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318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壶,特别是一种用于煮黑茶或者普洱茶的茶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煮茶方式是将茶叶放入壶内煮,这种煮茶壶的缺点:一是不能够控制煮茶的时间,也不好倒出煮好后的茶叶。

还有一种煮茶壶装有煮茶叶的内胆,这种壶的缺点是:要通过手或工具才能将装茶的内胆从壶中取出,但是煮茶时水的温度高达100度,煮一次茶需要内胆来回提出进入多个来回,即不卫生,非常不安全,不方便,也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茶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壶,包括上部开口的茶壶本体和位于茶壶本体内的内胆,所述茶壶本体顶端设有茶壶把手,内胆顶端设有内胆把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胆包括上部开口的内胆本体,所述内胆本体侧壁中部以上的位置设有一圈沸水孔,所述本体侧壁中部以下的位置或者底部设有一组进水圆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茶壶本体上端对称设有两定位柱,每个定位柱上都设有一个定位孔,茶壶把手安插固定在两定位孔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胆本体的开口向外延伸形成略大于容器开口的凸缘结构,凸缘结构外侧壁对称设有两个槽孔,内胆把手的两端安插固定在两槽孔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茶壶本体上设有与茶壶本体开口大小适配的茶壶盖子,茶壶盖子中部设有茶壶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胆本体上设有与内胆本体开口大小适配的内胆盖子,内胆盖子中部设有内胆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茶壶把手和内胆把手的材质为金属。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茶壶把手和内胆把手的为竹木。

有益效果:本茶壶架置在电热炉或者明火煮茶时,开水的温度高达100度,热量经过提手两头小范围接触,再经过提手中部的散热,提手上部中间位置时,几乎没有温度了,达到省时省力,防止烫手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茶壶结构示意图。

图2为煮茶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茶壶盖子示意图。

图4为内胆盖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茶壶,包括茶壶本体1、内胆2、茶壶把手3、内胆把手4、凸缘结构12和定位柱13,茶壶本体顶端设有茶壶把手3,内胆顶端设有内胆把手4。茶壶本体1上端对称设有两定位柱13,每个定位柱13上都设有一个定位孔,茶壶把手3安插固定在两定位孔内。内胆本体1的开口向外延伸形成略大于容器开口的凸缘结构12,凸缘结构外侧壁对称设有两个槽孔,内胆把手4的两端安插固定在两槽孔内。

本实施例中,茶壶把手3和内胆把手4为金属材质。

如图2,包括内胆本体5、沸水孔6和进水圆孔7,内胆本体5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其侧壁设有一圈沸水孔6,底部设有一组进水圆孔7,均用于水汽流通。

如图3,包括茶壶盖子8和茶壶透气孔10,茶壶透气孔10设置在茶壶盖子8中部,用于沸腾时通气。

如图4,包括内胆盖子9和内胆透气孔11,内胆透气孔11设置在内胆盖子9中部,用于沸腾时通气。

本实施例以煮茶为例,内胆作煮茶器,将足量茶叶放入煮茶器,将煮茶器放进茶壶内,往茶壶倒入适量清水或者沸水,盖上壶盖,将茶壶置于加热装置上对壶底加热,待茶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汽化成水蒸气,少量的水蒸气通过壶流和壶盖的钮孔飘出,其余大量的水蒸气升腾到煮茶器上部,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煮茶器上部圆孔周围,随着水蒸气越来越多,液化的水滴越来越多,通过煮茶器上部圆孔进入煮茶器内部,滴入煮茶器下部,与茶叶混合,再次受热,这部分由水蒸气汽化又液化的茶水再次得到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受热后,再次汽化和液化,如此循环直至煮茶结束,在本实用新型煮茶器的作用下,大部分的茶香和茶汽得以循环保留。通过内胆把手4将内胆本体5提出或者放入茶壶,控制煮茶的时间,避免烫手,也可以清理不要了的茶叶。通过茶壶把手3倾倒茶水,避免烫手。

还有一种使用方法为,将足量茶叶放入煮茶器,将煮茶器放进茶壶内,往茶壶倒入较多量清水或者沸水,不盖壶盖,将茶壶置于加热装置上对壶底加热,待茶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大量的沸水通过煮茶器上部圆孔进入煮茶器内部,流入煮茶器下部,与茶叶混合,再次受热,这部分茶水再次得到加热煮沸,如此循环直至煮茶结束。在本实施例煮茶器的作用下,大部分的茶香和茶汽得以循环保留,煮茶时间更快。

本实施例在茶壶内部设置可循环煮茶的煮茶器,利用烧开水沸腾的原理,在壶内循环煮茶,使得所煮的茶水的有益成分不易流失,味道更加香醇,由于茶叶放于煮茶器内,该茶壶方便清理用过的茶叶,不会造成壶流堵塞,在使用上具有较大便利,实际使用中水沸腾时,如果盖盖子或者不马上拿开盖子水会外液。所以茶壶内水不能超过80%的容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壶,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