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桌子。
背景技术:
桌子是生活中常用的家具,在吃饭喝茶聊天中能够被经常使用,但现有的桌子的功能都比较单一,仅仅用于放置物品等,占用比较大的空间,因此,现有的桌子具有功能性单一,不能有效地对空间进行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桌子,以使得其能够很好地对周围的空气进行感应,并对周围的空气环境进行净化,且有效地节省了室内空间。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桌子,包括桌面部分、桌脚支撑部分,桌面部分的底端连接于桌脚支撑部分的顶端,桌脚支撑部分包括连接部和底部支撑部,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桌面部分和底部支撑部,底部支撑部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桌脚支撑部分还设置有异味传感器,异味传感器连接于空气净化装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底部支撑部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空气净化腔,空气净化装置设置于空气净化腔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底部支撑部为侧壁开设有与空气净化腔连通的进风口,连接部设置有出风腔,空气净化腔与出风腔连通,连接部设置有与出风腔连通的出风口。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底部支撑部和连接部均为长方体形,底部支撑部的四个侧壁均设置有多个进风口,连接部的四个侧壁均设置有多个出风口。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连接部的侧壁对应每个出风口的位置均设置有用于调节出风口方向的转动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电机、风扇、滤网,电机、风扇和滤网均设置于空气净化腔内,电机竖直设置,风扇连接于电机的转轴,滤网设置于进风口与电机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滤网包括第一滤网、第二滤网、第三滤网,第一滤网为细颗粒物滤网,第二滤网为除臭滤网,第三滤网为活性炭滤网,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沿远离进风口的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出风腔内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温度调节装置为半导体冷热板。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底部支撑部的侧壁设置有开闭门。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通过将用于支撑桌面部分的桌脚支撑部分设置为连接部和底部支撑部,从而更好地对整个桌面部分进行支撑,同时在底部支撑部设置空气净化装置,从而使得该桌子能够对桌子附近的空气进行净化使得坐在桌子周围的人能够呼吸更好的空气。同时将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桌子底部的底部支撑部,使得整个桌子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但增加了空气净化的功能,而不用额外设置空气净化器来占用室内的空间,进而通过在桌子的底部支撑部设置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设置,其能够更好地节省空间。同时在桌脚支撑部分设置异味传感器,并且与空气净化装置连接,从而当异味传感器感知到空气中具有异味时,自动开启空气净化装置进行空气净化,进而使得该桌子操作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桌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桌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新型桌子101;桌面部分100;桌脚支撑部分200;空气净化腔201;出风腔202;连接部210;出风口211;转动片212;底部支撑部220;进风口221;底座230;异味传感器240;空气净化装置300;电机310;风扇320;滤网330;第一滤网331;第二滤网332;第三滤网333;温度调节装置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桌子101,包括桌面部分100、桌脚支撑部分200,桌面部分100的底端连接于桌脚支撑部分200的顶端。
桌面部分100主要是为新型桌子101提供可用于放置物品的台面,桌面部分100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桌面部分100为长方体形,桌面部分100的顶面为也就为长方体形,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桌面部分100的桌面可以为圆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其他形状,并不以此实施例为限。
桌面部分100还具有一定的厚度,其厚度大于0.5cm,从而能够较好地起到支撑作用,而不易被破坏,桌面部分100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从而进一步使其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能够放置较重的物品而不易被损坏。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在增加桌面部分100的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塑料或者木质材料等其他材料来制作桌面部分100。
