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特别是一种豆浆机。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豆浆机,一般包括机头和杯体,机头包括机头上盖和机头下盖,且机头下盖内固定有电机,同时,机头下盖底部设置有电机轴穿过的轴孔,因此,电机需要在机头下盖中进行定位,保证电机轴与轴孔的同轴度。而现有的豆浆机,一般机头下盖呈直筒状结构,电机无法在机头下盖内进行定位,从而轴孔与电机轴之间容易发生偏轴现象,严重时,电机轴与轴密封件的摩擦加剧,电机轴温度升高,容易出现糊轴、难清洗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方便电机定位与安装,且粉碎效率高,机头清洗容易的豆浆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所述机头包括机头上盖和机头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下盖为金属下盖,所述金属下盖内设有电机,所述金属下盖具有向杯体内延伸的电机安装部,所述电机安装部包括容纳电机壳体的容纳段和对电机进行定位的定位段,所述容纳段和定位段的外表面相对电机轴的中心线均向下倾斜,且定位段的外表面与电机轴中心线所形成的倾斜角α1大于容纳段的外表面与电机轴中心线所形成的倾斜角α2。
进一步的,其中,5°≤α1-α2≤20°。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段内设置有电机固定座,所述电机固定于电机固定座上,且所述电机固定座的外壁紧贴于定位段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固定座为金属件。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段呈倒锥形;
或者,所述定位段的外表面呈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段与容纳段之间通过圆弧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段的高度为H2,所述定位段的高度为H1,其中,1/5≤H1/H2≤1/2。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段的前端具有端面板,所述端面板的直径为D1,所述电机壳体的外径为D2,其中,D1小于D2。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下盖顶部具有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位于电机安装部的上方,所述环形侧壁与电机安装部之间通过水平安装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安装板上设置有向杯体内延伸的防溢电极;
或者,所述环形侧壁外侧套装于硅胶圈,位于硅胶圈的底部,所述环形侧壁上设置有向外的凸点,所述凸点支撑硅胶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定位段的外表面与电机轴中心线所形成的倾斜角α1大于容纳段的外表面与电机轴中心线所形成的倾斜角α2,因此,电机壳体与定位段之间的间隙较小,可以方便电机在定位段中进行定位,同时,由于容纳段与电机壳体之间的间隙相对定位段来说,间隙距离较大,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均可以方便人手或者拆装工具进行拆装。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机头下盖为筒状结构来说,电机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同时,电机可以在定位段中进行定位,保证电机轴与金属下盖底部设置的轴孔的同轴度,电机不容易发生晃动现象,也减小了机头的震动和电机的振动幅度。同时,由于容纳段的外表面相对电机轴向下倾斜设置,因此,设置于金属下盖上的防溢电极末端到金属下盖侧壁的水平距离会逐渐增大,可以充分的保证防溢电极与金属下盖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防溢电极与金属下盖之间发生浆液粘连现象。另外,在制浆时,由于定位段的外表面相对电机轴向下倾斜设置,因此,沿杯体内壁翻滚、上升的浆液流可以沿定位段的外表面导向至电机轴末端设置的粉碎刀片上,形成对浆液中的物料进行粉碎,并且,定位段的倾斜结构还可以提升对浆液流的扰流效果,进一步提升豆浆机的粉碎效率。并且,本实用新型豆浆机的机头下盖为金属下盖,相比于现有技术,豆浆机机头的重量更轻,清洗也更加容易和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豆浆机,包括机头和杯体(图中未画出),所述机头包括机头上盖(图中未画出)和机头下盖,所述机头下盖为金属下盖1,所述金属下盖内设有电机2,所述金属下盖1具有向杯体内延伸的电机安装部10,所述电机安装部10包括容纳电机2壳体的容纳段11和对电机2进行定位的定位段12,所述容纳段11和定位段12的外表面相对电机轴21的中心线均向下倾斜,且定位段12的外表面与电机轴21中心线所形成的倾斜角α1大于容纳段11的外表面与电机轴21中心线所形成的倾斜角α2。另外,金属下盖1上位于容纳段11的外侧设置有防溢电极3,实现浆液的检索防溢安全。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段呈倒锥状结构,电机后端通过压板(图中未画出)压紧于定位段上,实现电机定位固定。
