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底座转经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8001阅读:2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底座转经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宗教用品,具体涉及一种无底座转经筒。



背景技术:

转经筒是中国佛教界及民间的传统用品,用于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和谐幸福。转经筒也叫“经轮”,通常转经筒内外设有经文或图案,通过转动即等同念诵之功,对于老人、小孩或诵念经文不流利、不方便的人,他们经常用转经筒代替诵经,祈求平安幸福。目前,转经筒应用非常广泛,种类也多种多样,例如电动式转经筒需要供电才能旋转,使用不方便,尤其是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人员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携带方便的无底座转经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底座转经筒,包括筒体、筒盖和转轴,所述筒体沿上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筒盖在中心位置也分别开设有通孔;所述筒体与筒盖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开设在筒体、筒盖上的通孔,并通过套设在转轴上的轴承分别与筒盖相连接。

所述转轴的两端还分别套设有封头。

所述的无底座转所述转轴与所述封头通过螺纹连接、焊接、铆接、胀接、或粘接方式连接。

所述封头中的至少一个还开设有穿孔。

所述筒体是中空结构,所述筒体内绕所述转轴放置有经卷。

所述筒体的外表面还镌刻有经文。

所述筒体与筒盖通过螺纹连接、焊接、铆接、胀接、或粘接方式连接。

所述轴承为顺时针单向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且美观,即可做饰品也不耽误人们的祈福诵经,本实用新型由于结构简洁降低了制作成本,对于老人和小孩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封头上拴上绳子不容易丢用起来也不费力,而且本实用新型使用不费力,不耽误平常的工作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经筒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经筒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经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01为筒体,02、02’为筒盖,03为转轴,11为经卷,31、31’为轴承,32,32为封头,33、33’为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底座转经筒的一个实施例中,该转经筒包括筒体01、上下筒盖02、02’和转轴03;筒体01呈圆柱形,沿筒体的上下端面的中心位置开设有轴向贯穿筒体的通孔,其中转轴03通过这一通孔而贯穿筒体01;同时,在筒盖02、02’的中心位置也开设有通孔,转轴03在贯穿筒体01之后,其上下端也分别贯穿上下筒盖02、02’的通孔,在转轴03分别贯穿上下筒盖02、02’的通孔的位置安装有轴承31、31’,轴承31、31’的内圈固定在转轴03上而外圈嵌套在筒盖02、02’的通孔内缘,从而筒盖02、02’能在轴承的作用下绕转轴02转动。同时,由于筒盖02、02’是连接在筒体01的上下端部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当旋动筒盖02、02’或筒体01时,就实现了转经筒本身的自转;筒盖02与筒体0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铆接、胀接、或粘接,也可以采用在筒体01端部外缘与筒盖02、02’内缘分别开设螺纹的方式将二者进行螺纹连接。

再如图1所示,当不需要将前述实施例中的转经筒通过转轴与其它物体相连接而安装于该物体上时,则可以在转轴03的两端安装封头32、32’,以便直接用手持转轴32、32’的两端,实现转经筒的灵活使用。封头32、32’与转轴03之间是以焊接、铆接、胀接、粘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相连接。

又如图1所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在封头32、32’上开设穿孔,该穿孔可以开设在上下封头32、32’中的任意一个上,或者两个都开设。开设穿孔目的是可以让线状物或绳状物穿过,从而将转经筒吊提,方便携带或或将转经筒挂掉在合适的位置。甚至,在将前述实施例的转经筒小型化的之后,通过绳索的吊挂可以将转经筒做成与吊坠一样的饰物,或者在两个封头都穿绳的情况下将转经筒佩戴在手腕等位置用做装饰。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转经筒,所以通常将筒体01设计成圆柱状,以便其旋转,同时在筒体01的外表面通常镌刻有经文,如六字箴言;当然,筒体01也可直接设计成六面柱形,从而在每个面上镌刻六字箴言中的一个字。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筒体01可以是空心的,即,筒体01具有内腔,为中空结构,这样,在转轴03贯穿筒体01后,在筒体01内腔即可绕着转轴03放置经卷11(如图1、图2所示)。通过在筒体01外表面镌刻经文,和/或在筒体01的内腔放置经卷(11),都可以让使用该转经筒的信众在旋转转经筒的时候达到祈福的目的。

为使用方便,通常情况下筒盖02,02’与筒体01之间是固定连接的,具体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可以是粘合剂粘接、通过铆钉铆接、或者通过胀接、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的筒盖02,02’为类似锅盖状的圆弧体形,在弧顶开设有通孔供转轴03穿过,弧边“咬合”在筒体01的端部外缘,然后采用粘结剂使二者粘接在一起。

在将前述实施例的转经筒小型化的情况下,为安装、使用的方便,轴承31、31’则采用微型轴承。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为典型的无底座转经筒的装配方式如下所述:

先将轴承31、31’分别安装在转轴03的两端,两个轴承31、31’之间的距离是筒盖02,02’两弧顶之间的间距;且,两个轴承31、31’的安装位置离转轴03的两头分别留出一定的距离,以便后续安装封头;轴承安装的时候采用粘结剂将其内缘与转轴粘接在一起;

该转经筒的筒体01为中空结构,转轴03的中间区域缠绕经卷11后,套上筒体01,安装在转轴03上的轴承31处于筒体01一个端面的通孔的上方;然后,扣上筒盖02并适当调整位置使得筒体01的一端面外缘与筒盖02相“咬合”,然后再施胶将筒盖02固定在筒体01的该端,同时在转轴03穿过筒盖02的通孔时,使轴承31也正好位于筒盖02弧顶的通孔处,在轴承31的内缘处施胶以使其固定在转轴03上,同时在轴承31的外缘施胶以将其与筒盖02相固定;

以同样的方式,在筒体01的另一端套上筒盖02’,并以同样的方式将带有轴承32’的转轴与筒体01、筒盖02’相固定;

由于转轴03的两端开设有螺纹,与之对应地封头32、32’上开设有凹槽和内螺纹,这样封头32、32’即以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转轴03的两端;至此完成转经筒的整体装配,最后的成品如图3所示。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