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炉桌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易于收纳的火炉桌。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市场上常见到几种作取暖用的火炉,一种是用木炭作燃料,这种火炉结构比较简单,在盘状碳盆内加上木炭即可使用,具有使用便捷、价格便宜的特点;另一种是用燃气作燃料的火炉,这种火炉主要由炉体、燃烧器与气罐组成,火炉通过燃气燃烧释放的热量来供暖;另外还有一种户外用的火炉由石材堆砌而成,造型比较美观,以上这些火炉因体积庞大而且重量沉,不便于运输,当天气较热这些火炉不使用时,也不便于收纳。因此,开发一种可缩小体积便于移动运输又兼具可折叠收纳的火炉桌是本实用新型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出了一种能够缩小体积便于运输和收藏的易于收纳的火炉桌。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易于收纳的火炉桌,包括用于放置火炉盘的水平台板,所述水平台板的中部设有火炉盘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水平台板的前后左右四条侧边下方依次设有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上侧边分别铰接至水平台板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左侧板的上侧边铰接在水平台板的左侧,所述右侧板的上侧边铰接至水平台板的右侧,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均能够绕各自的铰接轴在与水平台板平面呈0~90度夹角范围内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于收纳的火炉桌的一种改进,所述水平台板、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均为矩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于收纳的火炉桌的一种改进,所述左侧板内侧壁与水平台板底壁之间连接有左气缸,所述右侧板内侧壁与水平台板底壁之间连接有右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于收纳的火炉桌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火炉盘与第一安装通孔相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于收纳的火炉桌的一种改进,所述左侧板、右侧板能够同时转动到水平台板下方且与水平台板平行的同一平面内,所述前侧板、后侧板能够同时转动到左侧板、右侧板下方且与水平台板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于收纳的火炉桌的一种改进,所述前侧板和/或后侧板上设有对左侧板和右侧板翻动到与水平台板平面呈90度夹角时的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于收纳的火炉桌的一种改进,所述左侧板和/或右侧板还设有火炉盘阀门的第二安装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易于收纳的火炉桌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安装通孔为矩形、圆形或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展开时,为普通的火炉桌,需要移动运输或收纳时,先取下火炉盘及其管道和阀门,随后使左侧板和右侧板绕铰接轴向火炉桌内侧转动,使左侧板和右侧板紧密贴合到水平台板的底部,与水平台板上下层叠,此时再使前侧板和后侧板绕各自的铰接轴向火炉桌内侧转动,使前后侧板紧密叠放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部,从而节约了占地空间,便于收纳或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4,一种易于收纳的火炉桌的实施例,包括用于放置火炉盘3的水平台板1,所述水平台板1的中部设有火炉盘3的第一安装通孔10,第一安装通孔10呈矩形,所述水平台板1的前后左右四条侧边下方依次设有前侧板21、后侧板22、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所述前侧板21和后侧板22的上侧边分别铰接至水平台板1的前侧和后侧,所述左侧板23的上侧边铰接在水平台板1的左侧,所述右侧板24的上侧边铰接至水平台板1的右侧,所述前侧板21、后侧板22、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均能够绕各自的铰接轴向火炉桌内侧转动,所述转动角度为与水平台板1平面呈0~90度夹角。
其中,所述水平台板1、前侧板21、后侧板22、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均为矩形。
所述左侧板23、右侧板24能够同时转动到水平台板1下方且与水平台板平行的同一平面内,所述前侧板21、后侧板22能够同时转动到左侧板23、右侧板24下方且与水平台板1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所述前侧板21和后侧板22上设有对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翻动到与水平台板平面呈90度夹角时的限位块。
所述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还设有火炉盘阀门的第二安装通孔230,所述第二安装通孔为矩形,与火炉盘3的阀门面板31相配。
所述左侧板23内侧壁与水平台板1底壁之间连接有左气缸231,所述右侧板24内侧壁与水平台板1底壁之间连接有右气缸241,设置左气缸231和右气缸241,是为了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打开时(与水平台板1呈90度夹角),气缸的推力使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保持90度固定,避免了左右摇摆。
工作原理:在使用的时候,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如图3所示,前侧板21、后侧板22、左侧板23和右侧板23的底部分别支撑在地面上,前侧板21和后侧板22对称设置,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对称设置,此时前侧板21、后侧板22、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均与水平台板1呈90度夹角张开状态(最大的张开角度),在水平台板1中部的矩形第一安装通孔10处放置火炉盘3,达到取暖的目的。
需要移动运输或收纳时,对火炉桌进行折叠,此时需取下火炉盘3及其管道和阀门面板31,先使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向内转动,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紧密贴合到水平台板1的底部,与水平台板1上下层叠,此时再使前侧板21和后侧板22绕各自的铰接轴向火炉桌内侧转动,使前后侧板(21,22)紧密叠放在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的下方,使火炉桌的各个部件之间紧密排放,从而节约了占地空间,便于收纳或运输。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