本实施例中,由于定位段的外表面与电机轴中心线所形成的倾斜角α1大于容纳段的外表面与电机轴中心线所形成的倾斜角α2,因此,电机壳体与定位段之间的间隙较小,可以方便电机在定位段中进行定位,同时,由于容纳段与电机壳体之间的间隙相对定位段来说,间隙距离较大,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均可以方便人手或者拆装工具进行拆装。相比于现有技术,机头下盖为筒状结构来说,电机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同时,电机可以在定位段中进行定位,保证电机轴与金属下盖底部设置的轴孔的同轴度,电机不容易发生晃动现象,也减小了机头的震动和电机的振动幅度。同时,由于容纳段的外表面相对电机轴向下倾斜设置,因此,设置于金属下盖上的防溢电极末端到金属下盖侧壁的水平距离会逐渐增大,可以充分的保证防溢电极与金属下盖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防溢电极与金属下盖之间发生浆液粘连现象。另外,在制浆时,由于定位段的外表面相对电机轴向下倾斜设置,因此,沿杯体内壁翻滚、上升的浆液流可以沿定位段的外表面导向至电机轴末端设置的粉碎刀片上,形成对浆液中的物料进行粉碎,并且,定位段的倾斜结构还可以提升对浆液流的扰流效果,进一步提升豆浆机的粉碎效率。并且,本实施例豆浆机的机头下盖为金属下盖,相比于现有技术,豆浆机机头的重量更轻,清洗也更加容易和方便。
本发明人根据研究发现,对于本实施例来说,要求α1-α2最好位于5°~20°之间。因为,当α1-α2小于5°时,并且容纳段与定位段均呈倾斜结构,也能实现电机的定位和固定,但此时,电机的拆装将存在困难,在保证电机可靠定位的情况下,容纳段与电机壳体之间的间隙将较小,不利于人手或拆卸工具的伸入操作,并且在安装过程中,由于该间隙较小,也有可能导致因装配不便而带来的电机轴偏轴现象。另外,当α1-α2大于20°后,相同结构下,定位段对电机定位的高度将减小,此时,电机的定位可能会出现不可靠的现象,电机容易出现晃动,容易导致电机松动,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对于本实施例来说,一般α1-α2优选为5°、6°、7°、8°、10°、12°、15°等。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段的高度为H2,定位段的高度为H1,本实施例中要求,H1/H2=1/5~1/2。在此范围内,可以充分的保证电机的定位和安装,而小于1/5时,电机有可能会出现晃动现象,而大于1/2时,对电机的拆装也将会存在困难。一般,本实施例中,H1/H2优选为1/3~1/4。
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所述定位段的前端设置有端面板,轴孔位于端面板上,为了进一步的保证电机可靠定位于定位段中,要求端面板的直径D1小于电机壳体的外径D2,定位段前端较小更有利于电机紧固配合。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容纳段与定位段之间可以是棱角过渡,也可以是圆角过渡,若为圆角过渡时,圆角的中点可以认为是容纳段与定位段的分界点。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上述结构及参数的选取均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段12内设置有电机固定座4,所述电机2通过螺纹旋装的方式固定于电机固定座4上,且所述电机固定座4的外壁紧贴于定位段12的内表面上。另外,所述金属下盖1顶部具有环形侧壁13,所述环形侧壁13位于电机安装部的上方,所述环形侧壁13与电机安装部之间通过水平安装板14连接,并且,防溢电极3是设置于水平安装板14上。同时,所述环形侧壁13外侧套装于硅胶圈5,位于硅胶圈5的底部,所述环形侧壁13上设置有向外的凸点131,所述凸点131支撑硅胶圈5。
本实施例中,定位段的外表面呈弧形结构,整体更加美观。并且,电机固定座为金属件,电机通过螺纹旋装于电机固定座上实现电机的固定,同时,电机固定座通过外壁紧贴于定位段的内表面上,实现电机固定座的定位,从而间接实现电机的定位,可以充分保证电机轴与轴孔的同轴度,防止电机晃动。另外,由于电机固定座为金属件,且金属下盖也为金属件,由于电机固定座是紧贴于定位段的内表面设置,因此,电机高速运转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电机固定座与金属下盖直接传导至浆液,而被浆液吸收,实现加热浆液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充分降低电机的温升,提升豆浆机的使用寿命。
同时,金属下盖上套装有硅胶圈,即机头与杯体之间设置硅胶圈,该硅胶圈可以是密封圈,用于机头与杯体的密封,也可以是减振圈,减轻机头与杯体之间发生震动,降低整机噪音。本实施例中的凸点为直接在金属下盖上冲压成型的凸起,该凸点可以对硅胶圈进行支撑,可以防止硅胶圈发生脱落,同时,该凸点可以对机头与杯体之间进行限位,可以防止机头发生偏置现象,从而影响整机制浆。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上述结构的变换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机头下盖可以为单层的金属下盖结构,其内部也可以设置过渡支架结构。本实用新型既可以是无网豆浆机,也可以是有网豆浆机。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