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医疗护理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7577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医疗护理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医疗护理枕。



背景技术:

枕头是每个人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其合理的选用更是决定疲劳恢复程度、睡眠及休息质量、脑部供血、颈椎的发育及生理平衡的关键环节之一。枕头的舒适度直接影响着人的睡眠质量以及头颈部健康。人在睡眠过程中,无论是仰卧或侧卧,头颈部如果不能置于一个合理且科学的位置,则会大大影响颈椎的生理弯曲及头颈部的血液循环,承托颈部的枕头填充物部分应是有支撑和矫正作用的,可以有效的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防止不正确睡姿,预防颈椎病及其他脊源性疾病和头部供血不足而导致的并发症。

特别是中老年人,患病率逐年增加,再者一些突发的意外事故,也会造成很多受害者神经的永久性损伤。患者治疗期间及出院后,绝大多数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对于这些需要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讲,枕头的舒适性非常重要。现有的普通枕头不符合人体头颈部的生理曲线,长时间使用,头颈容易劳累;透气性差,影响使用的舒适;且没有对头部保健按摩的功能。

另外,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枕头采用的是纤维材料的棉枕,由于化纤材质透气性差,使用久了容易结块,缺乏弹性,枕头易呈现高低不平状态,睡眠时睡姿不正确,时间久了,还可能造成颈椎的不适。特别是对于颈椎病患者、长期失眠者,如果枕头不合适,不仅会影响睡眠,还可能会使颈椎病加重。针对这种不足,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具有理疗作用的枕头,这些枕头的常见结构是在棉枕的基础上,枕芯中加入各种中药药材,从而起到一定的改善睡眠和慢性病的作用,但是同样存在使用久了容易高低不平,形状严重变形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改善枕头的材质和结构特征,并提供更加科学的改善或治疗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医疗护理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医疗护理枕,包括有枕体,枕体上表面设有与人体头部曲线相吻合的凹陷部,凹陷部呈两侧凸起、中间内凹的马鞍型;枕体呈多层复合式结构,由外至内依次为枕套,无菌层,浸药层和枕芯;枕套的表面均匀镶嵌有呈直线状分布的理疗磁片;无菌层为具有杀菌和除螨作用的无纺布;浸药层为浸泡过白菊花液汁的全棉细纱布;枕芯为具有记忆功能的记忆海绵,枕芯的内部设有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包括有检测睡眠信息的传感器模块,发出特定振动频率进行按摩的高频按摩模块,监测睡眠时人体头部温度的温度监测模块,接收信号的信号接收模块,对上述模块进行控制和信息处理的信息处理模块,以及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连接于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连接于信号接收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分别连接于传感器模块、高频按摩模块和温度监测模块。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优选的,传感器模块分布于枕套上表面的四角处;高频按摩模块分布于枕套与无菌层的连接层的颈枕处;温度监测模块分布于枕套上表面的颈枕处;信号接收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位于枕芯内部;传感器模块为集成化数字脉搏传感器;温度监测模块为红外线温度测试仪;信号接收模块的信号接收方式为WIFI信号接收、蓝牙信号接收、红外线信号接收的一种或几种;电源模块为循环多次充电式锂电池。

优选的,无菌层、浸药层和枕芯设有相互连通的通气气道,枕套设有与通气气道相连通的通气气孔。

优选的,枕套的下表面设有拉链口。

优选的,理疗磁片呈扁平状,理疗磁片表面涂刷有一层托玛琳。

优选的,枕套的厚度为2-4mm;无菌层的厚度为5-10mm;浸药层的厚度为5-10mm;枕芯的厚度为60-120mm。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枕体的凹陷部符合人体头颈部的生理曲线,人在睡眠过程中,无论是仰卧或侧卧,头颈部都能置于一个合理且科学的位置,有效的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加快头颈部的血液循环,维持人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防止不正确睡姿,预防颈椎病及其他脊源性疾病和头部供血不足而导致的并发症;