本实施例中,桌面部分100对应的顶面即桌面上还设置有一层光滑的保护材料层(图未示)例如一层油漆,通过该保护材料层能够对桌面进行很好地保护,使得桌面不容易被刮花,同时,保护材料层光滑的表面也便于对桌面上的污渍等进行清洁和打理。
桌脚支撑部分200是用于对桌面部分100进行支撑的结构,同时也使得桌面部分100能够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便于使用。具体地,参见附图1,桌脚支撑部分200包括连接部210和底部支撑部220,连接部21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桌面部分100和底部支撑部220。通过连接部210和底部支撑部220对整个桌面部分100进行支撑,使得其结构更加稳定,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0和底部支撑部220均为长方体形,连接部210的底面的面积小于底部支撑部220的顶面的面积。从而使得其支撑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发生倾倒。进一步地,底部支撑部220的底部还连接有长方体形的底座230,底座230的水平方向上的面积大于底部支撑部220在水平方向上的面积,从而使得整个桌子能够更好地固定在地面上,不易发生晃动或者倾倒。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底部支撑部220和连接部210也可以设置成圆柱状、三棱柱状、六棱柱状等其他形状。其底座230的形状也可以是圆柱状等其他形状。
参见附图2,本实施例中,底部支撑部220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300。具体地,底部支撑部220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空气净化腔201,空气净化装置300设置于空气净化腔201内。从而通过空气净化装置300可以很好地新型桌子101四周的空气进行净化,使得坐在桌子附近的人能够呼吸很好的空气,进而提高生活的品质。
参见附图2,本实施例中,底部支撑部220为侧壁开设有与空气净化腔201连通的进风口221,从而外部的空气能够进入空气净化腔201内进行净化,具体地,底部支撑部220的四个侧壁均设置有多个进风口221,多个进风口221在底部支撑部220的侧壁上均匀分布,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底部支撑部220的每个侧壁上均开设有30个进风口221,30个进风口221撑矩形阵列排布。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得外部的空气可以通过底部支撑部220的四周进入空气净化腔201中进行净化,从而使得新型桌子101内部的空气净化装置300能够同时对四周的环境进行作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进风口221为与空气净化腔201连通的通孔,且该通孔为圆形通孔。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多个进风口221在底部支撑部220的侧壁上的数量以及排布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同时,进风口221的形状也可以根据进风的效果进行设计。
参见附图2,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300包括电机310、风扇320、滤网330,电机310、风扇320和滤网330均设置于空气净化腔201内,电机310竖直设置,风扇320连接于电机310的转轴,从而电机310的转轴的转动能够带动风扇320的转动。滤网330设置于进风口221与电机310之间。风扇320在空气净化腔201内的转动可以使得风扇320作用于空气净化腔201内的气体将空气净化腔201内的气体排走,从而使得空气净化腔201的形成负压,进而底部支撑部220的外部的气体通过进风口221被吸入空气净化腔201内。外部空气进入空气净化腔201,首先通过滤网330的过滤,除去空气中的杂质以及有害成分等,使得空气得到净化后才进入电机310所在的空间,再排出。
进一步地,参见附图2,滤网330包括第一滤网331、第二滤网332、第三滤网333,第一滤网331、第二滤网332和第三滤网333均竖直设置,第一滤网331、第二滤网332和第三滤网333均为桶状结构,其两端均分别连接于底部支撑部220的内壁的上下壁,使得外部空气要进入电机310所在的空间都必须经过三层滤网的过滤。从而能够更全面地对空气进行多层过滤,使得其净化效果更好。
其中,第一滤网331为细颗粒物滤网,细颗粒物滤网主要用于除去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从而对空气进行了初步地处理。第二滤网332为除臭滤网,通过除臭滤网可以除去空气中含有臭味地一些物质,使得排出的干净气体没有异味,更有利于呼吸。第三滤网333为活性炭滤网,活性碳是一种多孔的含碳物质,其发达的空隙结构使它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所以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充分接触,活性碳孔周围强大的吸附力场会立即将有毒气体分子吸入孔内,从而活性炭滤网具有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空气中的细小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净化后的空气质量。第一滤网331、第二滤网332和第三滤网333沿远离进风口的方向依次设置。通过上述的三层滤网的过滤,使得进入电机所在的空间的空气能够具有很好地清洁性,进而达到很好的净化效果。
