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节及带有关节的可折叠提篮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7183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关节及带有关节的可折叠提篮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童提篮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关节及带有关节的可折叠提篮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婴儿提篮,婴儿提篮主要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幼童,尤其适用于尚未能自主翻身或者尚未能爬行的婴幼童,当父母需要携带婴幼童出行时,即可将婴幼童放置在婴儿提篮内,从而避免在出行过程中碰撞到婴幼童。

现有婴儿提篮大都因为提篮架体的设置而无法折叠,占用空间较多,尤其是父母抱住婴幼童游逛商场、超市时,婴儿提篮的携带极为不便,如此,能够折叠的提篮就应运而生,虽然改进后的婴儿提篮具有折叠功能,但折叠结构比较复杂,使用者操作时费时较多;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可折叠婴儿提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关机及带有关节的可折叠提篮支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使用者折叠或伸开提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关节,包括固定板、装设于固定板的伸缩组件、滑动连接于固定板的移动组件、铰接于固定板的转板,移动组件远离固定板的一端用于挡止伸缩组件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转板抵接于移动组件。

优选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按扣及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按扣及移动组件,移动组件远离固定板的一端用于挡止按扣。

优选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板、第二弹性件及按压板,移动板滑动连接于固定板,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移动板及固定板,按压板装设于移动板,按压板用于挡止伸缩组件远离固定板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移动板设有凸条,固定板设有限位槽,凸条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内,固定板还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挡条,移动板位于两个挡条之间。

优选地,所述关节还包括锁扣组件,锁扣组件包括卡合板、第三弹性件及按压块,卡合板枢接于固定板,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板及卡合板的一端,按压块枢接于卡合板的一端并突伸出固定板,固定板设有卡口,卡合板的另一端设有显露于卡口的凹口,卡合板与固定板的枢接处位于第三弹性件与凹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关节还包括装设于固定板的遮盖板,伸缩组件、移动组件及转板均位于固定板与遮盖板之间,伸缩组件远离固定板的一端、移动组件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均突伸出遮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关节的可折叠提篮支架,包括折叠架,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关节,折叠架装设于转板。

优选地,所述折叠架包括第一撑杆、第二撑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托板及第二托板,第一撑杆装设于转板,第二撑杆装设于固定板,第一连杆的一端枢接于第一撑杆,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第一托板的一端,第二连杆的一端枢接于第二撑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第二托板的一端,第一托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托板的另一端彼此铰接。

优选地,所述折叠架还包括提杆、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第一撑杆装设于转板与第一套管的一端之间,第一套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齿圈,第二套管的一端套设于第一齿圈并设有与第一齿圈配合的第二齿圈,第一套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管的一端之间还装设有第四弹性件,第一齿圈、第二齿圈均围绕第四弹性件设置,提杆装设于第二套管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折叠架还包括第三套管,第一套管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三齿圈,第一齿圈、第三齿圈分别位于第一套管另一端的两侧,第三套管的一端套设于第三齿圈并设有与第三齿圈配合的第四齿圈,第四弹性件贯穿第一套管,第四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套管及第三套管,第三套管的另一端还装设有撑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将提篮的折叠架安装在转板上,当需要折叠提篮时,按压伸缩组件,使得伸缩组件往里缩,然后滑动移动组件,当移动组件滑动后即不再抵接转动,提篮的折叠架即可连带转板转动而自动折叠在一起,便于使用者携带提篮;当需要伸开提篮的折叠架时,拉动折叠架的第一撑杆、第二撑杆到水平位置,提篮的折叠架即可自动伸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关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撑杆、第一套管、第二套管、提杆、第三套管及撑条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关节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及锁扣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按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关节 10—固定板 11—遮盖板

