔13的宽度从两端向中部逐渐减小,肋条22的宽度沿其延伸的方向逐渐增大,起定位作用,肋条22的远端对应于条形孔13远离肋条22的一端,肋条22从条形孔13近端是斜向下地伸入的,伸入后逐渐向上接近鱼的底部,肋条22的远端能够穿过条形孔13远离肋条22的一端,此时,肋条22的中端和近端同时对应于条形孔13的中端和近端,肋条22能够水平地从条形孔13的下方穿过至上方,并托起鱼。肋条22的长度优选的小于条形孔13的长度。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