2.本实用新型枕体设有高频按摩模块,对头部保健按摩的功能,长时间使用时头颈也不觉得劳累;无菌层、浸药层和枕芯设有相互连通的通气气道,枕套设有与通气气道相连通的通气气孔,透气性很好,大大提高使用的舒适性;浸药层中浸有中药,从而起到一定的改善睡眠和慢性病的作用;枕芯为具有记忆功能的记忆海绵,防止了枕头高低不平、形状严重变形问题的产生;

3.本实用新型枕体设有智能控制器,可以时时检测睡眠信息、监测睡眠时人体头部温度等,并将信息发送至医生或护士的客户终端,便于医生或护士时时了解患者的睡眠那和康复清况。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枕套1;无菌层2;浸药层3;枕芯4;智能控制器5;理疗磁片6;枕体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智能医疗护理枕,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枕体7,枕体7上表面设有与人体头部曲线相吻合的凹陷部,凹陷部呈两侧凸起、中间内凹的马鞍型,这样的形状设计,符合人体头颈部的生理曲线,人在睡眠过程中,无论是仰卧或侧卧,头颈部都能置于一个合理且科学的位置,有效的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加快头颈部的血液循环,维持人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防止不正确睡姿,预防颈椎病及其他脊源性疾病和头部供血不足而导致的并发症。

枕体7呈多层复合式结构,由外至内依次为枕套1,无菌层2,浸药层3和枕芯4。其中,第一层的枕套1的下表面设有拉链口,枕套1表面均匀镶嵌有四个呈直线状分布的理疗磁片6,理疗磁片6呈扁平状,理疗磁片6表面涂刷有一层托玛琳。理疗磁片6能放射磁射线,可与人体细胞产生共鸣效应,托玛琳能促进身体部位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细胞代谢,促进人体湿寒毒气的排除,有效地疏通经络,抗炎消肿,消除疲劳和腰酸背痛,迅速恢复体力。

第二层的无菌层2为具有杀菌和除螨作用的无纺布。第三层的浸药层3为浸泡过白菊花液汁的全棉细纱布。最里层的枕芯4为具有记忆功能的记忆海绵,枕芯4的内部设有智能控制器5。无菌层2、浸药层3和枕芯4设有相互连通的通气气道,枕套1设有与通气气道相连通的通气气孔。枕套1的厚度为2mm,无菌层2的厚度为6mm,浸药层3的厚度为8mm,枕芯4的厚度为100mm。

无菌层2、浸药层3和枕芯4设有相互连通的通气气道,枕套1设有与通气气道相连通的通气气孔,透气性很好,大大提高使用的舒适性;浸药层3中浸有中药,从而起到一定的改善睡眠和慢性病的作用;枕芯4为具有记忆功能的记忆海绵,防止了枕头高低不平、形状严重变形问题的产生。

智能控制器5包括有检测睡眠信息的传感器模块,传感器模块分布于枕套1上表面的四角处,传感器模块为集成化数字脉搏传感器。发出特定振动频率进行按摩的高频按摩模块,高频按摩模块分布于枕套1与无菌层2的连接层的颈枕处。监测睡眠时人体头部温度的温度监测模块,温度监测模块分布于枕套1上表面的颈枕处,温度监测模块为红外线温度测试仪。接收信号的信号接收模块,信号接收模块的信号接收方式为WIFI信号接收、蓝牙信号接收、红外线信号接收的一种或几种。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循环多次充电式锂电池。以及对上述模块进行控制和信息处理的信息处理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均位于枕芯4内部。

智能控制器5内部的连接方式为:电源模块连接于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连接于信号接收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分别连接于传感器模块、高频按摩模块和温度监测模块。

枕体7设有高频按摩模块,对头部保健按摩的功能,长时间使用时头颈也不觉得劳累。智能控制器,可以时时检测睡眠信息、监测睡眠时人体头部温度等,并将信息发送至医生或护士的客户终端,便于医生或护士时时了解患者的睡眠那和康复清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