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具体是指一种坚固耐用、可拆装的座椅。
背景技术:
传统座椅的连接组件是由连接杆以及与连接杆相匹配的其它配件构成,在对座面板、靠背板、座椅腿进行连接安装时,比较烦琐,不仅安装不便,而且安装效率较低,另外还提高了成本;另外,当人坐在座椅上时,特别是人体坐在座面板的前部时,会使座面板后部产生一个向上翻转的力矩,此时只能靠螺丝来承受,久而久之,会造成螺丝松动,严重时会对座椅造成损坏,缩短了座椅的使用寿命。
另外,现有的座椅在相邻的座面板和靠背板之间以及相邻的座面板之间没有缝隙,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使用时,容易堆积瓜子皮等垃圾。
现有的扶手一般都是框式结构,安装起来很不方便;尤其是对于长椅或联椅来说,在中间安装扶手会更加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了配套的连接组件和备用扶手。
另外,现有的座面板和靠背板承载力不够,长时间使用或者不小心将重物放在座面板上时,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装方便的牢固型座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牢固型座椅,包括座面板和靠背板,所述座面板和靠背板内设有闭环式金属框,座面板和靠背板的左右侧面上都设有至少两个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金属套,金属套与所述闭环式金属框焊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的座面板和靠背板的板面上设有通孔,一个通孔对应一个插槽且与该插槽相通,金属套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的固定孔。
进一步地,包括连接组件A、和座椅腿,所述连接组件A设有两个,其中一个连接组件A与座面板和靠背板的一端连接,另一个连接组件A与座面板和靠背板的另一端连接,两个连接组件A分别与两个所述的座椅腿连接,所述连接组件A包括螺丝A和L形连接板A,所述L形连接板A的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座面板插接块A和至少两个靠背板插接块A,所述座面板插接块A用以和座面板侧面上的插槽中的所述金属套插接,所述靠背板插接块A用以和靠背板侧面上的插槽中的所述金属套插接,所述座面板插接块A和靠背板插接块A上设有螺孔A,所述螺丝A穿过所述的通孔与所述的螺孔A螺纹连接;还包括L形备用扶手和螺丝C,L形备用扶手的两端面上设有螺孔C,所述L形连接板A上且靠近其两端的位置设有安装孔,螺丝C穿过安装孔与螺孔C螺纹连接,将L形备用扶手固定在L形连接板A上。
进一步地,所述L形连接板A的底部设有连接头A,所述座椅腿为倒“V”字形结构,所述座椅腿的顶部设有连接头C, 连接头A与连接头C通过固定螺丝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座面板和靠背板设有多个,相邻座面板之间以及相邻靠背板之间通过连接组件B连接,所述连接组件B包括螺丝B和L形连接板B,所述L形连接板B的左右侧面上都设有座面板插接块B和靠背板插接块B,所述座面板插接块B用以和座面板侧面上的插槽中的所述金属套插接,所述靠背板插接块B用以和靠背板侧面上的插槽中的所述金属套插接,所述座面板插接块B和靠背板插接块B上设有螺孔B,所述螺丝B穿过座面板或靠背板上的通孔与所述的螺孔B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相邻的座面板和靠背板之间以及相邻的座面板之间留有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L形连接板B的底部设有固定扣,述L形连接板B通过固定扣固定在支撑梁上,所述支撑梁的两端支撑固定在座椅腿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A与连接头C的对接处都设有凹槽,支撑梁的端部固定在连接头A与连接头C的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L形连接板B的侧面上且位于座面板插接块B和靠背板插接块B的连接处设有凸台,所述座面板插接块B和靠背板插接块B设在凸台上,L形连接板B与座面板或靠背板之间的间隙等于凸台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L形备用扶手和螺丝C设有多个,所述L形连接板B上且靠近其两端的位置设有备用安装孔,螺丝C穿过备用安装孔将L形备用扶手固定在L形连接板B上。
进一步地,所述闭环式金属框上焊接有水平塑流金属管和倾斜塑流金属管,所述水平塑流金属管和倾斜塑流金属管,座面板或靠背板采用的是注塑加工,注塑前闭环式金属框先放入注塑模具内,在注塑的过程中,注塑材料会从水平塑流金属管和倾斜塑流金属管中流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座面板和靠背板内设有闭环式金属框,大大增强了座面板和靠背板的承载能力,并且不会变形;
由于在座面板和靠背板的插槽内设有金属套,使插接更加牢固;
