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脱水拖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6472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旋转脱水拖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脱水拖把,属清洁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旋转式拖把的拖把头拖地用脏后,需要在一种具有脱水机构的专用水桶里进行清洗和甩干,如专利号为201220668933.4、名称为循环动作的单体拖把桶以及与其相配的拖把的中国专利。因此,生产这种拖把,就必须同时生产与之配套的专用水桶,因此整套清洁工作体积庞大,成本高,且美观度差。

公开号为CN 103417168 A的一种可甩干脱水的旋转式拖把,包括旋转拖把杆机构和拖把头机构;所述的旋转拖把杆机构包括外管、内管、旋转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将外管和内管活动连接在一起,外管和内管之间轴向既可上下相对移动,又可相对转动;拖把头机构与内管固定连接;还包括脱水机构,脱水机构套装在内管外,并可沿内管上下移动;所述的脱水机构包括锁套、挡水罩和出水罩;出水罩套装在内管外,锁套套装在出水罩外,在出水罩和锁套上设置有锁紧结构,锁紧结构与内管配合;挡水罩套装在出水罩外。该技术方案的脱水机构包括挡水罩和出水罩,挡水罩和出水罩相互呈内外胆形式套合在一起,该方案必需需要一个出水罩,而出水罩上设有筛子状分布的透水孔,当离心脱水时,部分分离的水液受出水罩阻碍,无法直接通过透水孔流入到挡水罩和出水罩之间,且透水孔较小,容易被污垢阻塞,因此存在脱水效率低、物料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脱水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的旋转脱水拖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旋转脱水拖把,包括旋转拖把杆和拖把头,所述旋转拖把杆包括拖把杆和旋转驱动机构,拖把杆包括外管、内管,旋转驱动机构将外管和内管装配连接;当外管和内管之间相对线性移动可驱动内管周向转动;内管连接拖把头;此外还包括外罩,外罩套于拖把杆外,且外罩可沿拖把杆滑动;脱水状态时,部分或全部拖把头置于外罩内,转套与拖把杆周向转动连接,外管和内管之间相对运动通过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驱动拖把头旋转脱水;拖地状态时,拖把头置于外罩外。

进一步说,脱水状态时,外罩与套于外罩内的拖把头相对固定连接。

进一步说,所述外罩与套于外罩内的拖把头采用过盈装配式的卡扣连接。

进一步说,所述拖把头为棉纱拖把头。

进一步说,所述拖把头为平板拖把头。

进一步说,还包括转套,转套套于内管外,转套与内管在周向可相对转动。

进一步说,还包括转套,转套套于外罩外,转套与外罩在周向可相对转动。

进一步说,还包括转套,转套套于外罩下端口,转套与外罩在周向可相对转动。

进一步说,所述外罩的内壁设有凸起的筋条。

进一步说,还包括轴承,轴承设于转套和外罩之间,转套和外罩可相对转动。

进一步说,还包括锁套,锁套与外管固定连接,锁套设有可锁止外管和内管相对位移的锁定机构。

进一步说,所述锁套上设有与转套卡扣连接的第一卡合部,转套上设有对应第一卡合部卡扣连接的第三卡合部,第一卡合部与第三卡合部过盈装配完成锁套与转套之间的卡扣固定连接。

进一步说,所述锁套上设有与外罩卡扣连接的第一卡合部,外罩上设有对应第一卡合部卡扣连接的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过盈装配完成锁套与外罩之间的卡扣固定连接。

进一步说,所述筋条在外罩内壁周向分布。

进一步说,旋转脱水拖把处于脱水状态时,外罩与内管在周向可相对转动。

进一步说,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扳机,扳机与锁套铰接,扳机上设有压紧块,锁套上设有可供压紧块穿透的孔位;掰动扳机,压紧块透过孔位抵触内管,从而完成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相对固定。

进一步说,所述外罩的设有用于挤水的滚轮,滚轮与外罩采用转轴转动安装。

进一步说,所述滚轮至少为1对,相对向设置的滚轮转动安装在外罩内,两相对向设置的滚轮之间具有在挤水时可供拖把头穿过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省略了设在外罩卡内呈筛子状的出水罩,从拖把头分离的水液不再受阻碍,具有脱水效率高的优点;因省略了出水罩因此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出水罩,因此外罩可以做得更小或者拖把头可以做得更大,可以实现产品的轻量化和小型化,但清洁效率可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拖地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脱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套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拖地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脱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所述旋转脱水拖把,包括旋转拖把杆和拖把头2,所述旋转拖把杆包括拖把杆和旋转驱动机构,拖把杆包括外管10、内管11,旋转驱动机构将外管10和内管11活动连接;所述外管10与内管11相互套接,当外管10和内管11之间相对线性移动可驱动内管11周向转动,内管11连接拖把头2。旋转驱动机构包括螺纹杆和套设于螺纹杆外旋转时沿螺纹杆延伸向移动的螺旋套,因此本实施例所述旋转拖把杆为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还包括外罩3,外罩3套于拖把杆外,且外罩3可沿拖把杆延伸向滑动;脱水状态时,部分或全部拖把头2置于外罩3内,外管10相对内管11上下线性位移,驱动拖把头2旋转,转套4与拖把杆周向转动连接,离心脱水的水液受外罩3阻碍,防止飞溅;拖地状态时,外罩3上移,拖把头2置于外罩3外,拖把头2清洁地面不受阻碍。

