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用的新型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5988阅读:13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筷子,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使用方便,可代替传统勺子、吸管和牙签,且同时具有校正功能的可食用的新型筷子。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主要的进食工具是筷子,其中的实用特性可以分为免洗类(一次用完即丢)以及回收类(家用或是饭店使用)。随着中式快餐业,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木制一次性筷子几乎完全占领了国内一次性筷子的市场。木制一次性筷子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严重地浪费林木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据估算,全国每年消费的木制一次性筷子上百亿双。制造1双一次性筷子需消耗木材约0.000037立方米,即1立方米木材可制造2.7万多双一次性筷子。1公顷森林木材储量若按80立方米算,可制造216万余双一次性筷子。我国生产木制一次性筷子的工厂已超过1000家,每年生产450亿双一次性筷子,年耗木材达166万立方米,约为占地近2.1万公顷森林,相当于北京市全部森林储备量。

同时,全国每天在免洗进食工具上产生的垃圾数量惊人,其中木制或竹制筷子制造了很多垃圾。传统免洗餐具浸泡在有热度汤水后容易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黑心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可能在制造过程中加了其他物质,例如carcinogen,是卫生筷工厂制作中浸泡的化学液体,该液体含有致癌物质硫磺,对人的呼吸道和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严重会造成中毒。工业硫磺,含有重金属如铅、砷等,损害肝和肾。滑石粉会导致胆结石。据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统计,中国大陆市场上用的筷子有百分之八十不符合卫生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可代替传统勺子、吸管和牙签,且同时具有校正功能的可食用的新型筷子,它包括由可食用材料制成的相互配合的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夹持体包括第一主体和勺体,所述勺体设置于第一主体的顶端。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夹持体对应于人手中指或者无名指的承托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主体对应于大拇指按压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夹持体对应于人手中指或者无名指的承托位置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二主体对应于大拇指按压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凹槽。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二夹持体包括第二主体和尖锐部,尖锐部设置于第二主体的顶端。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夹持体设置有穿孔,穿孔的其中一个开口位于第一夹持体的一端,穿孔的另一个开口位于第一夹持体的另一端。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二夹持体设置有穿孔,穿孔的其中一个开口位于第二夹持体的一端,穿孔的另一个开口位于第二夹持体的另一端。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二主体设置有穿孔,穿孔的其中一个开口位于第二主体的一端,穿孔的另一个开口位于第二主体的另一端。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二主体与尖锐部之间设置有相互贯通的穿孔,穿孔的其中一个开口位于第二主体的自由端,穿孔的另一个开口位于尖锐部的侧壁。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的外壁包覆有可食用的材料制成外薄膜层。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的外壁包覆有可食用的材料制成外薄膜层,所述穿孔的内壁覆盖有由可食用的材料制成内薄膜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由可食用的材料制成,吃完食物以后,直接在吃掉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相对于传统的一次性筷子,更加节能环保;相对于传统的可回收的筷子,避免清洗操作,更加人性化。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体由第一主体和勺体组成,勺体部分可直接袋体传统的勺子,一物多用,设计更加人性化,使用也更加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体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二夹持体设置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使用的时候,右手的中指抵住第一夹持体的第一凹槽,右手的无名指抵住第二夹持体的第三凹槽,右手的大拇指同时向下按压第一夹持体的第二凹槽和第二夹持体的第四凹槽,一起晃动中指和食指,即可摆动第一夹持体,从而实现夹取和放下实物的操作,由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的定位,不但可以纠正一些错误拿筷子的姿势,同时还可以防止夹取实物的过程,筷子向下滑落而脱手。

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夹持体由第二主体和尖锐部组成,尖锐部可以第一传统的牙签,剔除牙齿的残留物。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体或者第一夹持体设置有穿孔,穿孔可代替传统的吸管,吸取汤或者流食。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的外壁包覆有可食用的材料制成外薄膜层,穿孔的内壁覆盖有由可食用的材料制成内薄膜层,利用外薄膜层和内薄膜层的保护作用,可以减缓高温汤料对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浸透速度,避免第一夹持体和第二夹持体过早被腐蚀而折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食用的新型筷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方向以图1为标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食用的新型筷子包括由可食用的材料制成的第一夹持体1和第二夹持体2,第一夹持体1与第二夹持体2相互配合以达到夹持食物的目的。