连接部210设置有出风腔202,空气净化腔201与出风腔202连通,连接部210设置有与出风腔202连通的出风口211。从而使得风扇在空气净化腔201内不断转动时,将空气净化腔201内的空气不断地排入出风腔202中,再通过出风口211排出,从而使得空气净化腔201内能够相处负压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并且吸入的空气经过滤网330的过滤而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再不断将净化后的空气从而出风口211排出。
进一步地,参见附图1,附图2,桌脚支撑部分200上设置有异味传感器240,具体地,异味传感器240设置于底部支撑部220的外壁。异味传感器240通过线路连接于电机310的启动开关。异味传感器240为现有的一种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有气味的气体的传感器,当异味传感器240检测到具有臭味或者其他不利于人体呼吸的刺激性气体时,能够控制电机310的开关进行启动,开始空气净化操作,使得新型桌子101的空气净化功能更具有自动化,使用性能更好,也有利于对能源的节约。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异味传感器240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连接部210上。其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参见附图1,附图2,连接部210的四个侧壁均设置有多个出风口211,从而可以将经过净化后的空气分散地排出,使得排出的风力较小不容易对坐在桌子四周的人产生影响。具体地,每个侧壁上的出风口211都均匀分布,使得其排出的风力更加均匀。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口211的数量以及分布等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参见附图2,连接部210的侧壁对应每个出风口211的位置均设置有用于调节出风口方向的转动片212。转动片212包括竖直方向的多个转动片212和水平方向的多个转动片212,水平方向上的转动片212可以通过固定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使得水平方向上的转动片212能够同时进行转动。同样地,竖直方向上的多个转动片212也同样进行连接,可以同时转动。其结构与现有的汽车内的排风口的风向调节装置的结构相同。从而通过设置的转动片212可以对出风口211排出的风的风向进行调节,避免排出地风对人进行直吹,从而使得桌子的使用具有更好的舒适性。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调节出风口211对应的内壁的角度或内壁上设置一定网状或者条纹结构来达到对风向的控制。
进一步地,参见附图2,本实施例中,出风腔202内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400。通过温度调节装置400可以使得其净化后的空气进入出风腔202内时,能够对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使得吹出的风能够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使得人体更加舒适,例如,冬天可以对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吹出的洁净空气的风流为热风,而夏天对空气进行冷却,使得吹出的风为凉风。
具体地,该温度调节装置400为半导体冷热板。半导体冷热板能够快速地进行发热和制冷,从而使得空气在进入出风腔202的短暂时间内,能够很好地完成加热或者制冷的效果。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加热片和制冷片联用等方式来实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底部支撑部220的侧壁设置有开闭门(图未示)。通过开闭门可以打开空气净化腔201,从而便于对空气净化腔201内的滤网330等进行定期更换等,也有利于对电机310和风扇320进行维修或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其他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300也可以是主动式空气净化器,将主动式空气净化器设置于底部支撑部220内,其可以通过在底部支撑部220的侧壁上设置于内部连通的孔洞,有效、主动的向空气中释放净化灭菌因子,通过空气会扩散的特点,到达室内的各个角落对空气进行无死角净化。市场上净化灭菌因子的技术主要有银离子技术、负离子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光触媒技术和净离子群离子技术。
综上所述,通过将用于支撑桌面部分100的桌脚支撑部分200设置为连接部210和底部支撑部220,从而更好地对整个桌面部分100进行支撑。同时在底部支撑部220的内部设置空气净化装置300,从而使得该新型桌子101能够对新型桌子101附近的空气进行净化使得坐在新型桌子101周围的人能够呼吸更好的空气,同时将空气净化装置300设置在新型桌子101底部的底部支撑部220,使得整个新型桌子101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但增加了空气净化的功能,而不用额外设置空气净化器来占用室内的空间。从而通过上述在新型桌子101的底部支撑部220内设置空气净化装置300的结构设置,使得该新型桌子101能够更好地节省空间,同时在桌脚支撑部分200设置异味传感器240,并且与空气净化装置300连接,从而当异味传感器240感知到空气中具有异味时,自动开启空气净化装置300进行空气净化,进而使得该新型桌子101操作更方便。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表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