本实施例所述旋转脱水拖把在脱水状态时,外罩3与套于外罩3内的拖把头2在周向转动向固定连接,外罩3与拖把头2同时转动。所述外罩3与套于外罩3内的拖把头2采用过盈装配式的卡扣连接。

优选,本实施例所述拖把头2为棉纱拖把头,因棉纱拖把头在离心脱水时,柔性的棉纱拖把头紧贴外罩3的内壁。

优选,本实施例还包括转套4,转套4套于内管11外,转套4与内管11在周向可相对转动,转套4与外罩3在拖把杆延伸向相对固定连接。使用者,一手紧握转套4,另一手来回推动外管10即可驱动拖把头2旋转,实现离心脱水。

优选,本实施例所述外罩3的内壁设有凸起的筋条31。

优选,本实施例还包括轴承6,轴承6设于转套4和外罩3之间,转套4和外罩3可相对转动。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锁套5,锁套5与外管10固定连接,锁套5设有可锁止外管10和内管11相对位移的锁定机构。拖地状态时,锁定机构锁止外管10和内管11之间的相对移动。

本实施例所述锁套5上设有与转套4卡扣连接的第一卡合部51,转套4上设有对应第一卡合部51卡扣连接的第三卡合部41,第一卡合部51与第三卡合部41过盈装配完成锁套5与转套4之间的卡扣固定连接。拖地状态时,锁定机构锁止外管10和内管11之间的相对移动。拖地状态时,锁套5与转套4相对固定连接,定位了转套4,便于拖地。

本实施例所述锁套5上设有与外罩3卡扣连接的第一卡合部51,外罩3上设有对应第一卡合部51卡扣连接的第二卡合部32,第一卡合部51与第二卡合部32过盈装配完成锁套5与外罩3之间的卡扣固定连接。拖地状态时,锁套5与外罩3相对固定连接,定位了外罩3,便于拖地。

本实施例所述筋条31在外罩3内壁周向分布。筋条31介于拖把头2和外罩3内壁之间,筋条31隔离了拖把头2和外罩3内壁,可有效提升脱水效率。

本实施例所述旋转脱水拖把处于脱水状态时,外罩3与内管11在周向可相对转动。一手紧握外罩3,另一手来回推动外管10即可驱动拖把头2旋转,实现离心脱水。

本实施例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扳机501,扳机501与锁套5铰接,扳机501上设有压紧块5011,锁套5上设有可供压紧块5011穿透的孔位52;掰动扳机501,压紧块5011透过孔位52抵触内管11,从而完成外管10和内管11之间的相对固定。

实施例2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旋转脱水拖把,包括旋转拖把杆和拖把头2,所述旋转拖把杆包括拖把杆和旋转驱动机构,拖把杆包括外管10、内管11,旋转驱动机构将外管10和内管11活动连接;所述外管10与内管11相互套接,当外管10和内管11之间相对线性移动可驱动内管11周向转动,内管11连接拖把头2。旋转驱动机构包括螺纹杆和套设于螺纹杆外旋转时沿螺纹杆延伸向移动的螺旋套,因此本实施例所述旋转拖把杆为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还包括外罩3,外罩3套于拖把杆外,且外罩3可沿拖把杆延伸向滑动;脱水状态时,部分或全部拖把头2置于外罩3内,外管10相对内管11上下线性位移,驱动拖把头2旋转,离心脱水的水液受外罩3阻碍,防止飞溅;拖地状态时,外罩3上移,拖把头2置于外罩3外,拖把头2清洁地面不受阻碍。

本实施例所述旋转脱水拖把在脱水状态时,外罩3与套于外罩3内的拖把头2在周向转动向固定连接,外罩3与拖把头2同时转动。所述外罩3与套于外罩3内的拖把头2采用过盈装配式的卡扣连接。

优选,本实施例所述转套4套于外罩3外,转套4与外罩3在周向可相对转动,转套4与外罩3在拖把杆的延伸向限位固定。使用者,一手紧握转套4,另一手来回推动外管10即可驱动拖把头2旋转,实现离心脱水。

实施例3

如图1、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旋转脱水拖把,包括旋转拖把杆和拖把头2,所述旋转拖把杆包括拖把杆和旋转驱动机构,拖把杆包括外管10、内管11,旋转驱动机构将外管10和内管11活动连接;所述外管10与内管11相互套接,当外管10和内管11之间相对线性移动可驱动内管11周向转动,内管11连接拖把头2。旋转驱动机构包括螺纹杆和套设于螺纹杆外旋转时沿螺纹杆延伸向移动的螺旋套,因此本实施例所述旋转拖把杆为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还包括外罩3,外罩3套于拖把杆外,且外罩3可沿拖把杆延伸向滑动;脱水状态时,部分或全部拖把头2置于外罩3内,外管10相对内管11上下线性位移,驱动拖把头2旋转,离心脱水的水液受外罩3阻碍,防止飞溅;拖地状态时,外罩3上移,拖把头2置于外罩3外,拖把头2清洁地面不受阻碍。

