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建材技术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安全性高的窗户防护系统。
背景技术:
阳台上安装的防护窗,能够有效防止儿童跌落的现象。但是由于现有的防护窗结构会遮挡视线,并且影响美观,因此,有部分建筑没有安装防护窗,存在安全隐患。而现有的部分隐形防护窗结构,其采用呈蛇形的钢丝结构,容易松垮,并且安装不便,造成普及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安全性高的窗户防护系统,通过采用钢丝制成防护栏,不会遮挡光线,同时采用可调节结构,能够方便安装和对松紧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安全性高的窗户防护系统,设置有窗户框体,所述窗户框体包括两个边框及与边框相配合的上部框体和下部框体,且上部框体和下部框体皆为中空结构;在上部框体内设置有上牵引机构,在下部框体内设置有下牵引机构,在窗户框体内上部框体和下部框体之间设置有纵向排布的钢丝,钢丝分别与上牵引机构和下牵引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上牵引机构内设置有固定杆、连杆及复位弹簧,连杆的一端与钢丝相连接,且连杆贯穿设置在上牵引机构的固定杆内;复位弹簧套设在连杆上且置于上牵引机构的固定杆与上部框体的内底之间。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连杆上还设置有圆盘,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上牵引机构的固定杆与圆盘之间。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下牵引机构内设置有固定杆、螺杆及弹簧件,螺杆贯穿设置在下牵引机构的固定杆内,且螺杆与钢丝相连接;弹簧件套设在钢丝上且置于螺杆与下部框体的内底之间。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螺杆上还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下牵引机构的固定杆置于锁紧螺母和下部框体的内底之间。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上部框体和下部框体上还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上部框体和下部框体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下部框体的端盖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凹槽,在下部框体的端盖上设置有罩体,且罩体卡设在凹槽上;所述螺杆的尾端设置在罩体与下部框体的端盖形成的空腔内,且在螺杆的尾端上设置有锁紧螺母。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固定杆为中空四棱柱或中空六棱柱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钢丝制成防护栏,不会遮挡光线,同时采用可调节结构,能够方便安装和对松紧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采用钢丝制成防护栏,能有效提高其透光性,并且,外观更加美观,由于将调节用的螺杆设置在下部,能够方便对钢丝的松紧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简图。
其中,1-边框,2-上部框体,3-下部框体,4-端盖,5-固定杆,6-连杆,7-复位弹簧,8-螺杆,9-锁紧螺母,10-弹簧件,11-罩体,12-钢丝,13-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安全性高的窗户防护系统,通过采用钢丝制成防护栏,不会遮挡光线,同时采用可调节结构,能够方便安装和对松紧度的调节,如图1、图2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设置有窗户框体,所述窗户框体包括两个边框1及与边框1相配合的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且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皆为中空结构;在上部框体2内设置有上牵引机构,在下部框体3内设置有下牵引机构,在窗户框体内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之间设置有纵向排布的钢丝12,钢丝12分别与上牵引机构和下牵引机构相连接。
在设计时,将两个边框1、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组成矩形状的窗户框体结构,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皆采用中空结构,优选的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皆采用相同规格的U型槽结构,且U型状的上部框体2的外底面与U型状的下部框体3的外底面相对设置,在上部框体2内安装设置上牵引机构,在下部框体3内设置下牵引机构,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相对空间位置处呈纵向状态设置钢丝12,并将钢丝12分别与上牵引机构和下牵引机构相连接,在安装时通过上牵引机构或下牵引机构进行钢丝12松紧度的调节,优选的采用下牵引机构进行钢丝12松紧度的调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上牵引机构内设置有固定杆5、连杆6及复位弹簧7,连杆6的一端与钢丝12相连接,且连杆6贯穿设置在上牵引机构的固定杆5内;复位弹簧7套设在连杆6上且置于上牵引机构的固定杆5与上部框体2的内底之间。