110—卡口 12—伸缩组件 120—按扣

121—第一弹性件 122—凸缘 13—移动组件

130—移动板 131—第二弹性件 132—按压板

133—通孔 134—本体部 135—按压部

136—凸柱 137—凸条 14—转板

15—滑槽 16—滑孔 17—挡板

18—限位槽 19—锁扣组件 190—卡合板

191—第三弹性件 192—按压块 193—凹口

2—折叠架 20—第一撑杆 21—第二撑杆

22—提杆 23—第一连杆 24—第二连杆

25—第一托板 26—第二托板 27—第一套管

270—穿孔 271—第一齿圈 272—第四弹性件

273—第三齿圈 28—第二套管 29—第三套管

290—第四齿圈 291—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3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关节,包括固定板10、装设在固定板10上的伸缩组件12、滑动连接在固定板10上的移动组件13、铰接在固定板10上的转板14,本实施例中,关节1还包括安装在固定板10上的遮盖板11,伸缩组件12、移动组件13及转板14均位于固定板10与遮盖板11之间,利用固定板10、遮盖板11将伸缩组件12、移动组件13及转板14保护起来,防止外界的物件碰撞伸缩组件12、移动组件13或转板14而致使其损坏;移动组件13远离固定板10的一端用于挡止伸缩组件12远离固定板10的一端,伸缩组件12靠近固定板10的一端抵接在移动组件13上,转板14抵接在移动组件13上。

实际使用时,将提篮的折叠架2安装在转板14上,当需要折叠提篮时,按压伸缩组件12,使得伸缩组件12往里缩,然后滑动移动组件13,当移动组件13滑动后就不再抵接转板14,提篮的折叠架2即可连带转板14转动而自动折叠在一起,便于使用者携带提篮;当折叠架2折叠在一起后,移动组件13再连带伸缩组件12恢复原位;当需要伸开折叠架2时,使用者仅需反向转动折叠架2即可。

所述伸缩组件12包括按扣120及第一弹性件121,第一弹性件121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按扣120上及移动组件13上,优选地,按扣120设有盲孔,第一弹性件121的一端装设在盲孔内,移动组件13设有限位柱,第一弹性件121的另一端套设在限位柱上;按扣120突伸出遮盖板11,移动组件13远离固定板10的一端用于挡止按扣120,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21为弹簧。当使用者按压按扣120时,按扣120压缩第一弹性件121使得第一弹性件121的长度缩短,进而使得整个伸缩组件12往里缩,当提篮折叠架2折叠完成后,第一弹性件121在弹性力作用下连带按扣120恢复原位。

所述移动组件13包括移动板130、第二弹性件131及按压板132,限位柱设置在移动板130上,第一弹性件121的一端抵接在抵接在按扣120上,第一弹性件121的另一端抵接在移动板130上,移动板130滑动连接在固定板10上或遮盖板11上,本实施例中,移动板130滑动连接在固定板10与遮盖板11之间,第二弹性件131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移动板130上及遮盖板11上,移动板130上设置有凹孔,遮盖板11上设置有凸板,第二弹性件131的一端安装在凹孔中,第二弹性件131的另一端抵接在凸板上;按压板132装设在移动板130上并突伸出遮盖板11,按压板132设有用于挡止按扣120的通孔133,按扣120容设在通孔133内,按扣120的外表面设有连接在按压板132上的凸缘122,凸缘122用于防止按扣120从通孔133脱落,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31为弹簧。

当使用者需要折叠提篮支架时,先按压按扣120使得按扣120缩回到通孔133内,然后在向下压按压板132,使得按压板132连带移动板130向下移动,当移动板130向下移动后及不再抵接转板14,提篮的折叠架2即可连带转板14转动进而自动折叠在一起,移动板130向下移动时压缩第二弹性件131并使得第二弹性件131的长度缩短,当折叠架2折叠完成后,第二弹性件131在弹力作用下连带移动板130恢复原位,然后第一弹性件121再连带按扣120恢复原位;当使用者需要伸开提篮的折叠架2时,使用者向反向转动折叠架2即可。

请参阅图1、图3、图5和图7,所述遮盖板11设置有滑槽15、位于滑槽15内的滑孔16及沉头孔,滑槽15自遮盖板11远离固定板10的一侧凹设而成,滑槽15不贯穿遮盖板11,即滑槽15为盲槽,滑孔16沿左右方向贯穿遮盖板11,滑孔16自滑槽15的上端向下端延伸而成,沉头孔同样沿左右方向贯穿遮盖板11,沉头孔包括扩口部位于扩口部下方的缩口部,按扣120自扩口部突伸而出,当需要折叠提篮支架时,按压按扣120,按扣120往里缩,移动板130连带按扣120向下移动时,按扣120不会从缩口部突伸而出,也就不会挡止按压板132的移动。