本实施例所述旋转脱水拖把在脱水状态时,外罩3与套于外罩3内的拖把头2在周向转动向固定连接,外罩3与拖把头2同时转动。所述外罩3与套于外罩3内的拖把头2采用过盈装配式的卡扣连接。

优选,本实施例转套4安装在外罩3的下端口,转套4置于地面,仅需一个手来回推动外管10即可驱动拖把头2旋转,实现离心脱水。

实施例4

如图5-图8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旋转脱水拖把,包括旋转拖把杆和拖把头2,所述旋转拖把杆包括拖把杆和旋转驱动机构,拖把杆包括外管10、内管11,旋转驱动机构将外管10和内管11活动连接;所述外管10与内管11相互套接,当外管10和内管11之间相对线性移动可驱动内管11周向转动,内管11连接拖把头2。旋转驱动机构包括螺纹杆和套设于螺纹杆外旋转时沿螺纹杆延伸向移动的螺旋套,因此本实施例所述旋转拖把杆为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还包括外罩3,外罩3套于拖把杆外,且外罩3可沿拖把杆延伸向滑动;脱水状态时,部分或全部拖把头2置于外罩3内,外管10相对内管11上下线性位移,驱动拖把头2旋转,离心脱水的水液受外罩3阻碍,防止飞溅;拖地状态时,外罩3上移,拖把头2置于外罩3外,拖把头2清洁地面不受阻碍。

优选,本实施例所述旋转脱水拖把处于脱水状态时,外罩3与内管11在周向可相对转动。一手紧握外罩3,另一手来回推动外管10即可驱动拖把头2旋转,实现离心脱水。

优选,本实施例拖把头2为平板拖把头,因平板拖把头在离心脱水时,刚性的平板拖把头不会紧贴外罩3的内壁。因此外罩3与拖把头2之间即可相对转动,又可同时转动,两种方案都具有优异的脱水效率。

优选,本实施例还包括转套4,转套4套于内管11外,转套4与内管11在周向可相对转动,转套4与内管11在拖把杆的延伸向限位固定。使用者,一手紧握转套4,另一手来回推动外管10即可驱动拖把头2旋转,实现离心脱水。

优选,本实施例还包括转套4,转套4套于外罩3外,转套4与外罩3在周向可相对转动。使用者,一手紧握转套4,另一手来回推动外管10即可驱动拖把头2旋转,实现离心脱水。

优选,本实施例转套4安装在外罩3的下端口,转套4置于地面,仅需一个手来回推动外管10即可驱动拖把头2旋转,实现离心脱水。

优选,本实施例所述外罩3的内壁设有凸起的筋条31。

优选,本实施例还包括轴承6,轴承6设于转套4和外罩3之间,转套4和外罩3可相对转动。

本实施例还包括锁套5,锁套5与外管10固定连接,锁套5设有可锁止外管10和内管11相对位移的锁定机构。拖地状态时,锁定机构锁止外管10和内管11之间的相对移动。

本实施例所述锁套5上设有与转套4卡扣连接的第一卡合部51,转套4上设有对应第一卡合部51卡扣连接的第三卡合部41,第一卡合部51与第三卡合部41过盈装配完成锁套5与转套4之间的卡扣固定连接。拖地状态时,锁定机构锁止外管10和内管11之间的相对移动。拖地状态时,锁套5与转套4相对固定连接,定位了转套4,便于拖地。

本实施例所述锁套5上设有与外罩3卡扣连接的第一卡合部51,外罩3上设有对应第一卡合部51卡扣连接的第二卡合部32,第一卡合部51与第二卡合部32过盈装配完成锁套5与外罩3之间的卡扣固定连接。拖地状态时,锁套5与外罩3相对固定连接,定位了外罩3,便于拖地。

本实施例所述筋条31在外罩3内壁周向分布。筋条31介于拖把头2和外罩3内壁之间,筋条31隔离了拖把头2和外罩3内壁,可有效提升脱水效率。

本实施例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扳机501,扳机501与锁套5铰接,扳机501上设有压紧块5011,锁套5上设有可供压紧块5011穿透的孔位52;掰动扳机501,压紧块5011透过孔位52抵触内管11,从而完成外管10和内管11之间的相对固定。

本实施例所述所述外罩3的设有用于挤水的滚轮7,滚轮7与外罩3采用转轴转动安装。所述滚轮7至少为1对,相对向设置的滚轮7转动安装在外罩3内。两相对向设置的滚轮7之间具有在挤水时可供拖把头2穿过的间隙。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