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收纳箱的多功能智能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7177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收纳箱的多功能智能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带收纳箱的多功能智能床。



背景技术:

床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生活用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床功能单一,只能满足人们睡觉的需求,由于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出现失眠和睡眠质量差等问题,等到起床时却又因为懒床造成起床晚,影响工作和生活;在夏季或者家里有小孩的情况下,床垫很容易潮湿,但是床垫体积大,不容易晾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收纳箱的多功能智能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收纳箱的多功能智能床,包括床本体、设在床本体前端的床头、设在床本体上端面的床垫、设在床垫上方的收纳箱,所述的床本体的左右侧面均设有收纳箱支架;所述的收纳箱的下端面与收纳箱支架的上端面连接,收纳箱的前端设有开口,收纳箱的内腔的左右侧面分别设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穿装有卷轴,卷轴的一端连接有卷轴驱动电机,卷轴的外圆周套设有与被子活动连接的帘布;所述的床垫的一侧的侧面设有进风口,与进风口所在侧面对应的侧面设有出风口,床垫的内部设有若干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道。

作为优选,所述的卷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卷轴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匹配的第二锥齿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帘布的前端面连接有若干个夹子。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风口连接有除湿鼓风机。

作为优选,所述的床垫的内部设有若干个支撑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的床垫的上端面设有压力传感器,床头的侧面设有定时闹钟和按键模块,床头的内部设有处理器模块和电源模块,除湿鼓风机、卷轴驱动电机、压力传感器、定时闹钟、按键模块和电源模块均与处理器模块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带收纳箱的多功能智能床的卷轴通过锥齿轮驱动,结构简单、驱动平稳、噪音 低、震动小、占用空间少;设有收纳箱及压力传感器,可以在人起床后自动的收纳被子;床垫设有除湿鼓风机和风道,可以根据需要给床垫内通风,保持床垫的干燥;设有定时闹钟,可以按时叫醒沉睡的人;设有按键模块,可以手动控制除湿鼓风机和卷轴驱动电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床垫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框图;

图中:1.床本体、2.床头、3.收纳箱、4.定时闹钟、5.按键模块、6.压力传感器、7.收纳箱支架、8.床垫、9.第一支架、10.卷轴、11.第二支架、12.第一锥齿轮、13.第二锥齿轮、14.卷轴驱动电机、15.帘布、16.夹子,17.除湿鼓风机、18.进风口、19.风道、20.支撑弹簧、21.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5,一种带收纳箱的多功能智能床,包括床本体1、床本体1的前端设有床头2,床本体1的上端面设有床垫8,靠近床尾的床垫8的上方设有收纳箱3,床本体1的左右侧面均设有收纳箱支架7。收纳箱3的下端面与收纳箱支架7的上端面连接,收纳箱3的前端设有开口,收纳箱3的内腔的左右侧面分别设有第一支架9和第二支架11,第一支架9和第二支架11之间穿装有卷轴10,卷轴10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2,卷轴驱动电机14的驱动轴套设有与第一锥齿轮12匹配的第二锥齿轮13,第一锥齿轮12和第二锥齿轮13啮合。卷轴10的外圆周套设有与被子活动连接的帘布15,帘布15的前端面连接有若干个夹子16,夹子16夹住被子的一端。

床垫8的一侧的侧面设有进风口18,与进风口18所在侧面对应的侧面设有出风口21,床垫8的内部设有若干连通进风口18和出风口21的风道19。进风口18连接有除湿鼓风机17。床垫的内部设有若干个支撑弹簧20。

床本体1的上端面设有压力传感器6,床头2的侧面设有定时闹钟4和按键模块5,床头2的内部设有处理器模块和电源模块,除湿鼓风机17、卷轴驱动电机14、压力传感器6、定时闹钟4、按键模块5和电源模块均与处理器模块电连接。

工作过程:

人若是发现床垫潮湿后,通过按键模块5操作处理器模块控制除湿鼓风机17工作,除湿鼓风机17鼓出风,风从进风口18进入床垫8的内部,风在若干个纵横交错的风道(19)内流动,然后从出风口21排出床垫8并将水分带走。

当前的时间达到设定的起床时间,处理器模块驱动定时闹钟4工作,提醒人起床。人起床后,传感器模块检测到人不在床上,处理器模块驱动第二电机工作,卷轴10将被子卷起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