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床上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卸二合一被子。
背景技术:
被子是床上用品的一种,是面积足以覆盖人体、长方形的布料,一般用作睡眠时保暖,被子通常由被套或者被单包着棉絮而成,用棉做的被子叫做棉被。除棉被外,也可以用羊毛、蚕丝,或者丙烯酸纤维等人造纤维制造。
目前在日常生活中,夏季盖一层被子,春秋季节需要盖一层被子,到冬季时需要盖两层被子,此时需要将这两层被子叠加在一起。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是在其中一层被子的四周固定有子扣,在另外一层被子的四周固定有母扣,将子扣和母扣扣合连接在一起,就能将两层被子叠加在一起,不易滑动或脱落。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2234332U的专利文献(对比文件)公开了一种带有特定排列方式的子母扣的被子,在被子的周边设有子扣和母扣,以被子的横轴或纵轴为对称轴,子扣位于对称轴的一侧,母扣位于对称轴的另外一侧,子扣和母扣相对于对称轴对称分布。对比文件的被子在将两层被子叠加在一起时,可以将其中一层被子的子扣和另外一层被子的母扣扣合连接,但是一层被子在单独使用时,子扣和母扣就会暴露于被子的表面,子扣和母扣就会直接接触使用者的皮肤,给使用者造成不舒适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二合一被子,其被体一或被体二单独使用时,其扣体不会接触使用者的皮肤,而使使用者感到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拆卸二合一被子,包括被体一和被体二,所述被体一设置有连接带一,所述连接带一的一端和所述被体一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一和被体一之间设置有子母扣结构;所述子母扣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被体一的扣体一和连接于所述连接带一的扣体二;所述被体二设置有连接带二,所述连接带二的两端分别和所述被体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带二于靠近所述被体二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扣体二相配合的扣体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被体一单独使用时,扣体一和扣体二相扣合,连接带一覆盖住扣体一和扣体二,防止了扣体一和扣体二直接和使用者的皮肤接触,而是连接带一直接和使用者的皮肤直接接触,避免使用者感到不舒适;当被体二单独使用时,扣体三隐藏于连接带二内,防止了扣体三直接和使用者的皮肤接触,而是连接带二直接和使用者的皮肤直接接触,避免使用者感到不舒适;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被体一或被体二单独使用时,其扣体不会接触使用者的皮肤,而使使用者感到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体一和扣体二均匀分布于所述被体一的周边,所述扣体三分布于所述被体二的周边,所述扣体二和扣体三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体一和被体二的周边均匀地连接在一起,使两者连接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带一的另一端为弧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呈直角设置而言,连接带一的端部呈弧形设置没有凸出的角部,而凸出的角部容易剐蹭到使用者的皮肤,是使用者感到不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体一和扣体三均设置为子扣,所述扣体二设置为母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子母扣结构简单、连接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扣体一和扣体三均设置为母扣,所述扣体二设置为子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子母扣结构简单、连接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子扣包括连接座一,所述连接座一设置有凸部;所述母扣包括连接座二,所述连接座二设置有可与凸部卡合或脱开地接纳凸部的接纳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座一的设置用于实现子扣的安装,连接座二的设置用于实现母扣的安装,凸部和接纳部能够实现子扣和母扣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部具有前端附近的大直径部和外径从所述大直径部逐渐缩小而成的小直径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子扣和母扣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一和连接座二均呈圆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形设置的连接座一和连接座二能够避免对使用者造成刮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一和连接座二均设置有缝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缝接孔的设置能够子扣或母扣直接缝固,连接结构简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被体一或被体二单独使用时,其扣体不会接触使用者的皮肤,而使使用者感到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被体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被体二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子扣);
图5为实施例一中母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子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被体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被体一;11、连接带一;2、被体二;21、连接带二;3、母扣;31、连接座二;32、接纳部;4、子扣;41、连接座一;42、凸部;5、缝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可拆卸二合一被子,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大小相等的被体一1和被体二2,被体一1和被体二2可由天然蚕丝纤维、动物纤维或仿丝绒棉填充。
被体一1设置有连接带一11,连接带一11的一端和被体一1固定连接,连接带一11的另一端为弧形设置。连接带一11和被体一1之间设置有子母扣3结构;子母扣3结构包括连接于被体一1的扣体一和连接于连接带一11的扣体二,扣体一和扣体三均设置为子扣4,扣体二设置为母扣3。
被体二2设置有连接带二21,连接带二21的两端分别和被体二2固定连接,连接带二21于靠近被体二2的一侧设置有与扣体二相配合的扣体三,即扣体三设置为子扣4。
扣体一和扣体二均匀分布于被体一1的周边,扣体三分布于所述被体二2的周边,扣体二和扣体三相适配。
子扣4包括呈圆形设置的连接座一41,连接座一41设置有凸部42,凸部42具有前端附近的大直径部和外径从所述大直径部逐渐缩小而成的小直径部;母扣3包括呈圆形设置的连接座二31,连接座二31设置有可与凸部42卡合或脱开地接纳凸部42的接纳部32。子扣4的连接座一41和母扣3的连接座二31均设置有缝接孔5,子扣4和母扣3均是通过缝接孔5缝接固定的。
当被体一1单独使用时,扣体一和扣体二相扣合,连接带一11覆盖住扣体一和扣体二,防止了扣体一和扣体二直接和使用者的皮肤接触,而是连接带一11直接和使用者的皮肤直接接触,避免使用者感到不舒适。
当被体二2单独使用时,扣体三隐藏于连接带二21内,防止了扣体三直接和使用者的皮肤接触,而是连接带二21直接和使用者的皮肤直接接触,避免使用者感到不舒适。
当被体一1和被体二2结合使用时,扣体一和扣体二脱开,缝固于连接带一11上的扣体二和缝固于连接带二21上的扣体三相扣合,即可实现被体一1和被体二2之间的连接。
实施例二:可拆卸二合一被子,如图7至图8所示,扣体一和扣体三均设置为母扣3,扣体二设置为子扣4。
实施例一,被体二2中的子扣4缝固于连接带二21上,由于子扣4具有凸部42,凸部42顶于被体二2的表面,凸部42和被体二2经常摩擦会把被体二2磨损;而实施例二,就克服了实施例一中的上述缺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