所述按压板132包括本体部134、与本体部134连接的按压部135及凸柱136,按压部135、凸柱136分别位于本体部134的左右两侧,凸柱136贯穿遮盖板11并装设在移动板130上,凸柱136位于滑孔16内,当按压板132连同移动板130上下滑动时,凸柱136即可在滑孔16内上下移动;本体部134滑动连接在滑槽15中,利用滑槽15对按压板132的上下滑动进行限位,防止按压板132上下移动时发生歪斜;按压部135突伸出遮盖板11,遮盖板11还设有挡板17,利用挡板17对按压部135进行挡止以防止按压板132过度滑动,当然,根据需要,亦可不设置挡板17,仅利用滑孔16对按压板132的上下移动进行限位;通孔133贯穿按压板132的本体部134,按扣120容设在通孔133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板130包括第一滑板及连接在第一滑板下端的第二滑板,第一页滑板与第二滑板可以通过螺钉等连接在一起,移动板13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凸条137,凸条137位于第二滑板上,凸柱136装设在第一滑板上,限位柱设置在第一滑板上,凸条137自移动板130一体凸设而成,固定板10、遮盖板11均设有限位槽18,凸条137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8中,利用凸条137与限位槽18的配合对移动板130的左右方向进行限位,防止移动板130在滑动时发生歪斜。固定板10还设有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的两个挡条,移动板130位于两个挡条之间,其中一个挡条用于阻挡移动板130的上端,另一个挡条用于阻挡移动板130的下端,利用两个挡条对移动板130的滑动行程进行限位,避免移动板130过度滑动。

请参阅图1、图3、图5和图6,每一所述关节1还包括锁扣组件19,锁扣组件19用于将提篮锁扣在婴儿手推车的车架上,锁扣组件19包括卡合板190、第三弹性件191及按压块192,卡合板190大致为平板状,优选地,卡合板190位于固定板10与移动板130之间,固定板10一体凸设有枢接柱,枢接柱贯穿卡合板190,卡合板190枢接在固定板10上,第三弹性件19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固定板10上及卡合板190的一端上,按压块192枢接在卡合板190的一端并突伸出固定板10及遮盖板11,固定板10、遮盖板11均设有卡口110,卡合板190的另一端设有显露在卡口110中的凹口193,卡合板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导引斜面,卡合板190与固定板10的枢接处位于第三弹性件191与凹口193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191为弹簧。

当需要将提篮安装在婴儿手推车的车架上时,将卡合板190的导引斜面抵接在车架上,向下按压提篮,即可将车架挤入到卡口110与凹口193中,进而将提篮卡设在车架上。当需要拆掉提篮时,先按压所述卡合板190,使得卡合板190转动并从卡口110处移开,然后将车架移出卡口110即可,松开卡合板190后,卡合板190在第三弹性件191的弹性力作用下重新回到卡口110中。

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关节的可折叠提篮支架,包括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的两个关节1、装设在两个关节1上的折叠架2,两个关节1的形状和结构相同,每一固定板10的左右两端分别铰接有两个转板14,伸缩组件12、移动组件13远离固定板10的一端均突伸出遮盖板11,移动组件13远离固定板10的一端用于挡止伸缩组件12远离固定板10的一端,当整个提篮支架处于伸开状态时,利用移动组件13与伸缩组件12之间的挡止功能来限位,避免提篮支架因受到不经意的碰撞或震动而折叠;两个转板14分别抵接在移动组件13的左右两侧,当移动组件13沿固定板10上下滑动后,移动组件13即不再抵接转板14,折叠架2即可连带转板14转动而自动折叠在一起,当折叠架2折叠完成后,第二弹性件131连带移动组件13及伸缩组件12恢复原位。