第一夹持体1包括第一主体11和勺体12,勺体12设置于第一主体11的顶端,勺体12可代替传统的勺子,方便使用者食用流食;第一主体11对应于人手中指或者无名指的承托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13,第一凹槽13的形状与人手中指或者无名指的承托部的形状吻合,第一主体11对应于大拇指按压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凹槽14,第二凹槽14的形状与大拇指的按压部的形状吻合;第一主体11呈长条状,第一主体11的外部轮廓为圆台形、圆柱形、多边台行、多边柱形或者其它形状;

第二夹持体2包括第二主体21和尖锐部22,尖锐部22设置于第二主体21的顶端,尖锐部22可代替传统的牙签,方便使用者食用完后,可以利用尖锐部22去除牙齿上的残留物;第二主体21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穿孔23,穿孔23的一端位于第二主体21的底端,穿孔23的另一端位于第二主体21的靠近顶端的侧壁,当然,穿孔23也可以设置在第二主体21之间尖锐部22,即穿孔23一端位于第二主体21的底端,穿孔23的另一端位于尖锐部22的侧壁,且穿孔23位于第二主体21与尖锐部22交接的部分相互贯通,穿孔23可代替传统的吸管,使用者可以利用穿孔23吸取流食和液体;第二主体21对应于人手中指或者无名指的承托位置设置有第三凹槽24,第三凹槽24的形状与人手中指或者无名指的承托部的形状吻合,第二主体21对应于大拇指按压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凹槽25,第四凹槽25的形状与大拇指的按压部的形状吻合;第二主体21呈长条状,第二主体21的外部轮廓为圆台形、圆柱形、多边台行、多边柱形或者其它形状,穿孔23的外部轮廓为圆台形或者圆柱形。

使用的时候,右手的中指抵住第一主体11的第一凹槽13,右手的无名指抵住第二主体21第三凹槽24,右手的大拇指同时向下按压第一主体11的第二凹槽14和第二主体21的第四凹槽25,一起晃动中指和食指,即可摆动第一主体11,从而实现夹取和放下实物的操作,由于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14、第三凹槽24和第四凹槽25的定位,不但可以纠正一些错误拿筷子的姿势,同时还可以防止夹取实物的过程,筷子向下滑落而脱手。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第一夹持体1和第二夹持体2的外侧包覆一层由可食用的材料制成外薄膜层,外薄膜层完全覆盖住第一夹持体1和第二夹持体2的外壁,使用者在夹持食物的时候,外薄膜层可以保护第一夹持体1和第二夹持体2的外壁,延长液体浸透第一夹持体1和第二夹持体2所需的时间,避免影响第一夹持体1和第二夹持体2强度而出现折断或者溶解现象。

还有,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穿孔23的内壁设置一层由可食用的材料制成内薄膜层,内薄膜层完全覆盖住穿孔的内壁,使用者在吸取流食和水的时候,内薄膜层可以保护第二夹持体2的内壁,延长液体浸透第二夹持体2所需的时间,避免影响第二夹持体2强度而出现折断或者溶解现象。

本实用新型第一夹持体1和第二夹持体2采用可食用的材料制成,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抗热熔能力,第一夹持体1和第二夹持体2由以下物料加工而成:小麦面粉5~7份,高粱粉1~3份,糯米粉0.5~1.0份,黄米粉1~2份,味道成分1~2份,其味道成分选自红糖、姜汁、胡椒粉、巧克力、白砂糖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第一夹持体1和第二夹持体2制备方法如下:

1)称取所述重量份的小麦面粉、高粱粉、糯米粉、黄米粉,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混合谷类粉;

2)将所述重量份的味道成分溶解于3.5~6重量份的饮用水中;

3)将步骤2)带有味道成分的饮用水缓慢倒入步骤1)的混合谷类粉中,同时均匀搅拌逐渐成型的面团直至具有塑造性;

4)将整体面团压平至厚度为4~6mm,然后切割成数个9~12g的小型长条面团,并且使用订制模具将成每个小面团塑造形成4~6mm宽、14~18cm长的长条形状;

5)将步骤4)长条形状的面团在130~170℃、空气湿度5~60%的条件下的烘培烤箱中烘烤25~40分钟,烘烤完即得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