在设计使用时,将上部框体2朝向下部框体3的底板上贯穿设置通孔,该通孔用于贯穿钢丝12,并在相应的通孔上设置上牵引机构,上牵引机构内设置固定钢丝12的连杆6,在连杆6上套设复位弹簧7,且在连杆6上还设置固定杆5,使得复位弹簧7置于上牵引机构的固定杆5与上部框体2的内底之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连杆6上还设置有圆盘13,所述复位弹簧7设置在上牵引机构的固定杆5与圆盘13之间。
在设计使用时,在连杆6上靠近上部框体2的内底的端部处设置圆盘13,使得复位弹簧7位于圆盘13与上牵引机构的固定杆5之间。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下牵引机构内设置有固定杆5、螺杆8及弹簧件10,螺杆8贯穿设置在下牵引机构的固定杆5内,且螺杆8与钢丝12相连接;弹簧件10套设在钢丝12上且置于螺杆8与下部框体3的内底之间。
在下部框体3上与上部框体2的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处亦设置用于贯穿钢丝12的通孔,并在下部框体3的通孔处设置下牵引机构,在下牵引机构内设置有螺杆8,螺杆8的一端与钢丝12相连接,在螺杆8与下部框体3的内底之间的钢丝12上设置弹簧件10,并在螺杆8上套设有固定杆5。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螺杆8上还设置有锁紧螺母9,所述下牵引机构的固定杆5置于锁紧螺母9和下部框体3的内底之间。
在设计使用时,将锁紧螺母9设置在螺杆8上,且使得下牵引机构的固定杆5置于锁紧螺母9与下部框体3的内底之间。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上还设置有端盖4,所述端盖4通过螺栓固定在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上。
在设计使用时,在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的U型的开口处设置端盖4,并通过螺栓将端盖4固定在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上。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在所述下部框体3的端盖4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凹槽,在下部框体3的端盖4上设置有罩体11,且罩体11卡设在凹槽上;所述螺杆8的尾端设置在罩体11与下部框体3的端盖4形成的空腔内,且在螺杆8的尾端上亦设置有锁紧螺母9。
在设计使用时,在下部框体3的端盖4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凹槽,在凹槽上卡接罩体11,罩体11优选采用U型槽结构,螺杆8一端穿出下部框体3的端盖4置于罩体11与下部框体3的端盖4形成的空腔内,并在置于罩体11与下部框体3的端盖4形成的空腔内的螺杆8上设置锁紧螺母9,优选的在下部框体3内,在下牵引机构的固定杆5与下部框体3的内底之间的螺杆8上设置锁紧螺母9。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固定杆(5)为中空四棱柱或中空六棱柱结构。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一种安全性高的窗户防护系统,包括两个边框1和上部框体2、下部框体3形成的矩形状的窗户框体结构,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皆为中空结构,在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远离边框1一侧设置有端盖4,端盖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上;牵引结构(上牵引机构和下牵引机构):包括设置在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内的固定杆(四棱柱杆体)5,四棱柱杆体5分别位于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内侧,在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通孔,在框体内侧设置有钢丝12,钢丝12两端分别贯穿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上的通孔,钢丝12两端分别固定在上部框体2和下部框体3的四棱柱杆体5上;在上部框体2的端盖4内侧设置有连杆6,在上部框体2的四棱柱杆体5上设置有通孔,使四棱柱杆体5的通孔与连杆6的位置相对应,连杆6末端贯穿该四棱柱杆体5的通孔,在连杆6末端设置有圆盘13,在连杆6上套装有复位弹簧7,复位弹簧7的一端贴合在圆盘13面向端盖4一侧端面上,复位弹簧7的另一端贴合在四棱柱杆体5远离端盖4一侧壁上;在下部框体3端盖4上设置有通孔,在下部框体3的端盖4的通孔内设置有螺杆8,螺杆8末端贯穿位于下部框体内侧的四棱柱杆体5,并且通过锁紧螺母9锁紧在该四棱柱杆体5上,在螺杆8位于端盖4的外侧设置有锁紧螺母9;在螺杆8面向下部框体3上端面一侧设置有弹簧件(高强弹簧)10,该高强弹簧10一端贴合在下部框体3的内侧端面上,其另一侧贴合在螺杆8的末端;在下部框体3的端盖4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凹槽,在该侧端盖4远离下部框体3一侧设置罩体11,罩体11呈U形,罩体11开口侧两端向内侧弯折形成卡块,使罩体可以卡接在端盖上的凹槽内侧,罩体11将螺杆8的末端覆盖在罩体11与端盖4形成的空腔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