所述折叠架2包括第一撑杆20、第二撑杆21、提杆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第一托板25及第二托板26,第一撑杆20、第二撑杆21的形状相同,第一撑杆20大致呈U型,当然,第一撑杆20亦可为半环形或其它形状,第一撑杆20的两端分别装设在两个关节1一端的转板14上,第二撑杆21的两端分别装设在两个关节1另一端的转板14上;提杆22与第一撑杆20的形状大致相同,提杆22、第一撑杆20、第二撑杆21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铝或铝合金等,提杆22大致呈U型,当提篮支架伸开或折叠之后,使用者即可通过抓持提杆22携带整个提篮,提杆22的两端铰接在第一撑杆20上或第二撑杆21上;第一连杆23与第二连杆24的形状形同,第一连杆23大致呈U型,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采用铁条或钢条制成,第一连杆23的一端枢接在第一撑杆20上,第二连杆24的一端枢接在第二撑杆21上;第一托板25、第二托板26的形状相同,第一托板25、第二托板26大致为矩形平板,第一连杆23的另一端枢接在第一托板25的一端,第二连杆24的另一端枢接在第二托板26的一端,第一托板25的另一端与第二托板26的另一端彼此铰接,第一托板25、第二托板26位于关节1的同一侧,提杆22、第一托板25分别位于关节1的两侧,当带有关节的可折叠提篮支架伸开后,第一托板25、第二托板26均位于关节1的下方,提杆22位于关节1的上方。

当需要折叠提篮支架时,按压伸缩组件12,使得伸缩组件12往里缩,如此伸缩组件12就不会挡止移动组件13,然后向下压移动组件13,移动组件13就向下移动,当移动组件13向下移动后就不再抵接转板14,第一撑杆20、第二撑杆21即可连带转板14向下转动,第一撑杆20、第二撑杆21向下转动时,第一托板25与第二托板26彼此远离的两端也同时向下转动并相互靠近直至贴设在一起,在此过程中,第一连杆23也同时转动并贴设在第一撑杆20与第一托板25之间,第二连杆24转动并贴设在第二撑杆21与第二托板26之间,然后再转动提杆22将提杆22贴设在第一撑杆20上或第二撑杆21上,从而完成整个带有关节的可折叠提篮支架的自动折叠。提篮支架折叠完成后,第二弹性件131连带移动组件13并连同伸缩组件12恢复原位。当需要伸开提篮支架时,使用者拉动第一撑杆20、第二撑杆21到水平位置,提篮的折叠架2即可自动伸开。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所述折叠架2还包括第一套管27,提杆22经第一套管27安装在第一撑杆20上或第二撑杆2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管27的一端设置有穿孔270,穿孔270贯穿第一套管27,第一撑杆20(第二撑杆21)、转板14均装设在穿孔270中,第一撑杆20(第二撑杆21)位于转板14与第一套管27之间,实际安装时,先将第一套管27套设在转板14外围,再将第一撑杆20(第二撑杆21)套设在转板14的外侧,此时第一撑杆20(第二撑杆21)位于转板14与第一套管27之间,再将转板14、第一撑杆20(第二撑杆21)及第一套管27安装在一起,从而大大增强关节1与第一撑杆20(第二撑杆2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杆22铰接在第一套管27的另一端上。

所述折叠架2还包括第二套管28,第一套管27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齿圈271,第一齿圈271自第一套管27另一端的一侧一体凸设而成,第二套管28的一端套设在第一齿圈271的外侧,第二套管28的一端还设有与第一齿圈271配合的第二齿圈,第一套管27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管28的一端之间还装设有第四弹性件272,第四弹性件27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套管27上及第二套管28上,第一齿圈271、第二齿圈均围绕第四弹性件272设置,提杆22装设在第二套管28的另一端上,本实施例中,第四弹性件272为弹簧。

实际使用时,根据具体需要,将提杆22相对第一撑杆20或第二撑杆21转过预定大小的角度,而第四弹性件272拉住第一套管27与第二套管28,防止提杆22与第一撑杆20(第二撑杆21)彼此分离,此时第一齿圈271与第二齿圈卡合在一起,避免提杆22经不经意的碰撞或震动而改变角度。

所述折叠架2还包括第三套管29,第一套管27的另一端还设有第三齿圈273,第三齿圈273自第一套管27另一端的另一侧一体凸设而成,即第一齿圈271、第三齿圈273分别位于第一套管27另一端的左右两侧,第三套管29的一端套设在第三齿圈273的外侧,第三套管29的一端还设置有与第三齿圈273配合的第四齿圈290,第四弹性件272贯穿第一套管27,第四弹性件27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二套管28上及第三套管29上,第三套管29的另一端还装设有撑条291,实际使用时,撑条291用于撑起安装在提篮上的遮阳布,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在提杆22上也安装撑条291,确保提篮上的遮阳布可以得到充分的支撑。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