由于连接组件的L形连接板是通过铸造形成的一个整体结构,不仅使安装更便利快捷,而且还降低了成本;由于座面板、靠背板、座椅腿与连接组件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可以拆装,从而方便了运输;
由于座面板和靠背板之间以及相邻的座面板之间留有缝隙,故不会堆积垃圾;
备用扶手和连接组件的配合,为扶手的安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在椅子组装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地方随时安装扶手。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连接组件A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连接组件B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闭环式金属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组件A;2、座椅腿;3、座面板;4、靠背板;5、连接组件B;6、螺丝A;7、L形连接板A;8、座面板插接块A;9、靠背板插接块A;10、螺孔A;11、通孔;12、连接头A; 13、连接头C;14、螺丝B;15、L形连接板B;16、座面板插接块B;17、靠背板插接块B;18、螺孔B;19、缝隙;20、固定扣;21、支撑梁;22、凹槽;23、凸台;24、L形扶手;25、螺丝C;26、螺孔C;27、安装孔;28、备用安装孔;29、闭环式金属框;30、金属套;31、固定孔;32、水平塑流金属管;33、倾斜塑流金属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3、4所示,备用扶手式座椅,包括连接组件A1、座椅腿2、座面板3、靠背板4和连接组件B5,所述连接组件A1设有两个,其中一个连接组件A与座面板3和靠背板4的一端连接,另一个连接组件A与座面板3和靠背板4的另一端连接,两个连接组件A分别与两个座椅腿2连接,座面板3和靠背板4的左右侧面上都设有两个插槽,所述连接组件A包括螺丝A6和L形连接板A7,所述L形连接板A7的一侧面上设有两个座面板插接块A8和两个靠背板插接块A9,所述座面板插接块A8,用以和座面板3侧面上的插槽中的所述金属套插接,所述靠背板插接块A9,用以和靠背板4侧面上的插槽中的所述金属套插接,所述座面板插接块A8和靠背板插接块A9上设有螺孔A10,座面板3和靠背板4的板面上设有通孔11,一个通孔11对应一个插槽且与该插槽相通,所述螺丝A6穿过所述的通孔11与所述的螺孔A10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L形连接板A7的底部设有连接头A12,所述座椅腿2为倒“V”字形结构,所述座椅腿2的顶部设有连接头C13, 连接头A12与连接头C13通过固定螺丝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座面板3和靠背板4设有3个,相邻座面板3之间以及相邻靠背板4之间通过连接组件B5连接,所述连接组件B5包括螺丝B14和L形连接板B15,所述L形连接板B15的左右侧面上都设有座面板插接块B16和靠背板插接块B17,所述座面板插接块B16,用以和座面板3侧面上的插槽中的所述金属套插接,所述靠背板插接块B17,用以和靠背板4侧面上的插槽中的所述金属套插接,所述座面板插接块B16和靠背板插接块B17上设有螺孔B18,一个螺丝B14,对应一个螺孔B18,所述螺丝B14穿过座面板3或靠背板4上的通孔与所述的螺孔B18螺纹连接。
相邻的座面板3和靠背板4之间以及相邻的座面板3之间留有缝隙19。为了能在安装后自动形成缝隙,所述L形连接板B15的侧面上且位于座面板插接块B16和靠背板插接块B17的连接处设有凸台23,所述座面板插接块B16和靠背板插接块B17设在凸台23上,L形连接板B15与座面板3或靠背板4之间的间隙等于凸台23的厚度。
所述L形连接板B15的底部设有固定扣20,L形连接板B15通过固定扣20固定在支撑梁21上,所述连接头A12与连接头C13的对接处都设有凹槽22,支撑梁21的端部固定在连接头A12与连接头C13的凹槽22中。
如图3所示,还包括多个L形备用扶手24和螺丝C25,L形备用扶手的两端面上设有螺孔C26,所述L形连接板A7上且靠近其两端的位置设有安装孔27,螺丝C26穿过安装孔27与螺孔C26螺纹连接,将L形备用扶手24固定在L形连接板A7上。
同理,如图4所示,所述L形连接板B15上且靠近其两端的位置设有备用安装孔28,需要时,螺丝C25穿过备用安装孔28将L形备用扶手24固定在L形连接板B15上。
如图5所示,所述座面板3和靠背板4内设有闭环式金属框29,座面板3和靠背板4的左右侧面上都设有至少两个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金属套30,金属套30与所述闭环式金属框29焊接,金属套30上设有与所述通孔11相对的固定孔31。闭环式金属框29上焊接有水平塑流金属管32和倾斜塑流金属管33,所述水平塑流金属管32和倾斜塑流金属管33,座面板或靠背板采用的是注塑加工,注塑前闭环式金属框先放入注塑模具内,在注塑的过程中,注塑材料会从水平塑流金属管32和倾斜塑流金属管33中流过,使闭环式金属框与座面板或靠背板更加一体化,保证闭环式金属框与座面板或靠背板不会分层或脱离。闭环式金属框29是由钢管围合而成。
上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